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1. 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
A. 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农作物收成
B.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保证饮食卫生
D.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2. 苏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制作苏州刺绣 B. 烹制藏书羊肉
C. 雕刻光福核雕 D. 印刷桃花坞年画
3. 下列最适宜充入膨化食品包装袋里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甲烷 C. 氮气 D. 氢气
4.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 B. 氯化钠 C. 二氧化碳 D. 铜
5. 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悬浊液 D. 蒸发滤液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钙离子:Ca+2 B. 2个氧分子:2O
C. 氯化亚铁中铁显+2价:Fe+2Cl2 D. 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7. 近日,GIST的研究人员采用草酸钴(CoC2O4)作为锂硫电池的电化学催化剂,提高电池的寿命、性能和储能能力。草酸钴中钴元素显+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 B. 0 C. +3 D. +4
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自行车钢圈上镀铬,防止钢圈生锈
B.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应减小灶具进风口
C. 用食醋浸泡烧水壶,除去水垢
D. 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冷链运输新冠疫苗
C.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10.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 “真金不怕火炼”,因为黄金熔点高
C. 生铁能完全溶解于足量稀盐酸
D. 铝不易腐蚀,因为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11.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酸雨形成的原因:CO2+H2O=H2CO3
B.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酿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C. 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Cu+2AgCl=2Ag+CuCl2
D.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3H2SO4=Ee2(SO4)3+3H2↑
12.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3. 2021年3月22日−28日是第34届中国水周。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性炭在净水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B.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或过滤来降低水的硬度
C. 用加水溶解测温的方法,可鉴别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三种白色固体
D.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14.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C5H8O2)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B. 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C. 戊二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其与氧气的系数比为1:5
D. 戊二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8
15. 下列对物质的组成及性质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
B. SO3、CO2、CO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可用NaOH溶液吸收
C. 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某些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 C、CO、CH4、CH3OH均能作为燃料使用
16.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B. 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 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17.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溶液
B. Na2SO4溶液溶液
C. 溶液
D. 溶液溶液
18. 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Cl溶液
K2SO4溶液
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
NaCl溶液
Ca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
CuCl2溶液
Fe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19. 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产物的性质。(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试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铜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
B.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显酸性
C.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D. 稀硫酸与铜丝不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会导致性质差异
20. 工业上利用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FeO
B. 整个制氢气过程中无需尾气处理
C. 流程中需要不断添加物质M
D. 理论上每得到2gH2,消耗碳的质量:6g
(1)苏州特色美食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①泡泡馄饨面皮如雪。面皮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属 ______(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②蟹粉豆腐中的豆腐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转化为 ______被人体吸收。
③青团于色泽翠润,所用天然色素来自一种野生植物“浆麦草”。获取天然色素时。将草渣与草汁分离开可采用 ______的方法。
(2)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诉说着苏州的历史。
①“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是铜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产物,空气中参与该反应过程的物质有H2O、O2、______(填化学式)。
②古代建筑工匠常用糯米灰浆粘合墙砖,糯米灰浆由糯米汁、熟石灰和砂土等混合制成。在空气中熟石灰最终转化为 ______(填化学式)。
③苏州护城河的水曾经污染严重,如今经过治理已经重现文人笔下的美。含磷洗涤剂会污染水质,目前已经禁用。洗涤剂洗去油污的原理是 ______。
22.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①地铁的轨道建设需用大量钢材。钢材属于 ______(壞字母)。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铝合金有着广泛的应用。铝合金的硬度 ______铝的硬度。(填“小于”或“大于”)。
③钢锭能制成钢丝,说明金属具有 ______性。(填“延展”或“导电”)
④车架表面喷漆防锈蚀的原理是 ______。
23.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
(1)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微粒E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_.
②微粒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编号,下同).
(2)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3)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如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
抗胃酸药
复方氢氧化镁片剂
铝碳酸镁片
有效成分
Mg(OH)2
AlMg(OH)3CO3
构成微粒
Mg2+、OH−
Al3+、Mg2+、OH−、CO32−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
①Mg(OH)2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______、______.
