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5构成物质的微粒-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5构成物质的微粒-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第1页
    25构成物质的微粒-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第2页
    25构成物质的微粒-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5构成物质的微粒-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25构成物质的微粒-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5 构成物质的微粒-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
    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呈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
    2.(2022·浙江浙江·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3.(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分子。每个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4.(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5.(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A. B. C. D.
    6.(202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7.(202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8.(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9.(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据报道,科学家已在实验室利用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将甲酸分解制出氢气。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B.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克
    C.丙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1
    D.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
    10.(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今年在兰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金容易被锈蚀
    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11.(2021·浙江湖州·中考真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12.(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相比于普通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没有其它污染物。如图是氢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克
    D.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13.(2020·浙江绍兴·中考真题)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

    A. B.
    C. D.
    14.(2020·浙江浙江·中考真题)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用力拉板使纸断裂  
    B.向内推书使书隆起
    C.地球仪  
    D.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15.(2020·浙江·中考真题)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最g
    32
    2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D.
    16.(2020·浙江杭州·中考真题)2019年8月《 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二、填空题
    17.(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图甲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向黏土和砂石堆起的“火山口”中放入金属钠,再加入水。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放出热量,引发燃烧,火花四射。

    (1)图乙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则钠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_个电子。
    (2)请写出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地球上的火山喷发是___________变动的表现。
    18.(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___________个。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9.(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如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3.2克有机物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克。
    (3)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______(填字母)。
    A.缓解粮食危机  B.缓解温室效应  C.节省耕地资源
    20.(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如图1)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

    (1)无水肼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______。
    (2)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B.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C.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1.(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地漏”(如图甲)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接口。“磁悬浮地漏”相对于传统地漏具有较多优点,如排水速度可随积水深度自动调节、在不排水时能密封管道等。

    (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会扩散到室内。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_;
    (2)磁悬浮地漏的工作原理如图乙;
    ①当密封盖上方无水时,在磁体B作用下,磁体A将密封盖顶起。若磁体A下端为N极,则磁体B上端为______极;
    ②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______。
    22.(2021·浙江绍兴·中考真题)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如图。

    (1)出土的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而青铜纵目面具已锈迹斑斑,这说明金的活动性比铜______(选填“强”或“弱”)。
    (2)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______数不同。
    23.(2021·浙江湖州·中考真题)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知都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修正和深化的。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几代科学家通过实验和思维不断地进行修正的,其中卢瑟福基于a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事实,经过思考得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___________里”这一结论,该结论是对汤姆生关于正电荷均匀分布观点的修正。
    (2)“谁控制生物的遗传?”人类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直到___________双螺旋结构的问世,才标志着对遗传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
    24.(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H
    1

    D
    2

    T
    3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氲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
    25.(2020·浙江嘉兴·中考真题)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________。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
    26.(2020·浙江衢州·中考真题)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________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
    (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27.(2020·浙江·中考真题)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有关。
    (2)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_________。
    (3)茶氨酸(C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8.(2020·浙江浙江·中考真题)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________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9.(2020·浙江·中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球壳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通过验收。球壳用被称为海洋金属的钛合金作为制造材料。心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钛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
    (2)除了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之外,还能表示____________。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时,其对应的氧化物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30.(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___________。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___________。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
    31.(2020·浙江台州·中考真题)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_____性。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_____。
    (3)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
    四、探究题
    32.(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于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___________,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
    (3)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33.(2021·浙江湖州·中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O中(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

