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共20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了我们的心间,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宋词有一种外在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让我们走进宋词,感受其中的羁旅之思、离恨之苦、国破之恨、家亡之仇,体会其中高超的表达技巧。
1.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2.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描写及其表达技巧。
3.知人论世,深刻领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1.一蓑烟雨,一生清欢——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词坛飞将军——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江西、湖北、湖南、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时,韩侂胄当政,辛弃疾一度被起用,但不久病逝。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3.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父李裕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后,流落南方,不久赵明诚病死,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的词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词人。
代表作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情境活动]
《历代诗余引吹剑录》中记载,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可以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宜读李清照;喝甜酒,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至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读后,你对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有何认识?请尝试总结其特点。
答:
参考答案:豪放词风视野独特,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婉约词风含蓄婉转,表情细腻,情调柔美。
写作背景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心情。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时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他赞美了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3.《声声慢》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东京,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不幸病死。从此李清照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先是追随朝廷到温州、越州等地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写下了此词,以抒郁结于胸中的凄伤压抑之情。
文化常识
羽扇纶巾
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 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持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
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文白对译]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2.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大的河流
(2)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杰出的
今义:跟男女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3)元嘉草草
古义:轻率
今义:匆忙仓促的样子
(4)这次第
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 一个挨一个地
3.一词多义
(1)故
(2)封
(3)过
4.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 名词用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5.倒装句式
(1)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2)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6.典型名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NO.1文本初读]
1.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概括
具体所写(用原文词语)
上片:吟咏赤壁、怀想古人
所见:①
所想:②
下片:仰慕英雄、感叹自己
所忆:③
所慨:④
参考答案:①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②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③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 ④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2.结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内容,完善下表。
词句
人物
表达的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①
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④
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⑥
⑦
参考答案:①孙权 ②江山犹昔,而如孙权般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③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 ④刘义隆 ⑤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⑥廉颇 ⑦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3.阅读《声声慢》,根据提示补写出空缺处的内容。
《声声慢》一词根据课下注释可知,是作者丈夫病死、南渡避乱时的晚年作品。其词眼是“愁”,根据创作背景可推知,其愁既有思念丈夫的内心孤独之愁,也可能有北宋灭亡南渡避乱的羁旅思乡之愁。为抒“愁”情,词人既有直接抒情,如凄凄惨惨戚戚、 、 ;也有间接抒情,如选取 、 、 、 、 、 等意象表达郁积于心的愁情。
参考答案:正伤心 怎一个愁字了得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NO.2文本精读]
任务驱动一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
[学习策略]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就要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1.简要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解析:首先抓住上片所写的意象“乱石”“惊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自然引起下文对英雄的仰慕。同时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参考答案: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片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2.简要赏析《声声慢》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答:
参考答案:“急风”“大雁”“菊花”“梧桐”“细雨”等意象都具有感伤的特点,它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成为承载词人悲愁的情感符号。这些意象正契合了词人的失意与愁苦,让伤感的李清照在心理上间接经历了衰残灭亡的体验,从悲秋意象中觉出生命所共有的哀伤以及对过去事物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哀,使得愁情的抒发更为深刻。
3.(素养提升)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李煜的《虞美人》,思考后面的问题。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这两首词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的意象各有什么特点?
答:
参考答案:①《声声慢》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特点:凄苦落寞。②《虞美人》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一江春水。特点:愉快华美。
(2)为什么不一样的意象都能表达愁苦的心情,不一样的意象能达到共同的表达效果?
