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预测卷02(新高考卷)-【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原卷版).doc
    • 解析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doc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原卷版)第1页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原卷版)第2页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原卷版)第3页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第1页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第2页
    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预测卷02(新高考卷)-【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预测卷02(新高考卷)-【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文件包含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doc、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卷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此诗堪称唐诗极品,其颈联尤为脍炙人口。原因安在?奥秘之一,是这首诗的颈联隐含着两幅高度抽象又极为形象的几何图形,极巧地动用了几何美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分别绘成如下几何图形:

    平行四边形表示无限平面(大漠),一根直线(孤烟)从这个无限平面上沿垂直方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由二维平面和一维直线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又与时间组成四维宇宙。
    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一条长河滚滚奔流。一轮落日与长河从相离到相切到相交到相融;如果把镜头推远,长河成了一线,落日与之相离相切,最终成为落在线上的一点。
    初唐王湾,到跨越盛唐、中唐的王维、杜甫,到中唐刘禹锡晚唐雍陶等人的不少佳作,均隐含着几何图形,并可据以绘成几何图形,这就是唐诗的“几何现象”。
    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其“几何现象”便是其中特异的一态。
    它赋予读者简约美。据“大漠孤烟直”所绘之几何图形线条和结构都很简单,但它的内涵却无比丰富恢宏。“大漠”因有“孤烟”与其垂直而显得更广阔更空旷,仿佛真正达到了数学意义的无穷“大”;而“孤烟”则因有这无穷“大”与它垂直而显得更“直”,更显其上升是无限的,更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升腾力,也更切合那个“大漠”的“漠情”。这无比壮观的强劲升腾是只有那个“大漠才有的景象,同时也是只有这个诗人才有的为国建功立业激情的真切写照。在这里已不纯是“大漠”与“孤烟”的垂直,更是诗人爱国思想和急剧升腾的奔赴边塞慰问将士的激情“垂直”而成的广阔胸怀。
    它赋予读者图画美。古人论诗历来推崇“诗中有画”。唐诗的“几何现象”已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这就使这些诗中的“画”更富底蕴更富气韵。唐诗“几何现象”赋予读者的图画美与一般“诗中有画”的“画”的美在质上是有所不同的。
    它赋予读者时空美。唐诗隐含的几何图形都是或极其壮阔或玲珑剔透的三维空间,然后与其所发生的时间复合成含宏万汇的时空连续区,把有限的诗歌语言嵌镶于无穷的时空,给诗人个写意的巨大“坐标系”,给骚人一个抒情的强大依托,使读者有了一个“沉思”的巨大空间。当诗人用简明的几何图形将自己的诗情驰骋在永远美丽的时空连续区之时,其诗歌对读者的心灵就有了极强的穿透力和张力。
    唐诗“几何现象”为何如是之美呢?几何图形尤其是立体几何图形是用具体的点线面来表示抽象的概念。一个有限的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无限的平面,这个平面是抽象的,无厚度无边际。当几何图形渗入唐诗领域就充分发挥其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特异功能,使唐诗显现出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美质,使诗歌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翼形象思维与它不可或缺的另一翼抽象思维高度地统一,显现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
    (摘编自彭晖《唐诗几何美浅谈》)
    材料二: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文化中,有不少使用几何意象的佳作。
    在古代诗词中“点”常常是孤人独物如孤帆、片花、泪滴、行客等远观似点的物象。线往往是似线的一些东西如行程、河流、远路、雁阵等等,面则是平的东西如荒原,水面,沙漠,长天等等而无形的风、雾、云、光影、声音等则是介于面与体之间,似面非面,似体非体的用来连接以上固态几何体的气态几何体。
    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由两个意象孤帆和长江组合起来,孤帆是点,长江是线,点已是渐行渐远的远点,线已由李白身前的纵线转成天际的横线,点不断慢慢的在向横线移动,不见了,人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图形的解析中一目了然。李白口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浓。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却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该诗隽永的意境而成千古绝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是“线线点,线线点”的构图,更为复杂但由于有相同的节奏使得意境更加动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明月为圆,汉关成线,征人作点。圆下引线,线外设点,点于线尽之处消亡悲凉不胜。
    在几何意象中云、风、雾、影就像一无形的无处不在的“面”轻拂人心,它使意境更加朦胧。如“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风是朦胧的面月是思念的圆,叶、寒鸦是衰老的点,进而时空轮回转换,产生的美感不言而喻。
    (摘编自马晓华周乃军《例析诗词中的几何构图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颈联隐含着诸多富有意蕴的几何意象,前一句的几何意象是平面和直线,后一句的几何意象是点、线、圆。
    B.“大漠孤烟直”中的几何意象蕴含着强劲的升腾之力,既展现了“大漠”独有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激情。
    C.唐诗的“几何现象”不是人们所推崇的“诗中有画”,而是更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它赋予读者更富底蕴、气韵的图画美。
    D.孤帆、泪滴、河流、雁阵,荒原、长天这些看去似点、似线、似面的物象常常被古代诗人运用创造出隐含几何意象的佳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诗人能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让自己的诗情纵横驰骋,诗歌就能产生极强的情感张力。
    B.如果想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就一定要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中。
    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景交融、意境隽永,根本原因就在于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
