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设计
展开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3、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学习难点: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3、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课前预习:
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u<2f,u<f三个不同位置上成像光路。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 与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 、 有关。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
一、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如右图,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 .
二、调节装置
调节 和 ,使 、 和 在同一 。
目的:使像成在 .
注意:如在桌面实验,应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实验步骤与记录表格
u与f | 性质 | v与f | 像与物的位置 |
|
|
|
|
|
|
|
|
|
|
|
|
(一)评价:1、应在每一个区间内 , ;
2、还应对 时的成像特点进行探究。
(二)动态连续观察
现象: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 透镜,像逐渐 。
口诀:物 像 。
(三)成像条件逐条分解
1、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u ,成 ,此时 v .
2、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条件:u ,成 ,此时 v 。
3、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u ,成 ,此时 v 。
(四)探究u<f时的成像性质
u与f | 性质 | v与f | 像与物的位置 |
|
|
|
|
1、u<f时,光屏上 像。
2、u<f时,凸透镜成 。
3、此时的像与物在 侧。
4、u<f时,成的像上下左右与物体方向 。
5、观察虚像时,眼睛应在 一侧,透过 观察。
例题:观察凸透镜所成虚像正确的是( )
6、想要看到更大的虚像,可以将物体再 透镜一些,或将透镜稍 物体一些。
7、当u=f时, 像
【交流合作】
1、成实像与虚像物距的分界点: 焦距处是成 和 的分界点。
口诀:一倍焦距分 .
2、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焦距处是成 的像和 的像的分界点
口诀:二倍焦距分 .
3、归纳方式一
4、归纳方式二
【实验思考】
1、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 立的;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是 立的。
2、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 (一定/不一定)都是虚像;
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 (一定/不一定)都是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 、 都颠倒。
4、凸透镜成的实像和虚像 用眼睛直接观察。
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这是什么原因?
(1)物距 u f;(2)透镜、光屏、烛焰三者中心不在 。
6、凸透镜成的像偏在光屏上端,可以向 移动光屏,或向 调节凸透镜,或向
调节蜡烛。
技巧: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 ;
像移动的方向与透镜移动的方向 。(如右图)
7、能否通过移动凸透镜找像?
若移动凸透镜, 将随之改变, 也会改变,此时的像就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个像了。所以,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须 ,而应通过移动 来找像。
8、如果凸透镜被挡住或摔坏一半,成像性质 ,亮度 。
9、成实像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L与f有何关系?成实像时,物像间距L 4f。
10、成实像时,物与像的移动速度相同么?
当u>2f时, 移动速度较快;当f<u<2f时, 移动速度较快。
11、凸透镜成实像时,将物体与光屏交换位置,根据 性,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成像性质 (改变/不变).
12、利用凸透镜成像作图,如右图:
13、用发光F字代替蜡烛的优点:
①便于判断像与物上下、 是否颠倒。
②成像 ,不会 ;
③底部的方格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14、虚像与实像的观察
| 光屏 | 眼睛 |
实像 |
|
|
虚像 |
|
|
课后练习: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取决于物距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关系。
3.当物距____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像;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的尺寸___________。
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
A.10 cm<f<20 cm B.f>10 cm C.f<10 cm D.f>20 cm
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玻璃砖
6.(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图3-3-1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7.(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
图3-3-2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8.(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图3-3-3
9.(2010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10.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11.(2010山东滨州模拟)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3-3-5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图3-3-5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12.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14.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15.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17.(2010江苏南通模拟)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8.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3-3-6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图3-3-6
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 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
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 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
19.(2010福建莆田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3-3-7中的( )
图3-3-7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3-3-8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图3-3-8
