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doc
    • 解析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doc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第1页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第2页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第3页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第1页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第2页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文件包含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doc、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B.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像
    C.相委而去/委:舍弃
    D.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安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女们讲解讨论文章的意义。
    B.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C.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戏耍。
    D.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也有人物机智应对的故事。
    B.两文都体现出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甲文叙述了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过人;乙文叙述了陈元方面对失约的客人据理力争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能言善辩、知信懂礼。
    C.两文都善于运用描写方法达到写作目的。如甲文在面对子侄辈的不同答案时,用了“公大笑乐”,表达了耐人寻味的结果;乙文的结尾,用了“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D.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甲文中的“太傅”和乙文中的“太丘”均为官职名。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4.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及,不如)
    C.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D.相委而去(舍弃)
    5.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助词,的)
    B.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C.未若柳絮因风起(否定副词,不、没有)
    D.则是无信(副词,就)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B.(甲)文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C.(乙)文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乙)文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了主人公陈元方的聪慧,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
    8.把以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①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③。”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选自徐震愣著《世说新语校笺·文学第52》,中华书局1984年版)
    (注)①《毛诗》:即《诗经》。②逼:谢安侄子谢玄的小名。“昔我”两句出自《诗经·采薇》。大意“想起我离家出征的时光,杨柳轻轻摆荡;如今我回到家乡啊,雪花漫天飘扬”。③“訏(xū)谟”句:出自《诗经·抑》,大意为“(身为臣子)一定要慎重谋划国家大计并及时宣告大政方针”。④雅人深致:雅人,品德高尚的人;深致,深远的意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3)谢公因子弟集聚(_____)
    (4)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_____)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毛诗》何句最佳?
    11.谢氏家族以文学创作著称于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谢灵运、谢脁以及女诗人谢道韫等。甲文中补充交代“兄女”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12.根据(甲)(乙)两文,说说谢安对子侄们有哪些期待。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选自《论语十二章》)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相委而去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
    (3)传不习乎?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和他的弟子编撰而成。全书以语录体为主。
    B.甲文中“日中”指正午时分。友人过中不至和太丘舍去都是不讲诚信的行为。
    C.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率真正直、懂礼识义,显示出他成长于方正之家。乙文中曾子具体讲了他自我反省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可见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D.乙文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以看出,孔子是很排斥富贵的,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
    16.请根据甲乙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道德修养?
    链接材料: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子曰:“君子固穷①,小人穷斯滥②矣。”(《卫灵公》)
    注:①穷:困窘。②滥:无所不为。

    (五)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后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②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⑥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已而:过后。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策:书。⑥恬:安然。
    1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冕因去
    B.元方入门不顾/窃入学舍
    C.未若柳絮因风起/冕因去
    D.下车引之/父怒挞之
    18.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用“/”线在句中标出,标2处)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元方小小年纪,就懂得诸多礼节,这是他据理力争的基础。
    B.乙文中的王冕小小年纪,不听从父母的话,实在是太顽皮,不值得提倡。
    C.甲文通过友人的“惭”来侧面烘托元方说的在理,表现了元方的“方正”。
    D.乙文通过僧寺环境的“可怖”来侧面烘托王冕读书的专心和勤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两个语句。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1.(甲)文主要表现元方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_________的品质。


    (六)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2.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不亦说乎 (_______)
    (2)温故而知新(_______)
    (3)静以修身 (_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修身治学、惜时;甲文侧重谈学习态度和方法,乙文侧重在立志、成才。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25.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甲)文提出做到“(1)____________”,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做到“(2)__________”,可以做老师了。(乙)文中主张做学问应该在“(3)____”字上多下功夫,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远大目标。(请用原文回答)