    D.使用几何意象的诗词佳作屡见不鲜,可见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有众多的相通之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不具有鲜明几何意象的一项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具有由几何意象构成的“几何现象”之美,请结合材料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1.C
    2.D
    3.B
    4.全文运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首先指出什么是唐诗的“几何现象”;其次阐述唐诗的“几何现象”美在何处(美的类型);最后分析唐诗的“几何现象”如此之美原因。
    5.①“平沙”是“面”,“落日”是“圆”,人与客均为“点”。
    ②诗句由点、面、圆组成立体的几何图形,构成一幅意境悠远的画面。
    ③整幅画面线条和结构简单,但内涵丰富,体现了诗歌几何现象中的简约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不是……而是……”逻辑关系错误,依据原文“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二者都包括,应是递进关系,而选项“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只包括后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只要……就能产生……”错误,过于绝对,诗歌情感张力的产生,需要多个条件,“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只是其中之一,不能用“只要……就”。
    B.“如果……就一定要……”错误,过于绝对,由材料一最后一段 “……其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特异功能,使唐诗显现出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美质,使诗歌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翼形象思维与它不可或缺的另一翼抽象思维高度地统一,显现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可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的方法不止“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这一种。
    C.“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是原因之一,不能确定是“根本原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材料二提到几何意象的特点,如“‘点’常常是孤人独物如孤帆、片花、泪滴、行客等远观似点的物象”“线往往是似线的一些东西……面则是平的东西……”。
    A.选项明月和潮水构成圆与面的垂直面。具有鲜明的几何意象。
    C.选项太阳与其长短不同的影子可形成不同的几何面。具有鲜明的几何意象。
    D.选项洞庭景物与水中倒影可形成角度,月亮倒影与青螺形成圆与棱锥的垂直面。具有鲜明的几何意象。
    B.“山重水复”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景象繁复,不具有鲜明几何意象。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材料出处《唐诗几何美浅谈》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唐诗中的几何现象”。
    材料一共九段文字,第一段由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引出“几何美学”,接着二、三段对这首诗颈联的几何美学进行解说,到第四段引出话题“唐诗的几何现象”,“初唐王湾,到跨越盛唐、中唐的王维、杜甫,到中唐刘禹锡晚唐雍陶等人的不少佳作,均隐含着几何图形,并可据以绘成几何图形,这就是唐诗的‘几何现象’”,这是第一部分,解说何为唐诗的“几何现象”。
    第五段“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其‘几何现象’便是其中特异的一态”指出唐诗“几何现象”之美,六、七、八段从“它赋予读者简约美”“它赋予读者图画美”“它赋予读者时空美”三个方面阐释唐诗“几何现象”美在何处,这是第二部分。
    第九段“唐诗‘几何现象’为何如是之美呢”是分析唐诗“几何现象”如此之美的原因,这是第三部分。
    由此可知,材料一采用的是层层递进式论证结构。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诗歌几何意象的构成部分。由“在古代诗词中‘点’常常是孤人独物如孤帆、片花、泪滴、行客等远观似点的物象。线往往是似线的一些东西如行程、河流、远路、雁阵等等,面则是平的东西如荒原,水面,沙漠,长天等等而无形的风、雾、云、光影、声音等则是介于面与体之间,似面非面,似体非体的用来连接以上固态几何体的气态几何体”可知,构成部分有点、线、面、圆等。
    然后理解诗句意思,确定意象,由意象思考对应的几何图形。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意思是“登上城头眺望,但见平旷的江水自远而来,令人迷茫;高空里一轮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意象有“平沙”“落日”“人”“客”;“平沙”是“平旷的江水”,这是“面”;“落日”是“圆”,而“人”和“客”则是“点”。由此可知,这幅画面由面、圆、点组成几何图形,线条结构简单但传递出的内涵却是意味悠长。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姑妈的书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辞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走着,四处打量着,手里是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丫子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都扔到垃圾箱里去了。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订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还有一个士兵的故事。这几本书薄薄的,也就五六页的样子。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打败瑞典人》,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乔迁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订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订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就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说,“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整个这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里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他怒吼道,“老婆!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个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什么米哈伊尔的写的,里面的故事都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光秃秃的带着圆圈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
    B.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为了尽快出售她看不上眼的书籍,把它们标榜为“传世经典”,五大书橱的书只换来一只小转角沙发。
    C.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
    D.小说语言庄谐并出,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
