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01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02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________________》)

    (2)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离骚》兼有《国风》“________________”和《小雅》“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新闻消息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昨日凌晨,泉州码头的一艘石化产品运输船发生泄露,69.1吨碳九产品漏入近海,造成水体污染。

    B.国庆节放假7天期间,从大数据看,全市各客运站,公路客运共发送旅客54.4万人。

    C.今天早晨8时30分左右,上海上空乌云密布,天黑似锅底,马路上的汽车开着车灯缓慢行驶。

    D.2月7日,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和任子威之间的一个动作,让无数网友破防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百年来的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其理论上的争论焦点,差不多都落在传统问题上。八十年代重开文化大讨论,事实上也已经逐渐把这个问题推到了前台。从目前看来,国内外的许多论者似乎都持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所谓“反‘反传统’”的态度或倾向。这种倾向认为,尤其是近代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然中国文化的“传统”已经出现了“断裂”,那么今日的任务自然也就是应该去弥补这种断裂,以“接上”中国文化的“传统”。

    ——甘阳《传统、时间性与未来》(来源:公众号保马)

    ①由于把“现代化”与“西化”不恰当地等同了起来

    ②造成了所谓的文化传统的“断裂带”

    ③以一种全盘否定的“反传统”态度来对待中国文化

    ④因此在客观上“切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4分)

    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①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口头语言艺术的一种,是用寓意、比喻、象形、谐音等手法,来影射和暗示事物本来面目的一种独特民间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利用谜面的语言描绘引导猜谜者的联想,从而推测出所指之事、物或文字的语言游戏形式,是汉语语言智慧的结晶。谜语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具有口头表达和匿名流传的特征。

    ②关于民间谜语的起源,学者们历来说法不一。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提及:“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谜语便已现雏形。当时的谜语多反映民众生产生活实践,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其谜底是做弹弓,暗指制作和使用弹弓的过程。到了唐代,猜谜之风盛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将谜语作为一种娱乐游戏。谜语的制作方法更趋精巧、体裁特征日渐稳定,谜语的发展正在酝酿一个新的高峰。两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开始兴盛,民众文化需求扩大。猜谜形式不仅包括专业艺人在专门场所里进行的民间猜谜表演,而且出现大量适应市井文人生活的灯谜,谜语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元明清时期,谜事活动渐成大观,在当时文学作品中可窥见一斑。如曹雪芹《红楼梦》中有谜语二十八则,与作品内容相勾连,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如今,民间谜语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反映新时代特色、形式活泼、语言幽默的谜语大量涌现。各地还举办形式多样的元宵节灯谜活动、游园会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谜语活动中。谜语书籍出版的兴盛也促进了民间谜语的发展,使谜语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得以传承并创新,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着它特殊的文化功用。

    ④从民间谜语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直接又真实地反映了过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民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充满民间智慧与艺术的一种口承文学。民间谜语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不息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活力,与其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是密不可分的。

    ⑤具体说来,民间谜语在艺术上的特色可概括为:谜面内容涉及广泛;形式多样,包括短语歌谣、诗词歌赋、实物动作等;修辞手法十分丰富,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典故、反复等。谜面的设置通常暗含机关,极力掩盖谜底答案而又极力彰显谜底特征,让人们在猜谜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精妙趣味。比如同一个谜底可以用多个谜面进行描述,且看关于“灯笼”的几则谜语:奇怪事情多,纸里包着火”“一个坛子两个口,里头坐着红小鬼”“一个坛子两个口,日里不走夜里走”,三则谜语分别从灯笼的构造、外形特征、用途三方面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

    ⑥谜语本身包含的各种知识是地域文化的承载、民众集体记忆的表达,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谜语是一种民间语言艺术,是民众集体记忆的表达。透过谜语,人们可以了解到一方社会的民俗风情、历史地理以及民众的心理趋向、审美情趣等。谜语也是民间表现智慧、测验智慧并开启智慧的一种口头艺术的特殊形式。周作人对谜语在儿童智慧培养和认识自然方面的特有功能大加赞赏,认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幼儿知识初启,考索推寻,足以开发其心思。”民间谜语是民众自发产生和流传的智力测验题,在活跃民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启了民众的心智。此外,谜语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字谜、灯谜、事谜、物谜、地名谜、动物谜、植物谜、历史典故谜、风俗民情谜等等,无所不涉。通过参与谜语活动,人们可以认识大千万物,了解各种知识。