答:
参考答案:《声声慢》用悲景写悲情,景越悲,情越悲,相同意象的叠加把悲伤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虞美人》用乐景衬哀情,反差越大,对比越悬殊,悲伤的感情表达得越充分。可见,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达到相同的表达效果。
任务驱动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策略]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上片:①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②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瑜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瑜立于作者心中。
下片:①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瑜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②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他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③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瑜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④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了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无成。
5.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参考答案: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英雄、风流
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刘义隆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
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拓跋焘
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可堪
表达了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
凭谁问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对比
目的
作用
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①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
②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③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④
参考答案:①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②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③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④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7.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运用的叠字素来为人称道,请指出其精妙之处。
答:
参考答案:“寻寻觅觅”写动作,主人公起床伊始若有所失,到处寻找,表现出她的空虚、不安和恍惚。“冷冷清清”写环境,交待寻觅的结果——毫无所获,仍然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冷清至极,自然引出下文“凄凄惨惨戚戚”,描写人物内心情感,由国家衰微和身世飘零所引发的孤独、凄凉、冷漠、哀愁,全都在这六个字所营造的氛围中呈现出来。十四个叠字既未写悲愁,也未写眼泪,但却蕴含了社会人生无穷无尽的酸甜苦辣,令人不忍卒读。另外,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进程上使用了点染法,以“寻寻觅觅”开篇,接着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环境和心境加以重笔渲染,一层进逼一层,而丰富的感情内容又深蕴不露,呈现出别具韵味的含蓄之美,烘托出强烈的哀怨悲愁气氛。同时,在语言运用上,每一个字又都是从生活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也没有扭捏作态,具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美。
8.(素养提升)对比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思考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
[注] 这句话是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语,全句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即汉末群雄之一的刘表,有三子,但都没能将其父的基业发扬光大。
这两首词在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都表现了对三国英雄孙权的敬慕,表达了词人渴望像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②这两首词都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③都注意化用古人语言,活用典故成语,借古讽今。
不同点:《永遇乐》颂扬了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讽刺了刘义隆急躁冒进,上下片形成对比;而《南乡子》则用三问三答来表达情感与思想。
任务驱动三 体会诗歌的情感
[学习策略]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苏词是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辛词表达的是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侵占土地的敌人的愤怒,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懑,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0.《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三句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花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虽然人不摘花,花也当自萎;花儿已损,则更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出词人惜花将谢的情怀。
11.(素养提升)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白曾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古人常将愁绪寄托于酒。这两首词也都提到了酒:“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一尊还酹江月”。那么这两首词中,词人借酒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愁绪?
答:
参考答案:①柳永:离别饯行,举杯无绪,醉酒可让人暂时忘却悲伤,但酒醒后的孤寂冷清更让人不堪忍受。词人借酒表达了伤心、留恋不舍的离别愁绪。
②苏轼:举杯对月吊古伤今,周瑜年少有为,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词人不免产生人生如梦的消极慨叹。
任务驱动四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
12.纵览《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景时,先写江面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B.这首词语言精练,形象饱满。“乱石穿空”着眼于视觉;“惊涛拍岸”诉诸听觉;用“千堆雪”借喻咆哮翻滚、溅珠飞玉的滔滔巨浪。这些描写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观察体验的深刻和语言表达的精粹。
C.下片描写了“周郎”的服饰和神态。“羽扇纶巾”是儒将的打扮,体现人物的潇洒风度;大战在即,周瑜“羽扇纶巾”、谈笑自如,意在表现他的从容镇定,与后面“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D.刻画并歌咏历史英雄人物是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就愈加反衬出自己遭到贬谪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与愤懑,使得咏史与抒情完美地融为一体。
解析:选D “刻画并歌咏历史英雄人物是这首词的写作目的”说法有误,作者的目的在于借咏史而自抒怀抱。
(2)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追怀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答:
参考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13.纵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目的是歌咏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
C.“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选A A项,由“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词句可知,目的是借歌咏历史人物的伟业来对韩侂胄之流进行讽刺和劝诫。
(2)辛弃疾在本词开头写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写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两位词人所使用意象的异同。
答:
解析:辛弃疾和苏轼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相似点,都选择了“江山”和“英雄”,但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辛弃疾侧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苏轼侧重抒发个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参考答案:(相同点)在意象上都选择了“江山(大江)”“英雄(风流人物)”。
(不同点)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能够掌握和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少,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时间的无情,抒发的是个人的惆怅。
