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5单元 三角形
第 2 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 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荣德基PPT 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抢答]
师: 同学们对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得非常扎实,那么是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有着一定的规律,到底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
二 课前检测
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 组内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 探索新知
探究点1
1. 出示例3。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路线一:小明家→邮局→学校;
路线二:小明家→商店→学校;
路线三:小明家→学校。
走第三条路线,也就是中间这条路最近。
师: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观察,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的路线,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的路线,近似一个什么图形?
预设:都是三角形。
师: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要比第三条边的长度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上述结论。
3. 小结。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板书]
探究点2
1. 出示例4。
我们来做个实验。
剪出下面4 组纸条(单位:cm)。
(1)6、7、8。 (2)4、5、9。
(3)3、6、10。 (4)8、11、11。
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师:请大家随意拿出一组纸条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1:(1)(4)能摆成三角形。
生2:(2)(3)不能摆成三角形。
2. 合作探究。
师:进一步探究三张纸条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张纸条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张纸条,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师: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纸条摆成了三角形。 [学生汇报交流]
3. 小结。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四 当堂检测
[教材P66 练习十五第6 题]
五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1.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六 课后作业
1. 请完成教材P66 练习十五第7、8 题。
2. 请完成预习单第5 单元第3 课时。
3. 请完成《典中点》相关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板书
三角形三边关系
1.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后反思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交流知识、获得能力、体验情感的摇篮”,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思路为:“创设情境,动手操作,验证距离关系,摆三角形,合作交流,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人人都能动手动脑,进而充分探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出示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