24.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的发热包主要成分一般是:生石灰、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焙烧硅藻土、氢化钙(CaH2)等。向发热包中加水,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金属粉、碳粉、盐等物质相互反应持续放热。硅藻土孔隙较大,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用来吸收渗入包装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
发热剂成分不同,发热效采不同。下表为不同发热剂(30g)对不同食物的加热效果表(加热时间为5min),如图为自热米饭在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
发热剂
理论放热量
矿泉水(250g)
八宝粥(250g)
△T/℃
吸热量/kJ
△T/℃
吸热量/KJ
H2O+MgCl2
43.48
25
26.17
22
20.14
H2O+AlCl3
73.29
38
39.77
32
29.31
使用加热包的注意事项:①加热前,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加入冷水;②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避免明火;③使用后的发热包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1)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疏松多孔,与 ______ (填物质名称)的作用相似。
(2)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八宝粥的吸热率更 ______ (填“高”或“低”)。
(3)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高铁车厢内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
b.为快速使自热火锅升温,应密封锅盖上的透气孔
c.自热米饭“自热”后保温时间极短,“自热”后需立即食用
d.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
(5)推测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 ______ 。
25. 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回收部分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1。
(1)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______。
(3)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已知反应原理为:
①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字母)。
②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欲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填字母)。
a.5mL
b.10mL
c.20mL
d.30mL
③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______。
26. 以橄榄石尾矿(主要成分MgO、Fe2O3等)为原料,生产高纯Mg(OH)2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此流程不考虑其它微量杂质的反应):
(1)“酸浸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酸浸过程中加入“稍过量盐酸”。盐酸不能加得太多的原因是 ______。
(3)由工艺流程中先“沉铁”后“沉镁”,可推断:氢氧化铁完全沉淀时的pH ______(选填“高于”“低于”“等于”)氢氧化镁完全沉淀时的pH;写出“沉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滤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_,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5)添加了氢氧化镁的沥青有阻燃作用,原理是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会吸收热量。取同质量的基质沥青和添加了一定量氢氧化镁的阻燃沥青进行加热,结果如图所示。表示阻燃沥青的是 ______。(选填“虚线”“实线”)。
27. 绿矾(FeSO4⋅7H2O)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矿石,翠绿如宝石,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
材料一:《唐本草》和《天工开物》等古籍都记载中国很早就能焙烧绿矾制备铁红(主要成分是Fe2O3)。铁红颜色鲜艳,稳定无毒,是中国传统红色颜料的重要着色剂。
材料二:公元8世纪,阿拉伯炼金家查比尔曾提出,把绿矾焙烧可以蒸馏出“矾精”,它具有比较大的溶解力。绿矾焙烧是一种生产硫酸的古老方法。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绿矾的焙烧反应进行探究。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SO2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该小组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矾精”是硫酸溶液:取U形管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______(填试剂名称),溶液呈红色,说明“矾精”中含有H+;检验“矾精”中含有SO42−的方法为______。
(2)某工厂计划用绿矾焙烧工艺生产高纯度铁红(Fe2O3)320kg。
①绿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②高纯度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③计算理论上所需绿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8. 某化学小组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产生兴趣,他们了解到下列化学史及相关信息:
索尔维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与HCl的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吕布兰法和素尔维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NaHCO3和NH4Cl。实验室检验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再将 ______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则证明含有铵根。
【实验目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设计】
步骤1:关闭K1打开K2使氨气进入装置C,调节气流速率,待装置C中气流平稳后,打开K1通入CO2。
步骤2:待装置C的锥形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步骤3: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即得碳酸氢钠固体。
步骤4:将所得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制取碳酸钠。
【表达交流】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②装置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______(填序号)。
A、添加饱和食盐水
B、平衡气压
C、冷凝回流
③步骤2中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______。
④步骤3中“低温干燥”的原因是 ______。
【反思评价】有同学认为应该在C的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______。
【延伸拓展】(1)以前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为:将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100g水)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 ______。
②过滤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加入适当试剂并作进一步处理,使 ______(填化学式)循环使用,回收得到NH4Cl晶体。
(2)分别取碳酸氢钠4.2g和碳酸钠5.3g放入相同大小的锥形瓶中,分别在密闭条件下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得到时间体积关系曲线图应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大量使用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A错误;
B.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B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错误;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2.【答案】B
【解析】解:A、制作苏州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烹制藏书羊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雕刻光福核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印刷桃花坞年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制作苏州刺绣、雕刻光福核雕、印刷桃花坞年画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加快食品的变质,不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B.甲烷具有可燃性,不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C.氮气无毒,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等,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D.氢气具有可燃性,不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故选:C。
食品包装袋充气一方面是防止食品破碎,另一方面是要防止食品因缓慢氧化而变质,据此结合常见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两个托盘上应放相同质量的纸片,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粗盐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钙离子表示为Ca2+,错误;
B、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错误;
C、氯化亚铁中铁显+2价:Fe+2Cl2,正确;
D、表示的是铝离子,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7.【答案】C
【解析】解:草酸钴中钴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2)×4=0,则x=+3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答案】B
【解析】解:A.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所以在自行车钢圈上镀铬可以隔绝铁与氧气和水蒸气的接触,防止钢圈生锈,选项说法正确;
B.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因为氧气不足造成的,所以应增大灶具进风口,选项说法错误;
C.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醋酸能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所以用食醋浸泡烧水壶,除去水垢,选项说法正确;
