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高考化学复习高频考点分层集训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课练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3412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高考化学复习高频考点分层集训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课练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3412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高考化学复习高频考点分层集训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课练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3412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化学二轮专题习题整册
统考版高考化学复习高频考点分层集训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课练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高考化学复习高频考点分层集训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课练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提纯下列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练30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狂刷小题·夯基础 ————————————1.[2021·武汉期中]下列有关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草经集注》记载了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此处运用了物质升华的性质B.《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作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此处用到的操作是蒸馏C.《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其汁”,此处用到的操作是溶解D.唐诗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诗句,此处用到的操作是过滤2.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试剂分离方法A硝酸钾(氯化钠)蒸馏水降温结晶B二氧化碳(氯化氢)饱和NaHCO3溶液洗气C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D乙醇(水)生石灰蒸馏3.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对含Ca2+、Mg2+的自来水,可采用沉淀法得到蒸馏水B.水的沸点为100 ℃,酒精的沸点为78.5 ℃,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的酒精变为无水酒精C.要提取碘水中的碘,可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分离出下层,再采用蒸馏法获得D.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NaCl4.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 选项ABCD实验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分离CCl4中的Br2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装置或仪器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FeCl3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但很快褪去原溶液中含有Fe2+B向溶液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C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D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含有Na+6.[2021·四川内江二模]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用乙装置加热NH4Cl固体制少量氨气C.用丙装置分离甲醇(沸点64.7 ℃)与水的混合物D.用丁装置除去溶在CCl4中的Br27.[2021·福建泉州检测]兴趣小组从某工业废液(含K+、Cl-、Br-,少量的Ca2+、Mg2+、SO)中提取KCl及液溴,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试剂X可为CCl4、裂化汽油等B.步骤②所需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等C.步骤③所需试剂及顺序为BaCl2、KOH、K2CO3、稀盐酸D.步骤③操作是蒸发溶液至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8.[2021·华师附中三模]下列实验无法实现鉴别目的的是( )A.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Br2(g)和NO2C.用BaCl2溶液鉴别SO3(g)和SO2D.用浓氨水鉴别AgNO3溶液和Al(NO3)3溶液 9.[2020·全国卷Ⅱ]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反应,通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KCl、NaCl B.KCl、MgSO4C.KCl、CaCO3 D.MgSO4、NaCl10.[2021·湖南卷]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检验溶液中FeSO4是否被氧化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净化实验室制备的Cl2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浓H2SO4的洗气瓶C测定NaOH溶液的pH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11.[2021·浙江卷6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压过滤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B.实验室电器设备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须将含FeSO4和(NH4)2SO4的溶液浓缩至干D.将热的KNO3饱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即可制得颗粒较大的晶体12.[2021·湖南卷](双选)1丁醇、溴化钠和70%的硫酸共热反应,经过回流、蒸馏、萃取分液制得1溴丁烷粗产品,装置如图所示:已知:CH3(CH2)3OH+NaBr+H2SO4CH33Br+NaH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B.装置Ⅱ中a为进水口,b为出水口C.用装置Ⅲ萃取分液时,将分层的液体依次从下口放出D.经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 13.[2021·安徽省皖南一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C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常温下再加入到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常温下,铝不跟浓硝酸反应D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KCl、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14.[2021·四川省成都模拟]下列实验装置、操作正确,且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Na2S2O3溶液测定Na2S2O3溶液浓度B蒸发AlCl3溶液得到AlCl3固体C逐滴滴加 AgNO3 溶液根据沉淀产生的先后顺序确定Ksp(AgCl)和Ksp(AgI)的大小D加热 NH4Cl固体制备 NH3 15.[2021·湖北十一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SiO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20% 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加入少量碘水溶液未变蓝淀粉已完全水解C将带火星的木条和加热至液态的钠分别伸入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钠燃烧NO2的助燃性具有选择性D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证明溴乙烷中有溴元素 ———————————— 综合测评·提能力 ————————————一、选择题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干馏2.