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1页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2页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3页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4页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5页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6页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7页
    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8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解“铭”,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重点字词,重点词语,陋室铭,二读识文断义,有名的先贤,淡泊的情怀,原因惟吾德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
    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就是——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多含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1.辨音识字: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2.辨析多音字:调素琴( ) / 调动( )
    3.辨析字形: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牍( )案牍 / 犊( )牛犊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
    dià
    1、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2、开头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书 声 琅 琅 自 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利用文下注释和学习工具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则:就 名:出名,有名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神异,灵验译文: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是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蔓延到 入:映入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一个“上”字,一个“入”字,以动写静,将一些荒芜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显得既有精神,又有情味,从中流露出作者对陋室周围景色的喜爱之情。
    对偶、衬托的修辞。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由此可知陋室的主人必是德才兼备,表明主人的高雅脱俗的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译文:可以弹不加修饰的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借代。“丝竹”原指管弦乐器的总称,这里借代乐器的声音;案牍原意是公文,文书,这里借代繁忙的公务。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一事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之”: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译文: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宾语前置(提宾标志)
    诸葛亮:扬雄:孔子:
    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
    闲居草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初读——思考问题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本文从哪些方面写陋室?
    居住环境交往人物生活内容
    1 文中写陋室居住环境的句子是:
    2 写陋室交往人物的句子是:
    3 写陋室生活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居住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自然环境清幽宁静。 2.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既写出客人高雅,同时也写出陋室主人的高雅。(衬托) 3.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劳形” 可看出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而言,而“不陋”是说如果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房子就不显得简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
    陋室,真的陋吗?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 (1)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进一步点明全文主旨。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
    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托物言志—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法是什么写法?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这样写?
    比兴、比喻、类比方法,以虚衬实,引起下文对中心的表述。一方面引出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山”“水”比陋室,“仙”“龙”暗比自己。这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环境优美(清幽 景)
    生活情趣(高雅 事)
    交友高雅(不俗 人)
    衬托类比比喻  托物言志
    和州知县得知刘禹锡写了《陋室铭》,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
    如果让你仿写课文仿写课文,如 “考试铭”、“教室铭”、“学习铭” ”、“卧室铭”、“朋友铭”等等(亦可自拟题目)。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3.17课外古诗文诵读参考答案 一、古诗默写1.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2.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二、理解性默写5.《竹里馆》中,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意境,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之情的句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7.《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8.《逢入京使》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三、选择题 10. C 解析: “明月来相照”的“明月”点明了诗中场景发生的时间是在晚上,描绘了一幅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美好画面,明月本身具有澄净的属性,和清幽的竹林互相映衬,烘托出高洁脱俗的意境。这里诗人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11. C  解析: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3.17文言文阅读讲解:[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②,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每个1分,共3分)(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所以,因此 (2)即与之化矣: 融和 (3)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2.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A )(2分) A.每天,一天天也 B.白天 C.日子 D.太阳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1)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 (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译文: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同步课件,共60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求甚解,学习目标,走近作者,背景链接,学习生词,文体知识,理清反驳思路,批驳观点,树靶子立观点,树靶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备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莲花的花语是什么,爱莲说,判断句,感知“爱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