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展开部编版五下第七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七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纵(zòng)横
船艄(shāo)
窗帘(lián)
祷(dǎo)告
小艇(tǐng)
雇佣(gù)
仪式(yí)
哗(huá)笑
停泊(bó)
船舱(cāng)
沉寂(jì)
仿佛(fú)
笼罩(lǒng)
转弯(zhuǎn)
夹住(jiā)
簇拥(cù)
垫子(diàn)
远眺(tiào)
吆喝(yāohe)
毡房(zhān)
牛犊(dú)
膘肥(biāo)
爵士(jué)
哞哞叫(mōu)
牲畜(chù)
满载(zài)
无垠(yín)
镶嵌(qiàn)
牛圈(juàn)
铸成(zhù)
不愧(kuì)
熠熠发光(yì)
遐想(xiá)
幽思(yōu)
润泽(zé)
埃菲尔(fēi)
澄澈(chéng)
译名(yì)
遐想(xiá)
惭愧(kuì)
埃及(āi)
黏着(nián)
着想(zhuó)
刀刃(rèn)
泛滥(làn)
淤泥(yū)
翘起(qiào)
湛蓝(zhàn)
二、易写错的字
纵横
船艄
垫子
窗帘
保姆
祈祷
雇主
簇拥
码头
仪态
远眺
骏马
飞驰
辽阔
板凳
吆喝
铃铛
恢复
牲畜
“艇”:右部是“廷”,不要写成“延”。
“翘”:左上部是“”,不要写成“戈”。
“祷”:左部是“礻”,不要写成“衤”。
“铃”:右部是“令”,不要写成“今”。
“踢”:右下部是“勿”,不要写成“匆”。
“罐”:右下部“隹”有四横。
三、形近字
斯:斯文
翘:翘起
姆:保姆
仪:仪表
欺:欺负
翅:翅膀
拇:拇指
议:议论
驰:飞驰
骏:骏马
铛:铃铛
绵:绵羊
弛:松弛
俊:英俊
挡:遮挡
棉:棉花
踢:踢球
恢:恢复
畜:牲畜
赐:恩赐
诙:诙谐
蓄:积蓄
四、近义词
耸立→矗立
祷告→祈祷
闻名→著名
沉寂→静寂
思考→思索
端庄→庄重
威严一严肃
远眺→远望
赞许→赞同
安闲→清闲
偶尔→有时
遮掩→遮盖
豪迈→豪放
遐想→联想
锋利→锐利
精湛→精深
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默默无言→默不作声
熠熠发光→光彩夺目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五、反义词
消失→出现
灵活→笨拙
静寂→喧闹
舒缓→急促
微弱→强烈
飞驰→缓慢
自由→约束
赞许→反对
严肃→亲切
安闲→忙碌
开阔→狭窄
锋利→滞钝
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成群结队→形单影只
悠然自得→疲于奔命
熠熠发光→黯淡无光
六、词语辨析:沉寂 静寂
相同点:都具有没有声音、很安静的意思。
不同点:“沉寂”侧重于从有声音的情况下转入安静的状态,程度比“静寂”深。
“静寂”侧重于整体处于安静的状态,程度小于“沉寂”。
举例:①入夜后,四周沉寂下来。②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七、词语归类
又×又×式词语:又窄又深 又白又胖 又高又壮
表示看的四字词语:极目远眺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高瞻远瞩 凝神注视
含有“手”“脚”的词语:手忙脚乱 蹑手蹑脚 七手八脚 指手画脚 大手大脚 毛手毛脚 笨手笨脚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成千上万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浩如烟海
形容广阔的词语:辽阔无垠 无边无际 一望无垠 一望无际 幅员辽阔 广袤无垠
AABC式词语:熠熠发光 念念不忘 头头是道 斤斤计较 欣欣向荣 亭亭玉立
八、句子积累
1.动态描写
(1)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动态描写,“拐、挤、穿”这几个动词刻画出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2)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动态描写,这句话写出了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景象,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动态之美。
2.静态描写
(1)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静态描写,写出了威尼斯夜景的静谧,与白天的喧闹形成对比,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静态描写,“整个天地”让我们感受到牧场之国的空旷和辽远,这句话写出了牧场之国夜晚的宁静,展现了它的静态美。
九、常考句型
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第一段话是动态描写,“飞一般”“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等词和短语写出了小艇的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展现了半夜威尼斯的动态之美;第二段话是静态描写,“恢复了平静”“渐渐消失”“暗了下来”以及动物的表现描绘出了傍晚荷兰牧场的景象,给人以静谧、安详之感。
仿写:成群的鸟儿飞过湖面,清脆的鸣叫声越来越远,鸟儿掠过湖面时漾起的层层波纹,如同揉皱了的绿缎,也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2.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纯白的大理石,栏杆是纯白的大理石,四个高塔也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裏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第一段摘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及其附近的景色,通过对色彩的描写让人感觉这里完全是一个金色的世界,突出了色彩之美。第二段摘自季羡林的《泰姬陵》,描写了站在大理石铺成的地上的情景,写出了大理石的“纯白”给人的主观感受,展现了一种色彩之美。作者不仅用优美的笔触描述色彩,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使内容更加生动、鲜活。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
1.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 《威尼斯的小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3.《威尼斯的小艇》第 2 自然段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新月”这一喻体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的样子,“水蛇”这一喻体写出了小艇的轻巧灵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抓住了小艇的特点,又突出了威尼斯小艇的外形特殊、美观实用的特点。《威尼斯的小艇》分三部分:小艇的外观、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
4.重点句子
