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可能为( )A. B. C. D. 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A. 甲 B. 乙 C. 树 D. 路面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反射定律
B. 近视眼患者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 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 人从岸边看水中,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下方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实现遥控的
C.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 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冰的消融 B. 霜的形成 C. 雪的形成 D. 露珠的形成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干手器将手上的水吹干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立竿见影
C.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D. 海市蜃楼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处,他在镜中的像与镜相距( )A. B. C. D. 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瓶内水的质量和密度将( )A. 变小 变小 B. 不变 不变 C. 变小 不变 D. 不变 变小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诗词中包含的物理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流水作为参照物
D. “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______物质是晶体,______物质是非晶体。
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______;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一个物体在内通过了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听诊器是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发声的扬声器旁的蜡烛火焰飘动,说明声能传递______。冬天,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则反射角为______;若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将增大______;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平面镜时,则入射角为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画出光线和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画出经图示平面镜组两镜面互相垂直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请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进行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刻度线处,需将光屏向______ 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一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 。小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
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亚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
天平调好后,小亚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矿石的质量是______。
小亚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矿石的密度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一块金属的质量是,体积是,这种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家住某小区的贾先生每天要到东湖公园散步,他先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用了,这段路程大约有米,然后他围绕东湖公园又走了一圈,路程约为,用了,求;
贾先生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上述全过程中贾先生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成年人的身高与此差不多,为左右.
故选D.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成年人的身高在左右,一步的步幅在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等等.
2.【答案】 【解析】解: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两个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故选:。
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有关问题,要学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根据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
3.【答案】 【解析】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此题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4.【答案】 【解析】解:、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这就是近视眼,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看水中的鱼,是看到由鱼反射的光到达水面发生偏折进入人眼,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即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上方,故D错误。
故选:。
在光的反射中,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看水中的“鱼”,是因为水中鱼反射的光到达水面发生偏折进入人眼。
本题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近视眼的矫正,比较全面,难度不大。
5.【答案】 【解析】解:
“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6.【答案】 【解析】解:
A、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B错误;
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正确;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
照相机应用的是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电视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投影仪是应用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此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红外线的应用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
7.【答案】 【解析】【试题解析】解:、冰的消融是固态到液态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霜的形成是气态到固态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气态到固态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珠的形成气态到液态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故D错误。
故选:。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 【解析】解:、用干手器将手上的水吹干是通过增加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也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并控制上方空气流动,使蒸发减慢,故C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使蒸发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 【解析】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光线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所以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身边常见的光现象,要求学生对于生活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形成的现象有所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10.【答案】 【解析】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所以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故选:。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距与像距相等即可解答此题。
本题要求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特点,易混处:像与物的距离和像与镜的距离易混。
11.【答案】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和体积的改变都不会影响物质的密度。解: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减为一半,同时体积也减为一半,由可知,此时密度保持不变。
故选:。
本题属易错题。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题的基础,而解题的关键是要理清、、三者之间关系。
12.【答案】 【解析】解:、“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流水作为参照物,故C正确。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通过空气传过来的,故D正确。
故选:。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判断物体静止还是运动时,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本题是综合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和参照物选择等,属于基础题。
13.【答案】乙 甲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凝固过程有一水平线段,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而甲的温度一直在降低,表示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故答案为:乙;甲。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从图象上来看,晶体的凝固过程有一水平线段,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区别,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
14.【答案】不变 变小 【解析】解: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不变,因为密度不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剩余气体的质量减小了,而气体的体积不变,还等于容器的容积,所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特性的掌握和运用。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
15.【答案】 【解析】解:已知,,
物体的运动速度:
;
故答案为:。
知道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根据公式求出运动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基础性题目。
16.【答案】信息 能量 【解析】解: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探查人体内部信息;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等,属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17.【答案】升华 吸热 【解析】解:冬天,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故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本题考查了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物态变化,即升华,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 【解析】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则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为,即入射角是,由光的反射定律知,此时反射角是;
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将同时增大;
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平面镜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
故答案为:;;。
根据以下内容答题: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9.【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据此作图,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0.【答案】解:由图可知,此时的入射角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上面的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反射光线照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先做出法线,此时的入射光线与下面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开始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解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注意此题中,光线经过两块平面镜要进行两次反射。
21.【答案】同一高度 右 照相机 【解析】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刻度线处,物距为,大于二倍焦距,此时的像距位于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需要将光屏右移,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故答案为:如上图所示;同一高度;右;照相机。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应用为照相机。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2.【答案】右 【解析】解:如图甲所示,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说明左盘质量偏大,则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如图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
矿石的质量:;
图丙中水的体积:
,
水和矿石的总体积:
,
则矿石的体积:
,
矿石的密度:
。
故答案为:右;;;。
天平在调节时,平衡螺母向横梁上翘的一端移动;
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读数时以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为准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
弄清楚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液面对应刻度来读数,矿石的体积等于矿石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根据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测固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比较基本的实验,本题考查用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23.【答案】解:金属块的密度:
。
答:这种金属块的密度是。 【解析】知道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24.【答案】解:贾先生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的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
全过程中贾先生所走路程,时间,
全过程中贾先生的平均速度。
答:贾先生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的平均速度约为;
上述全过程中贾先生的平均速度约为。 【解析】已知贾先生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求得全过程中的路程,已知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