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4(促织 * 变形记(节选))14.1 促织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4(促织 * 变形记(节选))14.1 促织示范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蒲松龄的自勉诗,写作背景,读准字音,情节结构,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 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31篇。“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轶事。作者巧妙地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托笔幻想,寄意现实,批评当时,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自己满腔的“孤愤”。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迂讷 裨益 龁 抢呼欲绝爇香 翕辟 蹄躈 惙然掭 不啻 觇视 俾入邑庠
序幕 (1) 朝廷征促织开端 (2) 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 (3—4) 成妻卜促织 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 (5—7) 成子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结局 (8) 成名献促织尾声 (9) 作者评促织
一落:报充里正,严遭杖刑——山穷水尽
1.情节波折,跌宕起伏
二落:毙虫失子,陷入绝境——乐极生悲
三落:比之他虫,惭怍不已——自惭失落
四落:进献令宰,令宰怒呵——怒呵犹信
一起:按图索虫,终获佳品——柳暗花明
二起:魂化促织,出现转机——偶然生喜
三起:虫显异能,惊喜万分——化悲为喜
四起:呈献皇上,裘马扬扬——因祸得福
“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多变的情节发展既引人入胜,又能充分、深刻地表现统治集团的荒谬、苛酷给普通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
①神巫指拨得佳虫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
②成子魂化促织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
这两处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点题,开宗明义,指出祸源,揭示矛盾产生的根由。“宫中”二字,作者把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此物故非西产”,却要“岁征”可见封建统治者敲剥之残,祸害之广,亦暗示百姓生活之艰辛。
“宫中”“华阴令欲媚上官”“游侠儿”“里胥”寥寥数笔,画出大小贪官污吏的丑态。成子“气息惙然”,成名却为“蟋蟀笼虚”而“气断声吞”失虫之忧甚于爱子之情,人命不如一虫,封建统治者吃人的罪恶,昭然若揭。一虫之死,闹得全家死去活来,惨苦万分,对统治者的揭露极为深刻。
小说最后的“异史氏曰”一段文字,是作者的评论,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这段话是作者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不仅是整篇文章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即使是行文中各个小部分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文章第六段成名时悲时喜的变化最为典型,请同学们欣赏围绕一只小虫成名感情由悲到喜、由喜到悲、悲喜交加,成名的心理变化极其复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填入下边的括号中。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的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的促织是如此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1.成子以自身性命化为促织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人命如玩促织。2.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的,也是偶然。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于区区小虫,可见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3.“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这岂不荒唐可笑!
有人认为小说的喜剧性结局削减了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量,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谈谈看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4.1 促织获奖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研习,虚幻的情节,结尾的喜剧结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课堂教学ppt课件,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何为促织,整体感知,⑵成名人物塑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了解作品,情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