    ⑦民间谜语中包蕴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民间社会认知世界的百科全书,它涵盖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鸟兽虫鱼、农桑耕织、百工技艺、衣食住行等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同时它与民族心智与审美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库。民间谜语根植于人民生活之中,是民众审美情趣和智慧的表达,是中国口头与文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谜语文化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3.第②段加点词“酝酿一个新的高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文意,对“民间谜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用谐音、比喻等手法推断出所指事物或文字的民间口语艺术。

    B.能直接又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和民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C.《红楼梦》涉及的诸多谜语体现出明清时期谜事活动已然盛行。

    D.举办游园会和出版谜语书籍促使民间谜语发展步入鼎盛阶段。

    5.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民间谜语的兴盛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繁荣有关。

    B.民间谜语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就在于其自身所特有的艺术特色。

    C.猜谜的审美趣味主要在于同一谜底可以用多个谜面进行描述。

    D.传承和弘扬谜语文化是保护非遗、增进文化认同的核心途径。

    6.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校园文化节即将到来,学生会正在策划校园猜谜活动。请结合本文,以“弘扬民间谜语文化”为主题,为该活动撰写一段校广播台宣传语,15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布底鞋

    郭文斌

    月光从淡蓝色的纱窗里照进来,小屋子便如一个缥缈的梦。梦中,这声音便有一种邈远而又古旷的味道,似乎它并不出自母亲的双手,而是来自遥遥上古、茫茫天外。

    儿子和妻已睡熟了。我翻完了一本杂志的最后一页,拉了灯,准备休息,却听见母亲还在外屋刺儿刺儿地纳鞋底,仿佛被什么击了一下似的,我呆坐在凳上……

    这声音太熟悉了,熟悉得有点陌生。

    当我还在母腹中时,我就听到了这种声音。那时,母亲给我纳着第一双鞋底。之后,便有了第二双,第三双……

    鞋底一年比一年宽肥,声音一双比一双浊重,母亲手上磨起的老茧也一年比一年粗厚。母亲就那样不停地纳着,纳了一双又一双,纳进她的期冀,纳进她的慈爱。我也就在这亲切的声音里拔节。多少次,当我惊醒时,那摇篮似的刺儿刺儿的声音仍在响着。母亲还在穿针引线,或借一盏荧荧油灯,或借一月脉脉清辉。

    以后,我上学了,每晚,母亲在操劳完家务后,就坐在或读书或写字的我的身边纳起来。不时看看我,将满心的希冀纳成慈祥而又温暖的歌,纳成一条清凉而又温柔的溪流,浮载着我,鼓励着我,给我意志,给我力量,洗去不时向我袭来的倦意,抚平不时向我挑衅的浮躁。

    那时,我才懂得,真正的监督和鼓励是无声的。

    有一年,母亲上山打柴时,摔了一跤,右手被镰刀割伤了。看着连筷子都那不成的母亲,我的心里很难过。这倒不单单是因为疼母亲,还意味着我将要光着脚板上学了。当时,我脚上的鞋已经藏不住大拇指了,母亲正在给我赶做一双新的布底鞋。

    庄户人的活计是一天也不能停的。放学后,我必须接替母亲上山打柴,而脚上的鞋是再也不敢穿了。因为它已经经不起上一次山了。明天,我还要穿着它去上学。小的时候,穷得做不起鞋,光着脚板上学没什么,而眼下我已经是四年级了,四年级了还光着脚板同学们会笑的。

    ⑩于是,我只好光着脚板上山打柴,于是,恶毒的刺就故意和我作对似的一根接一根扎进我的脚板。我疼得哇哇直叫,回到家里,母亲流着泪给我用针挑刺。

    第二天,我醒来时,眼前放着一双新鞋。可以穿新鞋上学了!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拿起来就要试穿,却怔住了,那白色的鞋底上沾满鲜血,触目惊心。

    泪就来了。

    那一天上课时,我第一次改掉了做小动作的坏毛病,听得格外认真。

    我是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走完人生第一程的。

    那年,我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穿着母亲新做的布底鞋踏进师范的大门,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和布底鞋告别了。

    当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脱下那双母亲熬了几个通宵赶出来,料最好、工最细的毛边布底鞋,换上一双新买的运动鞋时,我的脑海里冒出一个词:叛.变.。

    夜,很深了。月光从窗外照进来,小屋子便如一个缥缈的梦。如同当年在月下入迷地倾听母亲娓娓地讲述远古的传说似的,我静听着这亲切的刺儿刺儿的声音,带着母亲的乳香,溪流般在深夜里流淌。流淌出一段甜蜜而又苦涩的记忆,冲刷着我被岁月尘封了的心。

    人往往最容易忽视别人。

    当年母亲点灯熬夜,用心用血纳鞋是为了生存,想不到今天也是为了生存。

    下了班,匆匆吃饭后,妻子争分夺秒地给儿子教识字,而我纯粹用小说打发时光,母亲一人坐在外屋里,孤单单地,多寂寞呀!