21.(2010广西柳州课改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 像的正倒 |
1 | 30 | 15 | 缩小 | 倒 |
2 | 20 | 20 | 等大 | 倒 |
3 | 14 | 35 | 放大 | 倒 |
4 | 10 | / | 不成像 | / |
5 | 8 | / | 放大 | 正 |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 、
。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答案
1,思路解析:由于f=10 cm,当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在10 cm到20 cm之间,当u=20 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为20 cm,即像由缩小到等大,像距由10 cm到20 cm之间变为20 cm。
答案:B
2,思路解析:对于一个确定的凸透镜,焦距是唯一的,成像的情况只取决于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远近。
答案:大小 虚实 正倒 位置 焦距
3,思路解析: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大 倒立 小于 大于物的尺寸
4,思路解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条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必然大于2倍焦距,即u>2f。本题中有20 cm>2f,解不等式得:f<10 cm。
答案:C
5,思路解析:它是由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而成的。从室内通过”猫眼”向室外观看,可以看到室外正立缩小的景象,能看到较大的范围情况;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才会看到较大的范围,凹透镜应在外边,两透镜之间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C
6,思路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知道,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正确。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CD错。
答案:A
7,思路解析:由题意可知u=30 cm,u=2f,求出焦距f=15 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此物距变为10 cm。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即成虚像。
答案:D
8,思路解析:本实验应将蜡烛、光屏和凸透镜调整到同一高度;若像变大,应减小物距,蜡烛向右移。
答案:降低光屏的高度 倒 右
9,思路解析:凸透镜成实像的变化规律是: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都能成实像,且像距也在大于焦距的范围内。若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动,向焦点靠近,则像逐渐远离透镜,且逐渐放大;若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像逐渐向凸透镜移动,接近焦点,且逐渐缩小。所以,题中应先后填上“远离”和“小于”。
答案:远离 小于
10,思路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2倍焦点以外运动时,所成的像始终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但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
答案:C
11,思路解析:烛焰在d点时,位于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选项错误。
答案:D
12,思路解析:由于本题中物像异侧,说明此像是一实像;又由于像距比物距大,可推知此像是一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之外。
即f<18 cm<2f ①
20 cm>2f ②
综合① ② 解得9 cm<f<10 cm。
答案:D
13,思路解析:根据题意当u=12 cm时成放大的实像、u=7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可得出:f<12 cm<2f,7 cm<f,解该不等式组可得7 cm<f<12 cm。而14 cm不在这个范围内。
答案:D
14,思路解析:从条件“当u=30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可得:f<30 cm<2f,即15 cm<f<30 cm。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即物体在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15,思路解析:在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中,当物体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像的位置也随之移动,像与物是朝同一方向移动的。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之外移向凸透镜时,像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且像变大;当物体离凸透镜接近二倍焦距时,像也接近凸透镜接近二倍焦距,像继续变大;当物继续移向凸透镜,像仍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像变为虚像,像仍变大;当物继续靠近凸透镜,像仍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像继续变大,所以A正确。
答案:A
16,思路解析: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物体射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透镜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无论透镜多大都能成像,只是镜面小一些,透光量少些,像暗淡一些,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尽管题中条件是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不透光,物体仍能够由它的下半部分透光成像,并且能够成一个完整的像,但是会聚在光屏上的光会少一些,像变暗,应选D.
答案:D
17,思路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题干可知,点燃的蜡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2倍焦距而大于1倍焦距。如果在像的位置上放物体,那么物距就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像在2倍焦距以外,且一定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所以BCD错,A正确。
答案:A
18,思路解析:因为u>2f所以f<v<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像A′B′比物体AB短,这样就排除了CD的正确性。又因A与B两点相比,B点物距小,其像距大,像也变大,故B端的像比A端的像A′要粗些。
答案:A
19,思路解析:由题意知u<f成虚像,观察者的眼睛应在蜡烛的异侧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B。
答案:B
20,思路解析:屏上成的像是实像,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答案:光屏 凸透镜 蜡烛
21,答案:(1)同一高度
(2)物距大于焦距时像是倒立的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 光屏 蜡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教师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复习回顾,预习导学,合作探究,达标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2节 密度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2节 密度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自学探究,小组展示,互学探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