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一)
展开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晶莹的露珠 B.林立的冰川 C.变小的干冰 D.洁白的雾凇
2.日环食是难得一见的美景.以下光现象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桥的“倒影” C.水中“折筷” D.“手影”游戏
3.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该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C.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成像越大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D.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成的
5.下列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6.美国摇滚歌手杰米·温德拉在我国湖南岳阳君山岛大展“狮吼功”,他用高达100分贝以上的咏叹调连续震破三个高脚玻璃杯,并被主办方授予“世界吼王”的称号.下列有关他“吼”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递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7.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8.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9.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有碘颗粒的碘锤放入热水中,发现碘锤内充满了紫色气体,这是碘颗粒的熔化现象
B.夏天用0 ℃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 ℃的水来冷却汽水,冷却效果是一样的
C.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其液化,这样便于储存和运输
D.北方严冬的早晨,在玻璃窗户的外侧上常会有“冰花”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你根据诗中的信息推测,轻舟的速度最接近于( )
A.20 km/h B.45 km/h C.90 km/h D.180 km/h
11.如图所示,用图甲所示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用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12.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一簇簇礼花在空中绽放,湖水中倒映出了“万点礼花”,湖中的“礼花”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4.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实验应选用____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5 s后两车相距________.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第15题)
声音 |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 频率/Hz |
甲 | 70 | 1 100 |
乙 | 110 | 700 |
(第16题)
16.某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则甲和乙相比,________的音调更高,________的响度更大;1 100 Hz表示________(填“每分钟”或“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1 100次.
17.一个小偷作案后以6 m/s的速度离开现场,10 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 m/s的速度追击,警察追击前,小偷逃离现场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警察奔跑________s后将小偷抓获.
18.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1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 cm.
(1)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________方.
(3)预测2021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cm________(填“大”或“小”).
三、解答题(19题12分,20题24分,21题12分,共48分)
19.完成下列各图.
(1)如图所示,MN为空气与水的分界面,设水下装有一盏彩灯S,射出一条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沿BO方向射到分界面上的O点,再从O点射出水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光线射出水面后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2)请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凹透镜再折射的整个光路.
20.某学习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强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小强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_cm.
(2)小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恰好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烛焰的像,但像没有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他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节.
(3)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是10 cm,他实验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成像,他判断此像是实像的依据应是________,生活中利用此成像规律的是________.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推断,小明的眼睛属于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小明在图丙基础上,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左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此时成像的情况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实像”或“虚像”).
21.为了设计合理的交通机制,交巡警平台模拟十字路口交通情况.具体如下: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汽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10 m.假设行车绿灯亮起瞬间,每辆车都同时加速启动,5 s后速度都达到10 m/s,该过程中汽车通过了25 m,之后以1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路口.该路口绿灯亮的时间为20 s,而且按倒计时显示.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绿灯通行的汽车,绿灯结束时,车头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求:
(1)汽车启动加速到10 m/s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次绿灯时间内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3)与汽车同时等待的还有与车道平行的人行横道上的人(人与第一辆车头齐平),绿灯亮起,人行横道上的小胡与汽车同时启动.已知v人=1.5 m/s,人行横道长22.5 m.当绿灯亮起时,在小胡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里,有多少辆汽车从小胡身边通过?(车头超过人就算通过)
答案
一、1.C 2.D 3.C 4.D
5.B 点拨: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
6.A
7.C 点拨: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在熔化时吸热,故A、B均错误;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C正确,D错误.
8.D 点拨: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可以使烛蜡更容易熔化,故A正确;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这样才可以测量烛蜡的温度,故B正确;采用“水浴法”加热烛蜡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故C正确;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非晶体,故D错误.
9.C 点拨:将装有碘颗粒的碘锤放入热水中,发现碘锤内充满了紫色气体,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碘颗粒的升华现象,故A错误;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还要吸收热量,所以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冷却汽水,冰的效果好一些,故B错误;日常生活中用的打火机,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所以采用的是压缩体积的方法将它液化贮存的,故C正确;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在玻璃窗户的内侧上常会有“冰花”形成,故D错误.
10.B 点拨:1千里为500 km,由“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知,单程航行时间约12 h,其速度v==≈41.7 km/h,接近于45 km/h.
11.D 点拨:根据图甲可知f=10 cm,故A错误;根据图乙可知u>2f,应用该成像原理的是照相机,故B错误;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12.B
二、13.反射;折射
14.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15.0.2 m/s;0.5 m;西 点拨:如图根据公式v=可得v甲=0.2 m/s.v乙=0.1 m/s.
5 s后两车相距Δs=s甲-s乙=v甲t-v乙t=0.2 m/s×5 s-0.1 m/s×5 s=0.5 m,由于v甲>v乙,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运动.
16.甲;乙;每秒钟
17.60;30 点拨:设警察追击的时间为t,由v=得s=vt,小偷逃跑的路程与警察追击的路程是相同的,所以得v小偷(t+10 s)=v警察t,即6 m/s×(t+10 s)=
8 m/s×t,则t=30 s.则警察奔跑30 s后将小偷抓获.
18.(1)直线 (2)北 (3)小
三、19.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20.(1)会聚;10.0 (2)下
(3)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照相机;远视眼
(4)放大;实像
点拨:(3)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由此判定成的是实像;透镜的焦距是10 cm,如图丙所示,物距为30.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此成像规律的是照相机;在透镜前放一个眼镜,光屏向左移动一些距离才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具有会聚作用,应是凸透镜,故该眼睛属于远视眼.(4)如图丙所示,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左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光屏上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1.(1)每辆车都同时加速启动,5 s后速度都达到10 m/s,该过程中汽车通过了
25 m,汽车的平均速度v===5 m/s.
(2)一次绿灯时间内汽车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汽车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1=v1t1=10 m/s×(20 s-5 s)=150 m,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s2=s+s1=25 m+150 m=175 m,相邻两车之间的距离均为10 m,所以可通过的汽车为n==17.5,即有17辆车完全通过,第18辆车的车头已越过停车线,也可通过,所以一次绿灯时间内有18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3)绿灯亮人开始走,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t3===15 s,相等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4=v1t4+s=10 m/s×(15 s-5 s)+25 m=125 m,所以可通过的汽车为n′==10.25,即有10辆车完全通过,第11辆车的车头已越过人,所以有11辆汽车从小胡身边通过.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测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测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