    8.“姑妈的书”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9.请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科利亚”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答案】
    6.B
    7.D
    8.①情节方面,“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姑妈书的问题展开故事。②人物刻画方面,题目点明“姑妈”,与主人公科利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③主题方面,通过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的人对文化戕害的主题。
    9.是圆形人物,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
    ①感到意外:科利亚向往文化,但是在妻子孩子的影响下,步步退让,最终不再想什么文化。
    ②令人信服:妻子对生活物质化的追求,把科利亚对文化的追求挤压的日渐逼仄;科利亚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庸风雅;科利亚对书本的知识认知程度浅陋粗鄙,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书本的文化价值。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错误。“像个孩子似的”,更直观地说明是孩子似的对知识的渴求。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错误。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庄,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谐。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情节方面,“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科利亚从姑妈那里继承了这批书,为了放电视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为了放床,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科利亚又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最终科利亚的妻子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展开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
    人物刻画方面,“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可见姑妈虽然清贫,但是却有这么多的书,说明姑妈爱书,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题目点明“姑妈”,目的是与主人公科利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科利亚一家为了摆放家具而将姑妈的书不断搬移,最后将书卖掉,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
    主题方面,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通过展示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人对文化的戕害的深刻社会主题。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由材料“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可知,科利亚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所以他是圆形人物。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可见科利亚想让自己的家里也有藏书,也有文化气息,像个书香门第,表现科利亚向往文化。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在妻子孩子的影响下,步步退让,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不再想什么文化了,这让人感到意外。
    科利亚从姑妈那里继承了这批书,为了放电视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为了放床,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科利亚又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最终科利亚的妻子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妻子对生活物质化的追求,把科利亚对文化的追求挤压的日渐逼仄。从妻子调侃“没有带图的”可知,科利亚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科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可见科利亚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庸风雅;从科利亚对床底下放着的三本书的理解可知,科利亚对书本的知识认知程度浅陋粗鄙,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书本的文化价值,这些又令人信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等置酒大会,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赴燕。道经吉州,痛恨不食,八日犹生,乃复食。十月,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守之。既而丞相孛罗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孛罗欲杀之,而元主及大臣不可。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天祥为人丰颐,两目炯然,博学善论事,作文未尝起草,尤长于诗,居狱四年,忠义之气,一著于诗歌,累数十百篇。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庐陵邓光荐曰:“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故其军日败,势日蹙,而归附日众,从之者亡家沈族而不悔。虽人心向中国,思赵氏,亦由天祥之神气意度足以感悟之也。”
    史臣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宋于德佑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文谢之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B.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C.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D.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与丞相并非一个概念。
    B.南人,指南方部分汉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C.中国,上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南宋。
    D.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想尽一切办法劝他投降归附。
    C.文天祥学问广博,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文思敏捷,在被元人囚禁的日子里,他把对国家的忠义之情,都倾注在诗作中。
    D.庐陵邓光荐认为,受到了文天祥精神的感悟,在南宋王朝危急的时候,仍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追随文天祥进行抗元斗争。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
    (2)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
    14.文中两处提到“仁”,结合你的理解,文天祥是怎样践行“仁”的?