    (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传不习乎
    ③商好与贤己者处
    ④不知其子,视其父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B.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C.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D.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9.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分别谈谈在交友方面给你的启示。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关羽尝为流矢所中,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然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①有毒,毒入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此患乃可除。”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与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②饮酒,言笑自若。
    (注)本文选自《三国志》①镞(zú):箭头。②炙(zhì):烤熟的肉。
    3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 ②此患乃可除(_____)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32.从乙文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九)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3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__________________
    (2)目似瞑,意暇甚 意:____________________
    3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5.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谈谈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什么?
    36.(乙)文蒲松龄的《狼》篇幅短小,结构紧凑。那么本文在写法上都有哪些特点呢?请你结合选文,简要概括出至少两点。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摘自《聊斋志异·卷二》)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②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可笑矣。
    (摘自《聊斋志异·卷六》)
    (注释) ①欻(xū):忽然。②诸:之于。③蚤:通“早”,早上。④昧爽:黎明。⑤逡巡:小心谨慎。⑥罹:遭受。
    3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遂 钩 肉 翘 足 挂 树 间 示 以 空 担
    38.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屠大窘:_________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3)屠即径归:_________ (4)大骇:_________
    39.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诫子书》)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博学而笃志(《论语》)
    D.一狼径去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1.两则文言故事,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简要阐述。



    (十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盖以诱敌 盖:____________
    (2)意暇甚 暇:____________
    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逃跑) B.一狼洞其中(洞穴)
    C.止增笑耳(只是) D.而顷刻两毙(一会儿)
    4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甲乙两文中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十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①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③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④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⑤果不得见⑥。
    (注释)①庞恭:战国时魏国的臣子;太子:即魏王之子;质:做人质。②邯郸:时赵国都城。下文“大梁”,即魏国都城。③市:集市,市场。④夫:句首语气词,不译。⑤罢质:不再做人质。⑥不得见:不再召见。
    4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B.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C.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D.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4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国人道之 夫君子之行
    B.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寡人自为知 屠自后断其股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8.对甲乙两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的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B.“三人成虎”指的是一个人谎报集市里有三只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C.甲乙两文告诉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D.甲乙两文都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都可以当作寓言来读。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50.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十三)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歧路亡羊
    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多时,不笑者终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④。
    (注释)①扬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一个学派的首领。②党:朋友,有交情的人。③竖:小僮,小听差的。④所命:对下属、学生、晚辈的指示,在这里指门人想知道的答案。
    5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身亡所寄 歧路亡羊
    B.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C.若屈伸呼吸 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D.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杨子之邻人亡羊
    52.下列为(乙)文中画虚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B.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C.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D.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5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杞人痴傻可笑。他无端担忧天崩地陷,身无所居,后晓之者劝说才舍然大喜。
    B.(乙)扬子冷漠绝情。他对邻居丢羊漠不关心还冷言相待,对门人的疑惑也不理睬。
    C.(甲)杞人忧天主要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D.(乙)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和方向,最后一无所成。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十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杞人忧天》)
    (二)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节选自《列子·说符》)
    5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身亡所寄 亡:___________
    (2)因往晓之 晓:___________
    5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7.“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语段(一)的内容简要分析。
    58.语段(一)和语段(二)分别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未若”是“不如比作”,不是“不像”。故选B。
    2.考查姨文言文的翻译。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的意思是: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儿女”指“子侄辈”。不是A选项中的“子女们”。故选A。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学常识的识记。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是县名。据此,D项中的“太丘”为官职名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
    【答案】
    4.A
    5.A
    6.C
    7.D
    8.(1)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解析】
    4.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错误,句意: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古今异义词,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故选A。
    5.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A.错误,王凝之是一个完整的人名。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故选A。
    6.考查朗读节奏的理解。
    C.错误,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君”与“家君”是并列结构,一起做主语,之后应断开,“日中”意思是正午时分,不能分开,正确停顿为:君与家君/期日中;
    故选C。
    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有误,乙文由“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可知,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主人公陈元方的聪慧,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D。
    8.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何所似,像什么。其中,“何所似”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所似何”。
    ②句中重点词:时,当时;戏,玩耍;门外,在门外。
    参考译文:
    【甲】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与家人在一起聚会,他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
    【答案】
    9. 不久;一会儿 不如,不及 趁、乘 说
    10.(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诗经》里面哪一句最好?
    11.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谢道韫才情的赞赏。
    12.谢安希望子侄们经常谈论诗文,增长学识。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俄:不久;一会儿。
    (2)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未若:不如,不及。
    (3)句意为:谢安趁子侄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因:趁、乘。
    (4)句意为:他认为这一句特别有高雅之土的深远意趣。谓:说。
    10.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差,大体;拟,相比。
    (2)重点字词:何句,哪一句;最佳,最好。
    1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安排的用意。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情节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来把握主旨,概括人物从言行入手。由甲文中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和乙文“谢公因子弟集聚”“《毛诗》四何句最佳?”可以概括得知:谢安希望子侄们经常谈论,增长见识。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安趁子侄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问道:“《诗经》里面哪一句最好?”谢玄称赞说:“最好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应该是‘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最好。”他认为这一句特别有高雅之土的深远意趣。

