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数学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试题含答案合集
2022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
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化简得出集合,再由并集运算可得答案.
【详解】由可得,则
所以
故选: C.
2.若,则的虚部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先化简复数,再根据复数中虚部的概念可得答案.
【详解】由 则复数虚部为,
故选:D.
3.命题:若为钝角,则;命题是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分别判断每一个命题的真假,再根据复合命题的法则即可判断.
【详解】命题:因为,
所以由,得,即,
所以,即,
所以当为第二象限角时,,故命题为真命题;
命题:因为命题“”是假命题,
所以命题“”是真命题.
当时,,符合题意.当时,,解得综上:,故命题是假命题.
故选:A.
4.已知是内一点,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由条件,可得出,然后即可得到是的重心,从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
所以是的重心,所以.
故选:A.
5.已知,则曲线与交点个数为( )
A.6 B.7 C.8 D.9
【答案】D
【分析】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 的函数图像,结合三角函数的范围,当时, 当时,,可得答案.
【详解】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 的函数图像.
由,当时,
当时,,根据图像可知,交点个数为9个.
故选:D
6.已知,则等于( )
A. B. C.e D.1
【答案】C
【分析】根据函数解析式先求出,再求出即可.
【详解】∵,,又,∴.
故选:C.
7.已知,求(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利用二倍角公式化简已知可得,进而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所求即可计算得解.
【详解】
.
故选:C
8.为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男女平等,我国于2011年颁布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和支持妇女参政议政,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明显提高,妇女的政治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和加强.2018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女代表742名,政协第十三届(2018年)全国委员会中有女委员440人.第一到十三届历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所占比重如图: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所占比重比第十一届提高3.6个百分点
B.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所占比重比第四届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C.从第一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所占比重的平均值低于12%
D.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数不高于3000人
【答案】C
【分析】根据折线图逐一分析判断各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所占比重为24.9%,第十一届为21.3%,提高3.6个百分点,A正确;
B.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所占比重为20.4%,第四届为9%,提高11.4个百分点,B正确;
C.从第一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所占比重的平均值为
,高于12%.
C错误;
D.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数约为人,不高于3000人,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9.祖暅(公元5—6世纪,祖冲之之子),是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他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如图将底面直径皆为,高皆为的椭半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体放置于同一平面上,用平行于平面且与距离为的平面截两个几何体得到及两截面,可以证明总成立,若椭半球的短轴,长半轴,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椭半球体的体积为30π
B.椭半球体的体积为15π
C.如果,以为球心的球在该椭半球内,那么当球体积最大时,该椭半球体挖去球后,体积为
D.如果,以为球心的球在该半球内,那么当球体积最大时,该椭半球体挖去球后,体积为
【答案】AC
【分析】由题可得,可判断AB,利用椭圆的性质可得球F的最大半径为1,进而可判断CD.
【详解】由题意知,短轴,长半轴的椭半球体的体积为,∴A正确,B错误;
椭球的轴截面是椭圆,它的短半轴长为3,长半轴长为5,所以半焦距为4,
由于,所以F椭圆的焦点,因此FD是椭圆的最小焦半径,即球F的最大半径为1,
该椭半球体挖去球F后,体积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0.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坐标原点为,左、右顶点分别为、,为双曲线上的点,且轴,连接AD交y轴于C,连接CB交直线DF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双曲线的离心率为3 B.
C.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D.直线斜率为2或-2
【答案】ACD
【分析】由可得,结合条件可得,进而可得,然后逐项判断即得.
【详解】∵,
∴,,
∴,,即,
∴.
由知,,即
∴,
∴,即,故A正确;
∴,即直线是双曲线的渐近线,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故C正确;
由条件可得,
∴,即直线BC的斜率为,故D正确;
又,即直线BD的斜率为,它不与直线BC垂直,所以,故B错误.
故选:ACD.
11.已知数列,为的前项和,其中,,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是等差数列 B.是等差数列
C. D.
【答案】ABD
【分析】由题可得,进而可得的奇数项是首项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的偶数项是首项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可判断AB,然后通过求和公式计算可判断CD.
【详解】设n为奇数,则是偶数,是奇数,则,①
,②
①+②得:,即,
所以的奇数项是首项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同理的偶数项是首项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故A,B正确;
所以
,
故C错误;
又,
∴,故D正确.
故选:ABD.
12.如图,已知平面垂直于平面,四边形为菱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异面直线AB与直线F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B.异面直线AB与直线D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若三棱锥的顶点都在球上,则球心在平面内
D.若三棱锥的顶点都在球上,则球的表面积为
【答案】CD
【分析】取EC中点G,则,为异面直线AB与直线FE所成角,通过计算可判断A,由题知异面直线AB与直线DF所成角或补角,进而判断B,结合条件及球的性质可判断C,利用坐标法可得,可判断D.
【详解】∵平面垂直于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同理平面,
∵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菱形,,
∴,
取EC中点G,则,
∴四边形AFGC为平行四边形,
∴,
在直角三角形ACG中,,又,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异面直线AB与直线F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A错误;
∵,根据条件可知,,
∴,,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又,
∴异面直线AB与直线DF所成角或补角,
∴异面直线AB与直线D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B错误;
∵空间中到B、D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为平面ACEF,
所以球心O在平面ACEF内,故C正确;
取线段EF的中点为Q,
∵,故QC为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所以球心直线QC,
取BD的中点为M,以M为原点,MA,MD,MQ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是球心,只需要使,即,
解得:,所以,所以,故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
13.已知抛物线:恰好经过圆:的圆心,则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答案】(0,0.125)
【分析】将圆M的圆心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求得,进而可求焦点坐标.
