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8 牛和鹅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8 牛和鹅教学设计,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牛和鹅》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 《牛和鹅》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讲述了“我”原本非常怕鹅,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还被鹅欺负,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站在正确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畏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的道理。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已得到充分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朗读、课外阅读和习作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谓、拳”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摸、甚”等生字和“甚至、顽皮”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无所谓、神气”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3.通过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4.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2.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感受“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人物的心情变化写得很真实。教学时,要注意抓住这些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心理,从而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再抓住词句段进行深入理解。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时,可从课题切人,让学生谈谈对牛和鹅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些什么,梳理出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这样的变化?最后引导学生说说“我”对待牛和鹅的前后态度及改变的原因,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词句段理解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五处批注示例,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再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并自主批注。最后完成课后第二题,强化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教学准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2.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来进行。 第一课时 1.会认“谓、拳”等生字,会写“摸、甚”等生字,能读懂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大家对它们又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言)2.引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牛是勤劳憨厚的,而鹅是美丽高贵的,那么在作家任大霖儿时,他眼中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叫作《牛和鹅》的课文。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1)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易错警示:“捶、摔”为翘舌音,“虽”为平舌音,“凭、胸”为后鼻音。(3) 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字。 字谜提示:口在上边,虫居下边。与然相伴,但是一转。(谜底:虽)(4) 引导学生迁移思考,联系形近字对比记忆。 对比识记:甚(甚至)——其(其实)——真(真正)顽(顽皮)——烦(烦躁)——顺(顺利)掐(掐算)——陷(沦陷)——馅(肉馅)(5)齐读生字,强化记忆。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书写指导:“跪”的“危”竖撇往左下伸,竖弯钩不宜过大。“顽”的“元”竖弯钩要变成竖提。“概”结构紧凑,末笔竖弯钩不要写得过大。“昏”上部斜钩宜伸展,下部“日”要居中。“凭”上下比例匀称,横折弯钩圆润有力。“脖”的右上部不要写成“士”。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词语展示:甚至 顽皮 故意 脖子 扑打忙乱 大概 助威 昏乱 结实 汉子 可笑 无缘无故 平白4.齐读词语,强化记忆。5.小组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任务提示:(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除了牛和鹅以外,写到的主要人物还有谁?6.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内容提示:(1)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原本非常怕鹅,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还被鹅欺负,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的故事。(2)“我”和金奎叔。板块三 感受变化,提出质疑1.过渡:据说牛和鹅这两种动物对人有不同的态度,而“我”对于牛和鹅,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对待牛和鹅有怎样不同的态度?(1)小组合作交流。(2)交流反馈。 内容提示:牛和鹅对人的态度:牛怕人,鹅不怕人。原因: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3)引导学生明确第1自然段的作用:写出人们对牛和鹅的认识,为下文写“我们”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做法提供了理论依据。2.过渡:到后来,“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内容提示:后来“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3.过渡:面对“我”态度的变化,你有哪些疑惑?仿照第1自然段旁的批注,在课文旁边写上批注,提出质疑。 内容提示:质疑示例:(1)“我”经历了什么事才会发生态度的转变?(2)这件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4.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原本是个怕鹅不怕牛的人,那“我”后来又是怎么变得不怕鹅了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课时 1.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2.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3.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3.过渡:“我”从不怕牛、害怕鹅,到不怕鹅、也不敢欺负牛,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下这篇课文。板块二 体味经历,理解变化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第5~12自然段,概括“我”发生了什么事?“我”被鹅追赶,被鹅欺负,后来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2.学习第5~7自然段,感受“我”的狼狈不堪和鹅的神气十足。(1)指名学生分段读第5~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②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2)交流反馈,找出句子并结合批注体会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句段1: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理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们”极力地躲避鹅,生怕被它看到的紧张心情。句段2: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被鹅追赶时的惊慌失措、狼狈不堪。两个“!”写出了“我”被鹅咬住之后的极度恐惧,感到自己就要命丧鹅口的绝望。②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句段3: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鹅看到人后趾高气扬、神气自大的样子。句段4: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运用了动作描写,“跑、赶、张、咬”这些动词写出了老公鹅对我一阵乱赶乱咬的嚣张气焰,两个“嘎嘎”写出了老公鹅动作的迅速,表现出当时情势的紧张。句段5: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运用了动作描写,“拖”“啄”“扇动”“扑打”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老公鹅因为我的胆怯而变本加厉地欺负“我”的样子。(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并明确破折号的作用。句段6: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嘎嘎大叫着助威。写出了“我”被鹅拖倒时狼狈不堪的样子。此处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我”几乎被鹅拖倒的原因,一是那时“我”还小,二是“我”被鹅吓坏了,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意识。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1)表示解释说明。如: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2)表示声音的延长。如:“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3)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如:“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4)用于歇后语后面,引出语底。如: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5)用于引文之后,交代引文的作者或者节选的文章名称。如: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6)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或者中断。