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含详解)
展开2022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4月18日上午0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只此青绿》是一个好的舞剧文本,它的创意和结构为编导创造了表达空间。“舞蹈诗剧”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我所看重的,因为舞蹈就是舞蹈,舞剧就是舞剧,不太需要用别的艺术门类来界定。“只此青绿”这四个字远远大于“舞蹈诗剧”这四个字,它创造了属于舞蹈、属于这个作品本身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只此青绿》的出现对于中国古典舞蹈创作来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较大的启示:古典舞蹈的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的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
《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舞蹈从展卷人和画卷背后无数人的付出的角度进入,摆脱了从画卷本身的样式进行模仿的创作模式,进入到情感和精神的层面,这样舞蹈的表达空间一下就出来了。其中有两个令我感动的地方。一个是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把“江山”和“人民”这两个概念融到了一起——不是用文字去表达的“江山即人民”而是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去表达,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还有一个是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展卷人和王希孟之间隔着长卷的对望是一个动情点。这两个感动点一个从横向上把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都融进舞剧里,一个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这两个维度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所以好的舞剧一开始的创意都是由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初始点生发出来的,《只此青绿》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充满想象,不是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不是纠结于己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
(摘自《<只此青绿>:创新表达让古典舞焕发光彩》《中国文化报》2022年2月11日
材料二:
《只此青绿》是一个现代人的“脑洞”。用时空交错的叙事,讲了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走入了画家的内心世界。他陪伴王希孟,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最终与这位“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了《千里江山图》能够“独步千载”的缘由,也读懂了现代人与古文物之间的情感连接。
元代书法家溥光形容它“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这句话也像是在说王希孟。据传,他在20岁就英年早逝,史书对于他的身世记载寥寥,但,今人却对千年之前的传奇展开美妙的无限想象。《只此青绿》选用的视角,是一次古今对话的过程,也是一次传达民族记忆的创作。这种创新的舞蹈诗剧,让观众拥有了沉浸式赏画的视角。
这种演绎古画的节目形式,此前也有过尝试——《此画怎讲》。这个节目通过让“古画活过来”的创新模式,以画中人物的动态和口吻,诠释了14幅中国美术史上的人物画。画中人物互动聊天的过程还会结合当下热议话题,科普艺术的形式,新颖又有趣。近年来,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而后无论是《经典咏流传》,还是《如果国宝会说话》,都是出一部火一部。今年又出现了《典籍里的中国》。这种古今对话的沉浸式戏剧给大众普及《尚书》《楚辞》等流传千古的典籍故事,对话古代先贤,体会历史的厚重。今年屡次出圈的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之后,又创作了“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夜”“端午奇妙游”和“七夕奇妙游”,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概念进行现代化的创意表达。因此,凭借神仙级的国风舞台,迅速包揽热搜,并有称霸卫视收视率之势。“国潮”一词随之流行,“国潮”的出现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成为当下艺术呈现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此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流行的文化现象。“国潮”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创作自己理解的国潮。B站一个音乐UP主“自得琴社”把古琴和古风服装结合,收获无数网友的点赞。其代表作《醉成都》,上演了中国传统乐器大合奏,再配上考究的服饰、卷轴的创意拍摄手法,构成了如同画卷般的画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语言,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俏皮地呈现出鲜活的成都市井风貌。宋代人说Rap和大熊猫同框的画面你想象过吗?严苛考据,大胆结合才成就如此大胆的远古乐舞。另一首《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则用古琴唐服让听者仿佛“梦回大唐,与君笑醉三千场”。“自得琴社”的最大特色是不拘泥于传统演奏题材,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去创作更多元的文化作品。文化传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无论是卫视节目还是个人创作,基底都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却很多样。
这些爆火的文化节目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炒作。“不喧哗,自有声。”
它们的底气是什么?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传承者让大众发觉,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样可以引领新时代的潮流。只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古典艺术也能焕发生机。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解构与再创造,赋予其时代生命力,正是当下潮流。
(《国潮新宠》摘编自知乎,2021年9月2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此青绿》大胆摆脱了模仿画卷本身样式的创作模式,其创意和结构为编导创造了表达空间,意义远远超过了“舞蹈诗剧”这个概念。
B. 《只此青绿》不拘泥于已有的古典舞的动作体系和样式,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标志着古典舞蹈创作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
C. 屡次出圈的河南卫视把传统节日的文化概念进行现代化的创意表达,推出了一系列神仙级的国风舞台剧,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
D. “自得琴社”的作品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结合古风服装,并且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元素,多元化地弘扬了传统文化。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画环节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从纵向上联系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体现了“江山即人民”的主题。
B. 《只此青绿》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进入到画卷内外的情感和精神层面,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
C. 《只此青绿》用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陪伴王希孟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过程,真实地还原了王希孟的创作过程。
D. 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最佳形式。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对传统文化采用古今对话式创新表达的是( )
A. “数字敦煌”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共享。
B. 王兆鹏教授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上线,从中既可以查出唐宋时期某位诗人的足迹与作品,也能查出某地曾经接纳过的诗人。
C. 《国家宝藏》用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D. 《百心百匠》让明星嘉宾拜师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传统技艺,带领观众沉浸到具体的工艺制作过程中。
4. 请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表达?
