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定值+尺规作图+旋转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定值+尺规作图+旋转学案01
    定值+尺规作图+旋转学案02
    定值+尺规作图+旋转学案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定值+尺规作图+旋转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定值+尺规作图+旋转学案,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图形,计算得出定值,共圆或相似得出定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主题:定值专题
    一、常见图形
    例1. 等腰△ABC中,AB=AC=5,点P为BC上一动点,过P作PE∥直线AC交AB于E,过P作PF∥直线AB交AC于F,则PE+PF是一个定值吗?若点P在BC的延长线上又如何?
    变式1:等腰三角形ABC中, AB=AC=5,底边BC=6,P为BC上一动点,过P作PE⊥直线AB于E,PF⊥直线AC于F,则PE+PF还是定值吗?若是,那么是多少?若点P在BC的延长线上又如何?
    变式2. 已知矩形ABCD,AB=4,BC=3,对角线AC、BD交于O,过AB上任意的一点E作EM⊥AO,EN⊥BO,垂足分别是M和N,求EM+EN的值.
    变式3.已知P为边长为a的等边△ABC内任意一动点, P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则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否为定值?若点P为△ABC形外一点又如何?
    例2.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OMNP的边长均为10,点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正方形OMNP绕O点旋转,证明:无论正方形OMNP旋转到何种位置,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是一个定值,并求这个定值.
    例3.把两个边长都等于4的等边三角形拼成菱形ABCD(如下图).有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
    (1)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AE,A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2)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AECF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有变化,请求出周长的最小值;
    (3)若将(1)中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P在AC上移动且与点A、C都不重合,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3),那么PE、PF之间又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1. 如图1,将菱形纸片AB(E)CD(F)沿对角线BD(EF)剪开,得到△ABD和△ECF,固定△ABD,并把△ABD与△ECF叠放在一起.
    (1)操作:如图2,将△ECF的顶点F固定在△ABD的BD边上的中点处,△ECF绕点F在BD边上方左右旋转,设旋转时FC交BA于点H(H点不与B点重合),FE交DA于点G(G点不与D点重合).
    求证:BH•GD=BF2
    (2)操作:如图3,△ECF的顶点F在△ABD的BD边上滑动(F点不与B、D点重合),且CF始终经过点A,过点A作AG∥CE,交FE于点G,连接DG.
    探究:FD+DG= .请予证明.
    变式2. △ABC和△DBE是绕点B旋转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其中∠ABC与∠DBE、∠A与∠D为对应角.
    (1)如图1,若△ABC和△DBE分别是以∠ABC与∠DBE为顶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两三角形旋转到使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与线段EC的关系;
    (2)若△ABC和△DBE为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且两个三角形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试确定线段AD与线段E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BC和△DBE为如图3的两个三角形,且∠ACB=α,∠BDE=β,在绕点B旋转的过程中,直线AD与EC夹角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改变,直接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夹角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例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的两顶点A、C分别在y轴、x轴的正半轴上,点O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θ,当A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x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AB边交直线y=x于点M,BC边交x轴于点N.
    (1)当A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x上时,求A、B两点坐标(直接写出结果);
    (2)设△MBN的周长为p,在旋转正方形OABC的过程中,p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
    例4.如图,已知动点P在函数y= eq \f(1,2x)(x>0)的图象上运动,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线段PM、PN分别与直线AB:y=-x+1交于点E,F,则AF•BE的值为 .
    变式1. 点P是反比例函数y= eq \f(1,2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上一点,其横坐标x0满足0<x0<1.过点P作两个坐标轴的垂线PM、PN,PM、PN分别交一次函数y=1-x的图像于点E、F.试求∠EOF(O为原点).
    变式2. (江岸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直线y=mx+n交x轴于A,交y轴于b,且∠BAO=30°,P为上一点,PE⊥y轴于E,PF⊥x轴于F,分别交AB于M,N,若AM•BN=,则k= .
    例5. 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AOB,点C在x的正半轴上,且OC>1,连接BC,以线段B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CBD.当点C沿x轴向右移动时,直线DA交y轴于点P, 求点P坐标.
