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测试一、单选题1.距今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遗址有百余座半地穴式房址,占地3万余平方米,主体部分被一圜状壕沟围绕。房址大多圆角方形,无门道,圆形灶炕居中,一些房址内还设炕穴,并有多例室内挖墓埋人的现象。下列项中,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A.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的例证 B.该地居住形式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C.为人们提供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D.该地居民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2.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B.实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C.表明了中国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标志着中国最早奴隶制国家诞生3.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学者们发现杭州良渚文明主体由崧泽文化(因首次在上海市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发展而来,其玉器又受安徽凌家滩文化和北方红山文化影响,是中华文化“熔合”式发展的第一个典型。据此可知( )A.文明融合始于良渚时期 B.中华文明汇集众家精华C.历史解释需以史料为据 D.考古成果填补文献空白4.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更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基本来自大型墓葬中,而于小墓则罕有发现。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B.贵族垄断祭祀权力C.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D.国家形态初步显现5.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黄帝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 兼取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的标志性图案,如鸟、马鹿、 蛇和鱼等,最后拼合成了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A.带有多神崇拜色彩 B.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以中原华夏为核心 D.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6.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此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的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产生 D.受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7.据载,后母戊大方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经考证,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这反映了当时( )A.古代青铜俦造技术的传承 B.人工冶铜方法相当的普及C.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D.青铜器开始作为礼制象征8.据《史记索隐》载,“殷汤三月丙寅封孤竹”;李学勤先生对辽宁省喀左县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父丁,孤竹,亚微”进行释读,认为这是孤竹国君亚微(即伯夷、叔齐的父亲)为其父(名丁)所作的铜器。这表明( )A.商朝政治势力已至东北 B.商朝普遍实行宗法分封制C.传世文献是可靠的史料 D.实物比文献更有史料价值9.商周时期,宗法家族把自己的成员固定在宗法血缘网络之中,以拱卫父系家长的一系列特权;同时,各宗法家族又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或单位一起大体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A.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 B.宗法家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C.宗族根据血缘亲疏决定内部等级 D.不同宗法家族的社会地位平等10.西周初期,大量的殷商贵族被迁到洛邑。周公要求他们顺从天命,安于邑居,承诺他们仍然分有土地,还可以担任各种官职。这些举措旨在( )A.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加强中央集权C.增强政权的认同感 D.推行仁政11.周成王时,周公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对这些被分封到地方的诸侯,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加强了周王的君主专制 B.实现了中央的高度集权C.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 D.强化了对诸侯的控制和管理12.西周时期,通过封建,同姓(姬姓)子弟建立起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成为周王朝的所谓“伯父”或“叔父”之国,至于同姓诸候之间,则成为所谓“兄弟之国”。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本身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与宗法制之间联系紧密C.保障西周统治的长久性 D.凝聚了族群间政治稳定13.大禹治水,联合各部落的力量,“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据此可知,大禹治水( )A.利用早期国家的管理功能 B.依靠血缘亲情加强部落联系C.促进分封制度的普遍流行 D.依托奴隶制国家的政权建设14.西周克商使周人夺得了国家政权,但周代国家结构形式的建立是通过推行分封制,并使之与宗法制配合,形成了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形式。周初的这些举措( )A.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B.巩固了周王的统治秩序C.本质上是官僚政治的体现 D.将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15.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度的成熟 B.君主集权的趋势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世袭制度的崩溃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欧洲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斑纹陶文化聚落复原图——摘编自【美】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史》材料二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以及交换的经常化,部落首长和家族长便利用担任公职的便利条件,在对内分配产品和对外交换中,把一部分集体物品据为己有,从而出现了私有财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生产劳动日益个体化,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从而进一步瓦解了氏族部落的公有制,使父系大家族公社日益走向解体,个体家庭逐步成为社会基本经济细胞。这种父系氏族、父系大家族的公有制,逐步过渡到个体家庭所有,使私有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到这时,私有制终于基本形成。——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该文化遗址中呈现的经济和生活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以前的青铜器以礼器为大宗,而且主要是王室、王臣铸造的礼器。随着王权衰落、诸侯国兴起,大小诸侯国纷纷铸造礼器,诸侯、卿大夫以至家臣铸造的青铜礼器骤然增多。这期间姬姓、姜姓大国的青铜礼器有大批发现,一些“庶姓”小国如邓国(曼姓)、都国(允姓)、邾国(曹姓)的礼器也有不少发现。到战国时,青铜日用器物如釜、铜镜、带钩等迅速增加,还出现了较多青铜农具和青铜建筑饰件,青铜器的使用逐步突破贵族礼乐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与此相关,分别以晋国、楚国、秦国为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原、南方、西方青铜器系统。材料二 在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围项目中,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出土了一套编钟,其铭文极具价值。芈加编钟铭文“帅禹之绪”“以长辞夏”,是继秦公簋、叔夷镈、幽公盟等传世青铜器之后,第一次经考古发掘出土的记载夏和禹的青铜器。——摘编自路国权《考古写历史·东周谱新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发展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的青铜器及铭文的史料类型及史料价值。 1.C2.B3.C4.A5.B6.C7.A8.A9.A10.C11.D12.B13.A14.B15.C16.(1)信息:出现筑房定居生活;出现原始农业的种植;已会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化和圈养,会使用火。(2)原因: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日益增多,氏族内部出现了财富分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得男女地位出现变化,部落间交换的增多;氏族内部私有观念的产生。17.(1)表现:生产者扩大,由王室、王臣铸造到一般贵族;使用范围扩大,由礼器到社会生活领域;种类增多,由礼器到日用品、农具等;生产中心增多,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青铜器系统。(2)类型:青铜器,实物史料;铭文,文献史料。价值: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的重要史料依据;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史料。铭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研究夏、西周、春秋历史和考古极具史料价值;丰富了历史研究资料;铭文记载与史籍记载可相互印证,有证史补史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本册综合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本册综合复习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