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9章 浮力 选择题专练 2021-202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9章 浮力   选择题专练 2021-202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第1页
    第9章 浮力   选择题专练 2021-202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第2页
    第9章 浮力   选择题专练 2021-202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9章 浮力 选择题专练 2021-202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9章 浮力 选择题专练 2021-202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共10页。
    第9章    浮力   选择题专练1.思思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测量大樱桃的密度,烧杯的重力为G0、底面积为S。如图甲,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数枚大樱桃的重力为G。如图乙,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如图丙,将大樱桃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取水的密度为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B.这些樱桃的体积为C.丙图中, 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D.樱桃的密度为为2.课外实践活动中,小雨用橡皮泥造“船”并放入水中,往所造小船中装入豆粒来观察它的承载量,如图所示。在逐渐装入豆粒的过程中(船未沉底)          A.小船受的浮力不变B.小船排开水的质量变大C.小船浸在水中的体积变小D.小船受的浮力大于它和豆粒的总重力3.学习浮力时,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以下体验活动:将一个密闭的圆柱形空筒放在装有水的深桶中,如图所示用手试着慢慢把它竖直压入水中,体会手的感受;空筒全部没入水中后,继续试着把它压向桶底,体会手的感受。根据活动中的感受,大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手的感受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B.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物体形状有什么关系C.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D.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4.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甲、乙、丙容器中装有三种不同液体,将同一实心小球放入容器中,静止时三容器中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浮力 F浮甲=F浮乙<F浮丙 B.三种液体密度的关系 ρ<ρ=ρ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p<p D.桌面所受的压力 F压甲<F压乙< F压丙5.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盛有同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小球静止时液面刚好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两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B.小球B的密度可能大于小球A的密度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D.甲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乙杯底所受液体压强6.如图甲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着浸没在水中的小物块A,现将小物块缓缓拉出水面到底部刚刚脱离水面为止。乙图坐标体现了某些科学量随H(小物块底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的变化情况。有下列选项①弹簧秤示数②小物块受到的浮力③台秤的示数④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⑤小物块底面受到的压强,符合图乙图像变化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只有⑤7.将同一个新鲜的鸡蛋分别浸入密度不同的甲、乙两杯盐水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大 B.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C.鸡蛋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D.鸡蛋的密度等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8.如图,我国一艘第三代093B型攻击核潜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停在水面下200m处,后根据演习指令,下潜至300m处悬停,在此过程中(   A.只需向水舱内充水B.只需水舱向外排水C.需先水舱向外排水,后向水舱内充水D.需先向水舱内充水,后水舱向外排水9.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的深潜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如图所示,假设海水的密度不变,在“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过程中,下列分析合理的(  )A.潜水器所受海水对它的压强大小不变B.潜水器始终只受到海水对它向下的压强C.潜水器所受到的浮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D.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它排开海水的重力10.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的水面相平。现将a、b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静止时a沉在甲容器底部,b悬浮在乙容器的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的密度ρaρbB.a、b两物体的质量mambC.a、b两物体所受的浮力FaFbD.放入a、b两物体后,甲、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p11.装有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空塑料瓶的瓶口扎上橡皮膜,用夹子夹住塑料瓶的中央,将其瓶口朝上压入水中,竖直静止在水面下的某位置,如图所示。若再将塑料瓶瓶口朝下,压入到水中相同位置静止。则(  )A.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变小 B.夹子对塑料瓶向下的力变大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小12.如图,把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为2.5N,再将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示数变为1.5N。利用以上信息能求解的物理量是(  )A.石块的体积 B.排开盐水的重C.石块的密度 D.盐水的密度13.如图,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刚好完全漫没入水中,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6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3: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ρ=1.0×103kg/m3A.B受到的重力为10NB.细线对A的拉力为1NC.A的密度为0.75×103kg/m3D.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14.刘星取一只空牙膏皮,一次将它挤瘪,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桌面上同一杯水中,结果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牙膏皮在甲中受到的浮力大B.牙膏皮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大C.牙膏皮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牙膏皮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无法比较15.在木棒的一端缠绕几圈细铜丝,制成一支简易液体密度计,将其先后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相同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且放入密度计后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是,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是,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分别是,则(  )A. B. C. D.16.