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迷娘(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鸡鸭。___①___,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肥料往坡上走。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响起叫卖声:“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路,只一堆一堆的茅草。菅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___②___。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香气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河水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只这一条河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地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曲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引用、顶真 B.比喻、拟人、排比C.排比、拟人、顶真 D.借代、引用、对偶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那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峰驼侯汝华单峰驼走过戈壁,孤寐者,请步足迹而前来,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为你远行者洗尘。 我的笛曲虽已残破,犹能回奏悦耳之音,有人嫌为陈腐的节调,于你都如晨兴的新鲜。 罂粟,山茶,为何而红?野葡萄,玫瑰,为何而馥郁?让这血艳的芬芳,温慰你生命的颓败。 沈默吧,不要让声音刺破你的华梦,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 莫谓旅路之辽长,明天或有无边的雾和烟云,请步单峰驼之后尘,用希望矫健你的两腿。(有删改)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单峰驼走过戈壁”起笔,再现单峰驼的雄姿,突出单峰驼的坚忍,以便在读者心中唤起对单峰驼的赞佩感。B.第二节诗紧承第一节,诗人就自己的歌和“孤寐者”进行对话,愿望和热情溢于言表。C.第四节中,诗人鼓励“孤寐者”坚决地诀别过去,不要再做黄粱美梦,不要再受其他声音的干扰与诱惑而倒退。D.最后一节中,诗人进一步鼓舞“孤寐者”不要怕前面的艰难,应该努力战胜困难,勇敢地奔向未来。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一句中,用绿洲反衬浑茫的戈壁,使绿洲显得更明丽悦目,从而在跋涉者眼前点亮希望的火花,令人振奋。B.第二节中,“晨兴的新鲜”主要来源于视觉感受,而“笛曲”却是作用于听觉,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C.“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夜空中的明月是清冷孤寂的,用它来形容“昔年”非常具有表现力。D.本诗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势,没有标语口号的呐喊,画面生动而又蕴含哲理,诗味浓郁而又明朗清丽,是一支别具韵味的壮行之歌。3.本诗的第四、五节,诗人都是在鼓励“孤寐者”,但鼓励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4.在第三节诗里,诗人为什么要写罂粟、山茶、野葡萄、玫瑰争艳的美丽景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②谷雨也不例外。③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④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⑤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⑥田中初插的秧苗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⑦谷雨时节已时值暮春,⑧许多地方鲜花盛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⑨甚至南方一些地区已开始有炎夏的感觉。四、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五、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写一段文字。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15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一、答案:1.B2.①原文多是短句,句式活泼,语言简洁;②原文层次感明显,先是介绍小河的位置,接着介绍小河的状态“弯弯曲曲”“远远地来,长长地去”。3.【示例】①树其实稀疏着;②不知道是否还是原样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菅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为什么气壮如牛”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2.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原文“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多为短句,语言简洁精练。“弯弯曲曲”“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更富有层次感,对小河的状态描写得更细致。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后文“只是树冠牵连”,说明此处应填写表示树并未紧密相连意思的语句,可用“稀疏”或“疏落”表现树的状态。②处,根据前文“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可知,此处是作者对记忆中的事物现状的猜测,故应填写“不知道是否还是原样”之类的语句。二、答案:1.C;2.B3.第四节是从过去的角度鼓励“孤寐者”不要退回到过去,应该坚决地诀别过去;第五节是从未来的角度鼓励“孤寐者”不要怕前面的艰难,要不停地奋进。4.“孤寐者”在生命中颓败过,如今他虽步单峰驼的足迹踏上征程,但远行跋涉又不免寂寞,有时甚至会遭受挫折,重生“颓败”之感。因此,诗人着意提醒“孤寐者”:艰难的旅途中还有鲜花为你开放,花果为你香气馥郁,你的心中应始终充满希望。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不要再做黄粱美梦”错误,应是鼓励“孤寐者”勇敢地怀着“华梦”前进。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错误,“‘晨兴的新鲜’主要来源于视觉感受,而‘笛曲’却是作用于听觉”,此处运用的手法不是“对比”,而是“通感”。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先看第四节,在诗歌的第四节中,诗人鼓励“孤寐者”要坚决地诀别过去,勇敢地怀着“华梦”前进,不要受其他声音的干扰与诱惑而倒退,“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这是从过去的角度来鼓励孤寐者要诀别过去。再看第五节,在这一节中,诗人进一步鼓舞“孤寐者”要无惧困难,勇奔未来,如果说前一节说的是不要退回到过去,那么这一节说的是不要怕未来的艰难。四、五两节诗从过去、未来两方面对“孤寐者”叮嘱劝慰。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需重点分析第三节前后的内容,再分析第三节诗中罂粟、山茶、野葡萄、玫瑰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诗歌主要塑造了“孤寐者”的形象,借单峰驼来展现孤寐者的旅途,而旅途中的孤寐者曾经历“生命的颓败”,现在他踏上旅途,但旅途不免寂寞,不免坎坷;再看第三节中所写的景象,在这一节中,诗人描绘出一派鲜花盛开、花果香气馥郁的景致——罂粟、山茶竞相开放,野葡萄、玫瑰散发香气,它们不论为何而开、为何而馥郁,意象都是美丽的,景致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诗人祝愿说:“让这血艳的芬芳,/温慰你生命的颓败。”由此可知,诗人在借助这些景象提醒“孤寐者”:艰难的旅途中还有鲜花为你盛开,花果为你飘香,戈壁会有绿洲,未来还有希望。三、答案:③修改为:谷雨跟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⑤在“降水量”前面加“此时”或“这时节”。⑦删除“时节”,或将“时值”改为“是”。⑨将“甚至”放在“南方一些地区”的后面。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语序不当,结合文意可知,此处应将“谷雨”放在前面。⑤成分残缺,“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与前句不连贯,缺少时间状语“此时”。⑦成分赘余,“时节”与“时值”语义有重复。⑨“甚至南方一些地区”语序不当,“甚至”应该放在主语“南方一些地区”后面。四、答案:【示例】冬夜如诗,临窗而坐,遥望家的方向。想到自己离家数载,远途跋涉,四处漂泊,不禁悲从中来,思乡之愁不知何处安放。朦胧月影之中,我似乎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家中窗前的那棵桃树,花朵娇艳欲滴,弥漫着无限乡思。桃花开处,终是我心灵的港湾……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本题重点要理解小诗的含义,“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为何在家的时候桃花是三月才开,而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会绽放?可见诗中的桃花并非真的绽放,而是绽放在游子的心头,表达离家后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这层意思读出来以后,再结合题干的要求,描写场景即可。五、答案:略。解析:写作提示:可以就几个核心问题多角度立意,如“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走出去?怎样走出去?“走出去”之后将会面临哪些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填空题,现代诗歌阅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