    【答案】
    10.D
    11.B
    12.B
    13.(1)张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陈奏文天祥忠于职守,希望释放他,不要杀掉,于是元人就把文天祥囚禁起来。
    (2)文天祥奉诏驰援朝廷,不考虑个人安危,完成自己的志向,屡受挫折,却愈加振奋。
    14.①舍生取义;②忠贞不渝(终不可屈)。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文天祥开督府,设置僚属,一时之间有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加入,而相距遥远请求接受号令,自称文天祥幕府的文人武士不可尽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向往正义的信念,至死也不反悔。
    “者”代“人”,“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是“不可悉数”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C;
    “一念向正”为定语后置句,“向正”是“念”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南人”指的是地域上南方人,而非元统治者划分的“南人”。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元人……始终对他很恭敬”错,后来因为文天祥坚决不屈服,元人对他使用了一些强硬手段,甚至丞相孛罗一度想杀掉他。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表”,上表;“忠于所事”,忠于职守;“囚”,囚禁。
    (2)“志”,志向;“踬”,受挫;“奋”,振奋。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宋亡后,厓山破,张弘范等以“丞相之位”劝降文天祥,但文天祥却说“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文天祥舍生取义,这是“仁”的表现。
    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即不会因为成败和事情的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改变,君子管这个叫“仁”。之后又说“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可见文天祥忠贞不渝,终不可屈,这是“仁”的体现。
    参考译文: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厓山被破,张弘范等摆酒集会,对文天祥说:“国已亡,丞相忠孝之心尽到了!能改变事宋的忠心,来事奉元人,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伤心流泪说:“国亡却不能救,作为人臣,虽死尚有馀罪,何况敢于逃避其死而怀有贰心呢?”张弘范认为他忠义,派使者护送文天祥赴燕。路经吉州,内心痛恨不食,绝食八日还活着,又开始进食。十月,到达燕京。驿馆人员供应很丰盛,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随后把他转移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他。不久,丞相孛罗等在枢密院召见他,文天祥进来,行长揖礼,元人想让他行跪拜礼,文天祥说:“南人的长揖礼,等同北人的跪拜礼,我是南人行南礼,岂可附加跪拜礼?”孛罗让左右的人把他拖倒在地,有的按脖子,有的按后背,文天祥不屈服。孛罗想杀掉他,而元主和大臣都认为不可以。张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陈奏文天祥忠于职守,希望释放他,不要杀掉,于是元人就把文天祥囚禁起来。文天祥临刑时,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完毕了!”向南方行了两次拜礼而死,年仅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读了古代圣贤的书,做什么用呢?从今以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敛他的尸体,面色如生。文天祥脸颊丰颐,两目烱炯有神,博学又善于论事,写文章从不拟写草稿,尤其擅长诗歌,关在监狱四年,忠义之气,都体现在诗歌中,累积数量几百篇。
    起初,文天祥开督府,设置僚属,一时之间有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加入,而相距遥远请求接受号令,自称文天祥幕府的文人武士不可尽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向往正义的信念,至死也不反悔。庐陵邓光荐说:“文天祥奉诏驰援朝廷,不考虑个人安危,完成自己的志向,屡受挫折,却愈加振奋。由于他的军队接连失败,局势一天天紧迫,但归附的人一天天增加,随从的人就是亡家灭族也不后悔。虽因人心倾向中原宋王朝,思念赵氏,也由于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坚强意志足以使众人感悟的缘故啊。”
    史官说:自古以来想在天下伸张大义的志士,不会因为成败和事情的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改变,君子管这个叫“仁”,因为仁不仅可以顺应天地自然之理,更可以使人心安定。宋在德佑年已经灭亡了,文天祥扶助两个孱弱的君主,艰难地在岭海间周旋,以图兴复宋室,兵败被俘,最终也不会屈服,从容赴死,视死如归,是他追求的事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能不说是仁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浦·春水
    张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注]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注]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暖绿粼粼”等三句,用绿波、归燕和苏堤的意象描绘了春日西湖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
    B.“鱼没浪痕圆”一句将鱼潜入水中时的轻盈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笔调轻松写意,描写细致传神。
