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
展开《地球的表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起始课。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提供“世界地形图”“我国的地形图”以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描述地形的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的同时,会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形地貌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旅途中、网络中、电视中的见闻都会使他们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因此他们可以尝试对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猜测,不仅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思维线索,而且也将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变化原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够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及其特征。
难点:观察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猜想形成不同地形地貌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橡胶篮球、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地形特点记录表、班级大记录单(猜想地形形成原因)、记号笔
分组:立体中国地形图和立体世界地形图各一张、五种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纸条、记号笔、活动手册或学习单
【教学过程】
聚焦(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一个橡胶篮球、教学课件]
1.出示一个橡胶篮球
提问:
(1)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篮球?
(2)近距离看看,你看到的这个篮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教师小结:我们远看去似乎是光滑的,其实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2.出示“蔚蓝色地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什么?你认为它的表面是怎样的?
预设:①蓝色的是海;②海的面积很大;③凹凸不平的。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
探索和研讨(预设35分钟)
初步观察,整体认知
[材料准备:世界地形图、教学课件]
1.出示世界地形图
引导:刚刚我们远远地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现在我们就通过它带我们走近看看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怎样的。
(1)分组观察世界地形图
提醒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摸,从侧面看等)进行观察。
(2)简要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地形图,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很少;
②陆地上是凹凸不平的;
③陆地上的颜色是不同的。
2.教师小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教师板书:海洋多,陆地少)。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说明地球陆地表面是有起伏的(板书:凹凸不平)。
3.聚焦到我国地形
提问:你能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中国的位置吗?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预设:①找到了,但太小了看不清;
②没有找到。
4.引导:那么有没有哪种地形图,能够看清我国的地形呢?
预设:中国地形图。
细辨凹凸,认识地形
[材料准备:立体中国地形图、地形特征记录表、记录纸条、马克笔、教学课件、微课、超轻黏土]
1.初看中国地形图,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
(1)出示中国地形图和高度表
教师介绍:同学们在观察地形图的时候,可以利用高度表来帮助你判断、描述高度。
(2)分组观察:中国地形的特点
(3)简要交流
预设:①找到了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
②有些地方是平坦的,有些地方是凹凸不平的;
③有很多高山,主要在西边。
2.明确杭州的地形及特点(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较熟悉的典型地点代替 )
(1)明确杭州的位置
提问:同学们现在都在杭州生活学习,你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杭州的位置吗?
(2)分组观察:在立体中国地形图中找到杭州的位置,看看杭州属于什么地形,用简单的关键词描述杭州所在区域地形的特点。
(3)小结交流
教师在地形特点记录表上板书杭州的地形名称,在纸条上写地形特点,并贴在“平原”对应的表格中。
3.查找奥运冠军家乡的地形,构建地形体系
(1)明确任务(在中国地图上出示各个奥运冠军的家乡)
请你们在地形图上看看这些奥运冠军的家乡,分别是什么地形,再仔细观察这些地形分别有什么特点?
(2)明确方法(出示纸条)
讲述:把地形的名称和它的特点写在纸条上,写关键词,写好就贴到黑板上的记录表中。
(3)分组探究:观察中国地形图,并及时记录,将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4)交流汇报: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的特点
请选择一种你所观察的地形,描述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
(请第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教师对地形特点记录表中相应的特点描述的纸条进行取舍,最终留下符合各地形特点的纸条)
4.超轻黏土建模
(1)观察地形实景图
了解各地形的实景。
(2)捏制地形模型
小组合作利用五种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根据不同地形的特点,捏制地形模型。
(3)展示成品并简单交流
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成品,其他同学进行简单点评。
(4)描绘侧面轮廓
你能描绘出这些地形模型侧面的轮廓吗?(如学生不了解侧面的轮廓如何描绘,教师可以以平原为例进行演示;提醒学生描绘盆地轮廓时要注意内部结构特征)
(如学生存在困难,则播放“地形侧面轮廓”微课,为学生提供支架)
(5)教师小结(出示各地形的图片)
结合各地形的图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再次明确各地形的特点。
引导:地球表面的这些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
观察特征,合理猜想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班级大记录单]
1.观察地貌特征(出示中国五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照片)
说一说,各个地貌有什么特点。
2.猜想形成原因
组内交流讨论,将猜想填入到活动手册中。
3.小组交流
讨论形成五个地点的地貌的主要原因。
(教师将学生的猜想整合记录到班级的大记录单中,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对之前的猜想进行验证)
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征以及不同地形的特点,同时也对产生不同地貌的原因进行了猜想。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产生不同地貌的原因,届时同学们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哦。
【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
海洋多,陆地少
表面凹凸不平
【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
B.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
D.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旦形成后就不会再改变了
2.用直线把地形和与其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平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高原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丘陵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地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盆地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
3.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E.盆地
参考答案:
1.D 2.略 3.略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贴学生观察记录高原的地形特点
贴学生观察记录平原的地形特点
贴学生观察记录山地的地形特点
贴学生观察记录丘陵的地形特点
贴学生观察记录盆地的地形特点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优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地形,地形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疑难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