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55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55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55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552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552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552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1写景散文训练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01写景散文训练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写景散文训练一、阅读《春》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描写质地的:________描写色泽的:________描写生长旺盛的:________(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
(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4)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充满勃勃生机情景。
(5)嫩嫩的,软绵绵;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展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考查内容概括。一般可以按照“XX人+做XX事”的形式就可以概括。同类的小事概念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的概念。(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是写小草刚刚从地里冒出来,似有又似无的状况,远看已经见绿,但是到跟前却又看不到那绿色,从后文的“瞧去”可以发现是作者远望见到的情景,这与“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的景致基本一致。(3)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4)从“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给树赋予了人的情态,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结合内容再分析其在表意上的作用即可。(5)这是一道分析事物特点的试题。一般 来说,事物的特点用形容词来描述。筛选到后填写即可。(6)①作者由春花想到了秋实,这个句子就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②由秋实可以联想到幸福的生活,围绕众对未来的憧憬去写,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拟人的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给第一段描绘的画面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揣摩下面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3)找出第②段中表示色彩的词语(至少四个),说说它们的作用?(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阳光朗照下的山(2)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3)青黑 白 蓝 银 暗黄 微黄 粉(四个即可);使丰富的色彩相互映衬,画面显得色彩缤纷,赏心悦目。(意思相近即可)(4)表达了作者对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爱怜、赞叹之情。【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第①段,概括出第一段的中心内容主要是写阳光照耀下的山,然后根据中心内容再来浓缩成标题。而且一般这样的题不要脱离原来的语段,尽量用文中原话来回答问题。
(2)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学生在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将小山比成摇篮形象地写出济南四面环山的特点,将山写成人的行为,又生动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3)仔细阅读第②段,学生不难找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这里作者运用“青黑”“白”和“蓝”等表示色彩的词语相互映衬,达到了赏心悦目的作用。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这句话正是作者这种情感的流露。第二段是写济南的小山的,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 阅读指导:本单元为写景抒情散文。阅读写景抒情散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抓结构层次。即写作思路,文章脉络。从时间、空间、逻辑入手。如《春》:盼春_绘春_赞春。2、抓表达方式。写景抒情散文以描写为主,还运用抒情议论。3、抓写作手法。(1)感官_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对比衬托(5)联想想象(6)情景交融(7)直抒胸臆……4、抓语言描写。(1)准确生动的词语:动词、叠词等。(2)准确生动的语句:长短句、整散句、对称句(骈句)。(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等。
5、抓“标题”,标题往往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6、抓“关键语段”,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零七下文、总结上文的语段。
阅读步骤:
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 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①抓抒情议论句;②抓过渡句;③抓每层每段中心句。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重点点拨: 分析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语言表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迟来的雪鲁先圣 一个冬天都没有一场雪。不论见到谁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下雪啊?可是,不论人们怎么望眼欲穿,雪迟迟没有来。 快过完腊月,到了年了,人们猜测:俗语说干冬湿年,过年应该下雪了吧?可是,天气预报告诉大家,春节期间是晴好的天气,雪还是没有一丝影子。 很多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大家想,也许,这个冬春就没有雪了。 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在马年刚刚开始行程的第六天,农历的初六,雪静悄悄地飘然而至了。 第一场雪都是这个样子的。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万分的惊喜欢迎它,多半年没有见到它的身影了,人们像期待着一个老朋友一样盼望着与它重逢。但是,它却总是像捉迷藏似的,很羞赧地躲藏在云层的后面,躲藏在树梢的上面,躲藏在阴冷的屋角里。可是,当你不经意之间,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在济南生活了20多年的光景,每年的第一场雪,我是一定不会错过的。而今年城市迎来的第一场雪,又有特别的意义。一个冬天没有下,开春就是一场漫天大雪。雪悄悄地下了一整夜,早晨醒来推开窗子,窗子上、树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我即刻叫醒妻儿,赶快下楼去赏雪。可是我又想,楼下的这样一点空间,哪里有天地弥漫的雪景啊,雪的壮观,雪的景色,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旷野里。 没有任何异议,三口人决定开车去城南的旷野,去山坡,去湖边。 过了外环路,就是漫无边际的旷野了。我们全然没有了刚刚下楼时的畏缩,眼前白雪皑皑的万千景色,让我们迅速丢掉了所有的矫饰和矜持,冲出车子,在那白色闪光的雪地上来回地奔跑起来。路边、山坡上的树和冬青,都变成一个个蘑菇或雪人。我欣赏着远山那洁白的妩媚,妻儿打起了雪仗,旷野的上空不时传来他们激动的呐喊。 然后,我们去湖边,沿着湖岸的公路前行,慢慢欣赏着这里的宁静。在这样的雪天,是一定要看看宁静的湖水的。当四周的山峦都被大雪覆盖,湖水却比往日更加澄澈。这样的时刻,它俨然是一个思考着的哲学家。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完全陶醉在银白色的旷野里。当我们返回的时候,街道上的积雪已经打扫干净,城市里的雪景总是短暂的。 但是,对于我来说,每年的第一场雪,都是一件大事,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奇的事件。你在平常的世界里进入梦乡,可是,当你醒来的时候,你却处在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里,这样的神奇能不让人感到万分震撼吗?