❶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比喻】将小艇说成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深、窄的特点。将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❷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关键句】总领全段。先总写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然后下文围绕这句话展开具体描述。
❸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动态描写】列举了船速快且来往船只多、拥挤、地方窄三种情况下船夫的驾驶状态,每一种都有惊无险,令人赞叹,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水面灵活穿梭的小艇,表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
❹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侧面描写】【动态描写】“飞一般地倒退”“眼睛忙极了”,从侧面写出了行船速度之快,也衬托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❺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动态描写】作者抓住了商人、青年妇女、孩子和老人这四种人物的活动,动态地展现了这个城市的喧闹与活力,也体现了小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静态描写】【拟人】把威尼斯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色深沉时,小艇都停了下来,水面沉寂,古城睡去的宁静、迷人的画面。这与上文的动态描写相映成趣,表现出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
5.问题探究
❶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小艇设计成这样?
特点:威尼斯的小艇又深又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原因:小艇独特的外形使它能够适应威尼斯河道纵横交错、并不宽阔的环境,符合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条件。
❷【内容探究】白天和夜晚的威尼斯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分别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感受:白天,人们乘坐小艇活动,威尼斯十分热闹;夜晚,人们休息,小艇停靠在码头,威尼斯宁静迷人。
作用:将白天和夜晚对比,动静结合,说明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展现了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❸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B.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C.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第19课:《牧场之国》
1.《牧场之国》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牧场之国》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辽阔无际、宁静、和谐的白天和祥和、寂静、神秘的夜晚,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由衷地赞美。
4.重点句子
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总起句】开门见山,既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又明确了本文的描写对象是荷兰广袤的牧场。
❷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静态描写】【拟人】“专注”“思考”赋予牛人的情态,它们不被外界打扰,表现了整个低地的安静祥和。
❸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
【比喻】把牛犊比作贵妇人,说明它们在牧场主人的精心呵护下,享有舒适的生活。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❹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比喻】【静态描写】“全是”写出了草原的一望无际和花牛的数量之多。“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写出了草原柔软厚实的特点。“碧绿”和“黑白”两个表示颜色的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牧场图。
❺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
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拟人】绵羊、猪群、小鸡、山羊等动物在绿色的草原上,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安闲地欣赏”显示出它们的闲适自由。
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结本段】【直接抒情】再一次表达了对荷兰牧场的赞叹之情。
❼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拟人】“严肃沉默的奶牛”突出了牧场傍晚宁静的气氛。
❽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不停地开往城市。
【动态描写】“装满、满载、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写出了船、车繁忙运输的画面,侧面说明荷兰牧场之多。
5.问题探究
❶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作者的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动物生活自由自在、牧场安静、人和动物、自然和谐相处。作者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既是为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荷兰作为牧场之国,不但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也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强烈的热爱。
❷从第3—4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真正的荷兰”怎样的特点?
牧场是动物的王国,它们是真正的主人,我从中体会到了“真正的荷兰”自由、安闲的特点。
❸【品析句子】阅读下面静态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②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些静态描写表现了傍晚和夜间的牧场更加静谧、沉寂的特点,写出了牧场的宁静之美。
❹【梳理文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都描写了荷兰牧场上的哪些画面吗?