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3.下列实验选用的装置、试剂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选用装置选用试剂A除去Cl2中少量的HCl、H2O甲试剂a为饱和氯化钠溶液B除去NH3中少量的H2O乙试剂b为无水氯化钙C除去H2中少量的HCl、H2O乙试剂b为碱石灰D除去N2中少量的O2丙足量铜网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被提纯的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溴化钠溶液(NaI)氯水、CCl4萃取、分液B氯化铵溶液(FeCl3)氢氧化钠溶液过滤C二氧化碳(CO)氧化铜粉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乙酸乙酯(CH3COOH)乙醇、浓硫酸加热蒸馏5.[2021·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B.加热蒸干溶液,可以得到CuCl2晶体C.放在流动的蒸馏水中可除去半透膜中蛋白质溶液里混有的(NH4)2SO4D.鉴别NaBr和KI溶液,可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6.[2021·河北鸿浩超级联考]实验室从橙子皮中提取橙油(主要成分是柠檬烯)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已知二氯甲烷的密度大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萃取时可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以提高产率B.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再将有机层从下口放出C.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除去有机层中的水D.水蒸气蒸馏所得馏分和蒸馏所得橙油均为混合物7.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8.下列鉴别实验中,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和苯B.用碳酸氢钠溶液鉴别乙酸和乙醇C.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葡萄糖和蔗糖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苯和己烯二、非选择题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Ⅰ的名称为 ;要从橙色液体中分离出溴,所采取的操作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温度计外,还有 。(2)试剂Y的化学式为 ;检验SO已除尽的方法是 。(3)写出操作Ⅲ的具体操作步骤: 。10.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的流程: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混合①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3)操作Ⅱ和Ⅲ的名称分别是 、 。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 混合物(填编号)。a.固体和液体 b.固体和固体c.互不相溶的液体 d.互溶的液体(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5)纯净的氢溴酸应为无色液体,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工业氢溴酸)常带有淡淡的黄色。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简单实验加以探究: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有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 ,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 ,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 。11.[2021·河北邯郸二模][Cu(NH3)4]SO4·H2O常用作杀虫剂、媒染剂,某小组在实验室以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的路线如图所示:已知:①[Cu(NH3)4]SO4·H2O为绛蓝色晶体,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Cu(NH3)4]SO4·H2O===[Cu(NH3)4]2++SO+H2O、[Cu(NH3)4]2+⇌Cu2++4NH3。②(NH4)2SO4和[Cu(NH3)4]SO4·H2O在水中均可溶,在乙醇中均难溶。若向[Cu(NH3)4]SO4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Cu(NH3)4]SO4·H2O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该方案存在一定缺陷,因为根据该方案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其原因是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回答)。(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向[Cu(NH3)4]SO4溶液中加入适量 (填试剂名称),过滤、洗涤、干燥。(3)方案1、2中步骤均有过滤、洗涤、干燥。①过滤的主要目的是将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固液混合物分离的操作有“倾析法”“普通过滤法”和“减压过滤法”等,操作示意图如下:减压过滤法相对于普通过滤法的优点为 (填序号,下同)。A.过滤速度相对较快B.能过滤胶体类混合物C.得到的固体物质相对比较干燥②下列最适合在“洗涤”步骤中作为洗涤液的是 。A.蒸馏水B.乙醇与水的混合液C.饱和(NH4)2SO4溶液 课练30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狂刷小题 夯基础[练基础]1.A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可通过焰色反应来鉴别,A项错误;《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利用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该操作为蒸馏,B项正确;“以水二升渍”中的“渍”即为浸泡溶解,C项正确;诗句中的“淘”和“漉”的原理和过滤的原理相同,D项正确。2.C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加蒸馏水溶解固体,再通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纯净的KNO3固体,A项正确;HCl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项正确;乙烯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CO2,使甲烷中混入CO2气体,C项错误;加入的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消耗掉部分水,再通过蒸馏获得乙醇,D项正确。3.C A项,用蒸馏法;B项,应加入生石灰再蒸馏;C项,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较水大,则可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分离出下层,然后利用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得到;D项,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应采取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的方法,分离获得纯净的氯化钠。4.A 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A项正确;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应用加热分解法,而不能用蒸馏法,B项错误;分离CCl4中的Br2应用蒸馏法,不能用过滤法,C项错误;NaOH溶液可以同时吸收CO2和HCl,D项错误。5.D Cl-也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NH3不会逸出,B错误;若溶液中含有SO,滴加稀硝酸时SO能被氧化成SO,加入BaCl2溶液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C错误;Na+的焰色呈黄色,D正确。