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尿崩症分两种,—些人对猫过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
    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内环境,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的pH仅在微小范围内波动
    C.受到抗原刺激后,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D.由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有差异,故内环境的温度并非恒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内有些物质如呼吸酶等不能进入内环境,保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缓冲物质能够维持酸碱平衡,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的pH仅在微小范围内波动,B正确;
    C、B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免疫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
    D、由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相对稳定,故内环境的温度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处于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
    D.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中,在突触处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A正确;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故其反射弧不同,B正确;
    C、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突触),C正确;
    D、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3.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产生兴奋时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详解】
    A、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A错误;
    B、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
    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产生兴奋,C正确;
    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
    故选A。
    【点睛】
    4.雌激素与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密切相关,也会诱导胸腺细胞凋亡。雌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在畜牧业生产中,常利用注射促性腺激素的方法促进动物的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雌性动物排卵
    B.长期注射促性腺激素会使动物的免疫力下降
    C.卵巢细胞上具有促性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D.幼年动物体内雌激素含量低而促性腺激素含量较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
    A、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雌性动物性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生殖细胞的产生,表现为排卵增多,A正确;
    B、长期注射促性腺激素会使动物的性激素增多,对于雌性个体来讲,雌激素会诱导胸腺细胞凋亡,进而导致T细胞数量减少,因此会表现出免疫力下降的现象,B正确。
    C、促性腺激素能作用于性器官,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因此,卵巢细胞上具有促性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C正确;
    D、幼年动物体内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表现为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均较低,D错误。
    故选D。
    5.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因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后,测定其尿液渗透压的方法加以鉴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比正常人弱
    B.肾性尿崩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高
    C.禁水加压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显著降低
    D.禁水加压后,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无显著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用后即失活,因此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相应细胞表面缺乏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
    【详解】
    A、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比正常人弱,其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A正确;
    B、肾性尿崩是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所以患者体内ADH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B正确;
    C、禁水加压实验后,由于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ADH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中枢性尿崩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C错误;
    D、禁水加压实验后,因为肾性尿崩患者的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补充ADH几乎不起作用,患者尿液渗透压将无显著变化,D正确。
    故选C。
    6.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人在受到恐惧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的靶细胞有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呼吸肌细胞等
    B.紧急情况下产生恐惧感是反射活动,引起的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
    C.在恐惧惊吓等紧急情况下,机体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的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
    A、肾上腺素可以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故其靶细胞有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呼吸肌细胞等,A正确;
    B、产生恐惧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
    C、在恐惧惊吓等紧急情况下,涉及肾上腺素分泌,故其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D、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的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
    故选B。
    7.—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 dl(简称F蛋白)。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D.对猫过敏的人体内不存在针对过敏原F蛋白的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A正确;
    B、猫的舔毛行为使得毛发上面沾有猫的唾液,猫唾液中含有F蛋白,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B正确;
    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C正确;
    D、过敏原F蛋白会引起体液免疫,对猫过敏的人体内存在针对过敏原F蛋白的抗体,D错误。
    故选D。
    8.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1
    黑暗
    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竖直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抑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根尖的生长方向受光的调控,也受IAA浓度的调控,低浓度的IAA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IAA抑制根的生长,并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对根生长的抑制加剧,单侧光正是影响了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
    【详解】
    第2组与第1组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背光侧生长素多,抑制生长,第3和4组采用类比法可说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弯曲生长,A项错误;
    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即空白对照,B项正确;
    第5组生长素浓度高于第4组,则抑制作用更强,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C项错误;
    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尖背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根尖向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的生长仍具有促进作用,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设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根背光性的原因。
    9.“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 2018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调控的结果
    C.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DELLA 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即DELLA蛋白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够解除该蛋白的阻遏作用,进而促进解除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抑制。
    【详解】
    A、赤霉素主要由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部位合成,A正确;
    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从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控制调节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B正确;
    C、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说明赤霉素并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
    D、由题“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知,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D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B.性别比例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种群出生率的改变
    C.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有害或有益的依据
    D.年龄结构常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A正确;
    B、性别比例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种群出生率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种群浓密度,B正确;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决定生物有害或有益,C错误;