    例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是反比例函数y= eq \f(k,x)(x>0)图象上一点,作AB⊥x轴于B点,AC⊥y轴于C点,得正方形OBAC的面积为16.
    (1)求A点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点P(m, eq \f(16,3))是第一象限内双曲线上一点,请问:是否存在一条过P点的直线l与y轴正半轴交于D点,使得BD⊥PC?若存在,请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连BC,将直线BC沿x轴平移,交y轴正半轴于D,交x轴正半轴于E点(如图所示),DQ⊥y轴交双曲线于Q点,QF⊥x轴于F点,交DE于H,M是EH的中点,连接QM、OM.下列结论:①QM+OM的值不变;② eq \f(QM,OM)的值不变.可以证明,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值.
    二、计算得出定值
    例1.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ACD和△BCE是在AB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DM,EN分别是△ACD和△BCE的高,点C在线段AB上沿着从点A向点B的方向移动(不与点A,B重合),连接DE,得到四边形DMNE.这个四边形的面积变化情况为 .(填“变大”“不变”“变小”)
    例2.设AB为⊙O的直径,动弦CD与AB成45角,与AB交于点P点.求PC2+PD2的值.
    变式: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的圆心O在坐标原点,直径AB=8,点P是直径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过点P的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m,当直线PQ交y轴于Q,交⊙O于C、D两点时,过点C作CE垂直于x轴交⊙O于点E,过点E作EG垂直于y轴,垂足为G,过点C作CF垂直于y轴,垂足为F,连接DE.
    (1)点P在运动过程中,∠CPB= ;
    (2)当m=3时,试求矩形CEGF的面积;
    (3)当P在运动过程中,探索PD2+PC2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如果不发生变化,请你求出这个不变的值;
    (4)如果点P在射线AB上运动,当△PDE的面积为4时,请你求出CD的长度.
    例3.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且OP=4,∠AOB=60°,过点P的动直线交OA于D,交OB于E,那么= .
    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O、C同时出发,P在线段OA上沿OA方向以每秒cm的速度匀速运动,Q在线段CO上沿CO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用t的式子表示△OPQ的面积S;
    (2)求证:四边形OPBQ的面积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例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AD与矩形EFGH的边FG重合,将正方形ABCD以1cm/s的速度沿FG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A与点F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始终与边FG重合,连接CG,过点A作CG的平行线交线段GH于点P,连接PD.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矩形EFGH的边FG、GH的长分别为4cm、3cm.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x(s),线段GP的长为y(cm),其中0≤x≤2.5.
    ⑴试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 =3时相应x的值;
    ⑵记△DGP的面积为S1,△CDG的面积为S2.试说明S1-S2是常数;
    ⑶当线段PD所在直线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垂直时,求线段PD的长.
    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中,矩形AOCD的顶点A的坐标是(0,4),现有两动点P、Q,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C(不包括端点O,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不包括端点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D运动.点P,Q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2秒时PQ=.
    (1)求点D的坐标,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连接AQ并延长交轴于点E,把AE沿AD翻折交CD延长线于点F,连接EF,则△AEF的面积S是否随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出S的值.
    (3)在(2)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F是梯形?
    三、共圆或相似得出定值
    共圆
    例1.如图,定长的弦ST在一个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是ST的中点,P是S对AB作垂线的垂足,求证:不管ST滑到什么位置,∠SPM是一定角.
    变式. 在矩形ABCD中,点P在AD上,AB=2,AP=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处,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能与AB、BC边相交于点E、F,连接EF.
    (1)如图,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F恰好与点C重合,求此时PC的长;
    (2)将三角板从(1)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顺时针旋转,当点 E与点A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探究并解答:∠PEF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例2. 如图1,已知点A(a,0),B(0,b),且a、b满足,▱ABCD的边AD与y轴交于点E,且E为AD中点,双曲线经过C、D两点.
    (1)求k的值;
    (2)点P在双曲线上,点Q在y轴上,若以点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满足要求的所有点P、Q的坐标;
    (3)以线段AB为对角线作正方形AFBH(如图3),点T是边AF上一动点,M是HT的中点,MN⊥HT,交AB于N,当T在AF上运动时,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求出其变化范围;若不改变,请求出其值,并给出你的证明.