6.D 装置甲中O2能从长颈漏斗处逸出,A不正确;不能用NH4Cl固体加热制少量氨气,B不正确;装置丙中温度计水银球应该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不正确;Br2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CCl4的NaBr和NaBrO,D正确。7.A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等,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步骤①的目的是用Cl2与溴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Br2溶解在有机相中与氯离子分离,并通过步骤②得到单质溴,故A中试剂可以是四氯化碳,但不能是裂化汽油,A项错误;步骤②是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溴单质和有机相,所需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等,B项正确;步骤③属于氯化钾的提纯,加氯化钡除硫酸根离子,再加氢氧化钾除镁离子,然后加碳酸钾除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过滤后加入适量稀盐酸,经蒸发结晶可得KCl晶体,C项正确;蒸发结晶时,待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D项正确。8.B A项,CO2与NaAl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CO2不与CH3COONa反应,溶液无现象,可以区别。B项,Br2在水中可以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I2,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也可以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I2,两个实验操作引发相同的实验现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无法区别。C项,SO3溶于水生成H2SO4,可以与BaCl2生成白色沉淀BaSO4;SO2溶于水,部分生成H2SO3,其无法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实验现象不同,可以区别。D项,AgNO3与浓氨水反应,氨水少量时生成沉淀,氨水过量时,浊液重新变澄清,生成银氨溶液;浓氨水和Al(NO3)3反应,氨水无论少量、过量,均只生成白色沉淀Al(OH)3,实验现象不同,可以区别。[练高考]9.B 根据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而CaCO3难溶于水,即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CaCO3;根据实验②做焰色反应时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白色固体中含有KCl;结合实验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能与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只能为Mg2+,即白色固体的另一成分为MgSO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10.C 向待测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若变成血红色,说明存在Fe3+,证明FeSO4被氧化,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所得气体中含有少量的HCl和H2O,故先将所得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HCl,再经过浓硫酸干燥,可得纯净、干燥的氯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测定NaOH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会稀释待测液,使溶液碱性减弱,测得的pH偏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工业酒精中含有水,先加入生石灰除去水分,再进行蒸馏,可制备无水乙醇,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11.B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胶状沉淀在快速过滤时易透过滤纸,故减压过滤不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A错误;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电器设备灭火,B正确;相同温度下硫酸亚铁铵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和(NH4)2SO4的溶解度小,将FeSO4和(NH4)2SO4的溶液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停止加热,冷却结晶即可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不能将溶液蒸干,C错误;将热的KNO3饱和溶液快速冷却,会得到细小的KNO3晶体颗粒,为制得颗粒较大的KNO3晶体,需将饱和溶液缓慢冷却,D错误。12.AD 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易挥发的物质,使反应物充分反应,提高产率,A正确;冷凝时,冷凝管的进水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即装置Ⅱ的进水口应为b,出水口为a,B错误;萃取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C错误;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经干燥后,还含有1丁醇等杂质,可再次蒸馏得到更纯的产品,D正确。[练模拟]13.C 蔗糖含有C、H、O三种元素,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脱水变成碳,过程放热,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A选项正确;溶液变棕黄色,说明H2O2溶液氧化硫酸亚铁溶液生成Fe3+,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溶液中的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B选项正确;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铝发生反应,使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钝化,而不是不发生反应,C选项错误;AgCl、AgI组成相似,则溶度积小的物质先生成沉淀,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可说明Ksp(AgCl)>Ksp(AgI),D选项正确。14.C 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该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不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它能腐蚀橡胶管,A项错误;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水解吸热,且氯化氢易挥发,因此从氯化铝溶液中直接蒸发结晶不能获得无水氯化铝,B项错误;同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溶液,滴加硝酸银,生成沉淀颜色不同,若先出现黄色沉淀,说明碘化银先沉淀,因为碘化银和氯化银组成相似,可以说明Ksp(AgCl)>Ksp(AgI),反之亦然,C项正确;加热NH4Cl固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者又会迅速结合生成NH4Cl,无法得到氨气,D项错误。15.C 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能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溶液中也可能含有AlO等,A错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时不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因为I2可与NaOH反应,无法检验淀粉是否有剩余,B错误;通过对比两个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和加热至液态的钠分别伸入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钠燃烧,可知NO2的助燃性具有选择性,C正确;溴乙烷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水解,检验溴离子需要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因此滴入AgNO3溶液之前应先加稀硝酸中和NaOH,D错误。