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课件_燕歌行4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2786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教学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出师,第二部分战败,第三部分被围,第四部分死斗,征战苦,集大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塞外的羌笛悠悠、楼兰的胡茄漫漫,大漠的孤烟缕缕、蓟门的风沙茫茫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表现在哪些地方?2. 结尾写“李将军”有何意味?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唐代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边塞诗的特点:意境雄浑壮阔、感情激昂、气势奔放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龙城飞将: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无那:无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折杨柳》曲,暗指离乡之意。
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的。
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塞草、大漠、孤城、落日、边关、黄河、长云、 雨雪、风沙、碎石
征战事物:铁骑、将军、征人、金鼓、旌旗、羽书、烽火、戈矛、剑戟、 斧钺、鹰雁、飞箭、流矢
人名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轮台、夜郎、金山、天山、阴山、 长城、玉门关、瀚海、雪海、蓟北、边城、沙场、关山、萧关、 凉州、楼兰、居延、单于
常见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战鼓
1. 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2. 抒发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3. 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4. 宣泄对战争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批判;5. 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①“燕歌行”是乐府古题,是汉魏乐府钟一支曲调的名称,其词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②“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③“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④“边塞诗”盛唐国力强大,于是开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军人和文人)因此搏击沙场,建功立业。当时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有一部将叫赵刊,他假借张守珪的命令,攻打奚这一少数民族,以便邀功请赏,先是打胜了,后来又吃了败仗。张守珪由于偏袒赵刊,因而在向朝廷汇报的时候,他隐瞒了赵失败的事情,而只报赵获胜的情况。这件事后来泄露了。 这时有个从边塞回来的人到高适家做客,和高适谈起边塞的事情,并给高适看了自己写的一首《燕歌行》,高适感触颇深,就写了这首和诗。可以把它看成是高适当时对边塞战争、对唐军内部情况的概括看法。
燕国 摐金 征戍 旌旆 逶迤 碣石塞草腓 玉箸蓟北 功勋
听范读,体会诗歌抑扬有节的音调之美。
朗读课文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该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解析】 首句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
【句译】: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解析】 此句运用对偶,写出将军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句译】: 将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 天子又破格赐予他们特别的荣耀。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 旌旆:泛指各种旗帜。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指内蒙古一带的沙漠。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
【句译】: 鸣金击鼓军容威整大军同出榆关, 一路旌旗招展曲折行进在碣石间。 传送羽檄的校尉紧急飞奔于沙海, 敌酋狩猎所举之火已照到我狼山。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解析】 此几句写行军的历程,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 “飞”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交代了战争的地点,及保家卫国的性质。
看似夸耀,实则讥讽,为下文轻敌埋下伏笔。
写出了出征的场景,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
写出了战争局势的紧迫。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半死生: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句译】: 敌人入侵山河多萧条穷尽到边土, 胡人骑兵仗势侵凌兵器声夹风雨。 将士们血战疆场半数牺牲半生还, 美人们却在将军营帐中又歌又舞!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赏析】 前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有利于胡骑驰突,敌军如暴风骤雨袭。 后句运用鲜明的对比,写战士们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而主将骄惰轻敌,只顾自己纵情享乐,却完全不顾恤士兵们的流血牺牲。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一方面表达对战士拼死苦战的同情和敬佩,一方面是对恣意享乐的将领的讽刺和批判。
腓(一作衰):指枯萎。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句译】: 时值深秋大漠塞外百草早已凋枯, 孤城落日下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 将军身受朝廷恩宠却常骄纵轻敌, 将士拼尽全力关山尚未破除敌围。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赏析】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我军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 “身当恩遇常轻敌”句,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边塞的环境,敌人的威势。
渲染塞外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战士们殊死抗战的悲壮气氛。
正面点明战士们轻敌的原因。(主旨)
铁衣:借代,指戍边的将士。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句译】: 征人身穿铁甲远戍边关长久辛苦, 思妇泪如玉箸纷落下相思别离后。 思妇独守城南因思丈夫心欲断肠, 征人驻守蓟北常念家乡空自回首。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赏析】 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城南少妇,日夜悲愁;蓟北征人,徒然回首。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足见战争之残酷,士兵之痛苦。
边庭飘飖: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煮饭用的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
【句译】: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让人怎能度过, 遥远边陲满目苍茫更是荒无人烟。 肃杀冷气从早到晚似是战云密布, 彻夜寒风吹拂不时传来刁斗声声。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赏析】 白天杀气成云,夜晚刁斗传寒,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如此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从戍边将士和思妇的角度,写出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战士思乡,思妇怀人。
描写边境动荡不安、环境恶劣,加深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边疆战士奋力拼杀、警惕紧张的战斗生活。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句译】: 战中互看白刃乱飞常有流血牺牲, 为国捐躯从来不曾顾及个人功勋。 你可见过拼死沙场战斗有多艰苦, 至今还思念有勇有谋汉之飞将军。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赏析】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两句运用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赞美士兵们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精神。
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体恤战士的行为。
(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
出师 - 战败 - 被围 - 战死(心愿)
士卒效命死节 - 将领侍宠贪功
士卒浴血奋战 - 将领纵情声色
古时李广 - 今之汉将
塞外秋景:大漠、枯草、孤城、落日等
思考: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怎样(用哪些手法)写的?
“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恶劣战事惨烈相思离别
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肃杀、凄凉、衰飒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战争的残酷、无休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征夫,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但是蓟北征人,思家而不得归。
思考:是什么造成这些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高适《燕歌行》抒出征之豪情;惜战士之辛苦;怜思妇之断肠;赞战士之死国;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
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优质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pptx、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教学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边塞诗,作者简介,析小序·明背景,燕歌行,事人景,塞外秋景,本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具体如何表现,扩展知识,相思之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教学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出师,赏析第三部分被围,整体感知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