    不纳鞋底再干什么呢?纳鞋底成了母亲派遣寂寞的一种方式。我知道,只要这刺儿刺儿的声音响起,她老人家就会看见她的儿女们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歪歪斜斜的故事。她的心里也就充满了儿女们跌跌打打的欢声笑语,就不再寂寞,不再孤独。

    我开门出去,走近在灯下弯成一张弓的母亲身边,问,妈,给谁纳呢?

    纳成了再说。母亲一边用牙咬住穿在鞋底中的大针,使劲往外拽,一边说。

    我能穿吗?

    母亲抬起头来,非常意外地看着我。

     

    8.分析第段和第段画线句在构思上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赏析第段画线部分在语言运用上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段中“叛变”一词蕴含的情感很复杂,请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费孝通《乡土中国》将“欲望”到“需要”看成是社会变迁中的里程碑。

    材料一

    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我说它是文化事实,意思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譬如说,北方人有吃大蒜的欲望,并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

    材料二

    社会变动得快,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带来生活上的满足时,人类不能不推求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发现了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造下的动机。于是人开始注意到生存条件的本身了——在社会学里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是营养而不是味觉。这里我们把生存的条件变成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需要”,用以别于“欲望”。现代社会里的人开始为了营养选择他们的食料,这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所以也可以说是科学化的。

    ——《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

    结合上述材料,评析文章第-段母亲纳鞋底的行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咏史诗(其二)

    〔东汉〕阮瑀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咏史诗(其六)

    〔西晋〕左思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注】①阮瑀,东汉末年文学家,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②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当时的门阀制度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1分)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律诗集粹》 D.《诗余选集》

    13.下列关于两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咏史与兴怀结合 B.寓情于场景之中

    C.沉郁而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

    14.两首作品都吟咏荆轲刺秦的故事,但表达方式和用意有差异,请比较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茹太素传

    ①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乡举,上书旨,授监察御史。六年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称。七年五月召为刑部侍郎,上言:“自中书省内外百司,听御史、按察使检举,而御史台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体察核。磨勘司官吏数少,难以检核天下钱粮,请增置若干员,各分为科。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请用按察司一员纠正。”帝皆从之。

    ②明年,坐累降刑部主事。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颁示中外。

    ③十年,与同官曾秉正先后同出为参政,而太素往浙江。寻以侍亲赐还里。十六年召为刑部试郎中。居一月,迁都察院佥都御史。复降翰林院检讨。十八年九月擢户部尚书。

    ④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之。一日,宴便殿,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韵对曰:“”帝为恻然。未几,谪御史,复坐排陷詹徽,与同官十二人俱镣足治事。后竟坐法死。

    (节选自《明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六年四川按察使(  (2)今所任迂儒俗吏(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上书旨( 

    A.称赞 B.述说 C.符合 D.号称

    (2)帝时之( 

    A.宽恕 B.提醒 C.警告 D.欣赏

    17.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

    19.概括第②段中茹太素先被杖责后被嘉奖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明看了这篇古文,喜欢茹太素酬对皇帝的诗句,就自己也拟了两句,让同桌猜哪个更好。请帮忙做出判断,并结合文本阐述理由。(4分)

    A.赏罚自有度,明主岂可欺? B.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游龙山记

    〔金〕麻革

    ①今年夏,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余里,四山忽合,嘉木异卉被之。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又行十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人衣袖。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

    ②憩过午,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③斗巧。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四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

    ③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翛然,自万壑来。客相与言曰:“世其有乐乎此者欤?”酒醺,谈辩蜂起。各主其家山为胜,更嘲迭难不少屈。《诗》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者是也。至二鼓,乃归卧东轩。

    ④卧念兹游之富,与夫昔所经见,而不能寐。若太华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兹山固无之。至于奥密渊邃,树木荟蔚,不一览而得,则兹山岂可少哉!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遗于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也。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因观山于是乎有得。

    (有删改)

    【注】①杪miǎo:树梢。②罥juàn:缠绕。③巑cuánwán:山峰耸立的样子。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焉  B.哉  C.欤  D.也

    22.对文章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暮色夜景,与白日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B.客人们认为俗世之人不会喜欢龙山夜景。

