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72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72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72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727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727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727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
展开散文阅读组合练 高分从题材预测开始
01人生命运+亲情冷暖+信仰哲思
◆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散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 生
[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人既不是创世者又不是被创者,但他是创造的核心。一方面,他拥有产生一切创造物的根本未知数;另一方面,又拥有整个已创造的宇宙,甚至拥有那个有极限的精神世界。人在喧闹、不完善和未雕琢的状态下诞生,是个婴儿、幼孩,一个既不成熟,又未定型的产物。他生来的目的是要变得完善,以至最后臻于完美,成为纯洁的生灵,就像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星星,披露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起源亦没有末日的世界。
人不可能创造自己,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他只能委身于创世主,屈从于创造一切的根本未知数。每时每刻,我们都像一种均衡的火焰从这个根本的未知数中释放出来。我们不能自我容纳,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时每刻我们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真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基于这个根本的真理。我们是从基本的求知中衍生出来的。看我的手和脚:在这个已创造的宇宙中,我就止于这些肢体。但谁能看见我的内核,我的源泉,我从原始创造力中脱颖出来的内核和源泉?然而,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纯洁而超然,就像那在蜡烛上闪耀的火苗,均衡而稳健,犹如肉体被点燃,燃烧于初始未知的冥冥黑暗与来世最后的黑暗之间。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起源,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怎样才具有目前的形状和存在。但我们可能知道那生动的未知——让我们感受到的未知是怎样通过精神和肉体的通道进入我们体内的。谁来了?我们半夜听见在门外的是什么?谁敲门了?谁又敲了一下?谁打开了那令人痛苦的大门?然后,注意,在我们体内出现了新的东西,我们眨眨眼睛,却看不见。我们高举以往理喻之灯,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之光照亮了这个陌生人。然后,我们终于接受了这个新来者,他成了我们当中的一员。
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未知所以能进入,就因为在我活着时,我从来不封闭自己,从不把自己孤立起来。我只不过是通过创造的辉煌转换,把一种未知传导为另一种未知的火焰。我只不过是通过完美存在的变形,把我起源的未知传递给我末日的未知罢了。
起先,我的精神惴惴不安,坐卧不宁。深更半夜时,它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脚步声。谁来了?呵,让新来者进来吧,让他进来吧。在精神方面,我一直很孤独,没有活力。我等待新来者。我的精神却悲伤得要命,十分惧怕新来的那个人。但同时,也有一种紧张的期待。我期待一次访问,一个新来者。我聆听着,我在精神里聆听着。我匆忙打开门。啊哈,门外没有人。我必须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那个陌生人。一切都由不得我,一切都不会自己发生。想到此,我抑制住自己的不耐烦,学着去等待,去观察。
终于,在我的渴望和困乏之中,门开了,门外站着那个陌生人。啊,到底来了!啊,多快活!我身上有了新的创造,啊,多美啊!啊,快乐中的快乐!我从未知中产生,又增加了新的未知。我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力量的源泉。我成了存在的一种新的成就,创造的一种新的满足,一种新的玫瑰,地球上新的天堂。
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我就像森林边上的一座小房子。从森林的未知的黑暗之中,在起源的永恒的黑夜里,那创造的幽灵正悄悄地朝我走来。我必须保持自己窗前的光闪闪发亮,否则那幽灵又怎么看得见我的屋子?如果我的屋子处在睡眠或令人害怕的黑暗中,天使便会从房子边上走过。
我害怕那朝我走来、富有创造力的陌生的未知吗?我怕,但只是以一种痛苦和无言的快乐而害怕。我怕那死神无形的黑手把我拖进黑暗,一朵朵地摘取我生命之树上的花朵,使之进入我来世的未知之中吗?我怕,但只是以一种报复和奇特的满足而害怕。因为这是我最后的满足,一朵朵地被摘取,一生都是如此,直至最终纳入未知的终端——我的末日。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思想深刻的哲理散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娓娓道来,平易近人,亲切感人,毫无居高临下的说教感。
B.人不能创造世界,却是创造的核心;人虽然并不具有可塑性,但是每时每刻都会从未知中衍生出一个新的自我。
C.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创造自己,只能屈从于未知,不过我们可能知道那些未知,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追求的激情。
D.文章多用比喻和象征,如“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烛芯”比喻人生,“燃烧”象征思考,语言生动形象。
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基本思路。
3.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7-9题。
简单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普通通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伸手所及,又有多少带不去的东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这是不错的,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瑰。
不了,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的吧!