【1~5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C
4. ①首先提出观点,《只此青绿》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和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创新轨道;
②再从“入画”和“古今时空的对话”两个方面论述其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
③最后总结好的舞剧来源于好的创意。
5. ①要敢于想象,大胆开创新思路,不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
②要与时俱进,采用类似古今对话这样的创新视角进行创意表达,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欣赏,达到今古共情;
③要调动年轻人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采用多样的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结合古风服装,并且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元素”以偏概全,原文是“其代表作《醉成都》……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融入说唱元素的是原文里提到的《醉成都》,并非所有作品都这样。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入画环节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从纵向上联系”错误,“从纵向上联系”的应该是古今对话,而“入画环节”应该为“从横向上联系”。
C.“真实地还原”错,原文是“今人却对千年之前的传奇展开美妙的无限想象”。
D.“最佳”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近年来,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没有说是最佳形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的古今对话是指借助想象,采用今人和今人扮演的古人进行对话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
A.是现代技术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B.是现代技术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D.是向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不是古今对话。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开头“《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提出观点。
中间“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还有一个是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这两个感动点一个从横向上把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都融进舞剧里,一个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这两个维度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从“入画”和“古今时空的对话”两个方面论述其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
最后“所以好的舞剧一开始的创意都是由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初始点生发出来的……”,总结好的舞剧来源于好的创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古典舞蹈的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的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只此青绿》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充满想象,不是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不是纠结于己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可知,要敢于想象,大胆开创新思路,不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
根据材料一“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材料二“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这种古今对话的沉浸式戏剧给大众普及《尚书》《楚辞》等流传千古的典籍故事,对话古代先贤,体会历史的厚重”可知,要与时俱进,采用类似古今对话这样的创新视角进行创意表达,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欣赏,达到今古共情。
根据材料二“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创作自己理解的国潮……其代表作《醉成都》,上演了中国传统乐器大合奏,再配上考究的服饰、卷轴的创意拍摄手法,构成了如同画卷般的画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语言,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俏皮地呈现出鲜活的成都市井风貌”“只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古典艺术也能焕发生机”可知,要调动年轻人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采用多样的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牛车队快走出夏季新草场的山口时,一辆“嘎斯”轻型卡车,卷着滚滚沙尘迎面开来。还未等牛车让道,“嘎斯”便骑着道沿开了过去。在会车时,陈阵看见车上有两个持枪的军人,几个场部职工,和一个穿着蒙古单袍的牧民。牧民向他招招手,陈阵一看竟是道尔基。看见打狼能手道尔基和这辆在牧场打狼出了名的小“嘎斯”,陈阵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刚走到草甸,从小组车队方向跑来一匹快马。陈阵认出是毕利格阿爸。老人气喘吁吁,铁青着脸问道:你刚才看见那辆汽车上有没有道尔基?
陈阵说看见了。老人对陈阵说:你跟我上旧营盘去一趟。
陈阵跟老人顺原路疾跑。老人说:道尔基准是带人去打狼了。他汉语好,当上了团部的打狼参谋,成天带着炮手们开着小卡车打狼。前几天还带师里的大官打了几条大狼,成了全师的打狼英雄了。有马信告诉我,说道尔基带人带车去旧营盘了,我一猜就知道他干啥去了。
陈阵问:他去干啥?