如: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个半块上咬了一口。(4)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读出害怕的心理。3.学习第8~12自然段,体会金奎叔对“我”的教育。(1)过渡: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读一读第8~12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2)同桌交流,反馈,教师引导体会。句段7: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这几句话写出了金奎叔的勇敢果断,收拾鹅干脆利索;也表现了鹅其实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凶悍,实际上它们不堪一击。(3)过渡: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看到鹅落荒而逃,“我”有什么表现?“我”挂着泪笑了,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9~12自然段“我”和金奎叔的对话,引导体会金奎叔的话在文中的作用。金奎叔的话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教育“我”要站在正确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畏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4.学习第13~15自然段,感受金奎叔对“我”的影响。(1)过渡:金奎叔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自己读一读第13~15自然段,结合批注思考这个问题。(2)指名答,教师明确。“我”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鹅,不再怕它;对牛,也不再无缘无故地欺负它。(3)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前半句以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从人的角度看鹅,角度一变换,事情的结果就不同了,说明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4)引导学生思考:在“我”的这段经历中对牛只字未提,为什么现在却再也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5)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明确。“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这句话表明“我”明白了不要站在鹅和牛的角度去看待人,而应该站在事实的角度去看待牛和鹅。(6)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这句话表现了金奎叔意味深长的一番话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教会了“我”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矛盾。板块三 拓展阅读,示范批注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引导学生自读《牛的写意》,发表感受。2.出示教师作的《牛的写意》批注,引导学生结合《牛与鹅》总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1)对课文内容的疑问。(2)对课文内容的体会(3)对写法的点评。(4)读了课文后获得的启发。……3.结合批注,体会情感。《牛的写意》这篇文章赞美了牛正直善良、勤恳踏实、率真朴实的品质。板块四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牛和鹅正确角度看自己全面看待问题正确认识生活2.小结: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正如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一样,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教学反思 1.通过反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中加深感受,同时在朗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引导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理解课文。2.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时的质疑问难,分层理解,在对比中品味与朗读,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自然流畅。 《牛和鹅》说课稿及反思(二)一、说教材《牛和鹅》这篇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又蕴涵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全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二、说学情1、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能运用一些阅读的技能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积淀,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阅读实践的更好历练机会。2、针对这篇文章来说,虽然故事的确是浅现生动的,但文章并没有具体阐释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并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多的分析,也没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找到重点关键的、含义深刻语言文字中作对比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达、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以及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为依托,阐释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理念是:1、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组。2、根据本文故事情节性强,场面描写具体生动,道理蕴涵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了“读、悟、”结合的理念,层层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读、练读、齐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默读勾画我怕鹅,鹅不怕我的语句,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自己感受到画面,分角色读,读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等等。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溶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练读,能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2、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3、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教学重点:理清脉络层次,学习第一部分。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一、引入1、齐读课题2、汇报交流。1、板书课题2、谈话:你能用几个词概括牛和鹅给你留下的不同印象吗?(重点关注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对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进行概括)3、小结:这是我们眼中的牛和鹅,到底作者笔下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正确读出本课的拟声词。 3、齐读课文。1、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课文。(重点关注: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不会认的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能够读通、读顺每句话,不好读的句子反复练习。)出示本课拟声词,请个别学生读。“吭吭、吁哩哩,啪嗒啪嗒,啪啪啪”(重点关注:观察判断词语的类别,讨论这些词语的正确发音:模拟人、动物、物品发出的声音。)2、组织齐读课文。(重点关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相机正音。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层次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作出思考。 2、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交流汇报。 4、学生划分层次,进行交流。1、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思考:课文讲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分别是怎样的?由于什么原因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2、组织学生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关注:学生能够根据提示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关联词合理处理、清楚地表达。)3、组织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重点关注:在学生表达逻辑顺序、用词准确恰当上给予点拨指导。开始:欺负牛,怕鹅;通过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受到金奎叔的启发;后来,不欺负牛,不怕鹅)4、指导学生划分层次。(重点关注: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划分层次。第一段:1——4自然段,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第二段:5——11自然段,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第三段:12——13自然段,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四、学习课文第部分:开始人们对牛和鹅的态度。1、浏览1——4自然段,找出对应段落,汇报。2、学生练读。 3、汇报读、评读。1、组织学生浏览1—4自然段,找出人不怕牛,而怕鹅的段落。汇报。 2、组织学生,练读人不怕牛,怕鹅的句子。(重点关注:抓关键字词,用着重符号标注出重复使用的字词“敢” “才敢”,读好包含三个“敢”和两个“才敢”的句子,边读边想像画面,感悟对人们牛的不怕,和对鹅的怕)3、组织学生汇报读、评读。(重点关注:读出感受,读出画面感)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评中促读、促悟。