    例3. 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交于点A(3,6).
    (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相似得出定值
    例1. 如图,已知等边△ABC内接于圆,在劣弧AB上取异于A、B的点M,设直线AC与BM相交于K,直线CB与AM相交于点N,证明:线段AK和BN的乘积与M点的选择无关.
    例2.如图,已知P为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的劣弧eq \(AD,\s\up5(⌒))上任意一点.求证:为定值.

    例3.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M的圆心M在y轴上,⊙M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D,过点A作⊙M的切线AP交y轴于点P,若⊙M的半径为5,点A的坐标为(-4,0),
    (1)求tan∠PAC的值;
    (2)求直线PA的解析式;
    (3)若点Q为⊙M上任意一点,连接OQ、PQ,问 EQ \F(OQ,PQ) 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此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变式1:如图,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P交x轴于B、C两点,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Rt△ACD,BD分别交y轴和⊙P于E、F两点,交连接AC、FC.
    (1)求证:∠ACF=∠ADB;
    (2)若点A到BD的距离为m,BF+CF=n,求线段CD的长;
    (3)当⊙P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其他条件不变时,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变式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在x轴的正半轴上,⊙M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C,D两点,且C为弧AE的中点,AE交y轴于G点.若点A的坐标为(-2,0),AE=8.
    (1)求点C的坐标;
    (2)连接MG,BC,求证:MG∥BC;
    (3)如图2,过点D作⊙M的切线,交x轴于点P.动点F在⊙M的圆周上运动时,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课程主题:尺规作图
    【知识梳理】
    尺规作图常用作图方法:
    作已知长度线段
    作线段中垂线
    过线上/线外一点作垂线
    取中点
    作已知角
    作角平分线
    做平行
    等分线段
    作切线
    一、将军饮马
    【例题精讲】
    例题1:如图,已知直线MN及其同侧两点A、B,在直线上找到点P,是的AP+BP的长度最小。
    例题2:如图,已知直线MN及其同侧两点A、B,在直线上找到点P,是的BP-AP的长度最大。
    例题3:如图,已知两点P在锐角∠AOB内,分别在OA、OB上求点M、N,使PM+MN+NP最短.
    例题4:如图,已知两点P、Q在锐角∠AOB内,分别在OA、OB上求点M、N,使PM+MN+NQ最短.
    例题5:如图,已知两点P在锐角∠AOB内,分别在OA、OB上求点M、N,使PM+MN最短.
    例题6:如图,已知两点P在锐角OB上,分别在OA、OB上求点M、N,使PM+MN最短.
    例题7:已知锐角△ABC,请用尺规作图在AB、AC、BC上分别找到M、N、D点,使得△MND的周长最小。
    二、与相似相关的尺规作图
    【例题精讲】
    例题1:已知锐角,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分别在AB、AC上找到E、F两点,BC上找到M、N两点,是的四边形EFMN是正方形。
    例题2:已知锐角,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在AB、AC上分别找到M、N点,使得BM=MN=CN。
    三、无刻度的三角板直尺作图
    【例题精讲】
    例题1:已知四边形ABCD,O为对角线BD中点,试用无刻度的直尺三角板按下列要求作图:
    (1)过A点作直线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
    (2)过P点作直线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
    课程主题:辅助线添加——旋转
    作辅助线的方法

    1、中点、中位线,延线,平行线。

    如遇条件中有中点,中线、中位线等,那么过中点,延长中线或中位线作辅助线,使延长的某一段等于中线或中位线;另一种辅助线是过中点作已知边或线段的平行线,以达到应用某个定理或造成全等的目的。

    2、垂线、分角线,翻转全等连。

    如遇条件中,有垂线或角的平分线,可以把图形按轴对称的方法,并借助其他条件,而旋转180度,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就会应运而生。其对称轴往往是垂线或角的平分线。

    3、边边若相等,旋转做试验。

    如遇条件中有多边形的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有时边角互相配合,然后把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仍会应运而生。其对称中心,因题而异,有时没有中心。故可分“有心”和“无心”旋转两种。

    4、造角、平、相似,和、差、积、商见。

    如遇条件中有多边形的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欲证线段或角的和差积商,往往与相似形有关。在制造两个三角形相似时,一般地,有两种方法:第一,造一个辅助角等于已知角;第二,是把三角形中的某一线段进行平移。故作歌诀:“造角、平、相似,和差积商见。”

