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解析版)
展开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
考生须知 | 1. 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 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9个小题(共50分)。 3.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 5 K 39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偏二甲肼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 B.漂粉精用于鱼塘的消毒 | C.酒精清洁电脑键盘油污 | D.菜刀生锈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偏二甲肼作火箭发射的燃料,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
B.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漂白粉溶于水,可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消毒杀菌,B不符合;
C.酒精清洁电脑键盘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酒精,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C符合;
D.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
答案选C。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Cl溶液 B.Fe(OH)3胶体
C.酒精溶液 D.Na2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KCl溶液、酒精溶液、Na2SO4溶液均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B。
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在北京举行,参赛运动员剧烈运动后,需要补充电解质。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
C. D.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A.是化合物,且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故为电解质,A正确;
B.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在溶液中能导电和其本身无关,故为非电解质,C错误;
D.稀硫酸是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Mg B.Al C.Si D.P
【答案】A
【解析】
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Mg、Al、Si、P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则Mg的原子半径最大,故答案为A。
5.在周期表中,下列各组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的是
A.H、Na B.Mg、Al C.N、Si D.S、Cl
【答案】A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A.H、Na均是第ⅠA族,位于同一主族,A正确;
B.Mg是第ⅡA族而Al是第ⅢA族元素,不位于同一主族,B错误;
C.Si是第ⅣA族而N是第ⅤA族元素,不位于同一主族,C错误;
D.S是第ⅥA族而Cl是第VIIA族元素,不位于同一主族,D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 B.油脂 C.乙酸乙酯 D.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成千上万的化合物,据此定义解题:
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只有180,属于小分子有机物,A不合题意;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其相对分子质量也较小,小于1000,属于小分子有机物,B不合题意;
C.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相对分子质量只有88,属于小分子有机物,C不合题意;
D.纤维素可表示为(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成千上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K2SO4 B.NaCl C.CH3CH2OH D.NH3·H2O
【答案】A
【解析】
A.K2SO4为K+和组成的盐类,K+和之间依靠离子键连接,内S原子与O原子依靠共价键连接,故A选;
B.NaCl中Na+与Cl-之间依靠离子键连接,其中无共价键,故B不选;
C.CH3CH2OH为有机物,其中各原子依靠共价键连接,无离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不选;
D.NH3·H2O中各原子依靠共价键连接,无离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D不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易挥发 B.可在空气中燃烧
C.可发生酯化反应 D.官能团为—CH2CH3
【答案】D
【解析】
A.乙醇沸点较低,常温下易挥发,A正确;
B.乙醇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正确;
C.乙醇含有羟基,可以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
D.乙醇的官能团为-OH,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中美科学家携手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团簇(如图结构),它在储氢储锂、半导体、超导、绿色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B40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D.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B40属于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为单质,故A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人体血液中如果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HCl)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粉具有还原性 B.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 D.Fe+2H+=Fe3++H2↑
【答案】D
【解析】
A.Fe粉可以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所以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B正确;
C.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故C正确;
D.铁与稀盐酸反应应该生成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H3和3molH2,当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
C.N2、H2和NH3的浓度均不再改变 D.若升高温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答案】B
【解析】
A.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
B.向密闭容器中加入氨气和氢气时,反应逆向进行,氨气的物质的量减少,小于1mol,故B错误;
C.充入的各物质不成比例,反应达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再改变,故C正确;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被破坏,故D正确;
故选B。
12.下列金属,在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铜 B.铝 C.铁 D.银
【答案】B
【解析】
A. 铜是不活泼金属,铜可通过湿法炼金、或火法炼铜,都不是电解法,故A不选;
B. 铝通常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故B选;
C. 铁常采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故C不选;
D. 银采用热分解氧化银得到,故D不选;
答案选B。
13.(Y为钇元素)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数是89 B.质量数是39
C.中子数是39 D.质子数是89
【答案】A
【解析】
根据知识,可知A是质量数,Z质子数,A-Z=中子数,以此来解析;
A.质量数是89,A正确;
B.质量数是89,B错误;
C.质量数是89,质子数39,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89 - 39=50,C错误;
D.质子数是39,D错误;
故选A。
14.在一定条件下,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实验编号 | 催化剂 | 温度/℃ | ||
A | 无 | 400 | 1 | 3 |
B | 无 | 400 | 2 | 6 |
C | 无 | 500 | 1 | 3 |
D | 有 | 500 | 2 | 6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通过表格中数据分析,D 中使用了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反应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同时温度最高,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最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甲烷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有机物,区分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两者的颜色 B.观察两者的状态
C.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答案】D
【解析】
A.甲烷和乙烯都是无色气体,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常温下都为气体,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甲烷和乙烯与氢氧化钠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的硝化反应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C.乙烷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溴乙烷
D.乙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
【答案】D
【解析】
A.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A不符合题意;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B不符合题意;
C.乙烷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溴乙烷发生的是取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烯,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7.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 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 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质子数为8,故A错误;
