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高考地理高考专练(100份)
2023版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9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9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共3页。
专练29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2022·吉林顶级名校期中]新疆和田地区年均降水量为33 mm,年均蒸发量为2 600 mm。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为50万,耕地面积为1 260平方千米。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44.98万,耕地面积大约为2 607.6平方千米。读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1~2题。1.影响和田绿洲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土地 C.水源 D.热量2.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6年和田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B.铁路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C.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健全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2022·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第3题。 东部中部西部全国人口经济压力指数0.701.311.581.00人口资源压力指数1.300.931.011.003.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②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③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④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22·重庆月考]下图示意某研究机构对北欧某发达国家近代人口合理容量与实际人口数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化迅速推进时期。读图,回答4~6题。4.从总体看,该国人口合理容量呈增长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A.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B.科技水平的提高C.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D.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5.关于工业化时期,当地人口地理以及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迁移以城市间人口流动为主 ②由于对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承载力下降 ③人口增长过快,人地关系紧张 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提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就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看,该国在农业社会时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人口问题的共同点是( )A.劳动人口不足 B.死亡率高C.出生率低 D.自然增长率高 专练29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1.C 本题考查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和田绿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夏季光热充足,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故影响和田绿洲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源。2.D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的原因。影响和田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与城市化、交通、医疗卫生条件关系较小,A、B、C错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使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幅度提高,D正确。3.D 本题考查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环境压力大,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③正确;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该地环境压力小,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④正确。故选D。4.B 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不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项错误;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使人均资源消耗量增大,是人口合理容量降低,D项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获取资源的途径增多,广度和深度增大,是人口合理容量增大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也能增大人口合理容量,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5.B 工业化时期,人口主要从农村迁往城市,①错误;由于对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承载力下降,②正确;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过快,人地关系紧张,③正确;此时期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④错误。故B项正确。6.A 读图可知,该国在农业社会时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这两个时期都较低;该国在农业社会时期,出生率较高,但由于死亡率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使劳动力人口不足;该国在后工业化时期,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使劳动人口不足。故A项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共3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9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共3页。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