老人说:去各家各户的旧营盘下毒、下夹子。额仑草原的老狼、瘸狼、病狼可怜呐,自个儿打不着食、只能靠捡大狼群吃剩的骨头活命,也捡人和狗吃剩的东西,饥一顿,饱一顿。每次人畜一搬家,它们就跑到旧营盘捡东西吃。什么臭羊皮、臭骨头、大棒骨、羊头骨、剩饭剩奶渣,还刨出死狗、病羊、病牛犊吃。老牧民都知道这些事。牧民信喇嘛,心善,看那些老狼病狼可怜,没人会在那儿下毒下夹子。
老人叹了口气说:可自打一些外来户来了以后,时间长了,他们也看出了门道。道尔基一家,就喜欢搬家时给狼留下死羊,塞上毒药和下夹子,再回来杀狼剥狼皮。他家卖的狼皮为啥多?就是他家不信喇嘛,不敬狼,什么毒招都敢使,杀那些老狼瘸狼也真下得了手。你说,狼心哪有人心毒啊……
老人满目凄凉,胡须颤抖地说:这些日子,他们打死了多少狼啊。打得好狼东躲西藏,都不敢出来找东西吃了。我估摸大队一走,连好狼都得上旧营盘找东西吃。道尔基比狼还贼呐……再这么打下去,额仑草原的人就上不了腾格里,额仑草原也快完了。
两人翻过山梁。向旧营盘跑去。果然看见汽车车轮印。两人走进营盘,再不敢贸然前行,生怕钢夹打断马蹄腕。两人下了马,老人看了一会儿,指指炉灰坑说:道尔基下的夹子很在行,你看那片炉灰,好像是风吹的,其实是人撒的,炉灰底下就是夹子,旁边还故意放了两根瘦羊蹄。要是放两块羊肉,狼倒会疑心。瘦羊蹄本来就是垃圾堆里的东西,狼容易上当。我估摸他下夹子的时候,手上也是沾着炉灰干的,这样就盖住了人味。只有鼻子最灵的狼能闻出来。可是狼太老了,鼻子也老了,就闻不出来……
陈阵一时惊愕而气愤得说不出话来。
老人又指了指牛犊粪旁边的半只病羊说:你看那羊身上准保下了药。他们从北京弄来了高级毒药,这儿的狼闻不出来,吃了下去,一袋烟的功夫准死。
陈阵说:那我把羊都拖到废井里去。
老人说:你一个人拖得完吗?那么多老营盘呐。
两人骑上马又陆陆续续看了四五个营盘,发现道尔基并没有在每个营盘上做手脚。有的下毒,有的下夹子,有的双管齐下,还有的什么也不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而且总是隔一个营盘做一次手脚,两个做了局的营盘之间往往隔着一个小坡。如果一处营盘夹着狼或毒死狼,并不妨碍另一处的狼继续中计。
两人还发现,道尔基下毒多,下夹子少。而下夹子又利用灰坑,不用再费力挖新坑。因而,道尔基行动神速,整个大队的营盘用不了大半天就能完成布局。
再不能往前走了,否则就会被道尔基他们发现。
毕利格老人拨转马头往回走,自言自语地说:只能救这些狼了。两人走到一处设局的营盘,老人下马,小心翼翼地走到半条臭羊腿旁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羊皮口袋,打开口,往羊腿上掸出一些灰白色的晶体。陈阵立刻懂了老人的意图,这种毒药是牧场供销社出售的劣质的毒兽药,毒性小,气味大,只能毒杀最笨的狼和狐狸,而一般的狼都能闻出来。劣药盖住了好药,道尔基就白费劲了。
陈阵心想,老人还是比道尔基更厉害。想想又问:这种药被风刮散了怎么办?
老人说:不会。这毒药味儿就是散了,人闻不出来,狼能闻出来。
老人又找到几处下夹子的地方。老人让陈阵捡了几块羊棒骨,用力扔过去,砸翻了钢夹。这也是狡猾的老狼对付夹子的办法之一。
两人又走向另一处营盘。直到老人的劣等药用完之后,两人才骑马回返。
陈阵问:要是过几天他们来溜夹子,发现有人把夹子动过了怎么办?这可是破坏打狼运动的行为啊,那您可就要倒霉了。
老人说:我再倒霉,哪比得上额仑的狼倒霉。狼没了,老鼠野兔翻天翻地,草原完了,谁也逃不掉啊……我总算救下几条狼了,救一条算一条吧。额仑狼,快逃吧。逃到那边去吧……道尔基他们真要是上门来找我算账,更好,我正憋着一肚子火没处发呢……
登上山梁,半空中几只大雁凄惶哀鸣,东张西望地寻找着同类。形单影孤地绕着圈子。老人勒住马抬头看,长声叹道:连大雁南飞都排不成队了,都让他们吃掉了。老人回头久久望着他亲手开辟的新草场,两眼噙满了浑浊的泪水。
陈阵想起跟老人第一次进入这片新草场时的美景,才过了一个夏季,美丽的天鹅湖新草场,就变成了天鹅野雁和草原狼的坟场了。他说:阿爸,我真想大哭一场……
老人说:哭吧,哭出来吧,你阿爸也想哭。狼把蒙古老人带走了一茬又一茬,怎么偏偏就把你老阿爸这一茬丢下不管了呢……
老人仰望腾格里,老泪纵横,呜呜……呜……像一头苍老的头狼般地哭起来。
(节选自《狼图腾》,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未等牛车让道,“嘎斯”便骑着道沿开了过去,可见“嘎斯”上的人心高气傲,不屑于和赶着牛车的普通牧民们打交道。
B. 毕利格阿爸正话反说,说道尔基成天带着炮手们开着小卡车打狼,成了全师的打狼英雄,体现了他对道尔基所代表的打狼者的反感。
C. 毕利格老人拨转马头往回走,自言自语地说:只能救这些狼了。这体现了老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救狼有限的无奈心情。
D. 陈阵跟老人说“这可是破坏打狼运动的行为啊,那您可就要倒霉了”,侧面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目光短浅,以狼为害、不懂得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状况。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道尔基没有出场,但通过毕利格老人和陈阵的对话,仅运用侧面描写,就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他的性格形象。
B. 小说中的北京知青陈阵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他的眼见耳闻,文中人物陆续登场,充分展示自己的性格。
C.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体生动,烘托了人们肆意破坏草原生态平衡后的凄惨景象,表达了对草原破坏者的痛斥。
D. 毕利格老人用劣质毒药来盖住道尔基撒下的高级毒药的味,以便让老狼们能够闻出来,这里用欲扬先抑手法体现了老人的技高一着。
8. 文中的毕利格老人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 《狼图腾》被视为草原游牧民族文化、草原生存哲学的历史真实再现。从本文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样的草原游牧文化和生存哲学?
