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西师大版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
展开设计思想:
1.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课标只要求学生能从诸多的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而无需画出对称轴。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图案设计。
3.通过合适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教学目的。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如对“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音乐情境导入。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
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川剧脸谱和剪纸都是我国精美的传统民俗文化代表,它们的美享誉世界。你们感受到它们的美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新授课
(一)结合课件,讲解例题1。
师:老师这儿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美美的礼物,这是----(蝴蝶)
课件展示四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蜻挺、树叶、蝴蝶、脸谱)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你能猜到是什么吗?
(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由一半展开的动画过程)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师:这些礼物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测(生:两边一样 、左右两边一样、形状大小一样)
师:我们看到蝴蝶哪两边完全一样?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师:你们会找对称图形了吗?
活动操作
出示合作要求:4人小组,每人负责一个图形,另一人负责安排分工和汇报发言,通过折一折的方式找出对称图形,将折好的图形摆在桌面上说说它们的相同地方。
2、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如果把树叶两边对折起来,会怎样?
(预测生:重合、完全重合)
师:对折之后,两边没有多余的部份,这种现象在数学上我们叫它完全重合。像这样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师:像蝴蝶这种左右两边完全重合,也有像月亮这样上下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呢?找找吧!
(生从身边熟悉的情境中寻找对称现象,初步应用)
(二)操作,认识对称轴。
常用的数字0-9之间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吗?
(预测:数字0和8,再共同对折验证)
老师想用一张彩纸做一件礼物送给大家,先将彩纸对折----
师:你们想学吗?
提问:老师是如何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先对折再剪)
操作:例2“剪衣服”
4人小级合作:按提示剪或根据自己喜欢的图形画或剪出对称图形。
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提问: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预测(生:都进行了对折)
师:对折后留下了什么?(折痕)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它画下来。这条折痕在数学中叫对称轴。
生上台用手指出展示作品中的对称轴。
观察对称轴两边有什么特点呢?(完全重合)
这些作品都出自于同学们灵巧的双手。非常好!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剪剩下的纸边并不对应(呈现图),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今天的知识学得怎样了?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加深认识
1、课本“做一做”和增加内容(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找出哪些图得到是对称图形。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判断字母和汉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师:我们的身体是对称的吗?对称轴在哪儿?(一生指)然后你告诉大家部位在哪?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一下。用手摸摸你的耳朵、眉毛、眼睛、鼻子,挥一挥手。
结束语:对称为生活与艺术创造了无限的美,用手悄悄地比划出来,每张图片只比划一次。 (插入图片展示并伴音乐)
欣赏视频《航拍重庆---重庆的桥》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 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的图像,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 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 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轴对称图形
形状大小一样 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 折痕 对称轴
数学旋转与平移现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旋转与平移现象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激趣,认识对称物体,猜想验证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拓展延伸,动手创造,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全课小结,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对比,获取新知,发挥想象,创造设计,归纳小结,效果评价,布置作业,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