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1
-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十三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十六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十七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称帝的地点在应天,即今,《明太祖论》中写道,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明朝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刘邦B.唐太宗
C.朱元璋D.努尔哈赤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成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故C符合题意;A项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B项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D项努尔哈赤是统一女真族的杰出首领;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朱元璋称帝的地点在应天,即今
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洛阳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继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应天是今天的南京,C项符合题意,故选C。
3.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六部B.行省C.厂卫特务机构D.军机处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还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察,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明成祖还进一步强化君权,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造成了社会的恐慌,使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C正确;六部的职权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行省制是元朝开创的制度,排除B;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是设置的,排除D。故选C。
4.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机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使明朝的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故②③符合题意;兵部和刑部属于六部,与题干信息“特务机构”不符,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下列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
A.设立锦衣卫
B.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D.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特务机构——东厂是明成祖,明太祖设特务机构锦衣卫,因此C项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故选C。
6.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皇权B.控制军队C.钳制思想D.提高办事效率
【答案】A
【解析】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故A符合题意;废除丞相的目的不是控制军队,排除B;明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是实行八股取士,排除C;提高办事效率是废除丞相制度带来的客观影响,排除D。故选A。
7.如下图所示,从左图一到右图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强化皇帝的权力,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的手里,C正确;ABD都存在丞相制度,排除。故选C。
8.《明太祖论》中写道:“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讲述的是明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实施
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文字狱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可知:为了选拨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实行八股取士,与秦朝“焚书坑儒”产生的影响一样,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明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实施八股取士。故选项C符合题意;秦始皇焚书坑儒,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独尊儒术,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清朝实行文字狱,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9.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唐诗B.宋词C.《资治通鉴》D.“四书”“五经”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看四书五经,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是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明朝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广州B.景德镇C.苏州D.南京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制瓷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是当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B项正确;广州是明朝著名港口城市,不是制瓷中心,排除A项;苏州是明朝丝织业中心,不是制瓷中心,排除C项;南京在明初曾是都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是南方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非制瓷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
11.下列农作物不属于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是( )
A.粟B.玉米C.甘薯D.花生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时农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高产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而粟是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所种植,因此农作物不属于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是粟,故A符合题意;玉米、甘薯、花生都从明代引进,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12.明代经济发展,引进了玉米、甘薯等,这些作物的原产地是
A.南美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故选A项,排除BCD项。
13.皇权至上,体制革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明朝初年,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因此,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格局。明朝还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禁锢了文人的思想。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据所学知识回答,明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开国皇帝是谁?
(2)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文体格式上分别有什么变化?
(3)请依据对划线部分的理解回答,明朝对官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归纳,明朝“皇权进一步膨胀”的三个方面表现。
【答案】(1)1368年; 朱元璋
(2)考试内容上: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文体格式上:必须以八股文作答。
(3)实现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或者分散权力,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4)①废除丞相,分散权力;(或改革官制,强化皇权)②设立锦衣卫和东厂;③实行“八股取士”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1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改元洪武,定都南京。
(2) 根据材料“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禁锢了文人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明朝科举制在考试内容上,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制在文体格式上,必须以八股文作答。
(3) 根据材料划线部分句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实现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或者分散权力,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4) 根据材料“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明朝还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明朝“皇权进一步膨胀”的三个方面表现为:①废除丞相,分散权力(或改革官制,强化皇权);②设立锦衣卫和东厂;③实行“八股取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明朝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