【6~9题答案】
【答案】6. A 7. B
8. 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猎人,非常了解草原狼和其他动物的习性;
②是一个善良的老牧民,对老狼病狼发自内心的同情;
③是一个智慧的老牧民,尊重草原生态规律,能和草原上的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④是一个痛心无奈的老人,看着草原传统游牧文化慢慢消失而无可奈何。
9. ①草原上人与狼看似互为敌人,其实彼此依赖,互相成就:草原狼吃掉病弱的牛马羊,为草原除去鼠兔之害,保障草场的正常生产,维持草场的生态平衡;牧民们痛恨草原上的狼群袭击牲畜,都锻炼成了打狼高手,但又怜悯狼们老弱病的处境,在搬家时常给它们也留下一线生机。
②草原上的传统牧民敬畏自然,有朴素的信仰。比如文中提到的“信仰喇嘛”,主张做人要善良;信仰腾格里(长生天/天神),比如文中提到的“再这么打下去,额仑草原的人就上不了腾格里”;蒙古人的天葬习俗,文中提到的“狼把蒙古老人带走了一茬又一茬”,即这种习俗的体现。
③朴素的生态发展理念,选文中夏季草场的迁徙即是这种体现。草原上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的迁徙,让草场得到轮流休养,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可见‘嘎斯’上的人心高气傲,不屑于和赶着牛车的普通牧民们打交道”错误。道尔基向陈阵招手打招呼了,并不是不屑一顾,“嘎斯”便骑着道沿开了过去主要体现他们打狼心切,车开得速度快。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仅运用侧面描写”错误,开篇道尔基就出场了,显示他和兵团人关系不一般,应该是主要运用侧面描写。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体生动”错误,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在倒数第四段,非常简练。
D.“欲扬先抑手法”错误,欲扬先抑在人物描写中,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里并没用先对毕利格老人从贬抑处落笔,而是和道尔基形成一种潜在的对比。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额仑草原的老狼、瘸狼、病狼可怜呐,自个儿打不着食、只能靠捡大狼群吃剩的骨头活命,也捡人和狗吃剩的东西,饥一顿,饱一顿。每次人畜一搬家,它们就跑到旧营盘捡东西吃。什么臭羊皮、臭骨头、大棒骨、羊头骨、剩饭剩奶渣,还刨出死狗、病羊、病牛犊吃”“老人看了一会儿,指指炉灰坑说:道尔基下的夹子很在行,你看那片炉灰,好像是风吹的,其实是人撒的,炉灰底下就是夹子,旁边还故意放了两根瘦羊蹄。要是放两块羊肉,狼倒会疑心。瘦羊蹄本来就是垃圾堆里的东西,狼容易上当。我估摸他下夹子的时候,手上也是沾着炉灰干的,这样就盖住了人味。只有鼻子最灵的狼能闻出来。可是狼太老了,鼻子也老了,就闻不出来……”可知,毕利格老人讲述老狼、病狼们的生活习性以及对道尔基下毒药和下夹子的熟悉情况,可以看出老人是个经验老道的猎人。
结合“陈阵问:要是过几天他们来溜夹子,发现有人把夹子动过了怎么办?这可是破坏打狼运动的行为啊,那您可就要倒霉了”“道尔基他们真要是上门来找我算账,更好,我正憋着一肚子火没处发呢……”可知,老人顶着打狼运动对老狼病狼们的尽力救助,可以看出他的善良。
结合“老人说:我再倒霉,哪比得上额仑的狼倒霉。狼没了,老鼠野兔翻天翻地,草原完了,谁也逃不掉啊……我总算救下几条狼了,救一条算一条吧。额仑狼,快逃吧”可知,他对陈阵说的“狼没了,老鼠野兔翻天翻地,草原完了,谁也逃不掉啊”,可以看出他对草原生态规律的了解与尊重。
从选文结尾“老人说:哭吧,哭出来吧,你阿爸也想哭。狼把蒙古老人带走了一茬又一茬,怎么偏偏就把你老阿爸这一茬丢下不管了呢……老人仰望腾格里,老泪纵横,呜呜……呜……像一头苍老的头狼般地哭起来”可知,老人的流泪可以看出他对草原现状的痛心与无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狼图腾》主要内容是表现人与狼的关系,从选文中的细节和毕利格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草原游牧文化和草原生存哲学。