    5、两圆若相交,连心公共弦。

    如果条件中出现两圆相交,那么辅助线往往是连心线或公共弦。

    6、两圆相切、连心线。

    如条件中出现两圆相切(外切,内切),或相离(内含、外离),那么,辅助线往往是连心线或内外公切线。

    7、切线连直径,直角与半圆。

    如果条件中出现圆的切线,那么辅助线是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使出现直角;相反,条件中是圆的直径,半径,那么辅助线是过直径(或半径)端点的切线。即切线与直径互为辅助线。

    如果条件中有直角三角形,那么作辅助线往往是斜边为直径作辅助圆,或半圆;相反,条件中有半圆,那么在直径上找圆周角——直角为辅助线。即直角与半圆互为辅助线。

    8、弧、弦、弦心距;平行、等距、弦。

    如遇弧,则弧上的弦是辅助线;如遇弦,则弦心距为辅助线。

    如遇平行线,则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距离为辅助线;反之,亦成立。

    如遇平行弦,则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所夹的弦亦相等,距离和所夹的弦都可视为辅助线,反之,亦成立。

    有时,圆周角,弦切角,圆心角,圆内角和圆外角也存在因果关系互相联想作辅助线。

    9、面积找底高,多边变三边。

    如遇求面积,(在条件和结论中出现线段的平方、乘积,仍可视为求面积),往往作底或高为辅助线,而两三角形的等底或等高是思考的关键。

    如遇多边形,想法割补成三角形;反之,亦成立
    辅助线添加——旋转
    【知识梳理】
    【例题精讲】
    一、遇60°
    1、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PB,∠BPC,∠CPA的大小之比为5:6:7,则以PA,PB,PC为边的三角形三内角大小之比(从小到大)是( )
    A.2:3:4 B.3:4:5
    C.4:5:6 D.以上结果都不对
    2、已知:在△ABC中,BC=a,AC=b,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探究下列问题:
    (1)如图1,当点D与点C位于直线AB的两侧时,a=b=3,且∠ACB=60°,则CD=;
    (2)如图2,当点D与点C位于直线AB的同侧时,a=b=6,且∠ACB=90°,则CD=;
    (3)如图3,当∠ACB变化,且点D与点C位于直线AB的两侧时,求 CD的最大值及相应的∠ACB的度数.
    3、如图(1),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APB=∠BPC=∠CPA=120°,则点P叫做△ABC的费马点.
    如图(2),在锐角△ABC外侧作等边△ACB′连接BB′.
    求证:BB′过△ABC的费马点P,且BB′=PA+PB+PC.
    4、背景资料:
    在已知△ABC所在平面上求一点P,使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这个问题是法国数学家费马1640年前后向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提出的,所求的点被人们称为“费马点”.
    如图①,当△ABC三个内角均小于120°时,费马点P在△ABC内部,此时∠APB=∠BPC=∠CPA=120°,此时,PA+PB+PC的值最小.
    解决问题:
    (1)如图②,等边△ABC内有一点P,若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求∠APB的度数.
    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绕顶点A旋转到△ACP′处,此时△ACP′≌△ABP,这样就可以利用旋转变换,将三条线段PA,PB,PC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
    基本运用:
    (2)请你利用第(1)题的解答思想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如图③,△ABC中,∠CAB=90°,AB=AC,E,F为BC上的点,且∠EAF=45°,判断BE,EF,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能力提升:
    如图④,在Rt△ABC中,∠C=90°,AC=1,∠ABC=30°,点P为Rt△ABC的费马点,连接AP,BP,CP,求PA+PB+PC的值.
    【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
    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Z15-6①,在正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小伟是这样思考的:如图②,利用旋转和全等的知识构造△AP′C,连结PP′,得到两个特殊的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解决.
    (1)请你回答:图①中∠APB=__ __;
    参考小伟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2)如图③,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PA=2eq \r(2),PB=1,PD=eq \r(17),求∠APB的度数和正方形的边长.
    图Z15-6
    2、小颖在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查阅资料时发现:△ABC内总存在一点P与三个顶点的连线的夹角相等,此时该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特例】如图1,点P为等边△ABC的中心,将△AC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从而有DE=PC,连接PD得到PD=PA,同时∠APB+∠APD=120°+60°=180°,∠ADP+∠ADE=180°,即B、P、D、E四点共线,故PA+PB+PC=PD+PB+DE=BE.在△ABC中,另取一点P′,易知点P′与三个顶点连线的夹角不相等,可证明B、P′、D′、E四点不共线,所以P′A+P′B+P′C>PA+PB+PC,即点P到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
    【探究】(1)如图2,P为△ABC内一点,∠APB=∠BPC=120°,证明PA+PB+PC的值最小;