【详解】由题可得圆的圆心为,
代入得,
将抛物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
故焦点坐标为.
故答案为:.
14.若,则___________.
【答案】4
【分析】利用赋值法求解,分别令,和求解即可
【详解】令,则
令,则
令,则
∴,
∴
故答案为:4
15.已知数列为的前项和,,则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由求得数列从第二项起是等比数列,求出通项公式,再由求得后比较可得结论.
【详解】,①
,②
①-②得:,
,
又,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16.若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及零点情况可得,构造函数判断单调性及最值.
【详解】函数,都是单调递增函数,都至多有一个零点,
因为恒成立,所以函数,有公共零点,
记为,则,即,
,设.
,,在单调递增
在单调递减,单调递增
,,,
,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
17.已知在数列中,.
(1)求数列的前项和;
(2)设,求数列的项的和.
【答案】(1);
(2).
【分析】(1)由题可得,进而即求;
(2)由题可得,然后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得.
【详解】(1)∵,
∴
,
即.
(2)∵,,
∴,,
∴是首项为32,公比为16的等比数列,
所以,.
18.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且,.
(1)求角大小.
(2)为边上一点,,且__________,求的面积.
(从①为的平分线,②为的中点,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的横线上并作答.如果都选,以选①计分.)
【答案】(1)
(2)
【分析】(1)根据向量的平行关系得到等式,再运用正弦定理及正弦的两角和公式化简即可求解;
(2)若选①,运用面积公式及余弦定理可求解;选②,根据向量关系及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1)
由正弦定理得:
,
(2)选①:
由平分得:
,
所以,(1)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2)
(1)(2)联立得
解得,解得,
所以,
选②:
,
,得(1)
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2)
(2)-(1)即可得,
.
19.如图,在三棱柱中,侧面底面ABC,,且O为AC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C;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证明,结合已知即得证;
(2)连接OB,以O为坐标原点,OB,OC,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1)证明:∵,且O为AC的中点,∴,
又侧面底面ABC,侧面底面ABCAC,且平面,
∴平面ABC.
(2)解:如图,连接OB,以O为坐标原点,OB,OC,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边长呈比例关系,不妨设.
由已知可得,,,,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有
取,则,,
∴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有
,令,则,∴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0.某学习网按学生数学成绩的水平由高到低分成甲、乙两档,进行研究分析,假设学生做对每道题相互独立,其中甲、乙档学生做对每道题的概率分别为p,,现从甲、乙两档各抽取一名学生成为一个学习互助组合.
(1)现从甲档中选取一名学生,该生5道题做对4道题的概率为,求出的最大值点;
(2)若以作为p的值,
①求每一个互助组合做对题的概率;
②现选取n个组合,记做对题的组数为随机变量X,当时,取得最大值,求相应的n和.
【答案】(1)
(2)①;②答案见解析
【分析】(1)由题可知,然后利用导数可求出函数的最大值点,
(2)①记事件A为一个互助组合做对题,事件B为一个互助组合中甲档中的学生做对题,事件C为一个互助组合中乙档中的学生做对题,根据题意求出,然后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②由题意知随机变量,然后根据题意利用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列不等式组可求得结果
【详解】(1)由题可知,
,令,得,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的最大值点
(2)①记事件A为一个互助组合做对题,事件B为一个互助组合中甲档中的学生做对题,事件C为一个互助组合中乙档中的学生做对题,
则,,
.
②由题意知随机变量,
因为最大,
所以,解得,
因为n是整数,所以或,
当时,;
当时,
21.已知定圆,动圆过点,且和圆相切.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
(2)若过点的直线交轨迹于两点,与轴于点,且,当直线的倾斜角变化时,探求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的值;否则,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是,.
【分析】(1)利用椭圆的定义即求;
(2)利用韦达定理及向量的共线定理可得,,即得.
【详解】(1)由题可知圆的圆心为,半径,
设动圆的半径为,依题意有,
由,可知点在圆内,从而圆内切于圆,
故,即,
所以动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
设其方程为,则,
∴圆心的轨迹的方程为;
(2)直线与轴相交于,故斜率存在,又,
设直线方程为,则,
设交椭圆,
由,消去得,
,
又,
,
,同理,
当直线的倾斜角变化时,的值为定值.
22.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当时,若有两个零点,,且实数b满足恒成立,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答案】(1)答案见解析
(2)
【分析】(1)先对函数求导,然后分和讨论导函数的正负,从而可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2)令,可得,令,利用导数可求出的单调区间和最值,可得,从而可得,由可得,令,转化为在上恒成立,再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出其最大值小于零即可
【详解】(1)由,得,
①当时,定义域为,,解得;,解得.
∴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②当时,定义域为,,解得;,解得.
∴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2),
令,则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
因为当时,,当时,,
所以要使有两个零点,只要.
故时,有两个零点,,不妨设.
易知,
,,,
即.
令,∴在上恒成立.
因为,,易知,
令,则,.
令,,对称轴.
①若,即时,,故,在上单调递减,
则,符合题意;
②若,即时,,故存在唯一,有,
从而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从而,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b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利用解决函数零点问题,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可得,构造函数后利用导数求出和零点的范围,即,再将零点代入函数化简变形可得,换元后再次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出其最值,考查数学转化思想和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5月名校高考预测卷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收心卷数学试题 PDF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开学数学试卷(Word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