结合“狼没了,老鼠野兔翻天翻地,草原完了,谁也逃不掉啊……”可知,草原狼吃掉病弱的牛马羊,为草原除去鼠兔之害,保障草场的正常生产,维持草场的生态平衡;结合“老牧民都知道这些事。牧民信喇嘛,心善,看那些老狼病狼可怜,没人会在那儿下毒下夹子”可知,牧民们痛恨草原上的狼群袭击牲畜,都锻炼成了打狼高手,但又怜悯狼们老弱病的处境,在搬家时常给它们也留下一线生机。毕利格老人对于草原上狼与野兔草场关系的看法就可以看出传统牧民对于草原上人与狼关系的朴素的辩证认识,草原上人与狼看似互为敌人,其实彼此依赖,互相成就。
草原上的传统牧民敬畏自然,有朴素的信仰。结合“牧民信喇嘛,心善,看那些老狼病狼可怜,没人会在那儿下毒下夹子”可知,牧民信喇嘛,心善,主张做人要善良;结合“再这么打下去,额仑草原的人就上不了腾格里”“狼把蒙古老人带走了一茬又一茬”可知,他们信仰天葬的习俗。
朴素的生态发展理念,结合“牛车队快走出夏季新草场的山口时,一辆‘嘎斯’轻型卡车,卷着滚滚沙尘迎面开来”和“陈阵想起跟老人第一次进入这片新草场时的美景,才过了一个夏季,美丽的天鹅湖新草场,就变成了天鹅野雁和草原狼的坟场了”可知,开头结尾都提到的夏季新草场,可以理解到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的轮换,契合目前提到的生态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季宣①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②宗其仪表。某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柷将之,曰:“以为汝子。”觉而生季宣,因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③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言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龙巾拭面,岂足道哉!”
(选自《青莲阁记》汤显祖 有删改)
注释:①李季宣,名柷,仪征人。②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项道德标准。③华不注:山名,济南市郊。《左传·鞌之战》记载:“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
B. 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
C. 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
D. 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或举人入京应试,还可以指官署名,用以接待臣民上书或征召臣民。“公车数上”指季宣多次入京应试。
B. 鸣琴,出自《马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文中即以此称誉地方官政清事简,治理有方。
C. 筮仕,筮指用蓍草占卜,古人将做官时必先占卜问吉凶,故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
D. 神武门,古宫门。相传南朝梁陶弘景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文中即取辞官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宣的名字来历很神奇,其父乐翁先生梦见有神仙手持柷来演奏仙乐,并且说:“将要成为你的儿子。”后来季宣出生,就用“柷”来为他命名。
B. 季宣天资奇异,到了上学的时候,《离骚》和《大雅》《小雅》等千篇文章,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十八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
C. 季宣夷平堂屋,开发贫瘠的土地,在其上建造楼阁。在楼阁之上远眺,可以赋诗吟咏,清净之时则可以在这里读书。
D. 季宣时常在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常和他游览的人都称他为“青莲转世”,把他的书斋称为“青莲阁”。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
(2)遂乃风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
14. 从全文来看,季宣为什么“低眉而在此”?