    (四)
    【答案】
    13. 舍弃 回头看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改变
    14.(1)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15.C
    16.诚信有礼,安于贫困,心胸坦荡,坚持内心的操守。
    【解析】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2)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14.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舍(舍弃)”“去(离开)”“乃(才)”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饭(吃)”“疏食(粗粮)”“水(冷水)”“肱(胳膊)”“亦(也)”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
    B.有误,太守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体现的是“诚信”的理念,“太丘舍去”并不是不讲诚信的行为;
    D.有误,孔子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并且含有自警的意味,并不是“很排斥富贵”,他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以损害道德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
    故选C。
    16.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从甲文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君子应该做到讲诚信,有礼貌;从乙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君子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是“君子内心无私,安于贫贱,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长久快乐,小人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由此可知,君子要安于贫困,内心坦荡;“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意思是“君子即便身处逆境,也会固守内心的操守,小人困窘的时候,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由此可知,君子要坚持内心的操守。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五)
    【答案】
    17.C
    18.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19.B
    20.①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挽留元方,元方连头都不回地进了屋。②(王冕)拿着书借着长明灯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21.明礼方正、聪明勇敢 勤奋好学
    【解析】
    17.A.相同。去,离开;
    B.相同。入,进入;
    C.不同。趁,乘/于是;
    D.相同。之,代词,他;
    故选C。
    18.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傍晚回家,王冕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他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暮归”是状语,“父”是主语,其前断开。再根据意思可断句为: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19.B.有误,结合乙文“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分析,王冕不听从父母的话,并不是太顽皮,而是专注于学习。他的精神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注意:
    ①引,拉。顾,回头看。
    ②执,拿、持。策,书。旦,天明。
    2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通过写元方有礼有节的反击父亲的朋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机智、明礼方正、能言善辩的特点。乙文通过写王冕放牛时为看书忘记牛及寺庙读书的事,表现了他的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可据此作答。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六)
    【答案】
    22. 同“悦”,愉快 学过的知识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放纵懈怠
    23.(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有才德的人)吗?(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24.C
    25.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静
    【解析】
    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是很快乐吗?说:同“悦”,愉快。
    (2)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
    (3)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句意为: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淫慢:放纵懈怠。
    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知,了解;愠,生气;亦,也。
    (2)重点字词:年,年纪;与,随同;意,意志;去,消失。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而不是表达“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故选C。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解答此题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1)从甲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知,“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2)从甲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温故而知新”,就可以做老师了。(3)从乙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在“静”字上多下功夫,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七)
    【答案】
    26.①竭尽自己的心力;②老师传授的知识;③喜爱,爱好;④了解,知道。
    27.D
    28.(1)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也有和他们相同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就像进入摆满芝兰花的房间,待久了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29.甲文给我的启示是:交朋友要讲诚信或要借鉴朋友的长处和短处,来对照自己,以便取长补短。乙文给我的启示是:要和品质高尚的人做朋友。
    【解析】
    2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忠:尽心尽力。
    ②句意为: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句意为: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好:喜爱,爱好。
    ④句意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知:了解,知道。
    2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本句句意为: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本句句意为: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则”是连词,其前断开。“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是并列结构的语句,中间应断开。
    根据句意,节奏应划分为: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故选D。
    2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学习;
    ②如,好像;其,代词,指代兰花。
    29.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诚信,要学习旁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在分析时找出具体文段,分析含义并结合个人理解谈谈看法即可。
    示例:我认为交友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甲】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有一个人能成为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也有和他们相同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乙】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八)
