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超级讲义)--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超级讲义)--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第1页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超级讲义)--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第2页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超级讲义)--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超级讲义)--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

    展开

    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梳理】一、汉承秦制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典例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消灭异姓诸侯的同时,认为“海内新定,同姓寡少,以惩亡秦之败”,于是“众建诸侯”,大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王,并明确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旨在(   A.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典例2】秦朝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辖若干县。汉初承秦制,只改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而诸侯王国,官制和中央差不多。据此可知,秦到汉初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A.推动了官僚政治确立      B.基本适应统治需要C.激化了地方社会矛盾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孝廉。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4.政治特点: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皇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中央官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2.门阀政治的形成1)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2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3)衰落: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唐朝中期,科举制兴起,从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3.选官制度: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典例3】东汉晚期,察举制的举主由本乡名士主导,采取乡闾评议办法。其已成为地方豪强和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至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品评官由朝廷任命,私人品评变为官家品评。据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A.与东汉的察举制一脉相承 B.门第出身为品评标准C.导致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三、隋唐政治1.地方制度1)隋:并州、郡为一级,地方管理重归州、具二级制。2)唐: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诸道,设采访使(又叫观察使)代表中央察访善恶,举其大纲,监察地方。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唐玄宗后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特别是安史之乱后,诸道的采访使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合二为一,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典例4】唐贞观初年,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分巡天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改10道为15道,后置采访处置使以常驻。这些变化反映出,唐代A.地方行政权力逐步萎缩 B.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C.监察官员职能发生异变 D.地方政治局势动荡不安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具体。2)特点相权三分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3.选官制度:科举制1形成与发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作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典例5】唐代科举考试前士子往往向显贵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甚至三番五次投呈作品,称为“温卷”,官员也可以向主考官推荐人才,称为“公荐”。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   A.不够成熟完善的时代特征 B.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C.深受魏晋九品中正制影响 D.致力于考试程序的公平正义宋元政治(一)君主专制加强1.宋朝1)二府三司制形成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典例6】北宋皇帝的指令,不论事情的巨细,原则上都要经过二府,否则不能施行;如果不经二府,直接由内官颁出,承受官署可以“执奏”,亦可加以抵制。这反映的实质是A.二府已成为北宋的中枢机构 B.北宋中央行政遵循一定程序C.北宋建立严密中央决策系统 D.君主专制受决策机构的制约2.元朝1)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朝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措施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典例7】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A.改变了朝廷干强枝弱的局面 B.创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C.赋予了地方官有名无实之权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典例8】朝行省是在中央派出机构基础上演化而来,任命行省官员遵循原则是:“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至)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朝(   A.行省由中央机构演变而来 B.行省有很大的地方管理权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以及解析【典例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众建诸侯’,大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刘邦消灭异姓王后大封同姓王,目的是确保皇位在刘姓一家中稳固传承,即确保皇位传承稳固,A项正确。“众建诸侯”不利于对地方直接控制,排除B项;恢复分封制,大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王的做法不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权力,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而恢复分封制,没有体现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并且汉承秦制,排除D项。【典例2】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秦到汉初地方行政机构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基本适应汉初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这一时期官僚政治已经确立,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激化了地方社会矛盾,排除C项;更有利于皇帝集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典例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品评官由朝廷任命,私人品评变为官家品评可知,东汉至魏晋时,察举制由本乡名士品评转为官家品评,此举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选拔官员的控制,可见意在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中可以看出两个时期选官制度的区别,并非一脉相承,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私人品评变为官家品评”并没有提及“门第”和“地方门阀”,排除BC两项。【典例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前期,监察区划数量增加,监察方式由分巡常驻,这说明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唐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发展,B项正确地方行政权力受到监督,但并未萎缩,排除A项;唐玄宗时期监察官员辖区相对缩小,监察力度加强,但其“职能”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材料措施有利于维护地方政治局势的稳定,排除D项。【典例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行卷”“温卷”“公荐”等信息可知,唐代在科举考试之外还存在多种选官形式,说明科举制不够成熟完善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深受魏晋九品中正制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的选官形式不是考试程序的公平正义体现,排除D项。【典例6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北宋严格政令的决策系统,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A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北宋严格政令的决策系统,这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D项。【典例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称雄的局面;宋朝解决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强干弱枝,积贫积弱的局面;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度,但地方官员“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这说明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创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排除A项;材料中“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这说明元朝地方官员是有一定权力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是否统一的问题,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排除D项。【典例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元朝行省制下地方官员都要由中央任命,这就加强了中央对地发的控制,D项正确行省是由中央派出机构演化而来的,而非由中央机构演变而来,排除A阿星;材料没有体现行省的职权,不能说明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排除BC项。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