【10~14题答案】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
(2)于是他的这种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他的文章只招来了攻击(伤害)的檄文。
14. 从全文看,“季宣低眉而在此”的原因是:①季宣性格侠气豪迈,招致奸人攻击;②季宣淡泊名利,喜好田园生活和方外之事;③季宣时运不济,今天下非有情之世,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而且芜城真州,本来就是天下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游学之人,其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如果在江上见不到季宣,就会神色沮丧神情懊恼。因此季宣就每天都和这些游学之人来往,一起诗酒相娱,尽兴吟咏,每每达到极致。
“芜城真州”为地名,作主语,“故”表明“以前就如此”“从前的”,修饰“天下之轴”,所以应为“故天下之轴也”,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
“四方游人”作主语,“车盖”“帆影”并列,不应断开,形容“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的热闹现象,故应为“车盖帆影不绝”,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公车数上’指季宣多次入京应试”说法错误,本文中“公车”是官署名,“公车数上”指官府多次征召季宣。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十八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说法错误,原文为“弱冠,能为文章”,弱冠指二十岁。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师”,学习;“讲授”,讲解传授的知识;“宗”,尊奉;“仪表”,(言行)标准。
(2)“乃”,他,他的;“贾”,招致;“残”,伤害。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低眉”指抑郁不得志。
由第二段“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可知季宣性格侠气豪迈,招致奸人攻击;
由第二段“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可知季宣淡泊名利,喜好田园生活和方外之事;
最后一段“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可知季宣时运不济,今天下非有情之世,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
由第二段“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可知孝顺父亲,愿意回家侍奉父亲。
参考译文:
季宣的父亲乐翁先生,是一个得道之人。身处喧哗之中,其神情清肃,歇息的时候也是肃穆的样子。(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一天,乐翁先生梦里好像是有神仙手持柷来演奏仙乐,并且说:“将要成为你的儿子。”梦醒后等生下了季宣,就用“柷”来为他命名。季宣天生有奇异的资质,到了上学的时候,《离骚》和《诗经》的《大雅》《小雅》等千篇文章,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二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其文章有云霞之资,风雨之态,神气轩逸,于是拜圣贤之人读书,在河岳一带很有名气。官府多次征召,他的父亲怜惜他,说:“听说古人喜好做简政清刑,无为而治的地方官,你难道没有这个意向吗?”
季宣于是奉命出仕,朝廷任命他为山东济阳的长吏。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也可以说是用侍奉国君的态度来侍奉父亲。三年,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声誉,简政清刑,百姓安乐。然而他的雄心还没有被遮蔽,侠气还很高涨,处世如同海鸟一般穿梭其间,世俗之人都惊叹他的风采。于是他的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他的文字只招来了攻击自己的檄文。于是他愤然走出神武门辞官,登上泰山的吴观峰长啸说:“如果当初我只喝扬子江中泠泉的泉水(即不做官),又怎么会有被人追逐,如同绕着华不注山逃跑的样子啊。况且父亲还健在,我最终要辞官,好好去尽为人子的责任。”于是回到家里侍奉父亲。人们议论纷纷,他平静得就如同听到江水之声一样,听任自己田间饮酒、说的都是世外田园之事,毫不拘束。
观察他的住处,有最美的景致。江南的山,满山翠绿,烟雨迷蒙,光明灿烂,让人欣喜如同世外桃源。季宣于是夷平堂屋,开发贫瘠的土地,在其上建造楼阁。在楼阁之上远眺,可以赋诗吟咏,平时清净时可以在这里读书。不是那些仙释通隐美妙之音的书,都不拿来阅读。然而季宣为人伟岸俊朗,横绝当世,喜好宾客。而且芜城真州,本来就是天下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游学之人,其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如果在江上见不到季宣,就会神色沮丧神情懊恼。因此季宣就每天都和这些游学之人来往,一起诗酒相娱,尽兴吟咏,每每达到极致。在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一起称他的楼阁为“青莲”。
季宣感叹说:“不敢这样啊。我有一个朋友,在长江西边,称为清远道人,我曾经向他请教。”道人听到之后嬉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古人和今人不能相提并论,也是他们的时运不同罢了。世事有有情的天下,有法治的天下。唐人受陈和隋的风流遗风,皇帝和臣子们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如果让李白生于今世,以他的放荡的性格,一定会零落潦倒,连一个中等县都不能够治理,他实在是遇到了一个有情的天下啊。如今天下人大都熄灭了才情而尊崇法令,因此季宣屈居于此。如果让季宣生于李白的朝代,他的才情会一世显现,倒骑毛驴,龙巾擦脸之事,又哪里值得说起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从秋月写起,既是起兴,也是比喻寄托。秋月常被客居异乡的人们当成倾吐乡思的旅伴,如今也颜色冰冷,寒气森森。
B. “冷露”二句形象突出,虚实结合,既写出了住房破陋,寒夜难眠的现实窘境,又写出了诗人一生壮志、人格梦想被消损的种种往事。
C. “滴”字写露喻泪,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梳”字写风喻忆,写出了秋风吹过,诗人从头到脚彻骨寒,辗转难眠的情状。
D. “峥嵘”指不平凡貌,这两句写出了梧桐虽然树叶凋零,在秋风的吹拂下瑟瑟作响,但依然倔强不屈,哀鸣不止的奋发精神。