唉,连这个,我也不想提笔写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往往找到一个美丽的代名词,叫作“深刻”。简单的人,社会也有一个形容词,说他们是笨的。
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在你的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
一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的生存,那只是最基本的。求生的欲望其实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和谐、富有、健康,甚而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滋情感,复杂生活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多,不敢放下。
其实,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童话里,不是每个人都看见了那件新衣,只除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们免于受冻。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好笑。
这里,对于一个简单的笨人,是合适的。对不简单的笨人,就不好了。我只是返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膩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活得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
B.人们崇拜神童,作者却认为进得了那窄门的都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可见作者对待神童是心怀怜悯的,她不赞同现在对人的评价方式。
C.文章末尾两段连用排比,这样写不仅使作者自己的简单生活具体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深化了主题。
D.作者行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文中把快乐比作“国王的新衣”,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如童话里那个诚实的小孩,让心无尘埃,就再无迷茫。
8.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9.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二:阅读下面两篇散文,感悟亲情冷暖。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草院落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渺,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 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的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做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3.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康乃馨
[加拿大] L·M·弗西亚
每到月底,老妇人的儿子都会在账户里多加些钱,好让餐馆老板罗杰保证他总会对这位特殊的顾客表现最谦恭的欢迎。
这位顾客虽然吃得不比鸟多,却要求坐在餐馆后头专供三人用餐的最佳席位上。每当正午十二点钟响,老板拉开餐馆大门时,阿奈斯夫人总会准时出现,从不缺席;晚间六时三十分,她又会偕同卖花女咪咪到来,咪咪的职责是:只要绽放在每一张餐桌上的美丽红色康乃馨显露些微的凋萎,她就须将它换掉。
亲吻了阿奈斯的手之后,罗杰接过了她的手杖,若是在冬天,还得接过把她包得像洋葱,一层又一层的毛皮服饰。像个被帆篷环抱的船夫,他小心翼翼地护送她来到她订的餐桌前,扶着她挤入座椅之后,把小灯笼点亮,挪挪康乃馨,把它衬托出来,然后把菜单摆在她面前。差不多全盲,差不多全聋,又刻意地作哑,这老妇人点点头表示满意,A.头上的羽饰夸张地颤了颤,上仰的下巴晃了一下落在一大叠多出的下巴上,形成一个褶边。
阿奈斯已濒临她人生的终点,不再有什么食欲了,但是她并未丧失属于她岁月中特有的风格;再怎么说她也不至于婉拒如此高雅侍奉的餐饮,即令她亲爱的、唯一的,永远在旅行的单身儿子竟然把烹调的重任委托给了陌生人。不过,千真万确,那天晚间阿奈斯的确一点胃口也没有!每一羹匙的汤刚一流到她的喉口就停滞了下来,费了好大的劲儿她总算把那一小湾液体倾入下面的流域中。
阿奈斯很快就觉悟到她实在不该再勉强自己了。其实,她发觉这是上天赐给她很大的福分,突然她又挣脱了另一种枷锁。几乎全然摆脱了声音与色彩的需求,她终于可以不要食物了!只是,为了不惹人嫌,哪怕是她儿子,她仍然点了牛排与马铃薯;不过往四周偷瞄了一下之后,她鬼鬼祟祟地把每一口食物轻吐在膝上的餐巾上,然后褶起一角盖上。面包与甜点覆盆子果酱也如法炮制,之后,她将湿巴巴的小包塞入手提包里,继续假装进食……她正在藏起的东西。
苦恼困惑,罗杰一本正经地训斥女侍,要求找回遗失的餐巾,并为阿奈斯夫人点她要的草药茶。就在那时刻,老妇人感到一股莫名的冲动……就像好久以前,她怀孕时有的那份对爱与呵护的渴望……在那种日子里她所欲求的对象从来无法寻获,可是现在有了儿子了……可是现在……婷立在花瓶里,摇曳在温暖的灯光中,一层层的花瓣晶莹剔透,红色康乃馨的幽香在餐馆里弥漫……阿奈斯伸出了手,将花朵凑在鼻尖,深深地嗅了一阵;之后,很高雅地,脸上透着红光,启开牙齿,像吃朝鲜蓟【注】般地,开始自外层花瓣着口……
待她将花心放在桌面时,这才有些感觉到罗杰躬身立在她后面……这时,以一种聋人开口般惊人,又不伤害人的礼貌的语调,阿奈斯对他说:“明天得给我白色康乃馨……你交待咪咪好吗?……白色康乃馨……红的味道太重……你懂吗?罗杰?我改吃雏菊之前,想先好好尝尝白色康乃馨!”