    C.客人们乘着醉意互相开玩笑,各不相让。

    D.作者引用《诗经》意在对友人进行规劝。

    23.本文描写景物颇有特色,请从画线句中任选其一,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因观山于是乎有得”,请概括并评析作者游龙山而悟出的哲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70分

    25.有人说,文学艺术是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的锦上添花,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0分

    1.(5分)答案:(1)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评分说明:对1空得1分

    2.(1)(2分)答案:C(A泄露应为泄漏;B人应为人次;D表述不准确,破防为网络用语,表达情绪导向不符合语境。)

    (2)(3分)答案:D

     

    二、70分

    (一)(14分)

    3.(2分)答案示例:(唐代谜语的发展)为两宋时期猜谜形式的多元发展做准备。

    评分说明:“(唐代谜语的发展)两宋时期猜谜形式的多元发展”“做准备”为2个点,1点1分。

    4.(2分)D(原文为“谜语书籍出版的兴盛也促进了民间谜语的发展,使谜语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得以传承并创新,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着它特殊的文化功用。”并非促使民间谜语发展步入鼎盛阶段。)

    5.(2分)A(A可根据第②段内容进行推断:“两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开始兴盛,民众文化需求扩大。猜谜形式不仅包括专业艺人在专门场所里进行的民间猜谜表演,而且出现大量适应市井文人生活的灯谜,谜语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B错在“就在于”C错在“主要在于”D错在“核心途径”)

    6.(4分)答案示例:本文第①段首先厘清民间谜语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点;(1分)接着第②③段以时间为序,梳理民间谜语的历史流变及阶段性特征;(1分)第④⑤⑥段在梳理流变的基础上,通过举出灯谜实例和引用评论,探讨民间谜语形式多样、手法丰富等艺术特点及其多元文化价值;(1分)最后第⑦段综合上述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传承和弘扬谜语文化是增进社会认同、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1分)

    评分说明:对1点得1分

    7.(4分)答案示例:

    同学们:

    校园文化节即将开展猜谜活动,民间谜语是源远流长的民间语言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蕴涵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1分)它是地域文化的承载,是集体记忆的表达,是审美情趣的体现。参与猜谜活动不仅有助拓宽视野,认识大千万物,而且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增进民族文化认同。(1分)“弘扬民间谜语文化”,期待你的参与!(1分)(符合宣传语,句子相对整齐、有鼓动性的语言特点1分)

    评分说明:围绕“弘扬民间谜语文化”主题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符合任务情境要求1分,语言表达1分。

     

    (二)(16分)

    8.(3分)答案示例:两次写“月光”从窗子照进屋子里触发作者回忆与思考;第1段作者由月光入户,回忆母亲在灯下为我纳鞋的往事,从“现实生活”过渡到作者的“精神世界”;(1分)第17段同样的“月光”又将作者带回现实的小屋,经由往事再过渡到眼前的母亲和妻儿,从而进一步拷问人的生存境遇。

    (1分)文中两次出现相同的句子既起到虚实转换的作用,同时“月光”的意象、以及将小屋比作“缥缈的梦”也营造出朦胧诗意的氛围。(1分)

    9.(4分)答案示例一:

    用凝练简朴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可感的画面,真实而亲切。(1分)用排比句式使句子富有节奏感,岁月在文字有序的节奏中变得真切可感。(1分)“纳”鞋的动作也被作者赋予情感,(1分)从纳“鞋”到纳入“期望”和“慈爱”,语浅情深。(1分)

    答案示例二:

    用诗化的语言回忆母亲为全家人纳鞋底的场景,(1分)体现出母亲的朴实并感受到她对儿女爱的深沉。(1分)作者交替使用“一年一年”“一双一双”,读来自然流畅,体现出叙事内部的情感节奏,(1分)表现出我在母亲一针一线的关爱下一天天地成长的过程。(1分)

    10.(4分)答案示例:布底鞋是母亲亲手缝制,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是母亲能给出的最贵重的礼物,我另换新运动鞋内心有愧疚;(1分)布鞋陪伴我一路成长,蕴藏着作者过往的经历与生命体验,给予他精神安慰;(1分)我将穿“运动鞋”的感受形容为“叛变”,是因为我觉察到不仅是“鞋”,而是自己所热爱的家乡事物和生活方式在当今正不可避免的消失,从而感到无奈;(1分)理性告诉我选择运动鞋是合理的,情感上却无法坦然接受,这就造成我内心的挣扎。(1分)

