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2804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2804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2804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
展开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知识梳理】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民主法治时代的到来(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一)经济制度:
1、内容: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成为商品)。
2、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二)政治制度:
1、君主立宪制(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
2、总统共和制(美国、法国)
3、政党制度(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背景 | 经济 |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 |
政治 | 16~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根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 ||
思想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
过程 |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②1688年,“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③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 ④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
影响 | 政治基础 | 推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开辟了渐进的发展之路。 | |
开启革命 | 开启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 ||
(2)确立标志:《权利法案》颁布
①时间:1689年
②内容:限制了国王立法权、财政权、军权和确保选举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定时集会。
③评价:A、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但不是宪法)。
B、政体: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
C、统治方式: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由人治转向法治。
D、社会发展: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
(3)完善:责任内阁制形成
①含义:内阁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内阁集体向下院负责。
②过程:A、光荣革命前,国王挑选少数贵族组成内阁。
B、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
C、19世纪中期,选举权扩大,两党制发展,选举不再是候选人个人竞争,而变为两大政党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③基本原则: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挑选本党议员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新选举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4)特点
1、基础核心: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国王:是国家元首,权力受到限制,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3、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5、议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5)影响
对英国:(1)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使英国走上了民主化道路。
(2)经济: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为世界提供政治发展模式,促进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2、美国总统共和制
(1)背景: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原因 | 经济 | 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根因)(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中部:农业规模较大,盛产小麦和玉米,有谷仓之称;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黑奴劳动,主要生产烟草等经济作物); |
政治 |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 |
思想 | 启蒙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 | |
过程 | 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
意义 | ①性质: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对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总统共和制的创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③对欧洲: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④对拉美:为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提供了先河。 |
(2)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颁布
①原则、内容:
A、“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B、联邦制原则: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C、人民主权(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D、权力制衡原则:①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制约平衡③参众两院分权制衡④人民选举总统议员,总统议员对选民负责⑤两党制。
②评价:
意义:A、地位: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政制: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对以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C、经济: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局限:
A、没有及时写入人民的民主权利。(经过几年斗争后以修正案补充进了宪法)。
B、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后发修正案加以修正)。
3、法国共和制:
(1)背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5年)
原因 | 经济 |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 |
政治 | 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波旁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旧的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发展,需要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 ||
思想 | 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深刻影响 | ||
外部因素 | 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 ||
过程 |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②1789年8月,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⑤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 ||
影响 | 对法国 | 推翻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 |
对欧洲 |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 ||
(2)特点:经历了共和制、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共和制:
1791—1792君主立宪制;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颁布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确立)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浩荡的资本主义洪流(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1、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面临空前危机
国内:19世纪上半期,俄国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国外: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2)内容:①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③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评价: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南北战争(巩固制度):
(1)背景: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原料、市场、劳动力等)。
(2)过程:①1861年,南方一些州成立“南部联盟”,挑起内战,美国内战爆发。②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北方军队由防转攻,最终击败南方分裂势力。③1865年,内战结束,北方军队胜利。
(3)评价:
积极: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美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不足:黑人仍备受歧视(种族歧视)
3、意大利统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根本原因: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①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②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3)政体:君主立宪制
4、德国统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根本原因: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①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他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国。
②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3)方式:王朝战争
(4)政体:君主立宪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5)评价:积极: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条件。
消极: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国外: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国内: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恢复天皇权威。
(2)内容:①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君主立宪制)。
(4)评价:
积极: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局限:①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华侵略、挑起二战)。
三、评价:
1、积极: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局限: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总结:各国民主政体发展特点对比
国家 | 确立近代政体的时间和方式 | 政体发展特点 | |
英国 | 1689年 | 革命:“光荣革命” | 和平渐进的议会改革 |
美国 | 1787年 | 革命:独立战争 | 精英人物;稳定和创新 |
法国 | 1875年 | 大革命:异常曲折 | 艰难曲折;血腥暴力 |
德国 | 1871年 | 统一:王朝战争 |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
意大利 | 1871年 | 统一:王朝战争 | 君主立宪 |
日本 | 1868,1889年 | 改革:明治维新 | 仿效德国,军国主义 |
俄国 | 1861年始 | 改革:农奴制改革 | 沙皇传统;强人政治 |
【知识拓展】
一、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
经济上 |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雇佣剥削) |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
模式 | 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节+资产阶级政权(代议制+西方政党政治) | 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节+无产阶级政权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和私有制共同发展(异常活跃);模式: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市场调节和政府规划+全民政权(人民当家作主)
二、代议制:又称“国会制”或“议会制”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由上议院(或称贵族院、参议院、联盟院等)、下议院(或称平民院、众议院、人民院等)组成。议会一般都具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员;一般由选举产生。
三、政体: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政体由国体所决定,与国体相适应。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四、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
| 明朝 | 英国 |
产生背景 | 丞相制度废除,行政事务繁杂 |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淡出行政事务 |
产生方式 | 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 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对议会负责 |
权力大小 | 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 |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 |
性质 | 封建君主专制 |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相关政体 | 是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物 | 是君主立宪政体的产物 |
五、英美法德四国政体比较:
国别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 | 资产阶级革命 | 独立战争 获得独立 | 资产阶级革命 (大革命) | 国家统一 |
2、确立政体 | 君主立宪制 | 总统共和制 | 共和制 | 君主立宪制 |
3、确立时间 标志 | 1689年 《权利法案》 | 1787年 1787年宪法 | 1875年 1875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
4、国家元首 | 国王(女王) | 总统 | 总统 | 皇帝 |
5、元首产生方式 | 世袭 | 选举 (总统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 选举 (议会选举产生) | 世袭 |
6、元首任期 | 终身制 | 任期制 (任期四年,可连任一届) | 任期制 (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 终身制 |
7、元首的实权 | 无(统而不治) | 有 | 有 | 有(大) |
8、政府首脑 | 首相 | 总统 | 总统 | 首相 |
9、政府产生方式 | 议会选举中多数党领袖上台组阁 | 总统任命 | 总统任命 (内阁由总统任命) | 皇帝任命 |
10、政府首脑对谁负责 | 议会 首相与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共同对议会负责 | 宪法 总统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内阁与议会相互制约 | 议会 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任命的内阁向议会负责 | 皇帝 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11、国家权力中心 | 议会 (下院) | 总统 | 议会 | 皇帝 |
12、行政权 | 首相 内阁 | 总统 内阁 | 总统 内阁 | 皇帝 |
13、立法权 | 议会 | 国会 (参众两院) | 参众两院共同享有 | 联邦议会 帝国国会 |
14、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 分权,互相制约 | 分权制衡 | 分权制衡 |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
15、国家结构 | 单一制 | 联邦制 | 单一制 | 联邦制 |
16、国体 | 资产阶级专政 | 同 | 同 | 同 |
17、阶级基础 | 资产阶级 | 同 | 同 | 容克地主阶级 |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份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知识梳理,知识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份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知识梳理,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份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知识梳理,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