D.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而造成“白色污染”,因此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钢铁防锈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化学的知识解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正是化学发展的导向.
9.【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用于冷链运输新冠疫苗,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质软,可用于生产铅笔芯,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常温下铜是红色固体,汞是液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生铁不能完全溶解于足量稀盐酸,是因为生铁中的碳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铝不易腐蚀,因为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常温下铜是红色固体,汞是液体;
B、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生铁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的物质;
D、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解:A、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银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H2SO4=FeSO4+H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2.【答案】D
【解析】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B、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具有导热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本题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在净水中起着吸附作用,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戊二醛的化学式为C5H8O2,戊二醛是由戊二醛分子构成的,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A正确;
B、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8+16×2=100,故B正确;
C、戊二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戊二醛与氧气的系数比为1:6,故C错误;
D、戊二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进行分析;
C、根据戊二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等,注意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5.【答案】B
【解析】解:A、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SO3、CO2、CO是非金属氧化物,SO3、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SO3、CO2可用NaOH溶液吸收,CO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某些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与盐酸、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C、CO、CH4、CH3OH均具有可燃性,均能作为燃料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CO、CH4、CH3OH均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A.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故正确;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变化成了钠离子,故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类型;
B、根据钠原子转换为钠离子分析;
C、根据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D、根据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反应的实质结合模型的结构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答案】D
【解析】解:A、铜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后,无法与稀硫酸反应,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碳酸钙与氯化钠也不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氯化银沉淀,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选择给出试剂名称,结合试剂推断反应是否可以发生。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8.【答案】B
【解析】解:A、K2SO4溶液能与足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l2溶液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反应物接触面积,目的是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正确;
B、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D、稀硫酸与铜丝不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会导致性质差异,该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D
【解析】解:A、M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中的铁元素质量分数都小于氧化亚铁,故A错误;
B、因为③反应过程中生成一氧化碳,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B错误;
C、水和氧化亚铁转化成M和氢气,M和一氧化碳转化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流程中不需要添加物质M,故C错误;
D、假设M是氧化铁,由,,,可知,碳与氢气的关系是:C−2H2,
设生成2g氢气需要碳的质量为x,
C−2H2
12 4
x 2g
124=x2g
x=6g,
假设M是四氧化三铁,由,,,碳与氢气的关系是:C−2H2,消耗碳的质量还是6g,由于碳还得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需要碳的质量需要大于6g,不能大于12g,因为如果大于12g会导致一氧化碳不能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都大于氧化亚铁中的铁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进行分析;
C、根据流程中需要不断添加的物质是反应物,如果前边是反应物,到了后面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推算出碳与氢气的关系。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A 氨基酸 过滤 CO2 CaCO3 乳化
【解析】解:(1)①淀粉属于糖类;
②蛋白质在人体内转化为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③将草渣与草汁分离开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①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由此可知空气中参与该反应过程的物质有H2O、O2和CO2;
②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③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
故答案为:
(1)①A;
②氨基酸;
③过滤;
(2)①CO2;
②CaCO3;
③乳化。
(1)①根据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
②根据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③根据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②根据物质的转化进行分析;
③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1)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2.【答案】a 大于 延展 隔离了氧气和水
【解析】解:(1)钢材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2)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铝合金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
(3)钢锭能制成钢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4)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车架表面喷漆,隔离了氧气和水,达到防锈蚀的目的。
故答案为:
(1)a;
(2)大于;
(3)延展;
(4)隔离了氧气和水。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
(2)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
(3)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4)根据铁生锈条件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23.【答案】2 失 Mg2+ CEBEOH− OH− CO32−
【解析】解:
(1)①微粒E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个,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符号是:Mg2+.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微粒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E;
(2):(1)根据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表示2个分子的是①;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表示每个微粒带2个单位电荷的是②;
(2)根据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
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一共有3种原子,故A错误;
B、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正确;
C、元素在单质中化合价为零,故反应前后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故D错误;
E、由图可知,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故E正确;
故选:BE
(3)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①Mg(OH)2中氢氧根离子能与胃酸中的盐酸中的氢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从而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
②AlMg(OH)3CO3中的OH−、CO32−都能中和胃酸中的氢离子.