综合测评 提能力1.C 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2.B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只能证明一定存在Fe3+,不能证明是否含有Fe2+,错误;B.无水CuSO4遇水生成CuSO4·5H2O,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正确;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能够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无法证明是否含有K+,因为要观察钾的火焰颜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排除钠的干扰,错误;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SO2也可以,错误。3.B A选项合理,甲装置中饱和氯化钠溶液可除去HCl,浓硫酸可除去H2O;B选项不合理,干燥管中的无水氯化钙在除去水的同时也吸收NH3;C选项合理,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可除去HCl和H2O;D选项合理,在加热条件下,O2可与丙装置中的铜网反应而被除去。4.C 氯水也能与NaBr反应,不符合除杂的要求;NH4Cl也能与NaOH反应,不符合除杂的要求;除去乙酸乙酯中的CH3COOH,可以先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然后分液。5.B 加热时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A项正确;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Cu2+发生水解生成Cu(OH)2,盐类的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加热,水解平衡右移,同时由于生成的HCl的大量挥发,促进水解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所以直接蒸干CuCl2溶液得到的主要是Cu(OH)2,不能得到CuCl2晶体,B项错误;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小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差异,采用渗析法对胶体进行提纯,C项正确;氯水与NaBr、KI分别反应,生成了溴单质和碘单质,两种卤素单质溶解在CCl4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别,D项正确。故选B。6.B 萃取时可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橙油,从而提高橙油的产率,A项正确;分液操作中必须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项错误;无水硫酸镁常用作吸水剂,因此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除去有机层中的水,C项正确;橙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说明橙油为混合物,所以水蒸气蒸馏所得馏分和蒸馏所得橙油均为混合物,D项正确。7.B A项,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SO或Ag+,错误;B项,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正确;C项,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盐酸引起的,错误;D项,加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NO(H+)氧化产生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错误。8.D A项,乙醇与水互溶,苯难溶于水,可用水鉴别乙醇和苯,正确;B项,乙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乙醇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正确;C项,葡萄糖中含有醛基,为还原性糖,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葡萄糖和蔗糖,正确;D项,甲苯和己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苯和己烯,错误。9.答案:(1)萃取、分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2)K2CO3 取少量无色溶液D,加入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SO已除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并置于三脚架上,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直到溶液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解析:(1)加入氧化剂,能够将苦卤中的Br-氧化为Br2,加入CCl4萃取、分液可分离出溶液中的Br2。橙色液体为溴的CCl4溶液,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溴,还需用到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玻璃仪器。(2)溶液A中的离子为K+、Mg2+、SO、Cl-,分别加入Ba(OH)2、K2CO3,除去其中的SO、Mg2+以及过量的Ba2+,则Y必须为K2CO3。检验SO已除尽,可以取少量无色溶液D,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也可以取少量无色溶液B,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3)操作Ⅲ是由KCl溶液得到KCl晶体,实验操作为蒸发结晶。10.答案:(1)SO2+Br2+2H2O===2HBr+H2SO4 (2)降低体系温度,防止Br2和HBr挥发 (3)过滤 蒸馏 d (4)除去粗品中未反应的Br2 (5)KSCN溶液(或苯酚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或紫色) 含有Br2 CCl4解析:(1)SO2和Br2 用冰水混合,二者反应生成H2SO4和HBr。(2)由于Br2和HBr具有挥发性,使用冰水能降低体系温度,防止Br2和HBr挥发,使反应更充分,并减少HBr的损失。(3)用Ba(OH)2能将SO沉淀,即操作Ⅱ是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氢溴酸等物质,由于氢溴酸沸点较低,可以采用蒸馏法分离,蒸馏法适用于分离互溶且沸点不同的液体。(4)加入Na2SO3可以除去少量未反应的Br2。(5)检验Fe3+可以用KSCN溶液(或苯酚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或紫色);氢溴酸中含有少量单质溴也会呈现淡黄色,可以用CCl4萃取检验。11.答案:(1)Cu(OH)2[或Cu2(OH)2SO4] 蒸发浓缩过程中NH3挥发,使平衡[Cu(NH3)4]2+⇌Cu2++4NH3向右移动,Cu2+发生水解生成Cu(OH)2或Cu2(OH)2SO4(2)乙醇 (3)①AC ②B解析:(1)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Cu(OH)2或Cu2(OH)2SO4杂质,因为在蒸发浓缩过程中NH3挥发,使平衡[Cu(NH3)4]2+⇌Cu2++4NH3向右移动,Cu2+发生水解生成Cu(OH)2或Cu2(OH)2SO4。(2)根据题给信息②可知,加入的试剂应为乙醇。(3)①减压过滤可加快过滤速度,并使沉淀比较干燥,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沉淀颗粒太小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所以减压过滤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A、C项正确;②[Cu(NH3)4]SO4·H2O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所以可选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不能选用蒸馏水;若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洗涤,则会在[Cu(NH3)4]SO4·H2O晶体表面残留有硫酸铵杂质,达不到洗涤的目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人教版(含答案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高考化学复习高频考点分层集训第十一单元有机化学基础课练34烃和卤代烃含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高考化学复习高频考点分层集训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课练3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