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展开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中考二模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 一、单选题 |
1.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1一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其主要目标为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推行无纸化办公 B.提倡将垃圾焚烧处理
C.城市街道洒水降尘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铁制作钢材做基础设施 B.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C.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D.甲醛可以防腐,用来保存食物
3.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认识,正确的是
A.青少年摄入适量的碘可预防佝偻病
B.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C.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替代主食
D.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可适当补充水和无机盐
4.《神农本草经》中有麻黄“止咳逆上气”的记载。中药麻黄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其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药麻黄属于纯净物 B.麻黄碱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
C.麻黄碱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 D.麻黄碱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5.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灯内酒精燃烧 B.烫伤手
C.测量结果不准确 D.液体飞溅
6.近日,科学家创造出了迄今世界上最轻的镁(镁-18,含6个中子)。下列有关这个最轻的镁,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mg B.与普通的镁所含质子数不同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18g
7.下面摘录的是某同学笔记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B.用熟石灰可以中和含硫酸的废水
C.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
D.可用在氧气流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铜
8.100%国产技术打造的氢燃料客车将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下图是工业大规模生产H2的一种方法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A、B分子的质量比为8:9
C.催化剂不断减少 D.C、D分子个数比为1:1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古代的字画可以保存至今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C.CH4和C2H5OH都有可燃性,都可以做燃料
D.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10.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实验设计 |
|
|
| |
选项 |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B.探究硝酸铵溶解时吸热现象 | C.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A.A B.B C.C D.D
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12.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装置气密性良好)。点燃蜡烛,立即伸入瓶中并塞进瓶塞。一段时间后,待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到铝盒中的白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A.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B.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不同
C.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D.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底部的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第II卷(非选择题)
| 二、科普阅读题 |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口罩成了每家必不可少的“保护神”。口罩通常由三层构成,下图为某种口罩的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阻隔效果:
由于口罩的材质缝隙小于病毒体积,对病毒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口罩本身的静电作用还可将部分病毒吸附在其外层。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雏,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聚丙烯纤维是以丙烯(C3H6)聚合得到的聚丙烯为原料纺制而成的合成纤雏。丙烯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气体,易燃。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口罩生产出来以后,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
(1)口罩的层状结构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丙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填写一个即可),写出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颗粒物
B.废弃口罩应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指定垃圾桶内
C.口罩灭菌后,要使环氧乙烷残留药品释放,达到安全标准
(4)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 |
1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填写下列序号)除去氯化氢。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 四、流程题 |
15.碳酸镁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某工厂用镁矿石(主要成分为MgCO3,杂质不溶于酸且不与酸反应)为原料制取氧化镁。反应的具体流程如图所示,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向镁矿石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滤液I的pH___________(填“>” “=”或“<”)7,滤液Ⅱ中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焙烧氢氧化镁除生成氧化镁外,还生成另外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 五、科学探究题 |
16.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会发生反应”进行探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如图1所示。
步骤二:用滴管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刚刚褪去,停止滴加。
步骤三:取适量烧杯中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得到白色固体。
【实验分析】
(1)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小明认为实验过程中不宜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中有同学认为也可能是滴入的稀盐酸将溶液中的酚酞反应掉,于是他们又取烧杯中的无色溶液,滴加___________,消除了该同学的疑惑。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 向其中一份滴加________溶液,振荡、静置 | 无蓝色沉淀生成 | 白色固体不是NaOH |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 出现白色沉淀 | 白色固体是NaCl |
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兴趣小组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
【分析与讨论】
①OM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上述图2中的反应在___________点停止。
③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
| 六、计算题 |
17.某工厂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废水中的硫酸铜,现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硫酸铜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如下图所示:
(1)M点的溶质有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求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推行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约纸张,少砍伐树木,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
B、垃圾焚烧处理会带来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故B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洒水降尘,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辨析。
【详解】
A、钢的硬度大,可以用来做基础设施,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可以配制生理盐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显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C不符合题意;
D、甲醛有毒,不能保存食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物质的性质辨析即可。
3.D
【解析】
【详解】
A.青少年摄入适量的钙可预防佝偻病,该选项错误;
B.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但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摄入过多导致人肥胖,该选项错误;
C.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虽然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不可以替代主食,该选项错误;
D.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损耗一些体内的水分和盐分,故出汗后可适当补充水和无机盐,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麻黄中有效成分是麻黄碱,说明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错误;