故答案为:
(1)①2,失;Mg2+;②CE;
(2)BE
(2)①OH−;②OH−、CO32−.
(1)①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判断元素的性质,写出离子的符号;
②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
(2)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24.【答案】活性炭 低 CaH2+2H2O=Ca(OH)2+2H2↑ABC发热包一旦接触到热水很容易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
【解析】解:(1)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疏松多孔,与活性炭的作用相似,具有吸附性;故填:活性炭;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等量的八宝粥吸热量比矿泉水吸热量低,故填:低;
(3)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则反应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故填:CaH2+2H2O=Ca(OH)2+2H2↑;
(4)A.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动车为密闭空间,不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故A错误;
B.发热包中反应速率快,加热过程中,要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避免危险,故B错误;
C.分析自热米饭“自热”保温曲线图可知,保温效果好,则“自热”后无需立即食用,故C错误;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故D正确;
故填:ABC;
(5)分析发热包的原理可知,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发热包一旦接触到热水很容易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故填:发热包一旦接触到热水很容易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
(1)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题干信息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信息处理的能力,主要利用实验数据和图象及题干信息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5.【答案】分液漏斗 2H2O2−MnO22H2O+O2↑D或F A b 降温结晶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D或F;
(3)①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A;
②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氯化钾的质量为:4.8g−1.5g=3.3g,欲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10mL,故选:b;
③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
(2)2H2O2−MnO22H2O+O2↑;D或F;
(3)①A;
②b;
③降温结晶。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①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进行分析;
②根据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进行分析;
③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6.【答案】2HCl+MgO=MgCl2+H2O或Fe2O3+6HCl=FeCl3+3H2O沉铁过程消耗的氨水增多,浪费原材料 低于 2NH3⋅H2O+MgCl2=Mg(OH)2↓+2NH4ClHCl氮肥 虚线
【解析】解:(1)酸浸过程中,发生稀盐酸和氧化镁、稀盐酸和氧化铁的反应,稀盐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方程式为:2HCl+MgO=MgCl2+H2O;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6HCl=FeCl3+3H2O,故答案为:2HCl+MgO=MgCl2+H2O或Fe2O3+6HCl=FeCl3+3H2O;
(2)酸浸过程之后紧接着需要加入氨水沉铁,若盐酸加入过量,则后续操作中氨水的消耗量增大,浪费原料;故答案为:沉铁过程消耗的氨水增多,浪费原材料;
(3)加入氨水过程中,溶液的pH随着加入氨水的增多逐渐增大,氢氧化铁先沉淀,氢氧化镁后沉淀,说明氢氧化铁完全沉淀时的pH小于氢氧化镁完全沉淀时的pH;沉镁时,溶液中的氯化镁和一水合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方程式为:2NH3⋅H2O+MgCl2=Mg(OH)2↓+2NH4Cl;故答案为:低于;2NH3⋅H2O+MgCl2=Mg(OH)2↓+2NH4Cl;
(4)沉镁时,氨水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所以滤液中主要含有氯化铵,氯化铵因为含有氮元素,所以可在农业上用作氮肥;故答案为:HCl;氮肥;
(5)氢氧化镁受热分解,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添加了氢氧化镁的阻燃沥青在进行加热时阻燃温度要低一些,由图示可知,虚线为阻燃沥青的阻燃温度,故答案为:虚线。
(1)根据盐酸与氧化镁反应,与氧化铁反应的生成物考虑;
(2)根据盐酸加入多了,需要多加氨水中和,浪费原料进行分析;
(3)根据加入氨水后,pH值逐渐增大,所以先沉淀的pH值小进行分析;
(4)根据沉镁时的反应考虑;
(5)根据氢氧化镁受热分解,需要吸收热量考虑。
本题考查工艺流程题,主要了解实验过程,题目难大。
27.【答案】翠绿色固体变成红色 SO2+2NaOH=Na2SO3+H2O紫色石蕊试剂 取适量待测液,向其加入氯化钡和稀硝酸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消失,则证明“矾精”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27870%
【解析】解:(1)绿矾(FeSO4⋅7H2O)为翠绿,铁红为红色,所以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翠绿色固体变成红色;