    C.“茂林觞咏”句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语句,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愿望。
    D.全词从咏西湖春水起,以追怀往日春游水滨结,感情由欢快渐渐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16.如何理解“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
    【答案】
    15.C
    16.第一问:这两句的意思是湖水流动带走落红,反而嘲笑东风不能吹净残花。第二问: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之色、春光阑珊之态与湖水浩渺之形。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归隐山林的愿望”错误。结伴畅游,吟诗作乐。“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意思是可惜当日的欢愉已成过去,只是满怀余情不了,所以应是表达了盛时不再的感慨。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中“流红”指的是把红花流走,“翻”,反而,“东风”,指春风,意思是湖水流动带走落红,反而嘲笑东风不能吹净残花。
    本句话中,“红”代指的是落花的颜色,“东风”,代指春风,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笑”“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湖水以人的动作,所以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之色、春光阑珊之态与湖水浩渺之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里有书香之味的句子“           ,           ”。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通过夸张的手法并且运用两个动词,表现出词人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两句是“           ,           ”。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答案】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扪参历井仰胁息
    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偃”“啸”“挹”“斟”“扪”“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和活动轨迹,是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只有群众配合防疫工作,让渡自己的部分隐私权,调查机构才能得到完整的调查结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               个人信息的情况,让当事人承受了很大压力。一些人的不当言论给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造成了病毒以外的二次伤害的形成,这使社会大众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发生了深深的忧虑。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感染者流调信息遭曝光,当事人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凸显流调信息保护工作尚存漏洞,另一方面则凸显治理网络暴力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事件               ,不同程度影响了当事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出现当事人因为不堪网络言论而选择自杀的事件。
    网络暴力的危害               。国家《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生产者和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对此,每一位网民都应知法懂法,做守法网民。
    病毒无情人有情。面对新冠患者,应用完善的制度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避免信息“裸奔”。病毒狡猾,但是人心不应随之起舞,人们应多换位思考,给新冠患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让完善的制度和善良的人心成为防范新冠病毒二次伤害的堤坝。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泄露       负重致远       司空见惯       不可言喻
    B.泄漏       任重道远       司空见惯       不言而喻
    C.泄漏       负重致远       屡见不鲜       不可言喻
    D.泄露       任重道远       屡见不鲜       不言而喻
    19.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何巩固“双减”成果,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B.历史遗留问题往往成因复杂,未得到及时化解而积累下来,多是“烫手山芋”。
    C.因为疫情不断,今年的乡愁,在一些地方再度被加上了“就地过年”的背景。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答案】
    18.D
    19.B
    20.一些人的不当言论给患者带来了心理伤害,造成了病毒以外的二次伤害,这使社会大众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亦可改成:一些人的不当言论给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是病毒以外的二次伤害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泄露:①透露出去;显露、显现;②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③暴露,显露。泄漏:一般指工业中不应该漏出的物质或流体,漏出机械设备以外,造成损失,称之为泄漏。本处指个人信息被透露出去,所以选用“泄露”。