B.该粒子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B错误;
C.该粒子质子数为8,为氧元素,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该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已.达到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18.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氯气的电子式为,A错误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
C.甲烷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C正确;
D.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答案选C。
19.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释的是
A.非金属性: B.热稳定性:
C.酸性: D.碱性:
【答案】C
【解析】
A.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A不符合题意;
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热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而H2S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与高氯酸进行酸性强弱的比较,C符合题意;
D.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所以,碱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做实验剩余的钠,丢弃在废液缸中
B.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以进鼻孔
D.制备氯气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
【答案】A
【解析】
A.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且放热,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做实验剩余的钠,要放回试剂瓶,A错误;
B.由于Na能与水反应,故Na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盖灭,B正确;
C.闻气体味道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C正确;
D.由于氯气有毒,故制备氯气应在通风橱中进行,D正确;
故答案选A。
2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 O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0.1mol/L KOH溶液中所含的K+数目为0.1NA
D.0.1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答案】A
【解析】
A.1个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1molO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A正确;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22.4L H2O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含有的分子数目不是NA,B错误;
C.0.1mol/L KOH溶液的体积未知,其中所含的K+数目不一定为0.1NA,C错误;
D.0.1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物是氯化亚铁,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D错误;
答案选A。
2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MnO2+4H++2Cl-Mn2++Cl2↑+2H2O
B.铜粉与稀硝酸的反应:Cu+2H+=Cu2++H2↑
C.氯气与FeCl2溶液的反应:Cl2+Fe2+=2Cl-+Fe3+
D.稀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H++OH-=H2O
【答案】A
【解析】
A.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Cl2、H2O,书写离子方程式时,HCl、MnCl2可拆写成离子形式,对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A正确;
B.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不能生成H2,B错误;
C.选项所写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C错误;
D.醋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故醋酸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D错误;
故答案选A。
2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氨气 | B.比较氯与硫的非金属性 | C.喷泉实验 | D.氨气的尾气吸收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实验室用固体和固体反应制备,该反应中有水生成,为了避免大试管炸裂,试管口应该稍稍向下倾斜,故A正确;
B.通过氯气置换出硫单质,可以比较氯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故B正确;
C.与反应,则图中装置可完成氯气的喷泉实验,故C正确;
D.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且极易溶于水,导管伸入水层容易倒吸,应该将苯改为四氯化碳,将导管伸到四氯化碳层才能防倒吸,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4.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氮的循环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物不能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
A.工业合成氨是将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属于人工固氮,A项正确;
B.雷电作用下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B项正确;
C.与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在氮的循环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由氮的循环示意图可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D项错误;
答案选D。
25.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D |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锌片,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最终变为无色 | 还原性:Zn>Fe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液,该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Ag+对SO检验产生干扰,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该溶液可能为碱,也可能为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钠,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AgCl、CaSO3等,Ag+、SO对CO检验产生干扰,故C错误;
D.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锌片,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铁离子最终被Zn还原成Fe,证明还原性Zn>Fe,故D正确;
答案为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9小题,共50分。
26.(3分)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答案】B-d C-a D-c
【解析】
B.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乙烯、是一种塑料,故答案为B-d;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做气体干燥剂,故答案为C-a;D.液氨,分子间有氢键、液氨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故常作制冷剂,故答案为D-c。连线如图:
27.(3分)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① | ② | ③ |
(1)实验室制,选用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收集氯气,选用_________。
(3)配制溶液,选用___________。
【答案】(1)② (2)① (3)③
【解析】
(1)实验室制,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②为固液不加热装置,选用②(填序号,下同),故答案为:②;
(2)氯气有毒,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氯气,选用向上排空法,故选①。故答案为:①;
(3)配制溶液,选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③。
28.(6分)铁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比较广泛,常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磁铁、墨水、颜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铁可以与稀硝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为_______,每生成11.2L(标准状况下)的NO,转移的电子个数为_______。
(3)若消耗了,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是_______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答案】
(1) 降低
(2) (或)
(3) 5.6 0.75
【解析】
(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硝酸中部分N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2价,则为氧化剂;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反应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3价,得到,则氧化产物为;标准状况下11.2LNO的物质的量为,硝酸中N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2价,一个N得到3个电子,则生成0.5molNO转移的电子数为1.5mol,数目为或;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4mol硝酸生成1molNO,若消耗了1molHNO3,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是;转移的电子数为;
29.(6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图A所示装置中,锌片是 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图A所示装置可将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_______。
(3)燃料电池已经开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某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是负极反应物
②总反应为2H2+O2=2H2O