16. 苏轼评价孟郊的诗“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苏轼评价的理解。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诗歌抒写了诗人穷愁境遇,真实动人,发自肺腑。①前四句借环境烘托诗人客居异乡的真实处境:孤独、困窘,梦想与壮志也在不断受打击中破灭。②紧接着四句从诗人身心状态着笔:疾病缠身,愁思不断,只能安慰自己不要无端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形象体现了诗人想摆脱困境而不能的无奈与苦闷;③最后两句用枯桐自喻,寄托了自己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令人叹惋,让人心有戚戚焉。真是“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不平凡貌”“依然倔强不屈,哀鸣不止的奋发精神”错误,“峥嵘”这里指枯槁貌,加上“哀弹”,写出了梧桐在秋风中瑟瑟作响,如同诗人一生,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写出了诗人的的失意和悲哀,没有“奋发精神”。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诗从肺腑出,出则伤肺腑”是评价孟郊诗抒写诗人真实的境遇,表达真情实感,因而感人肺腑。因此答题时应从文本出发,概括诗歌从哪几个角度抒写自己的真实处境的。
诗歌前四句借景写自己的现实处境。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凄凉。“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的无限感慨。“冷露”二句,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
中间四句写诗人的病和愁以及无奈的自我安慰,是为身心状况。“席上”二句写病和愁。“印病文”喻病卧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疑虑”二句,说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纯是自我解慰,是一种无聊而无奈的摆脱。
最后两句则以枯桐自喻,抒发自己的悲苦。作者摄取了一个较有诗意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况的形象:取喻于枯桐。桐木是制琴的美材,显然寄托着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受小人妒忌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山岭之高,与他的《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3)生死问题是一个困扰古今无数人的大问题,在本册古诗文中,不少古人借诗文表达了对生死的看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题答案】
【答案】 ①.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②. 谣诼谓余以善淫 ③. 扪参历井仰胁息 ④.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⑤. 宁溘死以流亡兮 ⑥. 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或者是:“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或者表明对寿命长短的顺其自然的认识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蛾”“诼”“胁”“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现实中的战争远比电影《长津湖》更为惨烈,那是一页令人_________的历史篇章。志愿军战士们扛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恶劣的天气、装备的悬殊、匮乏的物资以致于巨大的牺牲,没有什么能够打消他们“必赢”的信心。
多少英雄烈士血洒沙场,多少忠诚魂魄长眠他乡,可无论饥寒、伤残,还是阵亡,他们依然_________,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硬生生地用血肉之躯、铮铮铁骨铸起了一道钢铁长城,诠释了什么叫军人荣耀,什么叫英雄气概。他们弱如小草,他们坚如磐石;他们平凡如大地上的一粒尘土,他们伟岸如峭壁边的一颗苍松。
有人说:“《长津湖》电影结束后,没有等到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_________,高楼林立,热闹非凡,这大概是最好的彩蛋。”是的,这繁华盛世,是无数革命先辈所憧憬的未来。时光不语,英烈永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吾辈自强,当沿着先辈们开辟出来的道路砥砺前行,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___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忍卒读 义不容辞 万家灯火 源远流长
B. 不堪卒读 义无反顾 灯火阑珊 源远流长
C. 不忍卒读 义无反顾 万家灯火 生生不息
D. 不堪卒读 义不容辞 灯火阑珊 生生不息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恶劣的天气、悬殊的装备、匮乏的物资以至于巨大的牺牲,没有什么能够打消他们“必赢”的信心。
B. 恶劣的天气、装备的悬殊、匮乏的物资以致于巨大的牺牲,没有什么能够打击他们“必赢”的信心。
C. 恶劣的天气、装备的悬殊、匮乏的物资以致于巨大的牺牲,没有什么能够打消他们“必赢”的信心。
D. 恶劣的天气、悬殊的装备、匮乏的物资以至于巨大的牺牲,没有什么能够打击他们“必赢”的信心。
20.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8~20题答案】
【答案】18. C 19. D
20. ①使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志愿军战士们虽是平凡柔弱的血肉之躯却坚强伟岸的品质;
②使用排比,构成整句,增强文章的情感,表明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歌颂与敬仰之情;
③句式在结构整齐中又长短有变化,既音律和谐又有灵动美。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多用于写得好的文章;不堪卒读:不想继续把文章读完,多用于文章写得不好或者写得很凄惨悲苦。此处虽有“悲”,但更有“壮”,形容历史篇章悲惨动人,应选择“不忍卒读”。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强调行为上不退缩,后者强调道义上不推辞,此处形容英雄烈士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仍然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应选“义无反顾”。
灯火阑珊: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繁荣景象。此处形容夜晚城市街道上一片繁荣景象,应选“万家灯火”。
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此处形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永不断绝,应选“生生不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的语病有三处:
“装备的悬殊”语序不当,应该为“悬殊的装备”;
“以致于”不合逻辑,多指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应改为“以至于”,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深到浅,从低到高,文段语义有递进的意味,应该选“以至于”;
“打消……信心”不搭配,应改为“打击……信心”。
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对此句赏析可以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进行,必须要指明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并结合内容写出其作用。
