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2019) 教学设计_ 不等式及其性质(第1课时)1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33350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2019) 教学设计_ 不等式及其性质(第1课时)1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33350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2.1 不等式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2.2.1不等式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不等式5个性质与5个推论.
2.掌握用配方法、作差法、综合法、反证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3.熟练灵活运用不等式性质、推论、思想方法证明不等式.
【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掌握配方法、作差法、综合法、反证法、分析法等熟悉思想方法.
2.逻辑推理: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如推论5中用到的方法.
3.数学运算: 灵活选用不等式5个性质与5个推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联想,得到不等式的简单性质,并学会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掌握做差法比较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教学难点:
不等式性质的直观解释和逻辑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学生活动1】
1.自己阅读课本P58 —情境与问题;
2.再举出两个描述不等关系的实例;
3.回忆前面学习过哪些不等号,思考书P58想一想.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通过高速公路上车速的限定范围创设情境,并且让学生通过模仿,类比写出客车和货车行驶速率满足的不等式.使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找到不等关系,并能列出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抽象成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回顾不等式的概念,并可以补充更多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2】
4.怎样理解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
5.对比等式,不等式会有哪些类似性质;
6.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
将实际的不等关系写成对应的不等式时,需要用到相应的数学符号,为后面学习不等式性质做铺垫;借助数轴,让学生观察实数的大小与数轴上点的运动的关系,体会数轴上点的运动引起实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而直观感受到比较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而直观感受到比较较大小的原则,这有助于学生从形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不等式的性质及证明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如果a<b,那么a-b是负数;如果a=b,那么a-b等于0.它们的逆命题也正确.
(1)
(2)
(3)
这是比较实数大小的三个基本事实,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其中的符号表示的是充要条件.另外在教学时,要向学生渗透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强调结论中的a,b也可以是代数式. 也就是说,要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只要比较它们的差与0的相对大小即可.
| 等式符号语言 | 不等式符号语言 |
对称性 | 如果a =b ,那么b= a |
|
传递性 | 如果a =b , b = c那么a =c |
|
四则运算性质 | 如果a =b,那么∀c,a±c=b±c |
|
如果a=b ,那么∀c≠0,a*c =b*c |
| |
如果a=b,那么∀c≠ 0,= |
|
常用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2)
(3)
(4)
例1比较x2-x和x-2的大小.
解:因为
(x2-x)-(x-2) =X2-2x+2=(x -1)2+1,
又因为(x -1)2≥0,所以(x -1)2+1≥1>0,从而
(x2-x)-(x-2)>0,
因此,x2-x >x -2.
【设计意图】
1.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等式的性质,初中时也学习过不等式的一些性质,可以通过等式性质复习,引导学生对比联想不等式的性质.
2.带领学生对性质进行证明,掌握“作差法”、“综合法”.
3.复习“配方法”.
【学生活动3】
7.回答书中P60 — “尝试与发现”中的问题;
8.与同伴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辨析不等式的性质,同时用逻辑用语描述相应的性质,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二)不等式性质的推论与证明
例2 求证:
(1)如果a+b>c,则a > c-b.
(2)如果a > b, c > d,那么a+c > b+ d .
(3)如果a >b >0,c > d > 0,那么ac > bd.
【设计意图】
1.练习刚讲解过的“作差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得到不等式性质的推论1~4,引导学生从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角度,类比等式性质提出一些命题,然后判断其真假,并对真命题给出证明,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推论5的证明留待下一节课去解决.
三、归纳总结:
1.不等式的性质和推论
2.作差法
3.综合法
2020-2021学年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补充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2.2 不等式2.2.1 不等式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2.2 不等式2.2.1 不等式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案,共6页。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