    【答案】
    30. 达到。 于是,就。
    31.①用宁静来修养自身,用俭朴来滋养品德。②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切开。
    32.关羽是一个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人。
    【解析】
    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义即可。
    ①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②句意为:这样病才能根除。乃:才。
    3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修:修养;俭:俭朴;养:滋养。
    ②令:让;劈:切开。
    3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中可知,关羽是一个有坚强的意志,超人的胆气,不惧疼痛的人。
    参考译文:
    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 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关羽曾经被流箭所伤,把左臂都射穿了。后来,虽然伤口愈合了,但每到阴雨天,左臂总感觉到骨头痛,医生说:“箭头里有毒,毒已经渗入骨头了,必须割开胳膊,刮去骨头上的毒质,这样就可以治好病。”
    (九)
    【答案】
    33. 励精:振奋精神。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34.①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5.告诫儿子,“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要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就要淡泊名利,生活节俭,还要注意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36.①先叙事,后议论揭示寓意。②叙事简洁生动,故事情节曲折。③借物喻人,寓意深刻,令人警醒。④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使之艺术形象突出、鲜明。
    【解析】
    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励精:振奋精神。
    (2)句意:(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困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3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②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甲文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在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文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强调了惜时的重要意义。诸葛亮以《诫子书》来劝诫儿子要宁静专一,勤俭,淡泊名利,不能浮躁,珍惜时间。
    36.本题考查写作特点。
    《狼》篇幅很短,却写出了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完整故事。文章先叙事,后议论,叙事简洁,情节曲折。开头仅用20个字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点明了“一屠”与“两狼”的矛盾,渲染了危险、紧张的气氛。随后矛盾步步发展,写了屠户投骨止狼、两狼并驱如故、屠户持刀对狼、两狼要前后夹攻、屠户暴起杀狼几个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者在结尾的议论,虽只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点明了故事的社会意义,发人深思。作者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屠户这个真实可信、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揭示了狼的凶狠、狡诈,借物喻人,寓意深刻。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中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中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与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十)
    【答案】
    37.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38.处境困难 打算,企图 径直 惊讶,惊惧
    39.D
    40.(1)屠夫很害怕,把空担拿给狼看,(狼)于是就稍微后退。
    (2)禽兽的变化狡诈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1.面对黑暗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事要知道变通,方法错误不可能达到目的。
    【解析】
    37.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意思是: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其中“遂钩肉”与“翘足挂树间”为两个短语,“翘足”前省略主语(屠户),所以“遂钩肉”与“翘足挂树间”中间需要断;其次,“示以空担”为一层意思,“示”前省略主语(屠户),所以“示以空担”前需要断。
    故朗读停顿为: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屠户感到处境危急。窘:处境困难。
    (2)句意为: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意:打算,企图。
    (3)句意为: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径:径直。
    (4)句意为:(屠夫)大吃一惊。骇:惊讶,惊惧。
    3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B.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以便,来;
    C.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并且;
    D.去:都是动词,都可译为“离开”;
    故选D。
    40.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词有:惧,感到害怕;示,给……看;以,拿;其中“示之以刃”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刃示之”。
    (2)句中重点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能有多少;止,只是;耳,句末语气词,罢了。
    41.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启示。
    【甲】文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对狼以及狼一样的人是持讽刺态度的,故可知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恶人怎样狡诈,最终都会失败的。屠户的角度:屠户开始时心存幻想,充满畏惧,步步后退,换来的是狼的步步紧逼,后来终于醒悟,抛弃幻想和恐惧,勇敢的和狼斗争,并且知道依靠柴草堆,防止狼的前后夹击,识破了狼的诱敌之策,击败了狼。由此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和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乙】文结合“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可知,狼缘木求肉,是贪婪愚蠢的,启示我们: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做事情要方向或办法对头,才能达到目的。
    【甲】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十一)
    【答案】
    42. 大概,原来是 从容、悠闲
    43.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4.B
    45.阴险、狡猾、奸诈(写出其中两个即可);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警醒人们对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解析】
    4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盖:大概,原来是;
    (2)句意为:神情很悠闲。暇:从容、悠闲;
    4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44.B.“一狼洞其中”的意思是: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故选B。
    4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评价来分析作答。
    第一问:根据两篇文章中的“狼亦黠矣”和“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可概括狼的共同特征是“阴险、狡猾、奸诈”。
    第二问:甲文根据“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根据“狼子野心,信不诬战”“更不止于野心矣”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的本性。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甲)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十二)