14.纵览《声声慢》,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淡、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第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第二,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
解析:选B B项,作者不是说酒量少、酒味淡,而是说再多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答:
解析:这首词是词人李清照在丧夫南迁之后所作,所以此时有丧夫之痛,更有亡国之恨;因为是流亡在外,自然有流离之苦,独居于此就是孀居之悲。词人在抒发情感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表达愁情,如开篇处的词语叠用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二是借助一些意象和景物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
参考答案: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或情愁,家愁,国愁)。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家愁国恨”。
[类文赏读]
苏轼渴望一展抱负,建功立业。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可是壮志难酬。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凄凄切切。命耶?时耶?倒全是一腔情怨无处诉,且借词抒怀,消胸中块垒,不经意间却成了锦绣诗章,流传千古。
一、古诗文精读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 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①。
朝来初日半街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②,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 ①清圆:声音清亮圆润。②悰(cóng):欢乐,乐趣。
[亮点赏析] 全词抓住“初春”的景象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景象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情绪。这首词在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词人的个性、襟怀和心绪。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 ①居士:指未做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亮点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别,概括出友谊不受空间限制的道理,赋予了作品以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下片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略无宦海风波之虞,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理想。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用语明快爽朗,开人心胸,写法开门见山,点明离宴,似悲实旷。
念奴娇·春情①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②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③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 ①这首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②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③扶头酒:容易饮醉的酒。
[亮点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它叙写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怀念。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写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两句,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下片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二、思辨阅读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文章开篇说“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着哪些具体内涵?如此评说有何意义?
答:
参考答案:愁的含义:①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的闲愁,是一种甜蜜的愁;②国破家亡,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熄灭带来的痛苦之愁;③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无人倾诉的孤独之愁;④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孤独之愁。
意义:①使愁情笼罩全篇,为全文奠定了悲情的感情基调;②以“愁”字总揽全文,开启下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了我们的心间,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宋词有一种外在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让我们走进宋词,感受其中的羁旅之思、离恨之苦、国破之恨、家亡之仇,体会其中高超的表达技巧。
1.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2.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描写及其表达技巧。
3.知人论世,深刻领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1.一蓑烟雨,一生清欢——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词坛飞将军——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江西、湖北、湖南、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时,韩侂胄当政,辛弃疾一度被起用,但不久病逝。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3.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父李裕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后,流落南方,不久赵明诚病死,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的词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词人。
代表作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情境活动]
《历代诗余引吹剑录》中记载,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可以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宜读李清照;喝甜酒,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至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读后,你对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有何认识?请尝试总结其特点。
答:
参考答案:豪放词风视野独特,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婉约词风含蓄婉转,表情细腻,情调柔美。
写作背景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心情。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时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他赞美了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3.《声声慢》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东京,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不幸病死。从此李清照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先是追随朝廷到温州、越州等地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写下了此词,以抒郁结于胸中的凄伤压抑之情。
文化常识
羽扇纶巾
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 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持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
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文白对译]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2.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大的河流
(2)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杰出的
今义:跟男女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3)元嘉草草
古义:轻率
今义:匆忙仓促的样子
(4)这次第
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 一个挨一个地
3.一词多义
(1)故
(2)封
(3)过
4.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 名词用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5.倒装句式
(1)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2)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6.典型名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NO.1文本初读]
1.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概括
具体所写(用原文词语)
上片:吟咏赤壁、怀想古人
所见:①
所想:②
下片:仰慕英雄、感叹自己
所忆:③
所慨:④
参考答案:①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②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③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 ④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2.结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内容,完善下表。
