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入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入学历史试卷(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论语•为政》中记载某思想家的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这体现了该思想家主张( )
A. 无为而治B. 以德治国C. 有教无类D. 以法治国
如图的邮票(小型张)内容取自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实物照片。经学者研究,虽然两辆铜车马的等级、用途、规制不同,但它们的车轮结构、大小基本一致,两轮的间距也相差无几。铜马车的出土印证了秦朝推行的某项措施,这一措施( )
A. 促进了文化交流B. 便利了交通往来
C. 加强了君主专制D. 加快了南方开发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巩固了国家统一B.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 促进了物种交流D. 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
A. 辨症施治B. 生态保护C. 养生保健D. 药典编撰
“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
A. 生活在三国时期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开运河沟通南北D. 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
A. 贵族道德败坏B. 平民富足
C. 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D. 经济发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B. 社会比较安定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国家富强B. 对外开放C. 江南开发D. 民族交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都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材料二: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到汉武帝时,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表现?
(2) 根据材料二,说说汉武帝在“守业”中遇到的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 综上所述,秦始皇和汉武帝实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的措施,并说明这次改革的作用。
(3) 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言之有理即可)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知,这些是孔子的言论,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治国的核心思想是以民为本,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治理国家要“为政以德”,要实行德治或仁政。
本题考查了孔子。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孔子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便利了交通往来。故铜马车的出土印证了秦朝推行的某项措施,这一措施便利了交通往来。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知道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便利了交通往来。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解析】“不是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意思是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现在来自西域的优良种子,因此诗句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物产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物产交流。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C
【解析】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用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这表明华佗重视养生保健。
本题考查华佗创制五禽戏,知道华佗创制五禽戏表明华佗重视养生保健。
本题考查华佗创制五禽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解析】“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描述的是曹操,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取得胜利。D表述正确。
故选:D。
本题以“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为切入点,考查三国鼎立形成。
本题以三国鼎立形成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朝廷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反映了统治者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斗富,追求享乐。说明西晋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C正确;ABD现象在题干中文字不能反映,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晋的统治状况,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西晋的统治状况。
7.【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ABD最主要的原因。
故选:C。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顺应当时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进行改革,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小题1】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
【小题2】问题: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措施:颁布“推恩令”。
【小题3】共同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和国家统一。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表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始皇和汉武帝实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表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始皇和汉武帝实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等知识。
10.【答案】【小题1】原因: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小题2】措施: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小题3】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等。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秦国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等知识,明确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国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等知识。
11.【答案】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经,迎来西域高僧,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故答案为:
题目: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
论述: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经,迎来西域高僧,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丝绸之路与佛教传播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丝绸之路与佛教传播相关知识,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兰溪中学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