就在这一刻,在惊愕的店员与欣然的顾客众目凝视之下,阿奈斯决定风风光光地离开这个世界,那一声令她闭气的朗笑自她一层层的下巴直泻而下,B.头顶上的羽饰也跟着作了最后一次的振翅摇动。
(有修改)
【注】朝鲜蓟:别名法国百合,可食花蕾,叶柄经软化栽培后可煮食
10. 赏析第6段中的画线句子。
11. 文中两次写到阿奈斯头上的羽饰,分别有什么作用?
12. 说说文章以“康乃馨”为题的作用。
13. 阿奈斯的儿子在文中并未正面出现,联系文章,评价阿奈斯的儿子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三:阅读下面两篇散文,感悟信仰与哲思。
一.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各题
哀愁的耶路撒冷
王力丽
耶路撒冷是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历经灾难,圣战不断,屡遭破坏又备受崇敬,有着修复的美丽和挺立的稳重。
有人说,耶路撤冷是个被信仰挤爆的地方。
犹太教徒认为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是他们神圣宗教的壬殿遣址所在,虽然看不到犹太教徒的教堂,但只要有摆放大卫六角星的地方,在犹太人心中就是殿堂,就如圣殿被毁后剩下的哭墙。
基督教徒相信这是耶稣的诞生地、橄榄山传教布道的场所、他和12门徒吃最后的晚餐的地方,随后在客西马尼花园做了最后的裤告,被犹大出卖后关在了安山鸡鸣堂恐怖的地牢中度过了遇难前的一夜,最后殉难及死后复活都是在圣墓大教堂,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处处是耶稣走过的路及他的神迹。
伊斯兰教教徒坚定地认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昼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咸千上万所拉伯人世代聚居之所,这里有世界上第一流的金顶清真寺,是阿拉伯人心目中除麦加、麦地那以外的第三大圣地,也是巴勒斯坦国认为独一无二的首都。
所以,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信仰的教徒来此朝拜敬仰,三大宗教的象征像犹太人的圣地哭墙,基督徒的圣基教堂及天主教的金顶、银顶清真寺只是相隔几十米,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就像纽成耶路橄冷古城的四大区域,犹太人区、阿拉伯区、基督区、亚美尼亚人区,不同的建筑风格、语言、衣着、食品、风俗,就如同一个世界博物馆,彼此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独自拥有,谁都不放弃。
耶路撒冷经历过无数次宗教的分歧和战争的硝烟,至今也没消停,有评论员总结得好:“世界太多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
走在耶路撒冷老城蜿蜒起伏狭窄迷宫般的石板小巷,沉重的脚步不得不放慢,那血腥悲哀的600多米的有14处受难的多罗洛萨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场景,耶稣从被审判有罪的无奋到受尽鞭打的忍受,从背负着十字架的几次跌倒到钉上十字架断气,直至安葬、入基,那一路上有耶稣的滴滴鲜血和行人不忍目睹的眼泪,有着让人心惊肉跳的恐惧和悲憤交加的此仿,半路上,我不时见到穿着不同宗教区别很明显的服饰的教徒,而两鬓一缕长卷发的犹太教徒拉比,一定是前往他们的圣地哭墙去的。
哭墙是犹太人最大的精神寄托,也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以色列大卫之星国旗,三千多年前,由犹大王国创始人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所建供奉“十诚”法规的宏大的圣殿,圣殿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寄托着犹太人生的希望和宗教的情感,恢复圣殿成了犹太人永远的梦想,现仅弃圣殿的外墙残短,即西墙,也有个今人心碎的名字叫哭墙。据说犹太人一某子定要在哭墙面前祈祷一次方能安息,犹太人认为上帝就在哭墙的上面,哭墙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所有的祷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听见,都会如愿以偿。所以,长久以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着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炳怀昔日的民产荣和历史沦桑而悲泣,将压抑千年的苦痛和悲伤倾诉与上帝。多少世纪以来,犹太人相互告别时总是要说向“明年在耶路撒冷(见)”,表达着他们坚定的理想和追求。