词句
人物
表达的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①
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④
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⑥
⑦
参考答案:①孙权 ②江山犹昔,而如孙权般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③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 ④刘义隆 ⑤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⑥廉颇 ⑦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3.阅读《声声慢》,根据提示补写出空缺处的内容。
《声声慢》一词根据课下注释可知,是作者丈夫病死、南渡避乱时的晚年作品。其词眼是“愁”,根据创作背景可推知,其愁既有思念丈夫的内心孤独之愁,也可能有北宋灭亡南渡避乱的羁旅思乡之愁。为抒“愁”情,词人既有直接抒情,如凄凄惨惨戚戚、 、 ;也有间接抒情,如选取 、 、 、 、 、 等意象表达郁积于心的愁情。
参考答案:正伤心 怎一个愁字了得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NO.2文本精读]
任务驱动一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
[学习策略]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就要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1.简要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解析:首先抓住上片所写的意象“乱石”“惊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自然引起下文对英雄的仰慕。同时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参考答案: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片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2.简要赏析《声声慢》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答:
参考答案:“急风”“大雁”“菊花”“梧桐”“细雨”等意象都具有感伤的特点,它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成为承载词人悲愁的情感符号。这些意象正契合了词人的失意与愁苦,让伤感的李清照在心理上间接经历了衰残灭亡的体验,从悲秋意象中觉出生命所共有的哀伤以及对过去事物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哀,使得愁情的抒发更为深刻。
3.(素养提升)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李煜的《虞美人》,思考后面的问题。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这两首词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的意象各有什么特点?
答:
参考答案:①《声声慢》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特点:凄苦落寞。②《虞美人》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一江春水。特点:愉快华美。
(2)为什么不一样的意象都能表达愁苦的心情,不一样的意象能达到共同的表达效果?
答:
参考答案:《声声慢》用悲景写悲情,景越悲,情越悲,相同意象的叠加把悲伤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虞美人》用乐景衬哀情,反差越大,对比越悬殊,悲伤的感情表达得越充分。可见,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达到相同的表达效果。
任务驱动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策略]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上片:①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②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瑜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瑜立于作者心中。
下片:①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瑜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②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他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③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瑜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④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了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无成。
5.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参考答案: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英雄、风流
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刘义隆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
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拓跋焘
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可堪
表达了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
凭谁问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对比
目的
作用
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①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
②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③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④
参考答案:①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②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③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④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7.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运用的叠字素来为人称道,请指出其精妙之处。
答:
参考答案:“寻寻觅觅”写动作,主人公起床伊始若有所失,到处寻找,表现出她的空虚、不安和恍惚。“冷冷清清”写环境,交待寻觅的结果——毫无所获,仍然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冷清至极,自然引出下文“凄凄惨惨戚戚”,描写人物内心情感,由国家衰微和身世飘零所引发的孤独、凄凉、冷漠、哀愁,全都在这六个字所营造的氛围中呈现出来。十四个叠字既未写悲愁,也未写眼泪,但却蕴含了社会人生无穷无尽的酸甜苦辣,令人不忍卒读。另外,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进程上使用了点染法,以“寻寻觅觅”开篇,接着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环境和心境加以重笔渲染,一层进逼一层,而丰富的感情内容又深蕴不露,呈现出别具韵味的含蓄之美,烘托出强烈的哀怨悲愁气氛。同时,在语言运用上,每一个字又都是从生活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也没有扭捏作态,具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美。
8.(素养提升)对比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思考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
[注] 这句话是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语,全句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即汉末群雄之一的刘表,有三子,但都没能将其父的基业发扬光大。
这两首词在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都表现了对三国英雄孙权的敬慕,表达了词人渴望像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②这两首词都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③都注意化用古人语言,活用典故成语,借古讽今。
不同点:《永遇乐》颂扬了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讽刺了刘义隆急躁冒进,上下片形成对比;而《南乡子》则用三问三答来表达情感与思想。
任务驱动三 体会诗歌的情感
[学习策略]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苏词是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辛词表达的是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侵占土地的敌人的愤怒,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懑,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0.《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三句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花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虽然人不摘花,花也当自萎;花儿已损,则更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出词人惜花将谢的情怀。
11.(素养提升)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白曾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古人常将愁绪寄托于酒。这两首词也都提到了酒:“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一尊还酹江月”。那么这两首词中,词人借酒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愁绪?
