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常见天气系统
展开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为该地当日14时至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至17时 B.17时至18时
C.18时至19时 D.19时至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1.C 2.B 第1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知,18时至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可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第2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4.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解析:3.A 4.B 第3题,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
下表为2021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据此完成5~6题。
5.7日到12日,该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辐射较强 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 ③暖气团持续补充 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
A.凌晨 B.中午
C.午夜 D.傍晚
解析:5.B 6.D 第5题,7日到12日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①对。7日到12日风向由西北风逐渐转成南风,对我国而言,南风带来的为暖气团,③对。依据表中信息无法判断地形类型,②错。表中增温幅度大,不会是洋流的影响,④错。故B正确。第6题,与12日相比,13日最高温降温幅度小,原因是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冷空气还未到达。一天中最高温一般出现在14时前后,故排除A、B。如果是午夜到达,那么13日将不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也不会骤降,故不可能是午夜,C错。最低温大幅下降,应是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一般出现于日出前后(14日日出前后),因此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傍晚。故D正确。
如图为2021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7~9题。
7.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7.C 8.D 9.B 第7题,根据风向可判断出,图示区域西部有低压槽,进而可以判断出四地中气压最低的是③。第8题,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当日2时至14时,选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④,该地等压线变化幅度最小且一直是东风,D对。①处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A错。②地可能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错。③地可能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C错。第9题,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2时至14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B对。①④始终受高压脊控制,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天气变化小,A、C、D错。
二、非选择题
10.读某地近地面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据图示信息,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
(2)上图中,甲、乙、丙三处,最有可能形成“干线”的是哪一个?据图说明原因。
(3)根据天气图,预测A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解析:第(1)题,风矢图中,长线为风杆,表示风向;短线为风羽,代表风速,比如“说明”中所示风矢图,表示西北风4级,其他类推。由此可知,该地近地面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第(2)题,根据文字信息可知,“干线”是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形成的。因此,首先判断图中气流的干湿性质,进而注意到图中“海洋”这个信息,来自海洋的气流湿度大。另外,还需注意,丙线东西两侧温度差异不大。结合风向,丙线是西侧干空气主动向东侧湿空气移动。第(3)题,结合上题可知,A地此时位于“干线”锋前。由于“干线”类似冷锋,且会带来湿度下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乙线为冷锋锋线,并向东移动,也将影响A地,结合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进行分析。注意天气特征需从气温、降水(阴晴)、风力等角度回答。
答案:(1)北半球。判断依据:北部地区气温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根据风矢图,该区域水平气流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为北半球气旋。 (2)丙。丙线东西两侧温度接近;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要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 (3)“干线”过境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出现降水;“干线”过境后,受暖干空气控制,天气转晴,湿度下降;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可能出现降水;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较低。
11.(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2)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3)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T时刻北部的冷锋锋面并不完全与低压槽吻合,说明冷锋不是与低压系统相伴形成的,因此在T时刻之前应该是2个冷锋,1个暖锋,共3个锋面。原因一方面从低压中心冷暖气团的辐合角度来解释,另一方面从北部冷空气南下来解释。第(2)题,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和气温变化即可。第(3)题,注意题目限定词“该区域春季”。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该区域升温快,而此时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则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且春季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大气运动快,因此天气系统活跃。
答案:(1)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2)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3)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日期
天气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风向风力
7日
晴
10
-2
西北风3~4级
8日
晴
16
4
微风
9日
晴
20
8
东南风3~4级
10日
晴
22
8
东南风3~4级
11日
晴
22
14
南风3~4级
12日
多云
25
14
南风3~4级
13日
阵雨
23
4
北风4~5级
14日
小雨
6
-1
北风4~5级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四“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四“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热力环流与风: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热力环流与风,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