    D、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
    故选C。
    11.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对这一政策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我国全国人口可以看成是一个种群,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B.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C.这一举措有利于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D.这一决策是生态学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决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详解】
    A、种群是指的一定区域内的某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我国全国人口可以看成是一个种群,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无法推导,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可以解决我国现阶段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B错误;
    C、这一举措有利于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C正确;
    D、这一决策是生态学原理(整体性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决策,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D正确。
    故选B。
    12.科研人员根据某种群一百年间的数量变化绘制了图示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前20年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B.第20年与第50年该种群数量相等
    C.第50年到第80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第80年到第100年该种群表现为“J”型增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它有很多特征,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性比率、分布型等。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J”形增长)。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字母S,又称“S”形增长曲线。
    【详解】
    A、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前20年λ=1,表明该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密度基本不变,A正确;
    B、第20年与第50年虽然λ都等于1,但由于前一年的基数不同,所以种群数量不相等,B错误;
    C、第50年到第80年λ>1,且在不断增大,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
    D、第80年到第100年λ>1,且保持不变,说明该种群表现为“J”型增长,D正确。
    故选B。
    13.如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

    A.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D.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本题曲线描述种群数量与光照强度和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春季光照逐渐增强,此时矿质营养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硅藻数量急剧增加,随着矿质营养的逐渐消耗,环境中矿质营养降低,虽然光照强度继续增加,但由于矿质营养的缺乏,硅藻的种群数量减少,秋季由于死亡的硅藻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环境中的矿质营养又升高,硅藻的种群数量又增加,以后虽然矿质营养持续增加,但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硅藻数量又减少。
    【详解】
    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硅
    藻数量急剧增加,随着矿质营养的逐渐消耗,环境中矿质营养降低,虽然光照强度继续增加,但由于矿质营养的缺乏,硅藻的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
    B、硅藻生长繁殖需要消耗磷和硝酸盐,因此硅藻数量增加消耗的磷和硝酸盐的数量增多,环境中磷和硝酸盐的数量会下降,B正确;
    C、题图中显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硅藻数量急剧增加,随着矿质营养的逐渐消耗,环境中矿质营养降低,C错误;
    D、光照强度与分解者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睛】
    14.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该农田中的玉米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2、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宜采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3、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4、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详解】
    A、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故该农田中所有玉米不具有性别比例的特征,A错误;
    B、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
    C、该农田中的玉米属于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正确。
    故选D。
    【点睛】
    15.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B.群落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的差异
    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经长期自然选择后进化出耐旱的特性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都以尿酸盐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

    【详解】
    A、某个地方的群落类型,主要受到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
    B、一般而言,群落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的差异,B正确;
    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从而进化出其耐旱的特性,C正确;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有些是以尿素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如两栖类、哺乳类的动物,D错误。
    故选D。
    16.2020年4月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有关部门相继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期待几年后这里会自然成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珠山低、中、高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小珠山南坡与北坡植被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影响该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C.群落演替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种群取代另一 个种群的过程
    D.新形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以前有所不同,物种丰富度与种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物种丰富度。
    【详解】
    A、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分布状态,小珠山低、中、高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小珠山南坡北坡光照不同,所以植被数量存在差异,B正确;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C错误;
    D、随着环境恢复,新形成的群落物种数目更多,种间关系也更多,D正确;
    故选C。
    17.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 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 退型
    C.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可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
    D.种群数量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分析,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种群为增长型,且为J型增长。
    据图乙分析,a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a-b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加快;b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b-c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c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详解】
    A.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所以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
    B.由图甲可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种群增长速率减慢,但仍然在增长,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增长速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c,C正确;
    D.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持续快速增长,而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则应该在c点捕获,D错误。
    【点睛】
    易错点: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8.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若内分泌腺为胰腺中的胰岛,饭后,下丘脑将通过③、④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④、⑥的含量都会增加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送的方式进行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详解】
    A、下丘脑通过⑦过程控制内分泌腺活动,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感受器→①(传入神经)→下丘脑→⑦(传出神经) →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
    C、胰岛素的分泌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血糖含量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条途径是经过下丘脑神经中枢作用到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没有垂体的参与,即无③、④调节,故C错误;
    D、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促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作用到甲状腺,促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来提高新陈代谢,增加产热,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19.PD—1是位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结合后,会使辅助性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可使辅助性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