    负重致远: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本处指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感染者流调信息遭曝光,当事人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治理网络暴力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所以选用“任重道远”。
    “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此处搭配不当,“事件”不能“司空见惯”,“网暴事件屡见不鲜”搭配更为合适。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很明显。不可言喻:指无法用语言表达。本处是说网络暴力的危害很明显,所以选用“不言而喻”。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A.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C. 引号表示强调。
    D.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话有三处语病:一,“一些人的不当言论给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错误,后文“造成”的主语是一些人的不当言论,而不是心理伤害,所以可以改为“一些人的不当言论给患者带来了心理伤害”;二,“造成了病毒以外的二次伤害的形成”错误,可改为“造成了病毒以外的二次伤害”;三,“发生了深深的忧虑”错误,可改为“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春节是阖家欢聚的日子,一家人一起守岁是传统习俗。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精力有限,需要早点休息,不适合守岁。学龄前儿童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睡眠,___①___。
    春节不熬夜,也不意味着多睡眠。睡多了对人的精神反而有不利影响。保持适当的睡眠时间,对身体恢复才有益。判断睡眠质量时,(          )。具体该睡多长时间,与每个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关键是要睡一觉后身体精力充沛。
    ___②__?不睡懒觉,每天最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起床,这样才能保证一个稳定的生物钟。___③___,因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身体产生助眠的褪黑激素,可以把睡前读物换成纸质书刊。早点吃晚饭,否则易出现肠胃不适等,影响睡眠。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以睡觉时间的长短为主要依据。
    B.长时间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C.每个人的生理状况是判断的依据。
    D.不能够单独以睡眠的时间为依据。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21.D
    22.①也不适合守岁
    ②我们如何改善假期睡眠
    ③睡前不看电子设备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文“也不意味着多睡眠。睡多了对人的精神反而有不利影响”可见,并不是以长短为依据,排除AB。
    要衔接后文“具体该睡多长时间”,可见该空要论述的是不能靠睡觉时间长短判断,“生理状况”与后文不衔接,排除C。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前文老人“不适合守岁”,此处指出“学龄前儿童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睡眠”,故应填写“也不适合守岁”。
    ②根据后文“不睡懒觉”“不看手机、电脑”等情况可知,该段主要讲述的是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由于是问句,可填写“我们如何改善假期睡眠”。
    ③根据前文“不睡懒觉”,可见此处要填的是“不……”;再结合后文“因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身体产生助眠的褪黑激素”“把睡前读物换成纸质书刊”分析,即“睡前不看电子设备”。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站在2022年的新起点上,回顾2021年关于新青年的关键词,不是被热议的“躺平”和“内卷”,而是“沸腾”。这一年,有许多难忘的青年声音、青年故事让我们瞬间沸腾:王亚平天宫授课,全红婵完美一跳,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2年1月19日晚,南方周末联合腾讯课堂举行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邓亚萍等18位新青年将登台分享他们奋进的人生,向社会传递向上生长的力量。
    如果你受邀参加本次盛典,请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例文:
    用奋斗铸就沸腾的青春盛典
    主持人、各位嘉宾:
    大家好!值此南方周末联合腾讯课堂举行首届沸腾新青年隆重盛典之际,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奋斗铸就沸腾的青春盛典”。
    首先,我谨代表广大青年学生向邓亚萍女士等18位新青年的杰出代表致敬。我们的国家之所以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就是因为有了你们这样一些人物的不懈奋斗,你们用自己的拼搏精神,点燃了青春之火,让青春之旅一路洋溢着沸腾的青春激情。这是一曲青春之歌,奋斗是它的主旋律,沸腾是高扬的乐音。
    奋斗的青春,如一朵风雨中绽放的花朵,绽放着永往直前的芬芳,汇入满树沸腾的春色。五四运动,开创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面对压制,面对威胁,中国的学子们并没有恐惧,而是用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明天。五四青年传承给我们的沸腾的热血依然滚烫,无论未来如何,无论今天怎样,我们都应像五四青年那样,拥有拼搏奋斗的精神,让短暂的青春闪烁出最耀眼的光芒,铸就这沸腾的青春盛典!
