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中考试化学考前冲刺卷 (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2314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试化学考前冲刺卷 (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2314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试化学考前冲刺卷 (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2314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试化学考前冲刺卷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中考试化学考前冲刺卷 (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下列物质分类科学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新素材:第17题以“天宫课堂”为素材命题,考查电解水的相关知识、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
式的相关计算等,同时跨学科考查物理知识,实现了学科之间的真正融合。
命题新考向:第19题将探究与数字化实验、图像分析结合,不仅考查了实验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还考查
了实验猜想、实验分析以及对信息材料与图像的分析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中对造竹纸记录了如下操作,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登山砍竹B.注水漂浸C.槌洗去壳D.用火煮浆
2.下列物质分类科学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氯、干冰B.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金
C.酸:硫酸钾、硫酸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蛋白质
3.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下列标志与森林防火无关的是(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放置滴管B.添加酒精C.称量氯化钠D.稀释浓硫酸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2个氢分子:H2B.碳酸钠中的阴离子:Na2CO32-
C.60个足球烯分子:60C60D.1个钠离子:Na+1
6.下列关于氯化钠(Na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B.中和反应生成的盐一定是氯化钠
C.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D.波尔多液是硫酸铜与氯化钠的混合物
7.下列是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火柴头向上易熄灭是因为向上更易降低火柴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
B.图2说明镁条着火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C.用嘴能吹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用扇子扇炉火旺的原因是提供了更多的氧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说明汞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10.如图所示是氯化镁、氯化钾、硫酸镁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SO4与KCl的溶解度只有在t1℃时相等
B.MgCl2的溶解度一定比KCl的溶解度大
C.将MgCl2与KCl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MgCl2
D.t2℃时,MgCl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eq \f(ag, ag+100g) ×100%
11.下列除杂或鉴别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B.鉴别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铜溶液:观察颜色
C.区别硬水与软水: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活性炭
D.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
1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空气中含有多种元素,所以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13.为验证Hg、Ag、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SnCl2溶液、Hg、AgClB.Sn、Hg(NO3)2、AgC.Sn、Hg、Ag、稀盐酸D.Sn(NO3)2、Hg(NO3)2、Ag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在密闭的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点燃红磷
C.室温下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稀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5.下列选项物质不符合右图转化关系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试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气候恶化。
(2)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各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案,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请在反应前的方框中补画完整相应的粒子示意图。
②反应后的方框内含有________种分子。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能源燃烧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寻找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很重要,下列
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风能b.太阳能c.天然气d.地热能
17.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正式开课,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学课。
(1)有学生现场提问,舱内氧气与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的?航天员解释说,通常采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二氧化碳,通过电解水的方法获得氧气。电解水时在电源的________极产生氧气,写出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泡腾片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下图是某维生素C泡腾片部分成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成分说明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柠檬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人体缺乏维生素会引起________。
②在空间站中将泡腾片放入水中,主要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会生成________(填物质名称)而产生气泡,生成的气泡________(填“会”或“不会”)从水中出来。
18.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用于随时滴加液体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标号),所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B装置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往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再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漏气。
(3)C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为了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对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变红,证明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想确定实验一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氯化钙。猜想二:氯化钙与氯化氢。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采用如图1所示的数字化实验装置探究反应后溶液成分,取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少量于另一试管中,将实验二中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内,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以确定猜想________成立。写出BC段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溶液呈________色。
【实验拓展】①将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一直没有沉淀产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侯氏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纯碱和两种氧化
物,试写出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从炉甘石(ZnCO3)、赤铜(Cu2O)、木炭的混合物中提取硫酸锌晶体的方案如下,请根
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硫酸锌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1)流程中的“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
(2)写出炉甘石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B试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过量B试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溶液D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锌晶体,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铜的外观与黄金相似,俗称假黄金,下列方法能用来区别黄金与黄铜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测定密度B.在空气中灼烧C.看颜色D.放入氯化钠溶液中
21.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g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氧化铁在________℃开始生成四氧化三铁。
②根据总反应方程式:3CO+Fe2O3 eq \(\s\up5(高温),\s\d3(=)) 2Fe+3CO2,求出图中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3)理论上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能得到铁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Fe2O3B.Fe3O4C.FeOD.FeCO3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题思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登山砍竹、注水漂浸、槌洗去壳操作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的是物理变化;用火煮浆操作中涉及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A
【解题思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二氧化氯由氧、氯元素组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二者都属于氧化物。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硫酸钾属于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葡萄糖、乙醇等,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蛋白质、淀粉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D