哭墙的石头泛着幽幽冷光,如泣如诉一般,层层叠叠的石块就是层层叠叠跌宕起伏的耶路冷的历史,象征着犹太民族坚韧不屈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充满着血与泪的交织,犹太人的哭声、歌声、诵经声、叹息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石头缝内夹满了写着各种愿望的纸条,这是寄给上帝的密信,哭墙成为通往天国的邮局。
我也不能免俗,写下“路撤冷不要裹愁,我们要和平的阳光”的心愿。
(有删减)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四段中的“这”指的是耶路撒冷这座古城,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出生的地方,也是耶稣和12个门徒吃最后晚餐的地方。
B.第七段中评论员的话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并且有力突出了耶路撒冷在阿以、中东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
C.基督教徒认为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处处是耶解走过的路及他的神迹,他们将哭墙当作精神寄托,在哭墙的棒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帮助实现。
D.结尾处“耶路撒冷不要哀愁,我们要和平的阳光”这句话体现了“我”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伟大情怀,同时也表明文章的写作意图。
8.请结合文意分析第二段中“挤爆”一词的内涵。(6分)
9.文章标题是“哀愁的耶路撒冷”,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风中的芦苇
梅洁
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
我一直想,我这一生,总会和芦苇不期而遇。在深秋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和着盛开的芦花留下我的身影,那怕从此我随风而去……我这样如痴如醉地想了许多年,想得有些莫名,有些怪异。我知道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道信息,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
许多年后的八月,朋友约我去南大港湿地,他们告诉我说,湿地里的芦苇浩浩荡荡。“湿地”之说是近两年的事情,它是大地的最宝贵的一个器官,如人的肝、胃、肺叶、心脏什么的,它叫“地球之肾”。它的重要已是很明显的了,但我知道,此去南大港,我心醉神往的是芦苇。
地处渤海湾里的南大港,俗称大洼,属传说中林冲发配的荒凉之地沧州。千万年里,海水在这里涨了退了,汹涌了平静了,留下了茫茫无垠的盐碱滩,芦苇在盐碱滩、在沼泽泞泥的大洼开始了千万年地生长,寂寥而沉静。八月的芦苇是盐碱地绝妙的幻想,那绿色让人恍入梦境。于是我看到,满目的芦苇一泻千里,它们从地平线的天际处漫过来,是一种没有边际的逶迤。我知道,地平线之外是渤海。海风吹过来,湿地掀起了芦苇的大涛,这时,我离海还有一段路程,但我已经听到了属于海的呼啸,还有一种属于海的力量,有些雷霆万钧。稍刻,海风过去,八十平方公里涌起了芦苇绿色的涟漪,涟漪抚弄衣裙,仿佛是一种温柔的牵携,这时,我肯定还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和絮语。大自然成长的声音从芦苇荡里传出来,轻盈的唰唰声,唰唰唰唰……声音在风中荡漾,有一种启示般的感动。
很难想象,很难想象这一片盐碱地里有如此挡不住的生机。
在芦苇荡里,我遇见了华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人都在忍受饥馑,于是,一群拓荒者走进了大洼,他们在这里开垦了几十万亩稻地,建造了一处北方粮仓——南大港农场。拓荒者中走着一个九岁的男孩,他随父母兄妹一起从遥远的川南走来,蜀道迢迢,几千里南方北方,小男孩和父辈一起背负着历史的原罪……
似这芦苇,岁岁枯荣;如这潮汐,月涨月退。四十多年走过,小男孩把失望与希望、困苦与挣脱、爱与孤独以及全部的生命都交给了大洼,小男孩一生没走出芦苇。回过头一想,这一切,最初和最终似乎都是与生俱来,都是为了不辜负父亲赐予的那个名字——华北。
此刻,华北和我们一起站在八月的芦苇荡里。
“大洼连续七年干旱。我来大洼四十二年了,第一次看到大洼干得滴水全无……”华北有些忧郁。
许多年里,中国人到处在填海造田、围湖垦地,原本六十万亩铺天盖地的芦苇荡,只幸存下五分之一。后来,大洼发现了石油,于是大洼不允许再蓄水了。上游的河流也被截断了,大洼连年干旱。大洼的油田在贡献石油富庶的同时,也在丢失着千年万年的绿色和静美。“保护湿地”仅是大洼人近几年刚刚获得的信息,那是人类文明生存的智慧。为了幸存的芦苇,为了芦苇里千千万万迁徙的鸟儿,千千万万的鱼,以及千千万万在芦苇里栖息的蛙、蟾蛛、狐狸——人们说它们有的已成了精——大洼人开始从黄河给湿地买水,一年一千万方、两千万方地买。今年,没有钱买水,大洼干涸了。
