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31547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年级上册牧童 牧童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牧童 牧童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捏面人动:gazigazi拉大锯;我的编创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有节奏的诵读童谣《拉大锯》,声音轻快活泼。2.能跟着《捏面人》的音乐念一念数板部分。3.用打击乐器为数板部分伴奏。提高性目标:4.二声部合作,用gazigazi 为童谣伴奏。5.自己用《捏面人》中的数板节奏编创两句话。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验童谣的节奏感与编创童谣的乐趣。 教学难点:将自己的想象用有节奏的声音念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响板、碰铃、钢琴 教学过程:板块一(一)教学内容:诵读《拉大锯》(二)完成目标:有节奏的诵读童谣《拉大锯》,声音轻快活泼。能进行二声部合作。(三)教学过程:1.“见过木匠师傅拉锯子吗?模仿拉锯子的样子以及声音。”一个人单手锯木头。2.出示节奏谱ga zi ga zi自己一边做动作一边念3.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合作二人拉锯子,学生观察“我们是怎么合作的?”4.和你的同桌合作并念出节奏。老师在孩子念节奏的时候诵读《拉大锯》5.出示诵读节奏谱,教师带领学生念,边念边用响板打拍子。6.生诵读,师用响板打恒拍。7.二声部合作,一组诵读童谣,一组念ga zi ga zi ,一起做拉大锯的动作。8.交换练习,看好老师的指挥。(四)教学意图:随着“ga zi ga zi”的节奏玩“拉大锯”的游戏,培养学生游戏时动作和声音的协调性。 板块二(一)教学内容:《捏面人》(二)完成目标:能跟着《捏面人》的音乐念一念数板部分;自己用《捏面人》中的数板节奏编创两句话。(三)教学过程:1.“有一位老爷爷本领特别大,会用面团捏好多的东西。咱们一起去看看。”观看《捏面人》的视频2.“这位老爷爷是谁呀?他都捏了什么?”3.出示数板部分①师生接口诵读。②生完整念③出示打击乐谱,分别念一念节奏谱④分组合作,一组演奏响板,一组演奏碰铃,一组诵读歌词⑤交换合作4. 学唱“你说是啥就是啥”一句①介绍歌曲是有河南豫剧风格的歌曲,出示“你说是啥就是啥”一句,再听歌曲。找一找这句话出现了几次。②跟琴唱“你说是啥就是哈”③学做一个戏曲亮相的动作,边唱边表演。5.完整跟音乐进行分组表演,一组唱并做动作,一组演奏响板,一组演奏碰铃。6.老爷爷还会捏什么?请你用“捏一个……”的格式创编数板部分歌词;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捏面人》。(四)教学意图:感受河南歌谣的地方音乐特色,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念一念数板,唱唱河南味儿十足的唱腔,能给《捏面人》换上新的数板歌词唱一唱。 三、评价1.学生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2.教师评价,表现突出的发放音乐娃娃。 课堂练习设计与布置:1.二声部合作,一组诵读童谣,一组念ga zi ga zi ,一起做拉大锯的动作。2.学做一个戏曲亮相的动作,边唱边表演。3.完整跟音乐进行分组表演,一组唱并做动作,一组演奏响板,一组演奏碰铃。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捏面人》。教学反思:《捏面人》是一首说唱歌曲,含有豫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念白部分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非常适合一年级孩子演唱。我从一年级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从有趣的面人艺术、独特的豫剧韵、鲜明的念白节奏、开放的创编过程这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活动,活动中设计捏面人的配乐节奏,进一步了解捏面人的过程,运用图片让学生回忆已有经验,同时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还设计了形象化、趣味化、体现节奏型的图谱,帮助幼儿记忆念白部分歌词,学习歌曲的典型节奏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下册如今家乡山连山 八只小鹅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听范唱,感受三拍子音乐,歌曲学唱,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少版一年级上册动物的叫声优秀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聆听《大白象》,情景表现,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天黑黑 捏面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