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达标测试
展开“醉美多彩贵州”是贵州省的旅游宣传标语。贵州省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广布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2.“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角峰 B.沙丘
C.峰林 D.风蚀蘑菇
解析:1.A 2.C 第1题,喀斯特地貌不仅需要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第2题,“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有峰林、溶洞等。角峰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3~4题。
3.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解析:3.B 4.A 第3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平直。第4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非洲撒哈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6.“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解析:5.A 6.D 第5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故选A项。第6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故选D项。
图1为澳大利亚局部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著名的“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十二使徒岩”现在只剩7个。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的主要作用力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8.“十二使徒岩”的形成与消亡过程可表述为( )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解析:7.A 8.C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这里是海岸地貌,“十二使徒岩”是海浪长期侵蚀海岸岩石的结果,A正确;“十二使徒岩”所在的地区纬度较低且无高大山脉,因此无冰川发育,B错误;与海浪侵蚀相比,风力侵蚀不是主要作用力,C错误;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陆地而非海边,流水侵蚀形成的主要地貌有V型谷和喀斯特地貌而非“岩柱”,D错误。第8题,“十二使徒岩”所在地区位于中纬西风带,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石灰岩的悬崖,并在其岩石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中分离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旧的“使徒”不断倒下,形成碎屑堆积物。故选C。
9.图1为河流地貌示意图,图2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__(填序号),乙—________(填序号),丙—________(填序号),丁—________(填序号)。
(2)分别指出图2中②③的地貌名称,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图2中①地貌景观的特点。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为沟谷地貌;乙在河流出山口,为山前冲积扇地貌;丙为冲积平原地貌;丁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①为沟谷地貌,②为冲积扇,③为三角洲,④为冲积平原。所以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①,乙—②,丙—④,丁—③。第(2)题,据上题分析,②为冲积扇,③为三角洲;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① ② ④ ③
(2)冲积扇 三角洲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3)V型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等级·提升练]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
A.溶蚀、冲蚀增强 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C.溶蚀、冲蚀减弱 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2.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塌陷堆积物的( )
A.冲蚀作用 B.溶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1.A 2.C 第1题,由于巨量崩塌物的阻塞,流水流速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A项正确。第2题,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堆积物的搬运作用,C项正确。
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被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堆积
4.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其演变( )
A.受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影响
B.反映北大山所受的断裂作用强于平顶山
C.是由地震的崩塌作用造成的
D.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
解析:3.B 4.D 第3题,刃脊和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项正确。第4题,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岩石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演变受流水的物理侵蚀作用影响,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平顶山的陡崖较多,说明受到的断裂作用较强,故B项错误;图中没有信息表明这个地区发生过地震,故C项错误;读图可知,北大山的海拔高于平顶山,平顶山的纬度低,北大山地区经过长年累月的侵蚀作用形成了现在的石林景观,反映了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故D项正确。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6.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5.C 6.A 第5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6题,该地区5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②③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7.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①处河谷呈V型,②处河谷呈槽型。原因分别是: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________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________作用加强,河谷展宽。
(2)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过程可表述为:河口水流速度____________,加上海水的______________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________形成。如果①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________加剧,②处河口地貌面积将________。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_______________,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图中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向源头)侵蚀为主,所以①处河谷呈V型。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以向河谷两岸侵蚀,即侧蚀为主,所以②处河谷呈槽型。第(2)题,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三角洲。形成过程可表述为:河口水流速度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如果①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②处河口地貌面积将扩大。第(3)题,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密度大,因为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中下游取水更便利;河流流速平缓,航运便利,联系更加便利。
答案:(1)向下和溯源(向源头)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2)三角洲 慢 顶托 堆积 水土流失 扩大
(3)密度大 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 取水更便利 河流流速平缓,航运便利,联系更加便利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优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优秀课后测评,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