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
展开公元1344年,朱重八16岁。黄河发了水灾,几十万百姓失去家园成了流民,更糟糕的是还有瘟疫横行···
公元1345年,父亲饿死,大哥饿死,大侄子饿死,母亲饿死····他选择去了寺庙,因为只有僧人是可以在乱世里吃饱。
朱重八在寺庙里收到一封友人的信,说是在造反起义军里爽歪歪。
后来他被人告发勾结反贼。公元1353年,他在家乡号召起自己的队伍。
1、明朝是何时由谁建立的?建立时间、都城。2、朱元璋为加强君主集权的目的、措施、影响。3、明朝科举考试在内容、格式上有何变化?其影响是怎样的?4、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5、明朝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有何发展?
1.通过阅读课本、识读《明朝形势图》,知道明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经济发展的概况。(史料实证)2.通过阅读教材、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多种方式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阅读教材与史料分析探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尝试评价八股取士。(唯物史观)4.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通过阅读课本、识读《明朝形势图》,知道明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通过阅读教材、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多种方式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通过阅读教材与史料分析探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尝试评价八股取士。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经济发展的概况。
根据课本结合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明朝建立的背景。2、明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时间、建立者、都城)
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元末怎样的社会环境?
材料一:元朝末年,社会上流传的一首《醉太平小令》所描写的那样:“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材料二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起义,号称“红巾军”推举韩山童为“明王”。徐寿辉、郭子兴、孙德崖、朱重八等紧随起义。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2)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
北京大学博士生杜洪涛循元明承续的思路,参照赵翼大元国号出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文义,而主张大明国号亦出自《易经·乾卦》“大明终始”这一字句。易经原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所以明这个国号是暗示着对元的终结。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朱元璋听取刘伯温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其他起义军高调称王之时,朱元璋却在南京闷头搞发展。后消灭了东南的起义军势力,一路北进,攻占大都,统一全国。
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图(1433年)
朱元璋该如何管理这个国家呢?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
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措施及影响。2.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3.探究: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材料二: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读史料,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明代藩封制度在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对地方军政制度的有效补充,但其过大的军事、政治权利也对中央政府造成了威胁。后期,随着藩王作为军事组织的意义的丧失,政治权利也限制在管理王府内部事务及其所属世系的范围之内,藩府成为只享禄米的寄生集团,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浅析明代封藩制度》
①行政上: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进一步集中权力;
②军事上: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利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有一些大臣把持着军政,军队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这可不得不防啊!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更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为告诚后代,不得设立宰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探究: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君权战胜相权,中央集权的加强!相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被君权肢解,由秦汉时的丞相,到唐时丞相权力被肢解成三份——中书门下尚书,而在此过程中,三省的长官由于权力过大,而又常常虚位,到了宋,丞相权力再次被瓜分,中央在三省外设枢密院,三省长官从唐末开始,到宋为止,基本变城了名誉官职,而其副官则成为名副其实的丞相.到明代,丞相制度被完全废除.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强化,相权在逐渐削弱,直至废除。
回顾明太祖全面改革官制的措施,谈谈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相互牵制,使皇权高度集中,官员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大为加强
材料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为监视官民,巩固政权。
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是明朝君权空前强化的表现。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明·王圻《稗史汇编》
1.明朝科举考试在内容、格式上有何变化?2.如何评价八股取士。3.梳理从隋朝到明朝科举制的变化。
①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②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四书”“五经”。③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科举考试的变化,到底“变”在哪里?
①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③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
问题探究四:评价八股取士
“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万新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
1.明朝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有何发展?2.填表:
1.(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C.将丞相之权付与锦衣卫D.皇帝集中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2.(2022年广西百色)“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八股取士”。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2022年甘肃金昌)《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目的是A.精简官僚机构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君主专制
4.(2022年山东泰安)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 开创科举制度B. 设御史台C. 设立三司D. 设立军机处
5.(2022年内蒙古赤峰)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A.重视文献整理B.科举制度完善 C.君主专制加强D.重文轻武政策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ls/tb_c12542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精品ppt课件</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docx、明朝的灭亡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优秀课件ppt</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docx、元朝的统治mp4、元朝的统治难题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pptx、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doc、明太祖朱元璋导入视频2mp4、明朝八股取士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