③电池工作时,其中H+定向移动
【答案】负极 Zn+H2SO4=ZnSO4+H2↑ 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③
【解析】
(1)图A所示装置中,Zn失去电子作负极,Cu电极H+得到电子作正极,故锌片是负极;
(2)图A所示装置为原电池,可将反应Zn+H2SO4=ZnSO4+H2↑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装置中Zn失去电子作负极,锌片溶解,Cu电极上H+得到电子作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产生电流,电流表指针偏转;
(3)图B为氢氧燃料电池,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总反应为2H2+O2=2H2O,电池在工作时,阳离子(H+)向正极定向移动,②③均正确,故答案选②③。
30.(6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问题。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化学式为C6H8O6,是一种水溶性的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C具有酸性,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氧气、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Cu2+、Fe3+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被氧化而破坏。人类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食物、药物等摄取,其广泛的食物来源为各类新鲜蔬果。
维生素C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引发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抗氧化剂,能够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等。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使Fe元素从+3价转化为+2价,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从而治疗缺铁性贫血。若短期内服用过量的维生素C,会产生多尿、皮疹等副作用,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C,可能导致草酸及尿酸结石。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从物质分类看,维生素C属于无机化合物。___________
(2)维生素C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应长期大量服用。___________
(3)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是因其具有还原性。___________
(4)生吃新鲜蔬果利于补充维生素C.___________
【答案】(1)错 (2)错 (3)对 (4)对
【解析】
(1)含碳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外)为有机物,所以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错。
(2)根据题中叙述,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C,可能导致草酸及尿酸结石,所以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
(3)因为维生素C还可以使Fe元素从+3价转化为+2价,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叙述正确;
答案为:对。
(4)根据题中叙述人类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食物、药物等摄取,其广泛的食物来源为各类新鲜蔬果;所以叙述正确;
答案为:对。
31.(8分)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3)C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与向浓硫酸中直接加入铜片相比,该装置用可上下移动的铜丝,优点是_________。
【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溶液褪色
(3)NaOH溶液 防倒吸
(4)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解析】
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需要用碱液吸收,倒置漏斗可防止倒吸,通过移动铜丝,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1)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试管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褪色。故答案为:溶液褪色;
(3)C为尾气吸收装置,可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C中应加入的试剂为NaOH溶液,为了防止倒吸,吸收装置使用了倒置漏斗,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倒吸。故答案为:NaOH溶液;防倒吸;
(4)装置A中设计了可上下移动的铜丝,优点是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减少污染。故答案为: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32.(6分)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来填空:
(1)某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3个,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2)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选填“强”、“弱”),能说明这一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3)关于氟、钠、镁、氯四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写编号)。
A.原子半径:Na<Cl
B.离子半径:F-<Mg2+
C.热稳定性:HF>HCl
D.碱性:NaOH>Mg(OH)2
【答案】二 弱 Cl2+H2S=2HCl+S↓ CD
【解析】
(1)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3个,则L层有5个电子,有2个电子层,处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
(2)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O<Cl,可以利用氯气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验证,反应方程式为:Cl2+H2S=2HCl+S↓;
(3)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Na>Cl,选项A错误;
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F->Mg2+,选项B错误;
C.非金属性F>C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热稳定性: HF>HCl ,选项C正确;
D.金属性Na>Mg,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 NaOH> Mg(OH),选项D正确;
答案选CD。
33.(6分)氧化镁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某兴趣小组利用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等杂质)设计制备氧化镁的流程如图:
(1)步骤(1)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
(2)步骤(1)分离出的滤渣中主要含有_______,它属于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3)滤液Y中的阴离子除了含OH-、Cl-外还有_______。
(4)写出步骤(I)中Mg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2)SiO2 酸性
(3)
(4)MgCO3+2H+= Mg2++CO2↑+H2O
【解析】
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等杂质)加入盐酸,碳酸镁、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硅不与盐酸反应,过滤,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和偏铝酸钠溶液,过滤,灼烧氢氧化镁沉淀得到氧化镁。
(1)步骤(1)是分离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因此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二氧化硅不与盐酸反应,步骤(1)分离出的滤渣中主要含有SiO2,它属于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SiO2;酸性。
(3)滤液Y铝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滤液Y中阴离子除了含OH-、Cl-外还有;故答案为:。
(4)步骤(I)中Mg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其离子方程式: MgCO3+2H+= Mg2++CO2↑+H2O;故答案为:MgCO3+2H+= Mg2++CO2↑+H2O。
34.(6分)
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症。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①先按要求搭配好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打开弹簧夹K1和K2,向装置中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加热装有15.20g FeSO4的硬质玻璃管;
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装置中有红棕色固体出现,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中品红溶液褪色;
④冷却后A装置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8g。
(1)根据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推测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
(2)将装置B、C顺序颠倒能否达到原来的实验目的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
(3)D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
(1)SO3
(2) 不能 SO3可溶于品红溶液中
(3)SO2+2NaOH=Na2SO3+H2O
【解析】
(1)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发生反应,可知生成的沉淀应为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则产物中应有三氧化硫,故答案为:SO3;
(2)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若先通入品红溶液中,三氧化硫会溶于其中,无法进入氯化钡溶液中,因此B、C顺序不能颠倒,故答案为:不能;SO3可溶于品红溶液中;
(3)D为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故答案为:SO2+2NaOH=Na2SO3+H2O;
2023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含解析,共19页。
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5 K 39, 下列事实与胶体有关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