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教案
展开(一)知识与目标
1.回顾压力的概念、特点,进一步强化力的概念。
2.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通过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几个因素的分析,引入压强。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让学生知道压力与重力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识和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实验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抽象思维不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三、重点难点
重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概念。
难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一)、压力概念
1、借助情境建构压力概念
先让学生感受压力。将一块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斜面上,压在黑板上,学生很好理解,水平桌面、斜面以及黑板都受到了物块对它们的力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把这三种情况下的受力示意图画出来,如图1:
A B C
图1 不同情境中的压力示意图
让学生思考这些力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三种情况下的三个力,不难发现他们都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教师以此得出压力的概念,即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厘清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对于压力和重力这两种形式的力,由于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不少共同点,学生又刚接触力,所以很容易将他们混淆,甚至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会认为它们是等同的,基于这样的学情,就有必要让学生认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为了使学生认清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所以设计了下面的方法,在图1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画出重为3牛的物块的重力的示意图,如图1:
A B C
图2 不同情境中压力和重力的关系示意图
通过对比两者的受力示意图,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力,有很多区别,再让学生思考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教师参与整理归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本质、施力者五个方面来讨论:
(1).从力的大小上比较,重力的大小用G=mg计算,而压力的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程度,这种挤压,有些情况与重力有关,有些情况与重力无关。与重力有关时,有些情况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如图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支持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有些情况压力大小不等于重力(如图B斜面上放置的物体和图C放置的物体,支持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等于重力大小)。
(2).从力的方向上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3).从力的作用点上看,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而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4).从力的本质上看,压力的本质是弹力,而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从施力物体来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或者说是与受力物体接触的其他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对于下面压强的概念教学很有帮助。再通过实验:用磁铁块吸住钢条,将钢条从水平位置慢慢旋转至竖直位置,观察现象,让学生回答整个过程中钢条受到的压力一样吗?学生能判断不一样,教师趁机提问:判断的依据是?学生回答钢条的形变程度不一样。通过此实验,简单形象的让学生明白压力大小不会都等于重力大小。更加使学生明白只有当物体独立静止在水平面上时,此时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才相等。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压力大小和重力大小的关系
(二)、在实验中理解压强概念的本质
1、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让学生再次感受压力,活动一:用一只手的手掌和另一只手的指尖夹住一只气球,观察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加大压力又有什么变化?活动二:用两只手的食指抵住一支铅笔的笔尖和笔尾,观察指尖发生了什么变化,手指各有什么感觉。如图4所示
图4 感受压力实验
通过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笔尖和笔头对两手指的压力是一样的,但是最后我们看到它们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那到底是什么不一样才导致出现这样不同的作用效果呢?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他们接触的面积不一样,接触面积大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教师趁机给出受力面积的概念,同学们所说的接触面积也叫受力面积。由于受力面积不一样,相同的压力作用在手指上,由于与笔尖接触的手指受力面积比较小,作用力就比较集中,而与笔尾相接触的手指,受力面积比较大,作用力就被分散开了,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作用效果。以上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但是又会发现同样大小的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设计,汇报找不足,学生间相互质疑完善实验方案,教师稍作点评。最终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设计出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如表1:
表1 实验现象记录表
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表格,得出初步结论,学生汇报并记录下来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教师引导并归纳总结: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
(二)根据实验建构压强概念
上述实验现象如图5所示:
A B C
图5 压强探究实验
比较图5-A和图5-B,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图5-B和图5-C可知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再反问学生如何比较图5-A和图5-C中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谁明显?从实验中可知图5-A和图5-C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都不一样,从控制变量法只能允许一个变量不同的角度来说,根本无法比较两者的压力作用效果。从而引起学生产生疑问,并思考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类比速度,比较运动快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或者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花的时间长短,那么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会回忆出前面所学的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大小。由此类比,引导学生得出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单位面积上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即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从而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个物理量我们称之为压强此压强就是单位面积上物体所受到的压力,用它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程度。即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式p=F/S。
五、板书设计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成因:物体间相互挤压
3、作用点:受力物体的表面
4、方向:和受力物体表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5、作用效果:物体发生形变(凹陷)
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大小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受力面积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
三、压强
1、概念:单位面积上物体所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探究问题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
与 _______有关
控制___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
与_____有关
控制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
初中浙教版第7节 压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7节 压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压强,压强公式的应用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特点,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器材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