①绿色低地上,牛群在吃草;②辽阔无垠的原野上,骏马在飞驰;③绿色草原上,羊群、猪群、小鸡等动物悠然自得;④傍晚,人们将牛奶运走,入夜后,牲畜都沉睡了。
第20课:《金字塔》
1.《金字塔》一文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本课由两篇组成:《金字塔夕照》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围绕“金”字,先概述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再分述三座金山、对金字塔名字的理解、怀古幽思三个部分。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分别介绍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期的古埃及。
2.《金字塔》一课分为两个部分,《金字塔夕照》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照射下呈现的美丽景色,《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塔基面积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3.《金字塔》一文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在结构和语言方面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本文分别出现了三种图示:①地标指示图——点明金字塔的位置在开罗郊外。②胡夫金字塔立体图——直观地说明塔底边长和塔高。③示意图——直观地表现石头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图示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和提取相关信息。
4.第一段摘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及其附近的景色,通过对色彩的描写让人感觉这里完全是一个金色的世界,突出了色彩之美。第二段摘自季羡林的《泰姬陵》,描写了站在大理石铺成的地上的情景,写出了大理石的“纯白”给人的主观感受,展现了一种色彩之美。作者不仅用优美的笔触描述色彩,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使内容更加生动、鲜活。
5.重点句子
❶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比喻】把金字塔比作金山,写出了金字塔的雄伟大气,意境开阔。
❷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比喻】先写全字塔周围的美景,再写从远处望去,沙海中的金字塔,最后从天上地下更广阔的视角描写金字塔,突出了金字塔带给世界的金色的、雄浑而开阔的美。
❸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对比】将白昼和月夜中的金字塔与夕照中的金字塔对比,突出夕照中金字塔之美更令人难忘。照应标题,引出下文。
6.问题探究
❶[写法探究]第2段采用静态描写的方法,有什么效果?
作者抓住金字塔的色彩特点,不仅写出了它色彩的壮丽,给人雄浑、夺目的感觉,而且让读者感受到,金字塔不光形状像“金”,夕照下金字塔的色彩也呈现出迷人的“金”。
❷【个性感悟】作者在文章末尾说“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猜猜作者会产生哪些幽思。
示例:①金字塔这么雄伟的工程,是怎么建成的?
②在古埃及,没有汽车、火车,也没有起重机,这么大的石块是怎么抬上去的?
③这么庞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来完成啊?
❸【整体感知】在作者的眼里,在夕阳下矗立的金字塔是怎样的呢?
壮美、令人赞叹、令人难忘。
❹[提取信息]请结合课文,概括说明金字塔有哪些“不可思议”之处。
①规模宏伟、壮观;②历史悠久,建造技术长时间领先于世界;③建造难度大,工艺精湛;④设计巧妙。
❺【内容探究】请你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在遥远的古埃及,人们奉法老胡夫的命令,要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这一工程几乎举国参与,经过一些学者精密的计算后,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塔基面积被确定下来,并且为了方便运输材料,胡夫金字塔的地址被选在了尼罗河附近。人们在采石场采集石料,再经过打磨之后,借助尼罗河将石料运到工地,然后一层一层地垒起来,金字塔就建成了。
语文园地七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朝诗人翁卷,以白描的手法写江南农村四月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后两句写人——在水田中插秧的农民,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而忙碌。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乡村四月》作者是宋朝诗人翁卷,以白描的手法写江南农村四月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后两句写人——在水田中插秧的农民,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而忙碌。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元高频考点
1.《威尼斯的小艇》:①考查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②考查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2.《牧场之国》:①考查文中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美丽幽静;②考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金字塔》:①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看似内容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②考查两篇短文的不同表达方式。
4.语文园地:①考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②考查对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描写;③考查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④考查“日积月累”中《乡村四月》的背诵。
【单元检测】
一、 基础检测
◆字词默写
◆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
◆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熠熠发( ) 不可思( ) 极目远( )
( )然自得 仪态端( ) ( )横交错
1. ,那草坪就像一块绿地毯。
2.一条条高速公路 ,让都市变得四通八达。
3.老牛在茫茫的草地上 地吃着嫩草。
【答案】光 议 眺 悠 庄 纵 极目远眺 纵横交错 悠然自得
二、 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yí tài yuǎn tiào jùn mǎ fēi chí mián yánɡ
bǎn dènɡ yāo he liáo kuò huī fù shēnɡ chù
2.下面几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船艄(xiāo) 祷告(dǎo)
B.停泊(bó) 笼罩(lǒng)
C.遮掩(zē) 毛毡(zhān)
D.吆喝(yāo) 飞驰(cí)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窗帘 阻当 沉睡 丝绒
B.灯塔 赞许 恢复 牲畜
C.俊马 仪态 运河 操纵
D.垫子 铃铛 远跳 沉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B.春天的植物园真美啊!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社会竞争激烈,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事。
D.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B.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
C.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D.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6.下列句子中,属于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B.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C.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
D.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提到自己的父亲,陈师傅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
B.朋友送给明明一件礼物,明明对朋友说:“真是十分感谢您送我如此珍贵的礼物!”
C.商场即将搞促销活动,广告上写道:“届时热烈欢迎老顾客惠顾!”