    B.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但不影响体液免疫
    C.提高PD—L1的活性,可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途径
    D.PD—1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
    【答案】BC
    【解析】
    【分析】
    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B淋巴细胞,而细胞免疫则主要靠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详解】
    A、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A正确;
    B、T细胞既参与了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癌症患者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则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受到影响,B错误;
    C、PD—1与PD—L1结合后,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故提高PD—L1的活性,不能治疗肿瘤,C错误;
    D、PD—1的抗体阻止PD—1与PD—L1结合,从而提高T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D正确。
    故选BC。
    20.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A点可表示具有顶芽的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
    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
    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向地性的原因: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根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顶端优势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
    【详解】
    A、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图1中B点可表示具有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A错误;
    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均为促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错误;
    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即抑制作用,C正确;
    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AB。
    21.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成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类活动使大房郢水库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详解】
    A、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B错误;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使大房郢水库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故选AD。
    22.油菜素甾醇(BR)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还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响应,喷施BR具有缓解蚜虫病害的效应。蚜虫数量降低后,瓢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从叶片向下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数量
    B.蚜虫数量下降说明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蚜虫和瓢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D.喷施BR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
    A、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数量宜采用样方法,A错误;
    B、蚜虫数量下降说明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小于零,B正确;
    C、瓢虫以蚜虫为食,蚜虫和瓢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正确;
    D、喷施BR具有缓解蚜虫病害的效应。蚜虫数量降低后,瓢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从叶片向下转移,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3.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代表类似.
    【答案】     出生率     死亡率     30只/mL     D和E     水平     B和F
    【解析】
    【分析】
    分析坐标系中的曲线与三组实验的对应关系: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
    【详解】
    (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 mL)。
    (2)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
    【点睛】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24.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上述相应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同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其体内__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选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
    (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I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     色氨酸     非极性运输     无乙烯利或低浓度IAA     较高浓度的IA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增大叶片的细胞膜透性     低温能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存活率     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常温和非致死低温(如4℃)下培养,定时检测两组幼苗叶片内的乙烯合成量并比较分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拟南芥幼苗叶片为实验材料,综合考查了合成生长素的原料、生长素的运输方式等基础知识以及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
    【详解】
    (1)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生长素在植物体的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等部位运输时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由图可以看出,在无乙烯利或低浓度IAA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I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说明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与乙烯含量有关,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较高浓度的IA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说:较高浓度的IA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增大叶片的细胞膜透性。
    (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也就是说乙烯含量越高,植物的抗低温能力越低。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这说明低温能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存活率。要验证这一理论可以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常温和非致死低温(如4℃)下培养,定时检测两组幼苗叶片内的乙烯合成量并比较分析。
    【点睛】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1找出实验目的的原理;2选定实验材料、药品和用具;3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4根据反应变量确定观测指标和初步推测实验可能的结果。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25.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图表示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地段的植被分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其中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区别这两个群落的主要特征是____。
    (2)珠峰北坡海拔3800m—5000m区域内生长着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藏旺拉,调查这种植物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应该采取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措施。
    (3)珠峰海拔6000m—7000m之间几乎终年积雪,但近年来在该地段却出现了绿色植物,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
    【答案】温度、地形、土壤湿度     物种组成     样方法     随机取样、适当增加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     全球气候变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解析】
    【分析】
    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一般采用正方形样方。调查时样方大小,一般草本植物采用1—4平方米;灌木为16—40平方米;乔木和大型灌木为100—200平方米。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抽样时要使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
    【详解】
    (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地形、土壤湿度都发生改变,因此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区别这两个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2)调查植物的种群数量,常采用样方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应该随机取样、适当增加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
    (3)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近年来在该地段却出现了绿色植物。
    【点睛】
    本题结合群落的类型、概念以及物种的调查方法等方面进行考查,要求学生对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会分析自然界中的现象。
    26.下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数字代表相关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③与甲状腺激素相互___________,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激素②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2)正常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发热,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在发热过程中,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在高热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填“>”“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图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