答:
参考答案:①柳永:离别饯行,举杯无绪,醉酒可让人暂时忘却悲伤,但酒醒后的孤寂冷清更让人不堪忍受。词人借酒表达了伤心、留恋不舍的离别愁绪。
②苏轼:举杯对月吊古伤今,周瑜年少有为,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词人不免产生人生如梦的消极慨叹。
任务驱动四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
12.纵览《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景时,先写江面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B.这首词语言精练,形象饱满。“乱石穿空”着眼于视觉;“惊涛拍岸”诉诸听觉;用“千堆雪”借喻咆哮翻滚、溅珠飞玉的滔滔巨浪。这些描写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观察体验的深刻和语言表达的精粹。
C.下片描写了“周郎”的服饰和神态。“羽扇纶巾”是儒将的打扮,体现人物的潇洒风度;大战在即,周瑜“羽扇纶巾”、谈笑自如,意在表现他的从容镇定,与后面“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D.刻画并歌咏历史英雄人物是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就愈加反衬出自己遭到贬谪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与愤懑,使得咏史与抒情完美地融为一体。
解析:选D “刻画并歌咏历史英雄人物是这首词的写作目的”说法有误,作者的目的在于借咏史而自抒怀抱。
(2)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追怀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答:
参考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13.纵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目的是歌咏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
C.“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选A A项,由“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词句可知,目的是借歌咏历史人物的伟业来对韩侂胄之流进行讽刺和劝诫。
(2)辛弃疾在本词开头写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写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两位词人所使用意象的异同。
答:
解析:辛弃疾和苏轼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相似点,都选择了“江山”和“英雄”,但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辛弃疾侧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苏轼侧重抒发个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参考答案:(相同点)在意象上都选择了“江山(大江)”“英雄(风流人物)”。
(不同点)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能够掌握和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少,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时间的无情,抒发的是个人的惆怅。
14.纵览《声声慢》,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淡、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第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第二,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
解析:选B B项,作者不是说酒量少、酒味淡,而是说再多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答:
解析:这首词是词人李清照在丧夫南迁之后所作,所以此时有丧夫之痛,更有亡国之恨;因为是流亡在外,自然有流离之苦,独居于此就是孀居之悲。词人在抒发情感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表达愁情,如开篇处的词语叠用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二是借助一些意象和景物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
参考答案: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或情愁,家愁,国愁)。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家愁国恨”。
[类文赏读]
苏轼渴望一展抱负,建功立业。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可是壮志难酬。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凄凄切切。命耶?时耶?倒全是一腔情怨无处诉,且借词抒怀,消胸中块垒,不经意间却成了锦绣诗章,流传千古。
一、古诗文精读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 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①。
朝来初日半街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②,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 ①清圆:声音清亮圆润。②悰(cóng):欢乐,乐趣。
[亮点赏析] 全词抓住“初春”的景象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景象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情绪。这首词在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词人的个性、襟怀和心绪。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 ①居士:指未做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亮点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别,概括出友谊不受空间限制的道理,赋予了作品以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下片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略无宦海风波之虞,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理想。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用语明快爽朗,开人心胸,写法开门见山,点明离宴,似悲实旷。
念奴娇·春情①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②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③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 ①这首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②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③扶头酒:容易饮醉的酒。
[亮点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它叙写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怀念。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写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两句,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下片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二、思辨阅读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文章开篇说“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着哪些具体内涵?如此评说有何意义?
答:
参考答案:愁的含义:①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的闲愁,是一种甜蜜的愁;②国破家亡,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熄灭带来的痛苦之愁;③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无人倾诉的孤独之愁;④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孤独之愁。
意义:①使愁情笼罩全篇,为全文奠定了悲情的感情基调;②以“愁”字总揽全文,开启下文。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