    【拓展】(2)如图3,△ABC中,AC=6,BC=8,∠ACB=30°,且点P为△ABC内一点,求点P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二、遇90°
    1、【方法引领】如图1,点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的动点,连接AE、AF和EF,∠EAF=45°.若BE=2,DF=3,求EF的长.
    聪聪同学的思路是:如图2,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证明△AEF≌△AE’F从而得到EF=E’F.请你帮助聪聪同学完成解题过程.
    【灵活应用】如图3,Rt△ABC中,∠ACB=90°,AC=BC.点D、E在边AB上,且∠DCE=45°.若AD=2,BE=3,求DE的长.
    【拓展提升】如图4,△ABC中∠BAC=45°,AD⊥BC于点D.若CD=2,BD=3,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
    变式:1、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长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
    (1)如图①,当∠MAN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
    (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NH=3,求AH的长.
    2、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1),易证BM+DN=MN.
    (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图3中若AB=3,MN=5,求△AMN的面积为.
    2、如图,以Rt△BCA的斜边BC为一边在△BCA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接AO,如果AB=3,AO=5,那么AC的长为___.
    3、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若PA=a,PB=2a,PC=3a(a>0).
    (1)求∠APB的度数;
    (2)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变式:如图1,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PA= 5 ,PB= 2 ,PC=1,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了△BP′A(如图1),然后连结PP′.
    【解决问题】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图2中∠BPC的度数;
    【比类问题】如图2,若在正六边形ABCDEF内有一点P,且PA=2 ,PB=4,PC=2.
    (1)∠BPC的度数为;
    (2)直接写出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
    4、如图= 1 \* GB3①,BC是⊙O的直径,点A在⊙O上,AB=AC,P为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
    求证: eq \r(2)PA=PB+PC.
    如图②,⊙O的半径为3,点A,B在⊙O上,C为⊙O内一点,AB=AC,AB⊥AC,垂足为A,求OC的最小值.
    如图③,⊙O的半径为3,点A,B在⊙O上,C为⊙O内一点,AB=AC,AB⊥AC,垂足为A,则OC的最小值为.
    变式:
    = 2 \* GB3 ②
    O
    A
    B
    C
    如图= 2 \* GB3②,⊙O的半径为3,点A,B在⊙O上,C为⊙O内一点,AB=AC,AB⊥AC,垂足为A,求OC的最小值.
    (3)拓展延伸
    如图= 3 \* GB3③,⊙O的半径为3,点A,B在⊙O上,C为⊙O内一点,AB= eq \f(4,3)AC,AB⊥AC,
    垂足为A,则OC的最小值为 ▲ .
    三、遇中点
    1、【问题情境】如图①,在△ABC中,若AB=10,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1)【问题解决】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出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反思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构造以该中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个三角形中,从而解决问题.
    (2)【尝试应用】如图②,△ABC中,∠BAC=90°,AD是BC边上的中线,试猜想线段AB,AC,A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③,△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DM⊥DN,DM交AB于点M,DN交AC于点N,连接MN.当BM=4,MN=5,AC=6时,请直接写出中线AD的长.
    【变式练习】
    1、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E,F分别在AC,AB上,且ME⊥MF,求证EF如图,在△ABC中,AB=5,AC=13,BC边上的中线AD=6,求BC的长.
    【举一反三】
    相关学案

    二次函数中的最值定值问题学案-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 这是一份二次函数中的最值定值问题学案-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

    尺规作图学案无答案: 这是一份尺规作图学案无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例题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次函数压轴之定值问题与定点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学案: 这是一份二次函数压轴之定值问题与定点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学案,共12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