    (1)18O和16O互为___________原子,H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
    (3)该实验必须在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___________(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34.(2020·浙江杭州·中考真题)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单侧光引起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故A错误。
    B.磁感线越疏的地方表示磁场强度越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磁场强度越强,故B错误。
    C.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分层高速旋转,故C正确。
    D.地球绕日公转时自西向东,而图中的箭头表示自转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数目不变,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故A不正确。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从符号表征看: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化学式是N2O4,故C正确。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A。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造氢原子也属于氢原子的一种,因此存在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因此在人造中,原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均为2,中子数=2×(4-1)=6,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观察分子模型,正确的是C,A、B、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乙为H2O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B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比为28:18=14:9,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A.α粒子带正电荷,部分α粒子运动方向改变,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与α粒子的散射实验无关,故B符合题意;
    C.部分α粒子运动方向改变,是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α粒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铀原子的质子数为92,根据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故选A。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甲酸是一种有机物,是由甲酸分子构成的,甲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甲酸相对分子质量=12+1×2+16×2=46,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其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乙为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单质,选项正确,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A、书写元素符号时,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金的元素符号为:Au,不符合题意。
    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锈蚀,不符合题意。
    C、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故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可见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B、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因此碳元素与硫元素均显+4价,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A
    【解析】
    【分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D、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3.A
    【解析】
    【详解】
    反应前的物质中共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由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
    A、该反应是由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与图示相符;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与图示不相符;
    C、该反应是由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与图示不相符;
    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与图示不相符。
    故选:A。
    14.C
    【解析】
    【详解】
    A. 用力拉板使纸断裂 ,这是模拟向两侧拉的力的作用下地壳的变化的模拟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 向内推书使书隆起 ,这是模拟挤压力下地壳的变形的模拟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故C符合题意;
    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这是模拟地球上远去的帆船实验,是模拟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解析】
    【分析】
    通过分析该图,可知是消耗甲物质的反应,并根据甲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甲烷,乙是氧气,丙是水,丁是二氧化碳。因此该反应为
    【详解】
    A、甲物质是甲烷,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选项混用了宏观和微观解释,A选项错误;
    B、置换反应需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单质,该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单质,故不是置换反应,B选项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应为1:2,C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因此32+200+1+0=0+x+y+z,因此x+y+z=233,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6.A
    【解析】
    【详解】
    碳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6,C18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6×18=108。故AD错;
    碳原子的中子数不为1,则C18的中子数不为18。故C错;
    原子右下角数量表示该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则1个环状碳分子C18含有18个原子。故A对。
    故选A。
    17.     11     2Na+2H2O=2NaOH+H2↑     地壳
    【解析】
    【详解】
    (1)图乙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钠的原子序数为11,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
    (2)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
    (3)地球上的火山喷发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18.     H##氢     13     低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①表示的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第IA族中的元素,是氢元素,故填H或氢。
    (2)由图可知,Al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IA族中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3,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所以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13个,故填13。
    (3)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氧元素,硅元素比氧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低,故填低。
    19.     3:1     1.2     ABC
    【解析】
    【详解】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有一个氢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氢气与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填3:1。
    (2)由图可知,X为甲醇,3.2g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3.2克××100%=1.2克,故填1.2。
    (3)A、   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克缓解粮食危机,选项正确;
    B   、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能够消耗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能够缓解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C 、 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能够节省耕地资源,选项正确。
    故填ABC。
    20.     N或氮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无水肼(N2H4)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可见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氮元素。
    (2)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2+1×4=32,说法正确;
    B、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无水肼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无水肼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错误;
    D、无水肼由无水肼分子构成,每个无水肼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AB。
    21.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N     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最后会会扩散到室内。
    (2)①根据题意可知,磁体B对磁体A为排斥力,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若磁体A下端为N极,则磁体B上端也为N极。
    ②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积水越多,即积水深度越深,则液体压强越大,从而对排水口产生的压力越大,故排水口越大。
    22.     弱     -2     中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面具锈迹斑斑,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是因为金的活动性比铜弱,不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二硫化亚铁铜()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总体为零,可知硫元素为-2价。
    (3)同位素原子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间的互称,所以碳-12和碳-14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
    23.     原子核     DNA
    【解析】
    【分析】
    【详解】
    (1)卢瑟福基于a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事实,经过思考得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这一结论。     
    (2)DNA双螺旋结构的问世,才标志着对遗传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
    24.     中子     +1     4kg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中子。
    (2)T2O中氧元素显-2价,设T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x=+1。
    (3)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100t×0.02%×=0.004t。
    25.     3     Li+
    【解析】
    【详解】
    (1)根据甲图可知,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3;
    (2)根据乙图可知,锂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得到锂离子,因此锂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符号为: Li+。
    26.     质子     ABC
    【解析】
    【详解】
    (1)93号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92号的铀元素的一个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而用不带电荷的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质子数,故填质子。
    (2)A   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才能有所发展,选项正确;
    B   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无数的实验中一点一点得到、积累形成的,所以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选项正确;
    C   科学的认识是人类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中得到的,即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选项正确,故填ABC。
    27.     自动调节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12
    【解析】
    【分析】
    (1)根据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回答。
    (2)闻到气味,可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解释。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一个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相对平衡,是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使人们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3)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3)=7:12。

    28.     原子核     C
    【解析】
    【分析】
    原子中心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同种性质的电荷相排斥,异种性质的电荷相吸引。
    【详解】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是因为粒子都带正电荷,轨迹应该是和D相似,向上偏转。
    29.     22     钛单质    
    【解析】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2)Ti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钛元素,表示一个钛原子,还能表示钛这一单质;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TiO2。
    30.     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解析】
    【详解】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是:质子之间存在引力。
    31.     应激     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2     88.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12×10):(1×16)=15:2。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88.2%。

    32.     电子     化合物     ABD
    【解析】
    【详解】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得出了原子可以继续再分的结论。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3)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由于在当时还没有提出分子概念)则每一个氯化氢“原子”(在此实为分子,而道尔顿称它为“复杂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氯“原子”和半个氢“原子”,即“半个原子”,符合题意;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则每一个水“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即“半个原子”,符合题意;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则每一个二氧化碳“原子”中就应只含有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则每一个一氧化碳“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二氧化碳“原子”,即“半个原子”,符合题意;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则每一个硫化氢“原子”中就应只含有一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睛】
    本题以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为背景,着重考查原子的结构,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理解掌握原子结构的详细知识,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33.     同位素     光合作用合成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来自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有光     无机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8O和16O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原子。
    (2)分析可知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合成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来自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4)小球藻不能从外界吸收有机物,故只需要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无机盐,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34.     逐渐变小     不能     能
    【解析】
    【详解】
    (1)[1]随着钟罩内气体不断被抽出,钟罩内气体的质量越来越少,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2)[2]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气体对两铅柱的压力变小,此时两铅柱分开,说明可能是大气压的作用使两铅柱粘在一起的,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不分开,可以表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使两铅柱粘在一起的,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相关试卷

    35 电和磁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这是一份35 电和磁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9 波 填空、简单、探究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这是一份39 波 填空、简单、探究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8 波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这是一份38 波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