干涸的大洼今年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六千多头蝗虫,一脚踩下去,能踩死二百多头!蝗虫几天之内可把芦苇连叶带杆全部啃尽,大地顿时寸草不生。飞机开始撒药灭蝗。后来人们看到,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铺满了蝗虫的尸体!为了消灭彻底,大洼人如祖先那样,开始点火烧蝗。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几天几夜。百里外的沧州市民也看到了大洼人烧蝗的滚滚烟云。
蒙昧在接受大罚。
然而眼下,大火劫后的芦苇在依然干涸的大洼又生成了连天的葱郁。这让人想到上苍对苦难的赐予,命运不会就此倒伏。
想象亿万条魔虫“沙沙沙沙”啃咬之后的复生,想象冲天大火焚烧之后丝毫也不怯弱的生长,我倏忽感到,眼前的绿色已不是一种植物,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是邪恶绝对娼淫不了的,万劫不死的精神是凌翔天空的大鸟!
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华北说。
(选自《中华散文》2005年12月)
7.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我”和朋友到湿地看芦苇的经历,追述了大洼的发展历程,进而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B.湿地的前身为盐碱地,却孕育出生机勃勃的芦苇,这既表达了作者的震撼,又体现了盐碱地的生态价值。
C.“原罪” 一词本意为人类诞生时所犯的原始罪过,作者借用此说表达对五十年代末拓荒行为的复杂心理。
D.“蒙昧在接受大罚”具体是指人类利用古法烧蝗的野蛮做法,造成了十几万亩芦苇荡被毁的巨大损失。
8.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照应前文“我”对芦苇荡的遐想,补充说明“我无法说清”的缘由。
B.文中画线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形、声、色等方面描摹芦苇荡。旨在表现我国芦苇荡形如女子的柔美之态。
C.“我”并未亲眼看见大洼闹蝗灾的情形,但几组数字对比绘成的画面,使这一情景真实可见,令人惊心动魄。
D.“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结尾以华北的话描画未来湿地的美好图景,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9.华北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0.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在《人是根会思考的芦苇》 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本文作者说“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这两处的“芦苇”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07乡愁酿酒+传统节日+关河津渡-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 这是一份07乡愁酿酒+传统节日+关河津渡-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文件包含07乡愁酿酒+传统节日+关河津渡-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解析版docx、07乡愁酿酒+传统节日+关河津渡-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08英雄荆轲+诗圣杜甫+忠烈史可法-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 这是一份08英雄荆轲+诗圣杜甫+忠烈史可法-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文件包含08英雄荆轲+诗圣杜甫+忠烈史可法-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解析版docx、08英雄荆轲+诗圣杜甫+忠烈史可法-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09清醒屈原+锦绣李白+旷达苏轼-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 这是一份09清醒屈原+锦绣李白+旷达苏轼-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文件包含09清醒屈原+锦绣李白+旷达苏轼-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解析版docx、09清醒屈原+锦绣李白+旷达苏轼-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热点题材分类预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