    11.(5分)答案示例:第21-25段母亲跟随我在城市生活,从功能上看,布鞋已不实用;(1分)当年我踏进师范大门不久后就选择新运动鞋,这是作者“自觉”的选择;(1分)文末母亲在儿女已经不需要布底鞋的情况下,依然不停纳鞋的行为实质是“欲望”;(1分)在乡土社会里,给孩子纳布鞋是母亲的责任,同时也是合于生存条件的;(1分)而母亲晚年纳鞋的行为则与“需要”无关,只是排遣寂寞,让自己获得满足和安慰的方式;(1分)在作者的叙述中母亲一直都是“母亲”的身份,关爱孩子,为家庭付出都是乡土社会中一个女性的“天职”,然而作为生命主体的“人”则是被遮蔽和忽略的,这就是母爱的伟大。(1分)

    评分说明:对1点得1分,给到满分为止。

     

    (三)(8分)

    12.(1分)B(两首作品均为古体诗)

    13.(2分)D

    14.(5分)答案示例:阮诗咏史,重在记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描写荆轲的威武形象以及相送之人的赞叹,(1分)借此抒发对荆轲英雄之举的缅怀;(1分)左诗咏史,虽然描写了荆轲和高渐离酒酣高歌的片段,赞美荆轲的高傲气概(1分)但重在议论,针对西晋社会现实发出不平之鸣,对贵者藐视,对贱者礼赞,批评门阀世族对下层人才的戕害。(1分)同用一故事,但用意有别,阮籍在乱世中追慕英雄;(1分)左思在压抑社会中,礼赞低贱者,渴求施展抱负。(1分)

    评评分说明:表达方式及情感(各2分),用意(各1分);给到满分为止。

     

    (四)(20分)

    15.(2分)(1)提拔,被提拔 (2)都,大都

    16.(2分)(1)C (2)A

    17.(6分)答案示例:我征求耿直的进言的原因,是想它们符合实际情况。文章词语太多,就会淆乱听闻。太素陈述的内容,五百多个字就可以全部表达清楚了。

    评分说明:1句1分。重点字词:朕,所以,切于情事,文词,荧听,所陈,言。

    18.(3分)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

    评分说明: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9.(3分)答案示例:被杖责的原因,文章词语太啰嗦,内容指责皇帝滥杀,任用不当,触怒了皇上。被嘉奖的原因,关键内容有四条是可以采纳并实施的,是切实有用的。

    评分说明:被杖责和被嘉奖的原因,各2分,给到满分为止。

    20.(4分)B(1分)

    原因:一是“焦”和皇帝的诗的韵脚“饶”押韵,符合“续韵”;A不符合。(1分)二是符合人物忠诚耿真的性格,这两句诗说自己一片丹心诚意为国效劳,不会避开那些可能会让皇帝“心焦”的内容。

    (1分)三是符合前后情节发展,皇帝的诗句恩威并施,太素回答后,皇帝“恻然”,表明诗句并非像A那样一味夸赞皇帝。(1分)

    评分说明:选A最多2分。主要两方面分析,从情节上皇帝多次宽恕茹太素的耿直,且赐宴赐酒;人物性格上太素性格虽耿直,但忠君思想也是很典型。

     

    (五)(12分)

    21.(1分)A(焉有“于之”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更合适。“哉”,多表感叹;“欤”用在句末,常表疑问,表推测,表感叹。“也”在这里不能表示“得”泉的位置。)

    22.(3分)C

    23.(4分)答案示例一:

    又行十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②人衣袖。写景角度:视觉,嗅觉;写景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答案示例:视觉上,写出了山势的奇险陡峭,杂花的美丽,藤萝松针的缠人;(1分)嗅觉上,写出了溪花的芳香入鼻;(1分)运用比喻,将溪花比作黄金美玉,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1分)“可爱”“罥人衣袖”赋予花草藤蔓人的情态,饶有趣味。(1分)

    答案示例二:

    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③斗巧。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写景角度:俯视;写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答案示例:空间上,作者采取俯视的视角,(1分)写出崖底危峰怪石的奇特险峻、村墟井邑的隐约微茫;(1分)运用比喻,将村墟井邑比作棋局,非常贴切;(1分)“斗巧”二字又赋予了危峰怪石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比拟形象,化静为动。(1分)

    24.(4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人们看待事物常常顾此失彼,凭主观经验做出判断,容易犯片面主观的错误。(1分)这样的认识是深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1分)和龙山一样,每样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只有全面地去体验,去发现,才能够有崭新的认识;(1分)无论何时何地,这种全面客观对看待事物的方法,都颇有益处,值得提倡。(1分)

    相关试卷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混合默写,选择题组,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