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科目
地理
设计者
授课者
授课班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括地球 自转,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地球公转以及由此引起的四季交替,五带的划分。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内容抽象难懂,而初一的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都较差,但是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本节课在教学的时候多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课件,合理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要遵循“小步子、快节奏、勤反馈”的教学原则。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电脑课件或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比较分 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名称、范围、界线,并举例说明各带的气候特点。
4、通过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球公转的观察,了解其公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并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判断。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地 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2、五带的划分。
难点: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导入
老 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同学的回答,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
设疑激趣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绕转中心
2通过简单的演示,说明地球公转的特点
3季节的划分。
4.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5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析学习目标
识记
明确学习
学案展示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过程和季节的划分
1、地球的公转(阅读P13第一段第二段和图1.18)
a.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太阳 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一年 。
b.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倾斜的,而且它的 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c.地球不停的公转,会产生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 相反 ,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则是 冬 季,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 夏 季。
2.读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公转模型填下图.
知识点二: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3.看P14图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 ;寒带: ;温带: 。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 ;寒带: ;温带:既无
又无 。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方向是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⑷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产生了 和 现象。
7.(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像什么形状?(椭圆形)
(2)地球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斜着身子)
(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发生变化)
活动二:.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们进一步分析:
中午 →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能量 , →气温 。
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能量
→气温 。
归纳: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由于太阳照射地面的高度差异,造成气温差异。
同理,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由于太阳照射地面的高度(或叫太阳高度)
的差异,造成各地的气温差异,从而形成四季。
活动三: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思考P15的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4.每年 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 长时间逐渐 ,到了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 的一天;
5.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时间逐渐 ,到了12月
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 的一天。
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春、秋分日时,全球任何地方都是12小时昼,12小时夜,
即 平分。
7.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到了6
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 的一天;
8.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到了
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 的一天。
活动四: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 )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三)我的收获(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四)巩固提升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亚寒带地区
2.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3.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4.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
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5. 极圈是 ( )
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 B. 热带与寒带的划分
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 D. 中纬与地纬的划分
6.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7.下列属于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属于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交替 C.五带 D.昼夜长短的变化
合作探究
环节一:地球的公转过程和季节的划分
(1)学生自读课本P13第一段第二段和图1.18完成学案(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过程和季节的划分的1、2题
(2)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地球的公转”
(特别提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光热较多,再加上白昼时间较长,所以气温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低,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光热较少,再加之白昼时间较短,所以气温较低。冬季和夏季之间,是处于过渡阶段的春季和秋季,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都适中,所以气温也适中。正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 短的变化,才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讲解:
公转位置不同 → 太阳照射不同 → 地面热量不同
→ 热量多 → 热 → 形成
热量少 → 冷 → 四季)
(3)结合多媒体完成学案(二)合作探究活动一、二、三。
环节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阅读P14和图1.19学案“自主学习 知识点二: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2)多媒体展示 “地球上的五带”,完成学案(二)合作探究活动四。
(3)多媒体拓展巩固
讲解,组织、引导学生
讨论完成学案
培养学生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
展示达标
学案“巩固提升”
巡视
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总结拓展
1.地球的公转过程和季节的划分
2.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评价学生,补充完善
系统知识
教学反思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