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故乡-教学设计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故乡-教学设计2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故乡-教学设计2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故乡-教学设计2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 故乡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 故乡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文分析:1.《故乡》通过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农民破产,生活痛苦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2.课文以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把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的各种材料组织起来。3.掌握对比的方法,把小说中的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20年前与后的外貌描写在书上画下来,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他们的差异,进而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变化,最后在他们的性格变化中理解小说的主题。4.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运用对比,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小说所刻画的人物的社会意义。难点: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品味、理解。解决办法:以课堂上朗读与分析精彩片断为主要手段,重点”“难点宜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领会。二、学习目标:了解辛亥革命后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社会现实;领会鲁迅先生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理解运用对比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课文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在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家园。大家读完鲁迅的小说《故乡》,感觉和我们以前读过的那些思乡怀人的作品是否一样?现在我们来走进鲁迅笔下的故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跳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悲哀学生跳读课文中写的情绪的段落。如开头的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结尾的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等段落。2. 朗读品味,理解情感基调。本文作者的感情主要表现在(故乡之景 )和(故乡之人)两个方面。朗读小说中描写故乡景物的部分,找出令悲哀的因素。(重点阅读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注意重读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等词语。对比朗读小说中记忆中的故乡的部分,注意其中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3. 教师小结: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苍黄萧索4. 故乡哪些人的什么变化最令心痛?(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小说展开细致深入的阅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成果。(讨论主要围绕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展开,也可以涉及宏儿和水生。存在分歧的地方可以保留,提交班内讨论解决)(1)闰土的变化有哪些方面令悲哀?闰土肖像的变化令 悲哀。闰土言、行、神、心的变化令 悲哀。(2)杨二嫂的变化是否也令悲哀? 杨二嫂肖像的变化令 悲哀。杨二嫂言、行、神的变化令 悲哀。(学生分条梳理讨论的结果,特别是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学生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加以点拨和补充:闰土:外貌苍老,动作迟钝,语言含糊,对谦恭,对生活丧失希望。杨二嫂:相貌丑陋,语言尖刻,自私、势利,虚伪、庸俗。)5. 全文的底色是沉重和悲哀的,那么有没有一点亮色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写出了理想中富足美丽充满活力的家乡,并且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6.朗读结尾的三段文字,特别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要求齐读背诵。第二课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小说中一共描写了几个故乡该问题探究的已不仅是环境,而且涉及小说主题。除了对比鲜明的现实中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之外,其实,小说中还有一个理想中的故乡。从小说结尾部分的内心独白可以看出,对未来的故乡有一个朦胧的希望轮廓。2. 故乡是谁的?这个问题是把小说的社会意义推到更广阔的层面。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时代,故乡失落了,又也许只存在于孩童纯真的眼睛里。小说中的故乡是的,又是我们的。它有着普遍的象征意味,代表着人的精神归宿。3.故乡在哪里?结合课后练习,研究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深刻意蕴。从小说对宏儿和水生的想象中,可窥见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理想中的故乡,不在儿时飘渺的回忆中,更不在世俗、功利、隔膜的成年世界里,它需要我们去追求,去勇敢地开创新路。4. 文学作品中,除通过描写,使所记的人、事更生动外,还往往用形象化的议论来揭示事理,点明中心。这篇小说也不例外。请找出本小说中的议论部分,并分析其作用。84段中的议论,表达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践踏下的社会现实的悲愤和不满。86段中的议论,是对旧生活的否定和对新生活的向往。88段中关于希望有无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通过上述三段中的议论,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中心,并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5.明确小说的主题。通过小说的阅读和社会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交流分享通过本小说的学习,你掌握了阅读小说的那些技巧?你还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和困惑?请你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且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七、板书设计:故 乡     过去              现在景物:  蓝天  明月        阴晦 萧索    人物: 闰土——能干  快乐     麻木 辛苦杨二嫂——漂亮  平和    庸俗 卑劣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故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故乡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族而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