B.麻黄碱由分子构成,一个麻黄碱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该选项错误;
C.麻黄碱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15:2,该选项正确;
D.麻黄碱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12×10):(1×15):14:16,可知氮元素的质量比最小,该选项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A、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燃酒精灯灯内酒精,故A一致,不符合题意;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B一致,不符合题意;
C、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但不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故C不一致,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造成液体飞溅,故D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详解】
A、镁的元素符号是Mg,A错误;
B、最轻的镁所含质子数为:18-6=12,普通的镁所含质子数也是12,B错误;
C、由“金”字旁可知,最轻的镁是金属元素,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最轻的镁相对原子质量为18,D错误。
故选C。
7.A
【解析】
【详解】
A、碱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一水合氨(NH3·H2O)是碱,不含有金属元素,A错误;
B、熟石灰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熟石灰中和含硫酸的废水,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C正确;
D、铜在氧气流中灼烧生成氧化铜,可以除去氧化铜中的铜,D正确。
故选:A。
8.B
【解析】
【分析】
由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A、置换反应是指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得出A、B分子的质量比即CH4与H2O的质量之比为(12+4):(2+16)=16:18=8:9,故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得出C、D分子个数比为CO与H2分子个数比为1:3,故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 、古代字画采用的墨主要成分为碳,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O能夺取金属氧化中的氧,使其还原性成金属单质,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CH4和C2H5OH都可以做燃料,因为它们都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根据U型管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快慢,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该选项正确:
B.根据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可证明硝酸铵溶解时吸热,该选项正确;
C.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正确;
D.Cu、Ag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两边均无现象,则不能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详解】
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g,所以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
,故C错误;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升温至t2℃,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溶质、溶剂的量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
【详解】
A、由白磷还能在瓶内燃烧可知,蜡烛燃烧没有耗尽瓶内的氧气,错误;
B、蜡烛熄灭后,白磷还能燃烧,说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不同,正确;
C、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正确;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正确。
故选A。
13.(1)无纺布(或聚丙烯纤维)
(2) 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气体,不溶于水(任写一个即可)
(3)BC
(4)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物质。
(1)
无纱布、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根据题意,乙烯的物理性质为: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气体,易燃,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
A、根据图示信息,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含有细菌、病毒的悬浮颗粒、飞沫进入人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废弃口罩使用后应该进行回收,放进指定垃圾桶内,故B符合题意;
C、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口罩灭菌后,要使环氧乙烷残留药品释放,达到安全标准,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4)
根据题意可知,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14.(1)集气瓶
(2) C
(3) 盐酸具有挥发性 C
【解析】
(1)
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2)
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故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故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
(3)
盐酸具有挥发性,可以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A、浓硫酸与氯化氢不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氯化氢,故A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不仅可以与氯化氢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饱和NaHCO3溶液既能除去氯化氢气体,又能增加二氧化碳的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5.(1) 使镁矿石中的碳酸镁完全反应
(2) < NaOH、Na2SO4## Na2SO4、NaOH
(3)H2O
【解析】
(1)
碳酸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向镁矿石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将镁矿石中的碳酸镁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滤液I为硫酸镁和稀硫酸的混合物,由于稀硫酸是过量的,故pH<7;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滤液II中溶质的成分为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3)
焙烧氢氧化镁除生成氧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另外一种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是H2O。
16. 便于观察反应的进程(或通过酚酞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指示中和反应的发生) 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红色 CuCl2(CuSO4、Cu(NO3)2等易溶于水的铜盐都可以)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由于每反应1个OH-就会有1个C1-增加,因此离子数目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大,使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所以溶液电导率降低,曲线下降(合理即可) M 大于
【解析】
【详解】
[实验分析]
(1)酚酞遇碱变红色,酸性溶液为无色,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便于观察反应的进程,实验过程中不宜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可能原因是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故填:便于观察反应的进程;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2)探究酚酞有没有反应掉,可以重新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反应掉,故填: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红色。
(3)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可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加入氯化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无氢氧化钠,上述过程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HC1+NaOH=NaCl+H2O,故填:CuCl2;HC1+NaOH=NaCl+H2O。
(4)①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OM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由于每反应1个OH-就会有1个C1-增加,因此离子数目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大,使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所以溶液电导率降低,曲线下降,故填: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由于每反应1个OH-就会有1个C1-增加,因此离子数目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大,使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所以溶液电导率降低,曲线下降。
②反应停止时离子浓度最低,电导率最低,故上述图2中的反应在M点停止,故填:M。
③N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故填:大于。
17.(1)Na2SO4、CuSO4
(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x=8t
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6%。
【解析】
(1)
向硫酸铜中滴加氢氧化钠,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M点时,溶液中的硫酸铜还未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
(2)见答案。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体中含有碘元素,9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