而且,这一切都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完成的,而是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无声无息的,一点一点慢慢飘落下来。 想到这些,你能够不相信造化的神奇,不折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15日)(1)文中作者描绘出了马年第一场雪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文章开头连续三段写“没有雪”,有何用意? (3)自选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说每年的第一场雪“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奇的事件”?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人春色不须多王本道 ①听朋友抱怨说,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北方,简直就没有春天! ②其实,相对于南方的“四季如春”,北方的四季当属最分明的了,只是因了北方的春天在热烈之中不乏有种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春色似乎是在春夜里潜滋暗长着。这种不事张扬的“暗长”,使得众多的人难以察觉。每年立春过后,尽管依然寒气逼人,但是大地已经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雨水过后就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田野里的麦苗由浅黄变得淡绿,泥土中的小草也跃跃欲试,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该是踏青的季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三五好友,结伴而行。踏青不一定要远行,近处的郊野、岗坡、湖边就足够了。沿着松软的小路缓行,淡绿色的枝头时有三两只鸟儿啁啾跳跃,不远处的菜地里,青的葱,绿的菠菜可着劲往上长。更让人心动的是野菜族一团团、一簇簇在田埂地头热热闹闹地相拥着,那抹鲜活的嫩绿,醉了春风,让人喜在心头。 ③记得当年在乡下“插队”,“春荒”是很难熬的。每天起早贪晚的下地干活,却又青黄不接,只有啃着玉米饼子就咸萝卜,吃得嗓子直冒酸水。后来,同学们跟老乡学会了挖野菜:苦菜、荠菜,白花菜……中午回来,同学们把挖到的野菜聚到一起,洗净后摆到饭桌中央,大家一口玉米饼,一口蘸着大酱的野菜,吃得真是香甜。打那以后,野菜在我心中就成为了春的标志和参照。 ④北方的春天或许不如南方那样浓烈,那样春深似海,然而争奇斗艳的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也并非是用平丽的词藻去铺陈春光的艳丽芳菲,大多是寥寥几笔,就足以勾人心魄了。“春江水暖鸭先知”“陌头烟柳绿烟丝”“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咏春的绝唱都是以接近直白的语言采撷浓春之中的一两个饶有意境的景观后,便止笔而留白。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⑤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几十年的光阴稍纵即逝,能够做成一两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选择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一种意境。若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鱼与熊掌都想兼得,到头来只能落得个“轻薄桃花逐流水”的结局。鉴古观今,贪胜求全者,无不心浮气躁,最后以失败告终。 ⑥“动人春色不须多”,善哉斯言!(1)第②段写出了北方春天的什么特点? (2)请揣摩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3)本文第②段和第④段两次提到南方的春天,有何用意?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这一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动人春色不须多”在文中蕴含什么哲理?结合实际,举一例子加以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夏之雨 ①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着;潺潺的汗珠涌动着,翻滚着;黏答答的肌肤挣不脱薄衫的依附。雨,成了人间的渴盼与最爱。 ②一半的天,蓝得不带一丝犹疑;另一边的天际,却是尘烟滚滚,黑云片片,黑浓的云迅即卷漫开来,扑腾跌宕,漫漫溢溢。镶着金边,绣着蕾丝,只展现上苍诡谲的骤风,氤氲一场天地神奇。 ③乍然的雷闪里,(A)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镞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B)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愤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骋在朵朵伞花上。激进的弦箭,弹射在一洼洼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气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④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呱呱地鸣叫,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 ⑤雨停歇,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装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⑥似乎,尘世里,唯有荷花的地方,才有清凉! ⑦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⑧雨骤然落,乍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在希望、失望,兴奋、咒诅的交替里,雨来了又去,人,在雨的戏弄中,无奈地苍老,消沉! ⑨枝折花倾,窗破瓦掀。上苍以它的威猛、酷戾回报众生的贪得无厌。上苍以它的冷峻、残苛晓谕世人,四时有定,强求不得。 ⑩风,只在心静、身静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风,只在无所欲、无所求时,才弥漫周身!浮泛的人生,遍布的枷锁,妄求夏之风,如何可得? ⑪夏,热热烈烈地来,却也在西风的吹拂下,凄凄凉凉地去,留下的是孤寂的心,萧索的情,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⑫叹惋人世仓促无常,叹惋红颜成白发! ⑬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顾,又沉湎在浪涌处,只浮泛在浪花里,一年年,红的是凤凰花,白的是少年头! ⑭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有改动)(1)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第③段画线句(A)和(B)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在作者眼中,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作答) (4)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夏之雨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的冬景(节选)郁达夫 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③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吧!(1)第①段中有一个词语点出了江南冬景的特点,这个词语是________。 (2)第②段中写“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句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国家的?关于这句诗,现在通常的译法更简练,更富有诗意,你知道是怎样翻译的吗? (3)第③段用白描的手法简略地写出了江南冬雨中的哪些景色?景色有什么特点? (4)《济南的冬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直接描写雪后的小山,突出济南雪景的秀美。本文是怎样描写江南雪景的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探索未知-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1探索未知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11探索未知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凡人真情-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5凡人真情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05凡人真情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杰出人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课内经典文段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课外精选美文阅读,六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