【解题思路】A是禁止烟火标志,B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均与森林防火有关;D是有毒品的标志,与森林防火无关。
4.D
【解题思路】A选项,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且滴管不能平放在实验台上;B选项,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引起火灾;C选项,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题中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D选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C
【解题思路】2个氢分子应表示为2H2,碳酸钠中的阴离子应表示为CO32-,1个钠离子应表示为Na+。
6.C
【解题思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A选项说法错误;氯化钠是盐的一种,盐是一类物质,中和反应生成的盐是指盐这一类物质,B选项说法错误;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选项说法正确;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D选项说法错误。
7.C
【解题思路】施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应合理施用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能严禁施用,因为农业上还要用农药消灭害虫提高产量。
8.C
【解题思路】用嘴能吹灭蜡烛是因为加快空气流动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9.B
【解题思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A说法不正确;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说法正确;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而不是微粒,因为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如水分子有10个质子,氖原子有10个质子,水是含有两种元素的,C说法不正确;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应是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D说法不正确。
10.D
【解题思路】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题图可知,MgSO4与KCl的溶解度在t1℃与t2℃时都相等;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时,要指明具体温度;将MgCl2与KCl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比较两者析出晶体的多少时,要指明MgCl2与KCl饱和溶液的质量或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才能比较。
11.D
【解题思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不能点燃,因为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时不能被点燃,A选项方法不正确;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中都含有Cu2+,两种溶液均显蓝色,应从阴离子角度去鉴别,如加入氯化钡溶液,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铜与氯化钡不反应,根据二者现象不同鉴别,B选项方法不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区别硬水与软水,区别硬水与软水,应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选项方法不正确;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如果含有氯离子,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会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如果不含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无明显现象,D选项方法正确。
12.D
【解题思路】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含有氢元素,但不是酸,A推理不正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B推理不正确;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有单质铜生成,但不是置换反应,C推理不正确;空气中含有多种元素,所以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D推理正确。
13.B
【解题思路】验证Hg、Ag、Sn的金属活动性,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好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Sn>Hg>Ag,再根据“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的原则设计实验,可知本题选B。
14.B
【解题思路】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因此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最终生成O2质量相等,A不正确。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放热,集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刚开始集气瓶中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红磷熄灭后集气瓶中温度降低,所以集气瓶中压强减小且最终小于初始压强,B正确。室温下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但不会变为中性或酸性,即pH不会等于7或小于7,C不正确。向稀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与HCl反应,后与MgCl2反应,故MgCl2的质量不会从一开始就减小,D不正确。
15.C
【解题思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钡,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能生成硝酸钡,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钡,A选项中物质符合转化关系;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铁反应能生成铜,B选项中物质符合转化关系;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水分解能生成氧气,氧气不能转化为过氧化氢,选项中物质不符合转化关系;高温煅烧碳酸钙能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D选项中物质符合转化关系。
16.【参考答案】
(1)温室效应加剧
(2)①
②3(或三) CO2+4H2 eq \(\s\up8(催化剂),\s\d0(=),\s\d5(一定条件)) CH4+2H2O
(3)abd
【解题思路】
(2)根据题图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4H2 eq \(\s\up8(催化剂),\s\d0(=),\s\d5(一定条件)) CH4+2H2O,补画粒子时要在反应前的框中再补画1个氢分子,反应后有3种分子,分别是甲烷分子、水分子、过量的氢分子。
(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17.【参考答案】
(1)正 2LiOH+CO2=Li2CO3+H2O
(2)①C6H8O6、C6H8O7 1:14 坏血病 ②二氧化碳 不会
【解题思路】
(1)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类似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①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被看作无机物,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就属于无机物,所以维生素C与柠檬酸是有机物。柠檬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7)=1∶14。②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产生气泡,生成的气泡不会从水中逸出。
18.【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
(2)A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Zn+H2SO4=ZnSO4+H2↑ 长颈漏斗下端不能形成稳定水柱
(3)缓冲气压,防止橡胶塞被冲开
(4)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液体
(5)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解题思路】
(2)常温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只能选择A,选B时二氧化锰是粉末无法放在有孔塑料隔板上,会落入试管底部。
(3)C中小气球的作用是作为缓冲装置,调节锥形瓶内的压强,防止橡胶塞被弹出。
19.【参考答案】(1)复分解反应 (2)碱性
猜想三:氯化钙与氢氧化钙
【实验结论】二 CaCl2+Na2CO3=CaCO3↓+2NaCl 红
【实验拓展】①盐酸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石灰水与氯化氢反应
②2NaHCO3=Na2CO3+H2O+CO2↑
【解题思路】(1)基本反应类型不包括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实验结论】将滴加无色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中,分析图2可知,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仅有氯化钙(反应生成的),还有过量的盐酸,AB段溶液pH升高,说明碳酸钠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BC段溶液pH变化不大,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CD段溶液pH大于7,说明碳酸钠过量,混合溶液中含有酚酞,碳酸钠过量,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呈红色。
20.【参考答案】(1)漏斗
(2)2ZnCO3+C eq \(\s\up5(一定条件),\s\d3(=)) Zn+3CO2↑ C
(3)H2SO4 使锌完全反应
(4)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或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5)AB
【解题思路】(1)流程中的“操作”是将溶液D与固体C分开,所以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试剂B是将黄铜中的铜、锌分离,锌与酸反应,铜不与酸反应,分离二者可以加酸,该流程制备的是硫酸锌,所以可以加入稀硫酸。加入试剂B过量的目的是使锌完全反应(分析过量一定要知道试剂与谁反应,就是使这一物质完全反应,且在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时,注意过量物质会到后面的生成物中去)。
(4)因为除去锌时用了过量的硫酸,所以溶液D中含有硫酸锌与硫酸,所以要先加适量的锌除去过量的硫酸。因为要得到硫酸锌晶体,硫酸锌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要降温结晶。
(5)区别黄金与黄铜,主要利用黄铜、黄金的性质加以区别。测定密度,金的密度比铜、锌的密度大,可以区别;在空气中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不与氧气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别;黄金与黄铜颜色相似,从颜色无法区别;黄铜和金与氯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法区别。
21.【参考答案】(1)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分)
(2)①450(2分)
②解:设320g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xg。(1分)
3CO+Fe2O3 eq \(\s\up5(高温),\s\d3(=)) 2Fe+3CO2
160 112
320g xg (1分)
eq \f(160,320g) = eq \f(112,xg) (1分)
x=224(1分)
答:x的值为224。
(3)C(2分)
【解题思路】(3)可以直接比较这些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所得铁最多;也可以对化学式进行变形,把铁原子个数都变为1,Fe2O3变成FeO1.5,把Fe3O4变成FeO4/3,所含氧原子个数越小,铁元素质量分数越大,FeO中氧原子个数最小,所以铁的含量最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D
A
D
D
C
C
C
C
B
D
D
D
B
B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冲刺卷(四)(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五)(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二)(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