五、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刚开始人们对牛和鹅的态度,后来为什么又发生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语言文字中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刚开始:欺负牛, 怕鹅 (1——4自然段)通 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 (5——11自然段)过 受到金奎叔是启发 后 来:不欺负牛,不怕鹅 (12——13自然段) 教学反思:1、本课笔触细腻,描写生动具体,是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要揭示的深刻道理,在读中表露自己阅读过程中想象到的画面,体验到的情绪,进而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读悟的有机结合,贯穿了整个教学,整堂课做到以读代思,以读促思。如,初读课文时,知道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通过边读边想,把文字符号转化为文字意义,尽快感知课文内容;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联系段、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读了有思,思了又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读中,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2、努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落实,本节课而言虽然学生已积淀了许多的阅读方法,但在每一节课中还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历练,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节课中包括了多种阅读方法的演练:如标注勾画,默读、浏览、略读、有感情地朗读指导等,为今后学生自能读书打下了基础。3、关注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发展,语言文字是很强的感性材料,同时字字句句也隐含着理性,本课恰好反映的就是理性的道理。如何挖掘语言文字蕴涵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我对文本中关键语句,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充分挖掘,将之图表化、系统化,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作者要揭示的道理的内在逻辑性,很好地在语言文字内在与外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更深刻直观地感悟了作者揭示的道理。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牛和鹅》说课稿及反思(三)一、说教材《牛和鹅》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原来非常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不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已得到充分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朗读、课外阅读和习作的学习能力。三、教学目标1、 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内容安排第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称赞的是牛默默奉献的精神。而唐代著名的诗人骆宾王笔下的《咏鹅》通过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更是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么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和鹅》这篇课文,看看你会从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发。板书课题《牛和鹅》(二)、整体回顾,学生质疑。 1、请同学们翻开书,把这篇课文再读一遍,并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集体朗读。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我原来十分怕鹅,看见鹅就躲得远远的,后来一次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再也不怕鹅了。)2、根据主要内容,学生质疑。过渡:根据刚才概括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我原来为什么怕鹅?后来又为什么不怕了?我怎样怕鹅?)师:问题提得真好!现在咱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我原来为什么怕鹅? 指名说(生: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课件出示2、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请同学们看小资料 “牛和鹅的眼睛”(课件出示小资料)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3、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3、4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生读,师巡)4、谁来说说你找出的句子?(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们看到牛,一点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用破腕片去刮它的皮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我不怕牛,请同学们找出来,这些词都是动词,这些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牛的不害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灵活使用动词,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鲜活。你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怕鹅?(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从“远远的”“绕个大圈子”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鹅在一个小孩心中是多么的可怕!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5-11自然段,其他同学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5、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师: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鹅,我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来。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悄悄的躲开鹅的视线,可躲过这一劫了吗?没想到的是……(课件出示)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请同学们找出句子中的动词,通过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此时的鹅是多么胆大妄为,神气十足啊。)面对如此场景,我的表现是?(课件出示)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师: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我此时的表现。(失魂落魄,胆战心惊)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着急害怕的语气。6、小结:从这一系列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实在是太害怕鹅了,怕的是胆战心惊,怕的是魂飞魄散。后来我却不怕了,这都原于谁?(金奎叔)7、 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金奎叔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老雄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8、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一起来读读11、12自然段。9、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10、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怕鹅,是因为站在鹅的角度,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可是,我们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我们的眼里,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在看待周围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四)、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一想,然后找到一个最正确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处理问题,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五)、作业设计找一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写在日记本上。八、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牛 不害怕 不欺负我 金奎叔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鹅 害怕 不害怕九、教学反思:文章篇幅较长,我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用名人对牛和鹅的认识,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认识。然后通过学生质疑,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我”之前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接着通过质疑“我”对牛和鹅的态度转变的原因,引出我们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赶鹅这件事,学习“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主读文,找出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鹅的嚣张,体会我的害怕,学习“金奎叔赶鹅”时,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鹅的害怕,前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金奎叔的话,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例中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感受变化,提出质疑,体味经历,理解变化,感悟道理,拓展延伸,总结全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教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