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本对应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11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本对应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11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检测
展开文本对应练(一)
[基础运用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处)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 舍瑟而作(起身、站起来)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A [A项,比,等到。]
2.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 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为”均作动词用,治理;“之”均是代词,但前一个意思是“这些事”,后一个意思是“诸侯”。]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毋吾以也 D.鼓瑟希,铿尔
A [B项,莫,同“暮”。C项,以,同“已”,止。D项,希,同“稀”,稀疏。]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B [B项,饥荒。A项,古义:很短的时间;今义:一天。C项,古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D项,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风乎舞雩
A.三子者出,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A [例句是名词作动词,吹风。A项,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项,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6.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A [A项,为状语后置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并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1)第一副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副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先理解题干中曾皙描绘出的春游情景,“浴”“风”“舞雩”“咏而归”“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描述对象和内容上,要结合着春游的这些关键词概括作答;在句式结构上,要根据对联的特点,做到词性相同、上下联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由“呼朋引伴”可联想到“戏水沐风”,由“踏春去”可联想到“咏歌归”。由“童子六七”可联想到“冠者五六”,由“沂水濯衣”可联想到“舞雩当风”,由“衣犹香”可联想到“风正暖”等。只要内容来自材料,形式对仗,上下联相同部位不重字即可。一般要求上联结尾字要仄声,下联结尾字要平声。
[答案] (1)戏水沐风咏歌回 (2)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①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②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
【注】 ①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②兕(sì):独角犀。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 [“而”表转折,连接“舍曰欲之”“必为之辞”,中间不停顿,“辞”后停顿,“丘”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据此排除A、B、D三项。故选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B.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C.国: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家: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D.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同“肃”。这里借指宫廷。
C [C项,在古代,诸侯的封地为“国”,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叫“家”。]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D [D项,“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错误,本文是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并非“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刻画人物。]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2)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13.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内容,请做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揭示谎言可恶,“丘也闻有国有家者……既来之,则安之”是阐明政治主张,“今由与求也……而在萧墙之内也”是指出错误严重。
[答案] ①首先揭示谎言可恶;②其次阐明政治主张;③最后指出错误严重。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务,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季路与冉有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活动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活动背景分析,【活动学习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子路,评价与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随堂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混合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选择类,文言文阅读,小阅读-课内,古代诗歌阅读,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作业题,共6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