    【答案】
    46.A
    47.D
    48.B
    49.(1)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2)集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50.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4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庞恭走后,就有人毁谤他。等庞恭陪太子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故正确的断句为: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故选A。
    47.A.代词,指这件事/结构助词,的;
    B.动词,距离/动词,离开;
    C.代词,自己/介词,从;
    D.动词,到;
    故选D。
    48.B.根据“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寡人信之矣”可知,是三人(多人)谎报集市里有虎。故选B。
    4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
    (1)得:得到;之:结构助词,的;使:使用,即劳动力;非:不是;得一人于井中:即于井中得一人,在井里挖到一个人。
    (2)夫:句首发语词,不译;市:集市;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无虎:没有老虎;明:明显;三人言:三个人说。
    50.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
    宋君:根据甲文“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宋君对于听到的事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是为了弄明白事情的真相,可见他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魏王:乙文中当庞恭问“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时,魏王说“寡人信之矣”,可见他没有主见,容易相信没有根据的话;“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魏王的表现说明他听信了谗言,可见他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谈对待传言的看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对于传言,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可以验证,要了解真相。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听信、传播。
    甲文参考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文参考译文:
    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说集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魏王道:“不信!”“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魏王道:“我会怀疑。”“那么要是三个人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会相信。”庞恭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后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十三)
    【答案】
    51.D
    52.C
    53.B
    54.(1)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解析】
    51.
    A.通假字,通“无”,没有\动词,丢失;
    B.形容词,放心的样子\动词,放弃,舍弃;
    C.人称代词,你\动词,意思是“如”;
    D.助词,的\助词,的;
    故选D。
    5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根据句意“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知,这是由四个分句构成的,故可停顿为:羊贱畜(句子一)/又非夫子之有(句子二)/而损言笑者(句子三)/何哉(句子四)?
    故选C。
    53.B.“扬子冷漠绝情”的表述不正确。《歧路亡羊》这则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后果严重。对邻居丢羊时,扬子的反应是“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并不是漠不关心冷言相待,而是觉得他的方法不对;对门人的疑惑也不理睬,并不是冷漠绝情,而是对邻居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造成羊的丢失的难过和思考。
    故选B。
    5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终日:整天;行止:运行;奈何:用反问的方式表示如何,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崩坠:塌下来。
    (2)吾不知:我不知道;之:动词,到,往;反:能“返”,返回。
    【甲】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译文:
    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带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十四)
    【答案】
    55.无,没有 告知,开导
    56.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会塌陷呢?
    57.主要原因:缺乏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58.示例:语段(一)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语段(二)告诉我们,对于一些复杂多变的事情,我们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解析】
    5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无处存身。亡:无,没有。
    (2)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5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行止,行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忧,担心。
    5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杞人忧天地崩坠,后来听了别人说的“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于是他“舍然大喜”,可知,“杞人”担心天崩地陷主要原因是:缺乏起码的自然常识和经验,或者说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只是毫无根据地空想而不思考探究。
    58.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语段(一),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中可知,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忧天,是毫无根据地空想,这种忧虑和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语段(二),之所以歧路找不到亡羊,是因为“歧路之中又有歧”,启示可从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的角度作答;或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一)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译文: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相关试卷

    专题18:名著导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

    这是一份专题18:名著导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文件包含专题18名著导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doc、专题18名著导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字音字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

    这是一份专题12:字音字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文件包含专题12字音字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doc、专题12字音字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标点符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

    这是一份专题14:标点符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文件包含专题14标点符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解析版doc、专题14标点符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精品课件及专题检测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