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他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17.测量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成功制作测量工具需要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小慧想通过自制密度计,体验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劳动过程。她在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缠绕一些细钢丝制成简易密度计(未标刻度)。该密度计放在水和酒精中时均竖直漂浮,露出液面的长度用L表示(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水的密度为1.0g/cm3为了给简易密度计标刻度,小慧将该密度计放入酒销中,密度计静止时L为6cm,她在密度计上距顶端6m处标记刻度线,该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为0.8g/cm3;小慧将该密度计放入水中,密度计静止时L为8cm,她在密度计上距顶端8cm处标记刻度线。该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为1.0g/cm3利用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密度计上对应密度值为1.25g/cm3的刻度线到密度计顶端的距离为(  )A.9.2cm B.9.6cm C.10cm D.10.4cm1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能用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A. B.C. D.19.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质量不计)底面积为,将一体积为的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有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用一根质量和体积不计的细线把容器底和木块底部中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已知:水的密度为)(  )A.木块的密度为B.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为C.浸没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D.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20.如图是“寻梦”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沉(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B.“潜水艇”排开水的重方保持不变C.“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21.如图,量筒中盛有40mL水,将量筒上表示体积的刻度值换成质量的刻度值,便可以制作成一个“质量秤”。某些小物块放入量筒中后,就可以直接读出该物块的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秤的零刻度线在量筒的零刻度线处B.该秤的分度值为1gC.该秤能称量的小物块质量最大为60gD.该秤可称量质量小于40g的实心小铁块质量22.用硬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不计进排气管体积,要让原本悬浮在a位置的潜水艇下潜至b位置悬浮,采取的措施是使瓶内气体(  )A.增加 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23.如图所示是某载人潜水器,它可以在4500米的水下连续工作。若海水密度约为,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的总质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器在海面上漂浮时浮力大于重力B.潜水器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浮力大小实现的C.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8×105ND.潜水器在海面下4500米处作业时,受到的海水压强为24.如图所示,物理小组利用体积为170 的潜水艇模型(忽略进气排气管的体积)探究潜水艇在水中如何实现上浮或下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模型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7NB.模型浸没后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C.若要让悬浮的模型上浮应使模型中进水D.潜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过改变自重实现的25.如图所示,将一个空心铁球浸没入水中,放手后铁球恰好悬浮,若沿虚线方向将铁球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A.大块的将下沉,小块的将上浮 B.大块的将上浮,小块的将下沉C.两块都将上浮 D.两块都将下沉2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将质地均匀,且不吸水的a、b两实心体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a、b静止时,a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b悬浮于水中,此时两烧杯液面刚好相平。若将b置于a上一起放入丙烧杯中,静止时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整个过程中水均未溢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密度是0.4×103kg/m3 B.a、b的重力之比为5:3C.a、b的体积之比为5:2 D. b的密度是0.8×103kg/m327.一个气球下挂一个铁块置于水中某一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用手轻轻向下推一下气球,那么手离开气球后,气球和铁块的运动情况是(  )A.加速向下运动 B.匀速向下运动 C.减速向下运动 D.仍然处于静止状态28.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C.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29.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静止在水槽内如图所示位置。正方体A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正方体A的下表面和正方体B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设两正方体密度分别为,所受浮力分别为,所受重力分别为,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下列说法中(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30.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的小球而材质不同的小球,把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它们在水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参考答案:CBCCC  BBDDD  DBBBD  BBACB  CDCCB  CABAC

    相关试卷

    专题22 浮力难题计算选择题 -2024年物理中考题型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2 浮力难题计算选择题 -2024年物理中考题型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2浮力难题计算选择题教师版-2024年物理中考题型60专题全国通用docx、专题22浮力难题计算选择题学生版-2024年物理中考题型60专题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 第九章 浮力 作图题专练: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 第九章 浮力 作图题专练,文件包含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第九章浮力作图题专练有答案解析版docx、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第九章浮力作图题专练有答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 第九章 浮力 实验题专练: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 第九章 浮力 实验题专练,文件包含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第九章浮力实验题专练有答案原卷版docx、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期中复习第九章浮力实验题专练有答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