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展开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在了解分数的产生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分数的意义。
2. 利用大量例子经历“分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3. 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分子、分母和单位“1”的数量以及每份的数量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出示图,问:剩下的不足1个计量单位,怎么记?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 出示不同物体的1/4图
问:为什么这3幅图都可以用1/4表示?(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表示。)
小结: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分母都是4。因为都是表示其中的1份,所以分子都是1。(板书: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问:这说明了分母、分子分别表示什么?(板书:分母……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有这样的几份)
小结:以前我们说“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今天将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自主表示1/4。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个长方形的1/4。
(2)师展示自己的图,问:也能用1/4表示吗?(强调平均分的份数及有这样的几份)
2. 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1)教师在刚才的长方形的每一份画上一个苹果,再换成两个个苹果、三个苹果。向学生说明,每幅图中的红色苹果都是这些苹果的1/4。
请学生猜一猜“为什么红色苹果都是这些苹果的1/4”。(强调平均分的份数及有这样的几份)
(2)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像刚刚那样,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板书:一些物体)
(3)课件出示香蕉图。
师:例如,我们可以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4)课件出示面包图。
①师:又例如这幅图,大家认为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生:可以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
②如果我想表示这盘面包的1/4,应该怎样做?(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8个面包的1/4。)
(5)小结:结合三年级知识以及今天的例子,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能用分数表示。(板书: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能用分数表示。)
3. 学习分数的意义。
(1)刚刚我们把4根香蕉、8个面包都看作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2)除了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过去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统称单位“1”。(板书:单位“1”)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能用分数表示。(板书:“分数的意义”)
4. 理解分数的意义
(1)今天我们以三年级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一些图以及1/4这个分数,学习了单位“1”及分数意义。同学们能否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完全不同的图或物体,却都能用1/4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母 有这样的几份→分子)
(2)完成47页第2题。
①这3幅图分别把谁看做单位“1”?
②这3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呢?(都是表示其中的1份,所以分子都是1。平均分得份数都不同,所以分母也不同。)
③图3的“3个图标是这排图标的 ”
(3)46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纸“先分一分、涂一涂,再填空。”
这里的4题是把谁看作单位“1”?
为什么都是把12颗糖看作单位“1”,但写出来的分数却截然不同呢?
说说每个分数是怎样想的?
三、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分子 有这样的几份 一个物体
分母 平均分成几数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一些物体
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都能用分数表示。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 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 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小结本课内容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