D.在十字路口,立着警示大家注意安全驾驶的广告牌“多拉快跑,争分夺秒。”
8.选词填空。
沉寂 安静 静寂 宁静
(1)(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
(2)在这( )的夜晚,我非常思念国内的亲人。
(3)新建的图书馆四周都是围棋,环境非常( )。
(4)半夜,许多小艇散开了,消失了,水面渐渐( )。
9.判断下列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白天的动态美和夜晚的宁静之美,使读者充分感受到“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情趣。( )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也加深了读者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
(3)《牧场之国》第二自然段描写牛群时,作者是按照由近及远再及近的顺序写的。( )
(4)《金字塔夕照》开头点出九月开罗“金色”的特点,后面的段落全都围绕“金”字展开。( )
10.按要求写句子。
(1)古埃及人民取得的建筑成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改为感叹句)
(2)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缩写句子)
(3)胡夫金字塔非常高。(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句子写具体)
(4)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照样子,选择一个情景写一写,突出景物的静态美。)
【答案】
1.仪态 远眺 骏马 飞驰 绵羊 板凳 吆喝 辽阔 恢复 牲畜
2.B 3.B 4.A 5.B 6.D 7.B
8.静寂 宁静 安静 沉寂
9.√ √ × √
10.古埃及人民取得的建筑成就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啊! 灯塔闪烁着光芒。 胡夫金字塔非常高,大概有50层楼那么高。 晨曦徐徐拉开了夜的帷幕,又一个清新美好的早晨降临在人间。草地上,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小草绿得可爱,草叶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犹如一颗颗绚丽夺目的钻石。
三、 课内阅读
(一)(2020·辽宁沙河口·五年级期末)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由画“_________”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C.不计其数 D.琳琅满目
(2)选文侧重的是描写。( )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3)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 )(多选)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3.选文围绕“____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____的结构方式。
【答案】
1.不管……总……
2.A B ABC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总分
(二)(2021·河南淇县·五年级期末)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选文第一段,按照________顺序,主要描写了傍晚荷兰_________的特点。
5.选文画“ ”的部分属于___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6.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表现出荷兰每天的生活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
C.选文中画“﹏﹏﹏”的句子营造出一片安然与宁静的境界。
7.“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4.时间 静谧、沉寂
5.动 以动衬静,写出了傍晚的宁静
6.B
7.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赞美。
(三)(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约230万块石材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8.选段以_______________为例,写出金字塔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整—( ) 紧密—( ) 锋利—( )
10.用“ ”画出写塔高的句子,
11.用“﹏﹏﹏”画出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12.“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整整30年时间。”从这句话加点的字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3.请你为胡夫金字塔设计一条宣传语。
【答案】
8.胡夫金字塔 高大雄伟 结构精巧
9.坎坷 稀疏 滞钝
10.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11.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2.从这句话加点的字词中我体会到了建筑金字塔工程浩大
13.尼罗河畔的奇迹——金字塔
四、 拓展提升
(一)(2022·四川成华·五年级期末)课外阅读。
①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存活到了今天。
②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于野外生存的大熊猫,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栎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③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④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⑤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1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大熊猫的历史源远流长,和它同时代的其他动物都灭绝了。( )
(2)野外生存的大熊猫体重比饲养的熊猫轻,雄性大熊猫略重于雌性大熊猫。( )
(3)秦岭地区的大熊猫个体偏大体毛偏细,岷山的则个体较小,体毛较前者粗糙,凉山的个体最小。( )
(4)大熊猫的体毛为黑白相间,没有其他杂色。( )
(5)语段⑤是围绕“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句话来讲的。( )
15.语段①中的加点字“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6.为什么说大熊猫是“活化石”?
17.针对短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答案】
14.× × × × √
15.不能去掉。因为“约”表示大概的意思,如果去掉“约”变成了“地质年代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这样表述过于绝对化,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6.因为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与大熊猫同期生活的动物,如今多已灭绝,惟有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讲化的“活化石”。
17.1、短文第五段介绍熊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熊猫的毛对熊猫有什么作用?
(二)(2022·四川·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五年级单元测试)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zhì)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lǜ)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绿色烟雾弥漫,并以三米左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约25千米处,致使几千英法联军士兵中毒身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地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他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jié)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英国军事科学家深受启发。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
1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
(2)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
(3)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突出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 )
(4)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19.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来。
20.“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么?
21.把下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回答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A.针对短文的写法 B.针对短文内容 C.联系生活经验
(1)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吗?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
(2)把“猪嘴”说成“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猪嘴防毒面具能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
22.读了这篇短文,请你提出一个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答案】
18.× √ × √
19.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20.不能。“较多的”准确地说明了用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更多的木炭颗粒,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B A C (1)有关,因为防毒面具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
22.防毒面具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泥土做吸附剂?
第4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4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共24页。
第6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6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共17页。
第5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5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