从修辞角度分析,“他们弱如小草,他们坚如磐石”“他们平凡如大地上的一粒尘土,他们伟岸如峭壁边的一颗苍松”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写出了志愿者平凡且伟大的特点;而且“弱”与“坚”,“平凡”和“伟岸”两两形成对比,表明了志愿军战士们虽是平凡柔弱的血肉之躯却坚强伟岸的品质。
四句比喻结构一致,构成排比句,构成整句,使语句情感充沛,通过写志愿军平凡柔弱的血肉之躯却坚强伟岸的品质来表明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歌颂与敬仰之情。
从句式角度分析,虽然四句构成句式一致的排比句,但前两句两短句相对,后两句两长句相对,句式在结构整齐中又长短有变化,既音律和谐又有灵动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你能想象吗?平时看上去似乎很安静的植物,除了能聊天外,( )。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 ① ;反之,则和。 ② ,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
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 ③ ,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能辨识相邻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
B. 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
C. 还能受相邻植物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D. 还能根据相邻植物的生长情况来改变自己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22题答案】
【答案】21. B 22. ①拿起武器战斗(发动战争)②对水稻的研究更能证实(水稻也有这种能力/水稻也是如此)③亲疏观念(或者亲疏意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此句总领下文。下文有“反之,则和”一句,此句前的标点是“;”,由此可推测前面是写“和”的反面“战”;且后文水稻之例也是从和与战两个角度来说明的,只有B项最合题意。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与后面“则和”对应,应突出关键词“战”,“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是为了“战”,可表述为“拿起武器战斗”;
②处从后面内容看,是另举水稻的例子加以证明,水稻和小麦一样“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故应突出对水稻的研究或者水稻这种能力的认可,可填:对水稻的研究更能证实(水稻也有这种能力/水稻也是如此);
③处,根据“有亲缘关系的水稻”“非亲非故的水稻”“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可知,植物有“亲疏观念”或“亲疏意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场面宏大,色彩斑斓,气势磅礴,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介绍自己,展示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和光辉的历史传统,表现“我”的面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美学基调是简约、安全、精彩,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总导演张艺谋说:“我觉得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懂得中国是什么样子了。我们其实更要敞开我们博大的胸怀,告诉大家我们一起其实表现的是‘我们’”。2022年立春之夜的鸟巢,再次证明了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底气:“当我们不再急于表达自己,而是做好自己的时候,才有一种由真正的自信带来的淡定和从容。”
从“表现自己”到“做好自己”,一起向未来,是中国审时度势,根据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做出的调整,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成长。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对于“表现自己”与“做好自己”,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题答案】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材料主要对2008年奥运会及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进行比较。2008年的中国,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所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极力展示自己已有的成就;今天的中国,在默默砥砺前行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可见:“表现自己”常常是在不被人了解,渴望得到认可时,多方面去展示自己的优点;而“做好自己”则是一种底气和自信的体现,是不在乎外界的评价,默默做好自己的事,实现自己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说,“表现自己”是一种年轻活力和积极上进的体现,年轻人初出茅庐或者进入新领域时,想得到认可,就多有表现自己的冲动和行为;“做好自己”则是一种成熟和稳重,人到中年或人到成熟后,更多是做好自己,这是一种底气和自信,其实每个人做好自己,社会也就发展好了。
再换一个角度,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早早表现自己,早日得到认可,可能会让人生更恣意畅快;元代高明《琵琶记》中说:“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技工作者、运动员、航天员、写作者、演员……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在没有为人所知时,常常时是默默做自己,然后做出成绩,为天下周知,正如冰心诗云:“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可见,“做好自己”,其实是默默积蓄,默默等待花开。
因此,“表现自己”和“做好自己”可以代表不同的成长或者发展阶段,各有偏重,各有优点。立意时,思维可以发散,将两者独立论证,探讨其各自优势;也可以聚焦思维,将两者辩证统一,更见出思维的严密性。
立意:
1.既要“表现自己”又要“做自己”。
2.“做好自己”与“表现自己”是互相促进的。
3.青春需奋斗,少年多表现。
4.默默努力,做好自己,终会成功;
5.从容淡定做好自己,行稳方致远。
2024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ocx、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高二语文双向细目表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