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一、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解析:黄沙漫天:黄色的沙土布满天空,指气候、环境恶劣。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根据语境及词义,应选A项。
答案:A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解析:A项,“疮痍”与“创伤”重复,语序不当;B项,语序不当;C项,“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
答案:D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解析:根据句式的一致性,结合分号后“保护环境的自觉”,排除B、D两项;与“动力”搭配,“凝聚”比“凝结”更恰当,排除A、D两项。
答案:C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运用排比手法展现了力量之美。
B.《红烛》中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C.《峨日朵雪峰之侧》第二节“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节诗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
D.《致云雀》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反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
解析:没有反问,是设问。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红烛》,完成5~7题。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几句诗以问代答,说明诗人的内心和红烛的颜色不一样。
B.第二、三节诗用设问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诗人的觉悟。
C.诗中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的手法,使得每节中诗句相对齐整。
D.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的能力。A项,“不一样”不对,应该是一样的,红色的,表现了诗人的奉献和赤诚精神。
答案:A
6.全诗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呼告。这样开头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红烛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0题。
太阳的话
艾 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8.诗歌要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本诗所描绘的是太阳的形象,寄托着诗人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理想、美好生活(意近即可)的思想感情。
9.诗的第二小节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露水可以滋润万物,花束和香气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亮光能给人光明,温暖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10.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太阳以人的语言和思想。
B.“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C.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
D.本诗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情感。
解析:“命令的语气”错误,应是渴望的语气。
答案:B
三、语言运用
11. 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基本一致。
秋天,我倚着门盼望,盼望天空有大雁飞来!
黄昏,我守着窗等待,等待远方有亲人归来!
答案:示例:除夕,我点着灯默想,默想窗外有瑞雪飘来!
雨中,我撑着伞遥望,遥望小巷有佳人到来!
12.阅读下面这首英诗译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以前来过这里
但何时或如何我不知道
我知道那门外的绿草
香甜的味道,叹息声,还有岸边的灯火
【附】英文原诗:I have been here before/But when or how I can not tell/I know the grass beyond the door/The sweet keen smell,the sighing sound, the lights around the shore
有人以古诗的形式将译诗的前两句进行了改写,请参考这两句改写译诗的后两句。
此地恍若旧曾谙,
不晓谁遣是何年。
答案:示例一:尚识苔痕上阶绿,浓香岸灯一声叹。
示例二:门前草青唯我晓,甜香叹息灯照岸。
示例三:只见门外草又绿,轻叹灯隐芳香酽。
1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答案: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复习练习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4* 致云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4* 致云雀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阅读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