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试卷7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试卷7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课件PPT,共18页。
2021年春七下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试卷7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本套试卷根据人教版最新教材及最新考情编写)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卿言多务(事务)B.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C.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越发)D. 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C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 但当涉猎但知其一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水陆草木之花D. 结友而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 B 【考点精讲】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辨析能力。A. 用。/认为。B. 只,只是。/只,只是。C.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的。D. 表顺承,无实义。/表转折,但。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正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3. B 【考点精讲】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B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1)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吴地的阿蒙了!(2)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5. 有人认为: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5. [示例]我认为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鲁肃是被吕蒙在论议中展现出的谋略和才干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陈康肃公善射(擅长)B. 但微颔之(点头)C. 尔安敢轻吾射(轻轻地)D. 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6. C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亦以此自矜 自以为大有所益B.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D. 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之7. B 【考点精讲】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 凭借,介词。/ 认为,动词。B. 在,介词。/在,介词。C. 无实义,表顺承。/但,表转折。D. 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代词。/指卖油翁,代词。
8.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B.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D.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8. B9.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9. (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2)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10. 文章对卖油翁“酌油”的片段进行了详细描写,其表达效果如何? 10. 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及他不卑不亢、沉稳的形象,揭示文章“熟能生巧”的中心。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阅十余岁( )(2)竟不可得( )(3)是非木杮( )(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经过,经历 (2)终了,最后 (3)这 (4)冲刷
12.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愿为市鞍马 B. 乃石性坚重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 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D. 渐沉渐深耳止增笑耳12. D 【考点精讲】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 被,介词。/为了,介词。B. 是,副词。/才,副词。C. 指讲学家说的话,代词。/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 罢了,语气助词。/罢了,语气助词。
1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描写。讲学家议论时“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目中无人、“不亦颠乎”的自以为是,老河兵分析时“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胸有成竹、“不更颠乎”的反唇相讥,都尽显人物性格。B. 本文层次清晰,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极力渲染打捞石兽的神奇过程,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的哲理。C. 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推论,也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D. 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13. B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4. (1)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2)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15. 在寻石兽这件事上,讲学家的话让大家很信服,结果却是荒唐的;老河兵的推断看似不合理,结果却是正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原因。15. 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惟吾德馨( )(2)可以调素琴( )(3)可爱者甚蕃(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 (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不加装饰的 (3)多 (4)靠近赏玩17. 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晋陶渊明独爱菊。17. 晋陶渊明/独爱/菊。
18.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 (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9. 两文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集 、 、 于一体。 19. 托物言志 描写 议论 抒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期末考点专项】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小练,典例引领,模拟练兵,考点概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专题突破课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如,比不上柳絮凭风飘起,和谐温馨,同“否”,期日中,过中不至,通“悦”高兴,能忍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八)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完全没有,日光这里指太阳,顺流而下,极高的山峰,接连不断,介词在,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阻断,副词极非常,动词消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