    奋斗的青春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助你飞过风风雨雨,战胜身体上的缺陷,让可能沉寂的青春沸腾起来。当生活折断了刘伟的手臂,他仍固执地为自己插上梦想的翅膀,用双脚弹奏出一首奋斗的乐章。当命运无情宣判贝多芬前程无望时,他却用奋斗扼住了生命的咽喉。霍金,全身仅有一根手指能动,面对虎啸狼号的人生之路,霍金并没有退却,反而用灵活的大脑穿越在茫茫宇宙之中,探索出一个又一个的奥秘,他的奋斗使他成为宇宙中最闪耀的一颗。即便青春被命运嘲弄,但只要有奋斗做双翼,定能飞越重重险阻,让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你的青春如美丽的烟火在沸腾中绚丽多彩,耀眼夺目。
    奋斗的青春如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你向青草更青处漫朔,到达青春沸腾的彼岸。“西单女孩”任月丽,生活的不如意并未抵消她为梦想奋斗的念头,一曲曲美妙的弦音诉说着她奋斗的历程。面对外国学生的嘲笑,面对教练的不屑,林书豪用奋斗给予了最坚定的回应,奋斗的林书豪终赢来了他的“林旋风”。居里夫人,耗尽宝贵的青春只为镭的研究,她将自己的一生倾注在科学事业的奋斗上,纵然容颜已老,她的奋斗却让她的青春彻底沸腾。奋斗吧,朋友,您也终会到达青春沸腾的彼岸!
    亲爱的青年朋友,若你不曾辜负你的青春,用努力的过程去填满,那么你将会为青春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着一些不如你的人,也总会有一些比你优秀的人,当不如你的人在努力奋斗的时候,当比你优秀的人也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时代有我,强国有我,让我们用奋斗铸就不朽的青春;用青春的热血和激情铸就沸腾的青春盛典吧!再次致敬邓亚萍、全红婵、陈祥榕等优秀的青年代表,让我们用自己的奋斗和沸腾的心曲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关键词是“新青年”“沸腾”。第一段文字指出2021年关于新青年的关键词是沸腾,并列举了四个让我们沸腾的瞬间;第二段文字指出,南方周末联合腾讯课堂将举行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向社会传递向上的正能量。
    本次作文的关键是要弄明白“沸腾”的内涵:本意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用在青年身上,是指奋进有为、传递向上生长的力量。“沸腾”是与“躺平”和“内卷”相对的词,“躺平”有些不思进取,“内卷”过于内部消耗,都有些矫枉过正,而“沸腾”则是释放青年的热血本能,积极向上,拼搏奋斗,体现出了青年身上的勇于探索、积极奋进、百折不挠、责任担当、热爱祖国等等正能量。
    题目要求以青年学生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考生可以联系现实,对“躺平”“内卷”现象进行客观分析,与“沸腾”新青年形成鲜明对比,指出“沸腾”新青年是怎么样的,“沸腾”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同时,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标题、称呼语、正文、结束语。
    立意:
    1.让生命这般沸腾。
    2.感受激情,沸腾人生。
    3.拒绝躺平,不再内卷,走向沸腾。
    4.用奋斗铸就沸腾的青春盛典。

    相关试卷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 预测卷02-【大题精做】:

    这是一份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 预测卷02-【大题精做】,文件包含预测卷02-大题精做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预测卷02-大题精做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卷02-【大题精做】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预测卷02-【大题精做】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预测卷02-大题精做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预测卷02-大题精做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卷06(全国卷)-【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

    这是一份预测卷06(全国卷)-【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文件包含预测卷06-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docx、预测卷06-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大题限时集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