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1.他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以下和这种思想一致的思想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墨守成规 C.塞翁失马 D.福为祸先
2.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所谓“爱人”,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段话体现的孔子思想( )
A.力求照顾到人际双方 B.主张恢复西周礼制
C.追求富贵要恪守规范 D.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3.“站在民众一边,主张民权高于政权,政权高于王权;认为那些执行暴政的君主,应该被仇视、推翻、革命;是当时的公共知识分子”。这里评价的是战国时期的(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4.《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兵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5.在儒、墨、道、法以外,还有阴阳家、名家、农家、仙家等等,而作为“显学”的儒、墨两家内部又各自分成许多流派,这种现象是应战国时期社会剧变的需要而产生的。下列主张与材料同属一个时期的是( )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无为而治”
6.韩非子认为:“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该材料( )
A.说明了君臣矛盾的激化 B.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思想
C.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迎合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7.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家学派代表人物的道德观念?战国时这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思考·提升】
1.请同学们制作本课思维导图。
2.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因素。
参考答案
【体验·夯实】
1.C 2.A 3.A 4.C 5.B 6.D 7.C
8.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
(2)儒家;荀子。
(3)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宣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思考·提升】
1.略。
2.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①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②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③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致使“私学勃兴”。④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8课 百家争鸣: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8课 百家争鸣,共5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人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方百里而可以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