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Lesson 1 From Page to Screen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教学设计
1.语篇分析
语篇Frm Page t Screen是由王蔷教授提供,语篇主题:人与社会——文学与艺术,语篇类型:阅读(议论文),语篇由七个段落组成,篇幅较长。
1) 从语篇内容看,作者阐述了自己对改编电影的态度,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改编电影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辅以例子加以论述。
2) 从语篇的语言来看,篇幅较长,全文498个单词,其中除了有些生词(如visualise, spring)还有些涉及电影方面的词汇(如adaptatin,cast,screenwriter,critic等);同时还有些复杂词组或句式需要学生理解:highly regarded bks,previusly unfilmable, This is where I think many film adaptatins fall dwn。
3) 从语篇结构看,本文是一篇评论型的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
根据语篇特征,引导学生通过预测、略读、寻读、概括等多种阅读策略达到获取新知,梳理文本内容,概括整合信息的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加以运用。
2.教学过程
整节课设计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三大部分。读前活动的导入环节,学生欣赏电影海报,猜电影名称,并找出这些电影的共同特点。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全球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哈里波特》,恰逢首部小说出版20周年纪念。激发了学生对语篇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呈现主题词汇,有效地引入主题。
读中活动,包括四个环节,环节1:请同学根据语篇标题和作者的职业来预测本文的话题。本文标题Frm Page t Screen,作者没有直接在标题中点明讨论对象,而是用具体的page 和screen 来分别指代书和电影,配上插图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James Hpe 是文艺记者,根据标题和作者信息引导学生推测,该语篇是取材于报刊的一篇关于电影的评论文章。环节2,请同学通过快速阅读找到作者对改编电影的态度及理由。指导学生采用略读、寻读、概括等多种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获取语篇大意,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环节3,对第6段,学生在找主题句时遇到了困难,作者并没有明确地给出本段的观点,需要学生自己概括,所以请学生根据该段落所给实例和论证方法自己来补充段落主题句。同时为后续的细读分析做了示范。环节4,对其他3个段落中改编电影面临的3个挑战加以进一步分析,根据主题句找支撑要点或实例,绘制思维导图,从整体掌握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与层次以及梳理语篇细节信息,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和整合,使得语篇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了语言,内容和结构上的铺垫和示范。
读后活动是一个开放式的综合运用语言的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以影评人的身份向电影奖项评委会推荐一部他们喜欢(奥斯卡奖)或者感到失望(金扫帚奖)的改编电影,并根据课文中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巩固运用本节课所学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在前面的语言及文化知识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
作业环节:学生根据自身语言水平与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进行拓展阅读并完成相应的实际的交际任务。选择一:阅读中学生英文报中学生习作专栏一篇关于读原著和看电影的讨论,要求学生写作并投稿。选择二:布置学生去阅读美国某网站博主关于这一话题的文章,一位编辑的观点以及一位编剧反驳意见,及两人的互动交流,原汁原味的地道英文,语言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选择尝试,并在评论区上传自己的观点。利用英文报和网络等提供的实时、个性化学习资源,以及自主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 丰富学习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反思与评析
1.阅读教学中对语言能力的提升
语言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往阅读教学,常见的做法就是用阅读测试取代阅读教学,做做题目,对对答案,或者直接简化成单词的罗列或讲授,这种机械的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的学习,有时是老师们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
阅读是重要的语言输入的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鉴于此,将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根据“习得和学得的区分假设理论”,只有潜意识“习得”的隐性知识才能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这比显性规则的“学得”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教师需要营造习得环境,创设语境,布置真实的交际任务,学生在交流互动的交际过程中潜意识地进行模仿输出,得以知识的内化。本节课输出环节要求学生向影片评奖组委会推荐影片,学生在情境的交际表达中实现习得过程,通过任务的交际活动内化本节课所学相关词汇进行有效的语言的输出,对所选择的影片运用课文中的要素加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根据“可理解输入假设”(i+1),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支架,或铺垫,需要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吸纳重点信息和目标语言,并提供合理使用这些语言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运用和内化语言,为综合运用语言做好准备。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并不需要对词汇处理避而远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篇提供的语境文化价值,适度处理相关词汇,促进词汇的学习运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中词汇学习一直贯穿各个活动任务中,读前活动中,在学生讨论电影海报的过程中,老师板书,引出文中电影相关词汇,从语言的角度扫除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大意的主要语言障碍,即铺垫必要的语言知识。读中活动中,帮助学生对主题内容改编电影及作者观点等进行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同时突出目标语言,重点词汇的学习,在语境中,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意义,如“previusly unfilmable”, “critic”, “visualize”等。读后小组讨论活动中,明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来表达改编电影主题意义的相关话题。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进行互评的过程中,新学词汇的运用也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综合活动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2.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读前活动中,学生比较电影海报,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点,通过开放的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答案各异,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
读中活动中,在第一环节,学生根据标题和作者信息进行推测,该语篇是取材于报刊的一篇关于改编电影的评论文章,对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第二环节,对作者态度及理由的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梳理整合信息,虽然思维层次要求较低,但通过开放式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第三环节,学生根据第6段所给实例和论述自己来补充段落主题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段落内句与句间的内在衔接和连贯关系,特别是观点与支撑例子的关系,老师通过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对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很大的裨益。第四环节在第6段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语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进行分析和归纳,整合。从整体掌握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读后活动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checklist进行自评与互评。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来看,之前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归纳、分析作者对改编电影的态度及理由,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对电影改编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思考,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对影片比较评判并加以迁移和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交流。锻炼他们观察、比较与批判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整节课将读和说有机地整合,学生通过螺旋式上升的活动过程实现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话题的理解,提升思维与表达。
外研版 (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4 Stage and screen教案: 这是一份外研版 (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4 Stage and screen教案,共3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短语搭配,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PPT,核心素养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必修 第二册Unit 4 Stage and screen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英语必修 第二册Unit 4 Stage and screen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