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讲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讲述“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本节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着眼世界,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地理实践力:能够举例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才能持续发展的道理。1. 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2.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观看视频《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思考: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农业文明时代:人地关系基本和谐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激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第一,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组成;第二,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第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急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思考:涸泽而渔、污染转移等各违背了哪个原则?【案例研究】P103,《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思考:1、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这17个目标分布归属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内涵? 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可持续发展实践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消除贫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提倡可持续消费: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活动】1、你能区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吗?2、谈谈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第二节内容结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优秀表格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