②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③含有氢离子的溶液显酸性,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验证硫酸根的存在可以:取适量待测液,向其加入氯化钡和稀硝酸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消失,则证明“矾精”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2)①绿矾(Fe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32+16×4+7×(1×2+16)=278;
②高纯度铁红(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256×2+16×3×100%=70%;
③设理论上所需绿矾的质量为x
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
556 160
x 320kg
556x=160320kg
x=1112kg
答:设理论上所需绿矾的质量为1112kg。
故答案为:(1)①翠绿色固体变成红色;
②SO2+2NaOH=Na2SO3+H2O;
③紫色石蕊试剂;取适量待测液,向其加入氯化钡和稀硝酸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消失,则证明“矾精”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2)①278;
②70%;
③1112kg。
(1)①根据题干信息“焙烧绿矾制备铁红”分析;
②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③根据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验证分析;
(2)①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氧化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aHCO3+HCl=NaCl+H2O+CO2↑AB尽可能多吸收二氧化碳,增大碳酸氢钠产率 防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防止氨气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NaCl B
【解析】解:(2)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时候能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答案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表达交流]①依据题中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碳酸氢钠与西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
②分析装置图可知反应进行时要同时向装置C中通入CO2和 NH3容易造成C瓶压强过大,瓶塞弹出,所以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平衡压强,同时用于添加饱和食盐水,故答案为:AB;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所以溶液中氨气含量多,为了更多吸收CO2,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生成的NaHCO3更多,提高产率;故答案为:尽可能多吸收二氧化碳,增大碳酸氢钠产率;
④依据题中信息可知的NaHCO3受热易分解,“低温干燥”的原因是防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故答案为:防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反思评价]因为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C的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防止氨气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延伸拓展](1)①分析溶解度数据可知在30∼35℃时,NaHCO3溶解度最小,容易形成NaHCO3饱和溶液,溶质容易从溶液中析出,所以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在30∼35℃时,NaHCO3溶解度最小;故答案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②依据题意过滤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就形成了NaCl、NH4Cl,NaCl是反应的原料可以循环使用,而回收得到NH4Cl晶体作氮肥;故答案为:NaCl;
(2)设4.2g碳酸氢钠和5.3g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和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4.2gx
8444=4.2gx
x=2.2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3gy
10644=5.3gy
y=2.2g,通过计算可知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同,又因为碳酸氢钠与盐酸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故答案为:B。
(2)根据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时候能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进行分析;
[表达交流]根据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NaHCO3受热易分解进行分析;
[反思评价]根据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进行分析;
[延伸拓展](1)根据在30∼35℃时,NaHCO3溶解度最小,容易形成NaHCO3饱和溶液,溶质容易从溶液中析出进行分析;
(2)根据Na2CO3+2HCl=2NaCl+H2O+CO2↑进行计算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的标注。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中考二模调研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中考二模调研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98g,2的范围内,无化学反应发生,0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19g·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景城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景城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